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27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二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三乘人不能测度佛的智慧,我们凡夫人为什么能通达呢?

2、《法华经·譬喻品》中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分别比喻什么?六祖的观点,实际上每个人都乘着哪种车?

【修行类】

1、如果有人觉得佛教里仪轨众多、仪式繁杂,我们当如何与他辩答?

2、为什么说我们只是发愿为亡人做某个善事时,就能对他产生利益?

【生活类】

1、有的人只诵经不实修,有的人只实修不诵经,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闻法的态度

近期我去香港参加了“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与一些学生、老师交流,还讲了一些课,等等。还有学院前几天开法会,以种种原因,我们休息了一段时间。这周我可能还要与一些学生见面、沟通、互动,但是从下周开始,我们还是要将学习纳入正轨。我希望凡是听课的人,要遵守闻法规则,听法要有听法的样子,听课不是采访,如果你们想对我采访,单独约时间也可以,听课和采访要区别对待。

听课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人是以好奇心来听,比如说现在经常有一些旅游的人到学院来,背着一个照相机,一个小时中换无数次坐式,根本坐不住,这不是真正的听课,他们只是好奇佛教中到底讲了什么,我不认为他真正在听课,他也不认为自己真正在听课,所以这不算正式的听课。还有一种是所谓佛教徒,我希望你们不论是在网上听还是在现场听,或者在其他法师处听课,最好是善始善终,如果不能善始善终,以后也要把它的传承法流接下来,这是佛教闻思修行基本的规则和要求。

我虽然没有《六祖坛经》的传承,但是我对这个法门有很大的信心,因为禅宗的开悟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辈子短暂的人生中,跟它结下一个殊胜的因缘,这是我与大家共同学习此法的目的,我想在座的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希望大家也要把《六祖坛经》听圆满,余下的课程不知道要讲多久,如果新来的居士着急回去,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来听课。

上节课小节

《六祖坛经》中现在讲到了几个公案,讲的是某些法师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和窍诀获得证悟的过程。法达禅师的公案上次没有讲完,当时法达禅师一直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部却不解其意,六祖劝诫他,不懂内容,单是口头诵经没有很大的功德,就像牦牛爱著自己的尾巴一样无有实意,当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解释。法达禅师希望六祖来讲解经意,六祖却说自己不识字,让他念诵,自己再来解释。他们二人通过这种方式交流,最后懂得了佛陀在《譬喻品》中讲到的,佛出世的大事因缘这个缘起法门的重要道理。之前大致讲了这些意义。

我认为这个公案很重要,现在有些人的确特别特别执著念经,除了念经以外,对修行、参禅一点都不重视。包括藏传佛教中的有些人,也是每天不断地念他那厚厚的课诵集,但是他对修法方面一点都不重视;还有一部分人对佛法的闻思和研究很重视,一听到念经、磕头这些仪式感的行为,大家都特别轻视,不愿意接触。其实作为一个修行者,这两者都是极端。

现在主要讲六祖与法达两者之间的对话公案,大家要深知,我们以后修行的过程中,不能否定念经的功德,因为念经确实有很大很大的利益和功德;但也不能仅仅是念经,一天中连五分钟、半个小时都不禅修,或者对法义上一点都不思维,单有口头念诵的功德,也不太合理,所以,在这两方面我们都要精进。

正文续讲

下面接着讲《坛经》的原文。前面说了,单是念经,就像牦牛爱著自己的尾巴一样,整天守护尾巴,有什么实义呢?没有意义。六祖这样说的时候,法达是这样回答的: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法达禅师说:“按照六祖禅师您的意思来讲,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就专心致志地理解《法华经》的意义就可以了,何苦天天要诵经呢?”

尤其是汉传佛教中的各个寺院,一早起来就开始念经,对早课非常重视。法达的意思是说:如果真的按祖师所说,只重视经意就可以了,念经不重要的话,那我以后就不念经了。

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讲的:“我以前是学净土宗的,每天都念很多阿弥陀佛名号,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但是我现在来了藏地,某某上师对我说不用念经,禅修就可以了。”“我去汉地的禅宗寺院以后,发现只打禅七就可以了,以后只坐禅就行,不用念经了。”很快就改变之前的修法。当时法达也有这样的意向,放弃念经,只专心致志地理解《法华经》的意义。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六祖大师的意思是:其实念经是好事,又有什么过失呢?不但没有过失,还有极大的功德。

麦彭仁波切的教言中讲,如果你不懂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那么选择一个前辈大德所造的真实语的课诵每天念诵,你的人生也有意义。

佛经有什么过失,怎么会障碍你的诵念呢?六祖不会制造违缘障碍,从此之后不用念经了,不仅仅禅宗的观点是这样,密宗也是这样。我也对很多人这样讲过。有的人修的是念佛法门,进入密宗以后就不打算念了,要一心一意地学密宗。其实密宗也不会障碍你念佛,念佛、念经不但没有任何过失,还有那么大的功德,为什么要放弃呢?

其实诵经和念佛有非常大的功德,历史上有很多公案。唐朝时所著的《冥报记》,里面就阐述了许多世间的业因果之理,唐高宗等几代皇帝都非常重视这部论典,现收录于《大正藏》中,里面列举了五十个公案,但现在的人们可能都不喜欢看。有 一则公案是说:有一个人对佛陀的信心并不大,但是他天天都在念《法华经·普门品》,后来过江的时候船只突然毁坏,很多人面临着葬身江底的危险,危机时刻他想起念佛,结果非常稀有,一点违缘都没出现就到了岸边,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公案,他通过念经遣除了违缘。

有些人可能是在唯物论的环境中成长的,这类人听到这样的事迹会怀疑:“啊,是不是真事?念佛真的有没有这样的作用?”这就是他从小的教育观念所导致的。如果他成长在一个像藏地那样的佛教兴盛的地方,遇到任何小问题,也会想到,或者说会习惯于祈祷佛、念经。

我的几个小学同学经常聚会,我一直没有时间参加,前两天我去参加了一次。我看他们很多人都老了,已经很可怜了,而且我的小学同学全是牧民,没有一个找到工作的,接近二十个人中,有些死了,有些依然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从一方面看来,觉得大家好像都不成功,但另一方面看,他们是很淳朴的藏地牧民,信仰没有受到一点所谓现代都市不良习气的影响,每个人都保有着特别清净的信心、智慧、人品,最后分离的时候我说:“这次聚会我感到非常高兴,虽然我们大家都老了,从世间的眼光来看都不怎么样,学生时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历史了,但我们回忆起往昔的时光时仍然觉得珍贵。”

因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学校,当时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各方面都匮乏。我一直想不起来我们的汉语老师是谁,我问了一下,他们说没有正式的汉语老师,今天这个老师讲一讲,明天那个老师讲一讲,大多数老师就像猎人,带着学生到森林里面到处去抓野兽。我又问数学老师是谁,数学老师也定不下来,好像这个老师教过一点,那个老师教过一点吧。我说:“我一直想不起来我们的班主任是谁。”他们说:“没有班主任的概念。”我又问:“当时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谁?班长是谁?”他们说:“没有这个词。”我们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

你们在座的人,除非是没上过学,如果上过学,肯定没有上过这样的学校。这是真实的,即使我忘了,二十多个人中,每个人都记不起来也不可能,他们中有的人非常聪明。

我看他们每个人都佩戴念珠,哪怕是打一个喷嚏都要祈祷佛。其实藏地有这样的传统,经常这样串习,遇到车祸,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时,马上就会想起来念经或佛的加持。除非你没有信仰,给你怎么讲,你也觉得是天方夜谭。除此之外,我觉得现在的人们还是需要特别纯洁的信仰,即使你即生中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智慧和善念,能得到这样的修持,一定要有非常正确的指导,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里也讲了,祖师说:佛经本身没有什么障碍,只差别于不明道理的迷惑或明白道理的领悟,不懂道理的迷惑人,损害自己的同时也损害别人,已经明白其中道理的人,能饶益自己的同时也能饶益其他人。每个人诵经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口里念诵,心里又能观修,这就叫做“转经”。(心和行为真正融入经,《妙法莲华经》中所讲到的意义也完全通达,叫做转经。)如果我们口里天天念,但是行为一点也不观想,不能通达其中的意义,这叫做是“被经转”。(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并没有了悟经典,被经的词汇和语句来控制,没有完全掌握经的意义。)

《华严经》中也讲:“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如果有人知道这颗心,内心通达,行为上也能做,他可以造出世间的一切。这种人能逐渐了悟佛,也能了悟一切万法的真实本性。

所以,修行需要念诵、行持、仪轨。很多人觉得佛教里面仪轨很多、仪式繁杂,这是一种迷信。我前两天与个别知识分子交流的时候也说过,其实不仅仅是佛教中有很多仪式和仪轨,世间法中也有很多,幼儿园开学的时候有一个仪式,放假的时候也要作仪式,人们生孩子的时候、老年人死的时候,都有一种仪式。为什么佛教的仪式你们看不惯,世间那么多的仪式却能看得惯?一个人买一栋房子或者买一辆新车都要搞一个小小的仪式。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佛教才有仪式,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对佛教不了解,一方面需要仪式,就像孔子讲的,仪式的背后有它的历史、精神、灵魂,但单单一个仪式也不行,最好有它真实的意义。因此诵经看上去是一种仪式,但是你不能轻视,认为诵经没有必要,这种想法不合理,诵经、抄经都有非常大的功德。

《冥报记》中还有一则公案 :有一个僧人到神庙里面去借宿,听说这个庙里有各种鬼神,以前死在这里的人比较多,很多人都害怕。这个僧人还是住在了这里,结果晚上真的来鬼了,但僧人没有怕,问他道:“你既然是鬼神,能知道很多死去之人的去向,我有两个朋友,都是出家人,不久前已经离开了世间,他们现在已经去往何处了?”鬼说:“一个人已经投生到人间去了,另一个人前世造的业比较严重,堕在地狱中了。”他又继续问:“我想要度地狱里面的朋友,有没有办法?”他说:“你最好抄写《法华经》,以此功德可以让他离苦。”他回去就开始抄《法华经》,抄完以后又来到这个寺庙(这个人还不错,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天还没黑的时候到尸陀林去了,天黑了之后不敢回来,一直坐在山洞里面,动也不敢动,自己稍微动一动就害怕鬼来了,旁边老鼠穿过的时候也以为是鬼,有这样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故事)。

他第二次到这个寺庙里去时,那个鬼神也来了,僧人问他:“我已经抄完《法华经》,我的朋友怎么样了?”他回答说:“你刚刚抄完《法华经》的题目时,他就已经获得解脱了,更不要说全经。”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要为亡人超度念经,有这个发心,虽然当天僧众集体念经已经结束了,但是赶快写纸条,写完纸条以后,对这个亡人就是有利的,这是一种缘起。之前这个公案中也说,当他写“法华经”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朋友就已经从地狱中获得解脱了,对此我完全相信。有时候我想超度某个人,我就写念经纸条,僧众不一定马上就念,或者,僧众在念经的时候也不一定念到他的名字,但实际上以这个缘起,当我们发愿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对他产生利益了。所以,我们想利益一些病人或者亡人的时候,即使僧众明天下午念经,我今天把钱交了,或者把名字写上,发愿给他做善事,从这个时候起就对他起作用了,这是一种缘起上的利益,不懂宗教、没有信仰的人肯定不明白,就像对精密科学仪器的操作,也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明白一样。

比如我们学院医生的一系列医学操作,我们不懂医学的人会觉得:为什么要听他们的?为什么这样做不行、那样做可以呢?其实这是他的专业性意见,确实最后我们按照他说的去做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佛教的道理很多人不懂,这一点我们理解,但是不懂却装作非常精通,甚至将佛教里的一些历史、公案,当作一种传说、迷信,这是很可笑的,这些人根本不懂其中的甚深意义。

以后如果有人在这方面辩论,建议面对面地辩论,藏传佛教最出色的地方就是面对面地拍手掌,不拍手掌的话,用拳头来辩论也可以,怎么样的手印都可以,这只不过是一种方式而已,所以,用哪种比较尖锐的方式能发挥出水平都可以。辩论很重要,否则有些人的邪念、邪见永远都是毒瘤,这个一定要铲除。

下面六祖说了这样一个偈颂。

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如果心已经迷了,那是没办法通达《法华经》的,只是耽著它的表面词句而已;如果心悟的话,心真的能转《法华经》。我们“转F轮”,也是将法中真实的意义,从一个人的心中转到另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我们没有通达意义,心就没有办法融入法意,那就只是被词句转动自心而已。无论是《法华经》还是其他经,诵了很长时间,如果没有明白其中的甚深意义,好像变成仇家一样。

这样不但没有实在的意义,甚至有些佛教徒是表面上的佛教徒,他闻思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心没有融入法,到最后离开的时候生各种成见、邪见,甚至是诽谤和怀疑,完全退失、舍弃,与佛法背道而驰,这种人是最可怜的。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如果心真正转入法华,无念念诵才是正确的见解,有念念诵,从最究竟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邪念。到最后有和无都不能算是真实的,长期安住在念和不念、有和无全部远离的境界,这就是真正的驾驭白牛车。

白牛车:在《法华经》中比喻佛的果位、最高的乘,乘分因乘和果乘两种,将果乘比喻成牛车。中观也是这样讲的,刚开始要断实执、我执,中间是断无我的执著,到最后就像《四百论》里所讲的一样,有我和无我的所有执著都要断除,在远离戏论的境界中,这才是真正乘上了白牛车。禅宗的某些修行与中观、密宗的思想非常相似。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当时法达听到这个偈颂的时候,没有打瞌睡,也没有打妄想,他特别欢喜,心生信心,喜极而泣,当下就大悟了。也许他是真正的开悟,也许是明白了真实的意义。以前的这些修行者,听到佛法的意义之后就非常感动,心马上有种不同的领受。之后他告诉六祖大师说:“我法达从小出家,念了三千遍《法华经》,法却没有融入于心,被法的词句转,耽著在字面上。”特别难为情。

法达从小出家,不是半途而来,半途而来的会有一些习气毛病。从小出家的人很清净,半途而来做出家人,突然换了僧衣,连跏趺坐都不会,有些人剃个光头,看起来像一个老比丘一样,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毛病,在家的很多习气时时复苏,在家的很多味道时时冒出,所以还是从小出家的好。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

他又提出问题:“佛经里讲: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他们皆尽所能地思量测度佛的智慧,也没法测知,佛智对圣者来讲也是非常遥远的,但是禅宗教言中说,凡夫人观自己心的时候,能见到佛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明心见佛,这样的话,除了上根者不容易生疑惑和邪见,其他人很有可能生怀疑和诽谤。”

明心见性、见佛那么简单,而菩萨、声闻看佛的境界,像黑暗中看月亮一样,根本无法彻见,这个到底怎么解释?这是他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提问题的时候经常说:末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什么,第三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提了。

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第二个问题是说:佛经中说三车,一个是羊车、一个是鹿车,还有牛车,这三种车差别是什么?祈愿和尚再次慈悲开示。

六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回答得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让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来回答,直接理解成不知道什么车,羊车是山羊拖着的车……

接下来六祖一个一个地回答,看他回答得怎么样,大家满不满意。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

可能我们中的有些人也是这样想的:我们明心见性、明心见佛,到底是见到真正的佛,还是什么样的佛,声闻缘觉都见不到,怎么凡夫人能见得到?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六祖回答第一个问题,经的密意很清楚,只不过你自己被各种分别迷念遮障而没有明白,经里所讲到的有些道理,你可能并没有懂得。佛经所要表达的是真正的意义,而并非词句,但我们很多凡夫人都是耽著它的词语,就像手指指着月亮的时候,眼睛却看着手指一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有人指示月亮的时候,愚笨的人不看月亮,只看他的手指。这些耽著词句的人,见不到如来的真相。

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佛经中所讲到的内容,实际上三乘人不能测度佛智,这确实是事实,无论是声闻、缘觉还是菩萨,就像佛经中所讲的,他们根本不能完全测知佛的不可思议智慧。“佛境甚深难可思”,《华严经》中也讲过,佛的境界非常深奥,很难以思维、测度。

患在度量也:三乘人不能测度佛的智慧,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过失在于什么呢?就是在于他的分别念,因为声闻、缘觉毕竟没有通达法无我,有一定的所知障,用所知障所覆盖的分别念去思维,不能测度。

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如果仅凭这样的分别念进行思维和推断,反而会越来越遥远,永远也无法测度。

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那么我们凡夫人为什么能通达呢?以无分别念安住的时候,凡夫也能得到与佛相同的智慧,是这样的意思。否则,佛也并没有让其他的佛来学佛,佛劝的就是我们凡夫等众生,这是因为凡夫位也可以获得与佛相同的境界。

我们宁玛巴的《定解宝灯论》中,麦彭仁波切再三地讲了,我们现在凡夫地的时候,无分别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是可以现见的。

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佛陀本为凡夫人说法,不是为佛说,如果这个道理你不肯信,那也没办法,信心非常重要。如果有了信心,通过信心,以智慧来安住,与佛相同的境界是可以产生的;如果你对此没有信心,没有以信心来安住的话,那你只有离开这种团体。

佛教徒有信心,非佛教徒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确实不懂佛教的甚深领域,只有自己离开,我们也没有必要费尽口舌地为他讲很多。

一些无信仰的团体中,有一种完全用排斥的眼光来看待佛教的人,我遇到这种人根本不理,还不如自己念几句金刚萨埵心咒。我们可以观察得出来,有的人虽然有疑惑、分别,但是他比较善良,可以有信心,对这些人,虽然我的时间很宝贵,但还是会给他讲一点;有的人,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也看得出来,你给他讲一百年他也不一定会皈依佛教,这种人就先不要管他。原文里讲“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这句话很重要。

这是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下面是第二个问题。

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

难道还不知道,每个人都乘着白牛车,却还要向门外寻觅其他三车。

佛经中将羊车比喻成声闻乘,鹿车比喻成缘觉乘,牛车比喻成菩萨乘,白牛车比喻成佛乘。白牛车和牛车可以归为一类,囊括在牛车当中,因为菩萨与佛是属于一个种性。我们认为这三种乘表面上是有差别的,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坐着白牛车,这是一种比喻。

《法华经》中讲,比如有一个火宅,里面有一群孩子,因贪玩一直不肯出来,老人为了把孩子哄出来,拉来了羊车,有一部分孩子就乘着羊车出来了;但还有孩子在里面玩着,就派鹿车去,有的孩子就乘着鹿车出来了;还有一部分乘 牛车出来,如此,火宅中的痛苦,他们都可以躲避,老人用这样的办法把他们都哄出来了,到最后是乘着牛车到目的地。

佛陀为众生三转F轮,不了义的声闻、缘觉乘就相当于这个比喻中的羊车和鹿车。《六祖坛经》中也是这样讲的,藏传佛教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比喻,讲得非常殊胜。这三种车都是不了义的,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懂得,从本性上讲,每一个孩子所乘的车都与白牛车没有差别,乘着白牛车在外面寻找另外的三车,完全没有用。

我们已经认识了自己心的光明时,再去寻其他的声闻乘、缘觉乘等没有必要。像小乘主要是慢慢破外境,大乘中的唯识承认心的存在,中观把心也破了,本来这几个乘是根据众生接受能力的次第安立的修法,但从最了义来讲不用。

况经文明向汝道:‘惟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何况经中已经明明白白地讲到:最后的究竟唯一一乘,没有二乘、三乘,乃至无数的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都是为了达到究竟一乘的目的。

《入楞伽经》中也讲:“无有乘差别,我说为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三戒论释》中引用过这个教证。

如果你不想了解佛法,那就另当别论、毫无办法,任何一门学问,对不想了解的人来讲,就像饿狗面前放绿草一样,没有兴趣;如果你想要了解了义佛法,究竟一乘非常重要,到最后究竟一乘也不复存在。

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

你难道不了解,我们讲的三乘,以最究竟的观点来讲是假立的,因为众生在因地没成就时,为了引导这些根器的众生出离,安立为三乘;究竟一乘才是真实的,这就是在现在果地,当我们了悟自己本心的时候,所寻的果乘。

此中的“假”和“实”,也可以说为“因乘”和“果乘”。为什么说密宗是宣说果乘,而显宗是寻找因乘,在显宗中,直指人心的禅宗法门宣说的是果乘,比如声闻乘就叫做因乘。当然,这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详细分析、多年闻思,才能明白其中的甚深意义,否则只听几堂课,听一两位老师的讲座远远不够。

现在大学里所谓的佛学课,就是一个学期中听几堂课,最后毕业出来的时候,就成为佛学专业的博士生,他的博士帽倒是很好看,但实际上在四五年中,宗教学究竟听了多少堂课,有没有我们在一个月中讲得课多?他们自己扪心自问,我是问过很多人的。(笑)

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

这只不过是教你去假归实,三乘是假,果乘一乘是真实,把它当作最究竟。归于实有的乘后,最后实有的乘也没有名称。

《四百论》《入行论·智慧品》中也讲了,先破有实,然后破无实,最后有实无实皆破,到了有实、无实一切都不住在心前的境界时,才通达佛陀的密意。

其实是先安立究竟一乘,最后一切万法皆为空性的究竟一乘也没有,这就是万法的实相。我们心的本性是这样,所谓佛陀的真实心也指的是它,但它并不是分别念的臆造,也不是分别念的新发现。

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这些教言很殊胜。

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我们应当知道,每一个众生本来具有这么丰富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人既有拥有权,也有享用权。

意思就是说,这种远离一切四边八戏的境界,如果你稍微观察自己的心、稍微观察万法的本性时,应该都能得到,这样的精神财富和境界,每一个人都有。

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用将佛陀作引导孩童坐车的慈父想,《中论》中连佛也破了,佛是不存在的;同时,与自己同等的众生,也不用作没有精神财富的穷子想;而且,需要得到马车、牛车或者其他财富的受用想,也不需要。

这种境界,应该是禅宗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上密法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佛陀、万法、众生……一切的一切全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

是名持法华经:通达这样的境界时,才是名副其实地受持《法华经》、念诵《法华经》、修持《法华经》,我们这里有没有这样的道友也很难说,如果有的话,他也是真正的诵经者。

从劫至劫,手不释卷:这样的话,从前劫到后劫中,从来没有放下过《法华经》,与一直手捧《法华经》没有差别。虽然一个字都没有念,但是安住在这种境界的时候,与整天持着《法华经》并无差别。

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从白天到黑夜,从来没有间断过念《法华经》。

讲菩萨戒的时候会说,什么时候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善根不断地增长;什么时候证悟这样的空性,那么《法华经》的念诵,你虽然没有天天用口来念,你却在用心念,用心来念,也不是用分别念来念,用无分别念来念,这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我们应该懂得最深的佛法,现在很多人只懂得浅显的佛法,更深的佛法,很多人都比较欠缺,因为我们的所思所想整天都是世间八法和各种迷乱的现象。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

这里有时只以“达”字代替全名,我的名字经常被说成“达吉索”,此处指的是我也不知道(众笑),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很出名,所以他们就说错了,如果我很出名的话,像爱因斯坦,肯定不会说成“斯因爱坦”。(众笑)

法达蒙受这样的启发之后,非常欢喜。

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在听课以后也很欢喜,其实越有欢喜心,佛法对你越有利益,如果你听法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劳累、疲倦,法不但对你没有利益,反而可能你离法越来越遥远。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华严经》里是这样讲的,因此别人的宣说很重要。

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法达欢喜地赞叹说:我诵了三千部《法华经》,所有的傲慢心、分别心,还有自认为的功德,只因曹溪六祖大师一句话,全部都消亡殆尽了。从前并不明白佛陀出世的因缘、宗旨,没有懂得《法华经》的真实意义,自己多生累劫的狂乱分别心,什么时候能息灭?

如果我们没有听到善知识的开示,即使自己学过很多年、读过很多经,实际上最关键的问题仍然不会明白。比如第一转F轮是讲的什么,第二转F轮、第三转F轮又是讲的什么。其实最究竟、最需要我们通达的只一句话,认识心的光明本性和认识心的空性这两者无二无别。有经验的传承上师这么交代之后,哇!千经万论中说的任何不同的语言,归根结底还是这么一点。所以,自己会从窍诀上明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指点,自己多生累劫可能也难以息灭这样的分别念。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羊、鹿、牛车的设施,其实是指初、中、后的不了义善法的弘扬,或者说将众生引入佛门的次第阶段。谁知道火宅中正在受苦的每一个众生,原来都乘着白牛车,都是法王。

我们平时所认知的所谓法王,“这个仁波切到底是不是法王,是不是大法师?”汉地的很多人这样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法王,以后你们每个人出去都可以说“我是法王”,因为我们都具有如来藏的法性。偈颂中讲“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我们每个人都是“白车王子”“白马王子”,现在我们是“白牛王子”,骑着白牛车的王子,可以这么讲。所以,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乘着牛王的高档车。从本性上讲,每个人都没有被染污,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本性的时候不能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其中的意义。

师曰:“汝今后才可名念经僧也。”

六祖大师也说:你从今以后变成了真正的念经僧。

你原来是名相上的念经僧,因为你没有通达《法华经》的意义,现在我们通过交流,你已经明白了不但要诵经,还要通达其中的意义,念词又念义,才是真正的念经僧。

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法达听到这些话之后,真正领会到《法华经》的殊胜意义,并且也不会停止诵经。

这一点很重要,之前他虽然没有明白意义,还诵了三千《法华经》,如今遇到六祖大师,他更加要诵经,还要禅修,有些道友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上师应该既提倡参禅等胜义的法门,也要提倡念经等世俗的法门,就像我们上师如意宝一样;但是我们弟子当中很有可能偏堕,认为只要做其中一种就可以了。现在有些人着重实修,原来的念诵都放弃;有些人认为实修是不对的,天天讲理论不行,要到寺院里面去天天念经,这两者都是偏堕一边。真正的大德并不是这样,法达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短暂的人生中,希望我们以后对佛教真正生起信心,这非常重要,否则我们短暂的人生什么时候结束很难说,如果没有很好地忏罪和修行,恐怖的恶趣痛苦也很难以避免,如果我们真的很珍惜,短暂的人生中也有希望。

我原来看过一部经叫《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里面的颂词比较长,引用一个简略的教证:“经百劫中难得遇,大牟尼尊出世间,速于佛教净信生,莫于恶趣受极怖。”意思就是说,百千万劫很难遇佛出世,我们在短时间中赶快对佛教生起信心,一定会远离恶趣各种恐怖的痛苦。

我们在座的人能成长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幸运。前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个人说:“我能转生到藏地佛教兴盛的地方,始终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乐在其中。”这句话虽然文字很短,但是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也在想:我也降生在佛法兴盛的地方,这就是所有的福报中最大的一种福报。但是我们遇到了佛法,却没有很好地去修行、没有很好地去认识自心,临死之前,我们可能会被其他的迷乱境扰乱而迷失方向,如果是这样,我们很难以解脱恶趣。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恶趣当中解脱,然后从六道当中解脱,最后获得永恒的快乐,利益无量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