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0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六课

思考题:

1.修行教授和所缘教授各是指什么?

2.学过本课之后,你对三宝的含义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详细谈一谈。

3.请具体解释五眼的含义。

《现观庄严论》的整个论体以八事来分,第一事是遍智,表示遍智的有十种法,其中第一法——发心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二法——教授。如果把全论的七十义比作去一个地方有七十公里的路,那么现在我们只走了一公里,还有六十九公里没有走。要到什么时候才全部走完呢?现在还说不准,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脆弱,在此之前会不会出现无常也不好说。不管怎么样,大家要珍惜眼下的每一步,并好好发愿。

本论对发心讲得不算太广,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看一下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其中第八品专门讲菩提心,也引用了这里的教证,对于菩提心的本体、分类、功德、修法等讲得更为细致。

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分三:一、实修法之教授;二、教义道加行之抉择支;三、修行所依之种姓。

庚一(实修法之教授)分二:一、总说;二、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

“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中讲述二十种僧伽,在《俱舍论》中也有相似内容,这是《现观庄严论》的几大难点之一,但今天讲不到,下一堂课讲。

辛一(总说)分二:一、本体实修法之殊胜教授;二、如是宣说之摄义。

壬一(本体实修法之殊胜教授)分三:一、修行本体殊胜方便智慧之教授;二、修行分支法圆满之教授;三、修行基础道正行之教授。

癸一、修行本体殊胜方便智慧之教授:

修行及…

1、教诫不离开所知现空二谛之行相的修行本体而修持方便智慧双运之道,即是修行教授。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法身果位,而方法,就是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修行。谈到修行,不能盲目地修,一定要依靠圣者的教言,而且是从资粮道到佛地之间所有地道的教授。

修行的本体,即是胜义谛和世俗谛,任何一个修法都不能离开胜义空性、世俗如幻的见地。那么,如何以空性智慧和方便大悲双运之道对这两种道理加以摄持,就是修行教授的内容了。这一点,无论显密都是承许的。

现在大家就知道了,修现观法门就是修二谛双运,若非如此,则修行绝不能成功。我发现有些修行人对空性特别重视,但是对显现方面的六度万行、积累福德资粮很不重视,这样一来修行的本体是不圆满的;又有些人对世俗谛方面的磕头、念经、积德行善比较重视,但并不很重视胜义谛空性方面的道理,这样也是二谛不圆融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此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普通的修行人都需要二谛双运地来行持。如果对这一点缺乏认识,就只能算是名相上的佛教徒,而实际并不懂修法,那就太可惜了。

现在听我讲法的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城市里通过网络来接受的,人数是一天比一天少了,有些可能是工作太忙碌,有些可能是因为《现观庄严论》加持力太大,已经证悟了,不用再听了;而另一部分在学院中听课的人不是这样,反而一天比一天多了——可能是城市里面听法的一些人趁着夏天跑来这里了吧。

学院的汉族道友相当于是来藏地留学的。很多世间的留学生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把这个专业掌握好,他们会觉得很可惜。我想学院的道友也是如此,哪怕你只在这里呆两三年,也要对自己所学的法专注而学好,而不要采取一种旁听或暂时接受的态度,总是期待着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法,这是不对的。

不管听受什么法,都要在心中有两种准备:一方面,要用这个法来调伏烦恼、提升智慧;另一方面,浊世众生极其需要佛法,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根本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还有那么多虽然接触了但仍旧一窍不通的人,鉴于此,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心——把所听的法学懂以便将来利益众生。城市里面的道友也是这样,既然花时间学了这部法,就要让它发生效用,哪怕能饶益身边的一个众生也是很有价值的。世间的智者、学者都一直强调:没有目标的人生是茫然的。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如果也是同样漫无目的,那更是可悲!

大家在接受佛教理论知识和修行体系的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真诚、恳切的态度,如果不认真听受,就会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这以上讲的是十种教授的第一种——修行教授。修行就是修现空双运,不能偏堕,这是大乘般若的真正思想,大家对此要始终铭记于心。

癸二(修行分支法圆满之教授)分三:一、道所缘之教授;二、道所依之教授;三、道助伴之教授。

子一、道所缘之教授:

…诸谛。

2、教诫缘取修行的所缘道相共不共所缘境的四谛,即是所缘教授。走路要有一个方向,修行也不是漫无目标的,需要有一种所缘。我们的所缘即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四谛又有共同、不共同之分,共同者即是小乘四谛,不共者即是大乘四谛。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大小乘都以四谛来解答。首先,我们知道三界轮回犹如火坑,器情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都是苦谛所摄,离不开苦苦、变苦、行苦三大苦的束缚,这是了知苦谛。痛苦如病,去寻找病根,发现就是业和烦恼,于是就要断除这个集谛。集谛依靠什么来断除呢?依靠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的次第修行来断除,这叫做修持道谛。到无学道时,彻底摧灭了集谛,就现前灭谛。虽然各宗派大德对灭谛有不同定义,但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心相续本来清净的本体得以显现。如是四谛之理,沉溺在无明黑暗之中的凡夫人无法了知,唯有圣者才真正明白,所以叫四圣谛。

正因为四谛是修行的根本,所以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F轮就给众生宣说了四谛法门。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都包括在四谛当中,只有了解了四谛,才能明白轮回和涅槃的真相。轮回的真相,就体现在苦谛和集谛的因果关系中;涅槃的真相,体现在道谛和灭谛的因果关系中。而要真正认识其中的关系,则必须通过修行。

所谓“教授”,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言。就世间来说,我们劝一个人注意身体、好好睡觉吃饭,这就是一种健康方面的教言,但还算不上很专业;如果我们告诉他睡觉如何睡,吃饭吃哪些、不吃哪些,这就是更细致、更科学的专业教言了。同样,在佛法方面,上师平常开示一点戒律、无常的道理,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都属于非常简单的教言;而本论所讲的教言,则是指甚深的、专业性很强的教言。

子二、道所依之教授:

佛陀等三宝。

3、教诫皈依一切道的依处佛陀等三宝——所依教授。我们修习二谛双运或者任何一个法门,都要先皈依三宝,以三宝为所依。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讲道:“没有福报的人不可能对三宝生起信心。”我们即生没有信仰各种天神、外道,而是唯一把具有无量功德的三宝作为自己的依怙,这确实是不幸当中的万幸。在漫长轮回中,能遇到这样的指路明灯是极为稀有的,若能对三宝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那就是一切获得中最殊胜的获得。

皈依三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共同乘的皈依方式,一种是大乘不共的皈依方式。

按小乘《俱舍论》的观点,皈依佛宝并不是皈依佛的身相,因为佛的身体也是五蕴所摄,与凡夫无别,而应皈依佛陀相续中的尽智和无生智;皈依法宝,是皈依抉择灭无为法——涅槃灭谛;皈依僧宝,是皈依预流果等圣者相续当中的智慧。我们一般简单地讲解皈依时说:佛像、宣说解脱道的只字片语乃至出家人的一片红色法衣以上都是皈依的所依,这是从支分方面来讲的。

大乘的皈依三宝,按照《宝性论》观点,所皈依的佛宝是具足八种功德的法身佛:⑴无为法:远离生、住、灭等一切有为法的法相;⑵任运自成:远离一切分别、勤作;⑶不依他缘:不是依靠逻辑推理、声音等来证悟的;(以上是自利方面的三种功德。)⑷智:尽所有、如所有二智圆满,对一切万法无所不通;⑸悲:为令广大愚盲众生了知如是境界而宣说佛法;⑹力:由说法而令无量众生从烦恼和业的镣铐中解脱;(以上是他利方面的三种功德。)⑺自利;⑻他利。

法宝通常分教法和证法,但此处唯一是指圣者相续中具足八种功德的证悟智慧:⑴不可思议:远离能取、所取等一切执著,非为语言思维的对境;⑵无二:远离业和烦恼,清净无比;⑶无分别:远离常乐净我等一切颠倒分别念;(以上三种功德为灭谛所摄。)⑷清净:远离烦恼障;⑸显现:远离所知障;⑹对治:远离三毒;(以上三种功德为道谛所摄。)⑺离果:作为离贪之法的灭谛功德;⑻离因:作为能够离贪之法的道谛功德。

僧宝也不是从身份来讲,而是从菩萨相续中的功德来讲的,此功德也有八种:⑴知如所有:通达一切万法胜义中空性无二之义;⑵知尽所有:通达万法显现中的差别相;⑶内智明处:对内外所摄的一切法无有贪执;⑷无贪:远离烦恼障;⑸无碍:远离所知障;⑹无劣:远离声闻、缘觉低劣思维之障;⑺智功德:证分圆满;⑻解脱功德:断分圆满。

如上的大乘不共三宝之义,在麦彭仁波切的《现观庄严论释》里也有详述。

皈依三宝是一切功德之源;如果相续中连皈依三宝、诚信三宝的境界都没有,那么学显宗、学密宗都是没有用的。现在很多人爱学密法、得灌顶、听教授,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把密法灌顶当作气功一样看待,听说有大圆满灌顶,他们会去,听说有人发功也同样会去,确实比较愚笨。我们修道的根本,应该是时时刻刻有祈祷三宝、皈依三宝、忆念三宝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即使你没有明确的现证境界,也还是称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我们平时也看得出来,一个人只有先对上师三宝具备了恭敬心,然后才有可能生起信心而祈祷;如果连起码的恭敬心都没有,是不可能祈祷三宝的。对于这样的人,不要说密法,《现观庄严论》的道理都已经过高了,他还算不上合格的法器。

皈依证很多人都会办,但皈依证只是文字上的,给你取一个法名,这也是文字上的。现在皈依证已经成了一种简单的身份象征,相当于学生证、教师证。相较于办皈依证,我们更应该反问自心:我对三宝有没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实际上也不是真正皈依三宝的弟子,那么手里拿着这样的本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发自内心地时刻对三宝生起恭敬、虔诚之情,那么,即使没有办皈依证,实际上也是名副其实的三宝弟子。

子三(道助伴之教授)分二:一、除违缘之助伴;二、成顺缘之助伴。

丑一、除违缘之助伴:

不耽著不疲,周遍摄持道。

需要遣除的修道违缘主要是三种懒惰——同恶懒惰、懈怠懒惰和自轻凌懒惰。

4、作为初始入道之违缘——同恶懒惰的对治就是不耽著的精进教授。初入道者的最大违缘就是同恶懒惰。所谓同恶懒惰,就是经常做一些与自己修行和利益众生毫无关系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电影和小说,表面上很精进,但对修行来讲,这些是一种懒惰,因为跟解脱一点都不挂钩。

有些人听课没兴趣,一到课堂上就打瞌睡,可是一下课聊一些贪嗔痴的话题,一晚不睡都可以,这就是典型的同恶懒惰。作为对治,就是教诫以“不耽著”——应尽量放弃与解脱无关的事情,把精力用在解脱大事上。

很多道友其实人并不笨,也很善良,但可能受前世习气所累或今生的恶友、恶环境所影响,在解脱法的闻思方面始终无有兴趣,却对世间琐事极其踊跃,这种恶习必须靠不耽著的精进来断除。当然,我们毕竟是世间人,基本的生活还是要有保障的,但除此之外的很多闲事应尽量少做。

5、作为中间修道之违缘——懈怠懒惰的对治就是永不疲倦的精进教授。中间修道的最大违缘就是懈怠懒惰,比如耽著于睡眠。萨迦班智达说:“人活八十岁,有四十年都在睡觉。”但对有些人来说,可能还不止四十年,应该是六十年都在睡觉——八十年之中,真正醒觉的生活只有二十年,这也有点可惜。

为了对治这种懒惰,弥勒菩萨讲了不疲厌精进。其实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天天睡懒觉,只会越来越懒,但如果第一天早起了,那么以后坚持下去也不是问题。人完全不睡觉是不行的,但在不破坏正常生活规律的前提下,大家还是要精进一点。我曾听见北美很多人取笑某些中国留学生,说他们大老远跑去那里,却天天睡觉;而我们这里也有极个别“留学生”,舍弃世事、不辞辛苦地远道而来,当阳光已经普照的时候,却还在呼呼大睡,这样不太好。

6、作为最后道得以究竟之违缘——自轻凌懒惰的对治就是受持正道的精进教授。见到诸佛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精进修行、利益众生的事迹,便自己对自己产生轻辱、污蔑之心,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这叫做自轻凌懒惰。要对治它,就要依靠受持正道的精进。

丑二、成顺缘之助伴:

五眼六通德。

7、教诫修行道的不共助缘五眼——五眼教授。

以前我讲《金刚经》时曾介绍过五眼。总的来说,五眼就是通过长期修行四神足、六波罗蜜多等而获得的不同层次的开悟。

所谓肉眼,并不是一般凡夫的肉眼,而是一种欲界和色界所摄的清净眼根,依靠它能照见一百由旬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之间的粗细色法。以前国王赤松德赞的国师酿万登珍桑波,就是以肉眼发现印度的菩提萨埵静命论师精通戒律等法门,于是才建议国王派译师和智者去迎请的。所以,有了肉眼,利益众生非常方便。

所谓天眼,也是一种清净的眼根,它除了能照见世间无边色法,还能见到十方众生降生、死亡的所有过程。我们常听说,有神通的人能看到人们前世今生的很多隐秘情况,其中有些应该是具天眼的。

所谓慧眼,即一到十地菩萨入定位的各别自证智慧,依此能够无误照见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

对于法眼,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说对三藏十二部的所有经义、词句一一无碍通达叫做法眼;其二,是说法眼类似于他心通,只不过他心通一般是了知凡夫众生的心态,而法眼是通达圣者相续的状态。

所谓佛眼,是以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摄尽一切万法,于一刹那间全部照见无余,这惟是佛地才有的功德。

一般来讲,肉眼的界限是资粮道以上,天眼是加行道以上,慧眼和法眼是一地菩萨以上,相似的佛眼七地菩萨开始具有,真正的佛眼要到无学道才有。

8、教诫生起、成就共同助伴六通——六通教授。

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其中某些功德跟五眼有相似之处,比如说,天耳通是能听到十方所有声音,天眼通是能照见十方所有粗细色法,宿命通是能了知自他生生世世轮回流转的过程,神境通是一变成多、多变成一等无碍变化的神通,他心通是能了知其他众生心中的各种心念,漏尽通是有漏障碍灭尽而现前圣者智慧。

五眼六通的概念,我们在其他论典中也学过,但是现观中的五眼六通教授,是不但要了知这些在世俗中生起的方法,还要了知此一切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道理。

癸三、修行基础道正行之教授:

见道并修道。

9、前所未见的实相义得以现见——见道教授。凡夫人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实相的,要通过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证,于见道的一刹那间证悟万法离戏的真相,从此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退转了。这就是修行第一个最主要的正行。

10、已见实相的意义反复加以修行,在相续中生起——修道教授。从一地菩萨到十地末尾之间要经历漫长的两大阿僧祇劫——不清净七地是一大阿僧祇劫,清净三地是一大阿僧祇劫——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依靠修道教授。

以上大多是弥勒菩萨赐予圣者的教授,可能不一定很适合我们,因为我们这个群体显现上带有一些凡夫相,经常会散乱、懒惰、打瞌睡,而圣者一般不会有这种现象。这就好比把对大学生的教育搬到小学、幼儿园中传授,孩子们也不一定能相应。但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现观庄严论》本来就是一个游览圣者境界的旅程,尽管我们现在既没有五眼六通,也没有见道、修道的智慧,甚至连此处所讲的甚深三宝、四谛之理都不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但仍然需要努力串习这些道理。

壬二、如是宣说之摄义:

应知此即是,十教授体性。

我们应当了知,以上十种教授数目与顺序是固定的体性。

讲义中讲到了教授和随教授的差别:获得前所未得的道之开示称为教授;使已经获得的道法更为殊胜的开示称为随教授。我们平时也经常问别人有没有见到上师、听到窍诀,其实窍诀和教授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只不过表面上看来,好像窍诀要稍微深一点。以前不懂的法门,现在通过教言获得了,这叫做教授;得到这个教言之后,对它进行跟踪、维护,这叫做随教授。比如说,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皈依,我今天告诉你:“作为一个佛教徒,时时刻刻都要皈依三宝。”这就是教授。后来,我遇见你时再次提醒:“有没有祈祷三宝?”这就是随教授。

解脱部论师(这不是与狮子贤齐名的解脱部尊者,而是另外一位)的观点恰恰相反:先赐予的教言为随教授,后来跟进的是教授。

教授的界限,可以从听者和传授者两方面来划分。从听者的角度,安立为小资粮道至十地末尾之间。我们作为还未达到小资粮道的修行人,可以说还不具足真正听教授的资格,只能算是相似的听受者。作为讲者,真正的是佛陀,一般的讲授者安立为从资粮道开始。就我个人而言,不要说圣者,在凡夫当中也是很低劣的,刹那也没有想过自己具足传授教言的资格,只不过在这里把圣者的教言重复一下而已,就好像放电视一样,我打开开关,自己也跟着你们一起观看圣者境界的影像。

虽然我们没有得资粮道,更没有得一地菩萨,但毕竟对三宝功德、般若空性法门有非常强烈的希求心,就像是还没有获得入学资格、却对学校充满向往的一群人一样,因此尽管《现观庄严论》的要求比较高,我们也不用怕,共同学习此论一刹那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学佛还是要学深一点,如果学懂了现观、俱舍、因明的道理,再看其他的修行法门就非常容易了。关键是一定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累;如果没有兴趣,即使不需要你做什么,也会感觉很痛苦。既然我们都希望获得圣者的出世间功德,那么就应该努力在现观之道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