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57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五十七课

思考题:

1.若中有显现本有像,佛之母为何梦见六牙白象入胎?六牙白象是义成王子的中有吗?

2.转轮王、独觉、佛陀、凡夫,在了知入胎、住胎、出胎方面有何差别?为什么?

3.如果心不是父母的精血而生,为什么有些人的性格与父母非常相似?

4.前世身之伤疤为什么在今世的身体上存在?有什么教证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5.依靠密宗窍诀,人在死后入胎时能否了知?为什么?

6.若无我,依靠什么转生轮回?

7.中有、生有等四有之间如何流转?

8.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吗?

下面讲《俱舍论》当中有关中阴身的问题。

前面讲中阴身形象的时候,因为中阴身和来世本有是同一个业力所引发,中阴身的形象即为本有形象。这样一来,世亲论师在《俱舍论自释》中提出一个疑问:如果中阴身形象是来世本有,义成王子的母亲怀孕时做梦,见到六牙白象入于胎中,为什么他的中阴身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旁生呢?当时世亲论师回答:这只是一个吉祥梦兆而已,并非真正的大象入于胎中。

以前有一位讫栗枳王曾做了十个梦,比如十八个人拿一块布、一头大象从房子里出来,尾巴却夹在窗户里不能逃脱……这十个梦,实际预示释迦牟尼佛未来的教法中,声闻修行人不如法的现象,并非真正出现的情况。

不知道你们翻阅《自释》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按照小乘观点,六牙白象入胎并非真正的六牙白象已经入胎,只不过是一个吉祥梦相而已。希望你们在听课过程中,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因为现在用汉语,结合大小乘甚至密乘观点,来讲解《俱舍论》的法师比较少。因此,对于中阴、前后世这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一定要记住并且好好研究,不然我都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

一者明知而入胎,他者亦有知住胎,

亦有知生余均迷,卵生亦有恒不知。

对于入胎等情况,哪些众生知道,哪些众生不知道呢?“一者”指转轮王,因福报现前而了知入胎的情况,但是不了知住胎和出胎;“他者”指缘觉,不仅了知入胎,也了知住胎;“亦有知生”指佛陀,对于入胎、住胎、出胎全部了知;“余均迷”指其他凡夫众生,对于入胎、住胎、出胎都不知道。“卵生”恒时不知道。

众生一般在开始死的时候,自己的心识就像昏厥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但有极少数前世具缘者,在中阴时知道已经是中阴身了,以后要转世。尤其密宗有些修行人,依靠上师的窍诀可以了知,但是这种人非常少。

那么,所有入胎者都是以颠倒心而入的吗?

不一定,经中说有四种,经中云:“一者明确知母胎而趋入,不知住胎与出胎;二者不仅知入胎且知晓住胎,然不知出胎;三者是不仅知入胎、住胎,亦了知出胎;除前三者外之众生则对入胎、住胎、出胎一无所知。”此处按照次第来讲,一者指转轮王,他明确了知母胎后而入胎,但不了知住胎与出胎。第二种情况指缘觉,不仅了知入胎,也了知住胎,但对出胎的情况无法了知。第三种指佛陀,当然,成佛以后还要入胎的情况是没有的,但像义成王子这种最后有者,对于入胎、住胎、出胎全部可以了知。小乘认为,他从兜率天降生于南赡部洲,即使住胎期间,也在为无量众生宣讲佛法。作为一般凡夫人,对于入胎、住胎、出胎一概不了知,就像喜饶嘉措格西的前世一样,在来到这一世父母的家门口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卵生成为独觉者也有恒时对此茫然不知的。此处指众部独觉,如卵生的阿兰独觉;前面所说了知入胎与住胎的是麟角喻独觉,因此互不矛盾。事相:比如近岩尊者等。

了知入胎前三种,轮王缘觉与佛陀,

福或智慧或福慧,广大之故次第知。

了知入胎、住胎、出胎情况的,按照次第分别是转轮王、缘觉和佛陀,为什么呢?转轮王的福德广大,缘觉的智慧广大,而佛陀的福德和智慧都广大,因此他们分别了知一者、二者和全部。凡夫人的福德和智慧都不够,对于入胎等情况一概不知。

这是小乘《俱舍论》的说法,按照密宗说法,中阴身也有了知入胎的情况。当然,不一定所有修学密宗的人都知道。即生精进修行密法的人,在中阴期间,见到人群、花园、无量宫殿等,了知此时应该入胎,于是将父母观想为上师本尊,将自己观为“德”字(智慧广大)、“吽”字(能力广大)或“舍”字(悲心广大),如是一边发愿一边入胎,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是密宗的不共特点。

一般来讲,凡夫人对入胎、住胎、出胎皆不了知。入胎后有一种胎障,不要说普通凡夫人,有些活佛也因胎障障蔽无法了知。有些记者问:您知不知道自己是前世某某活佛的转世呢?有些人可能不好意思说不知道,于是说“知道、知道”。其实有些活佛在中阴期间完全有这种能力,在入胎的时候一边观想一边入胎,但是入胎以后,以胎障的缘故完全迷惑了,现在不一定知道,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那么,了知入胎等是指何者呢?

按照次第,了知入胎等前三种者,分别指转轮王、独觉与佛陀。原因是转轮王福德广大;缘觉由于在百劫中积累资粮并精通六事,因而智慧广大;佛陀则于三大阿僧祇劫积累福慧二资,是故福慧极为广大,应当按照次第而推知。

丙二(识住之理)分二:一、住于何处心之缘起;二、依何而住食之缘起。

丁一(住于何处心之缘起)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戊一、略说:

无我仅是蕴而已,烦恼与业作因缘,

转世中阴之相续,犹如灯火而入胎。

有些外道徒说:如此一来,我应该存在了,因为存在从前世到今生、从今生到后世的中有之故,四有流转不断存在。

实际上人我是不存在的,原因是无有恒常自在的补特伽罗,只不过是名言中存在一种假立的我而已。《入中论》当中说:名言中假立的我可以存在,真正去观察,并不存在一个实有的法从前世到今世、今世到来世,只不过是众生的一种迷乱显现,而我就是所谓的五蕴聚合而已。这种相续就像灯火一样,虽然灯火并未遍布整个房间,却可以被它的光照亮,这也是一种缘起。龙猛菩萨曾用八种理由来说明,补特伽罗虽然不存在实有,但补特伽罗的前世后世应该存在。

若对方又说:那么,舍弃前面五蕴受生后世的作者就不成立了,无有人我之故,但这个作者应该存在。

这也不一定,因为只不过是将蕴的相续当作补特伽罗而己。大小乘都是这样讲的,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种五蕴的聚合,就像车轮、车厢等全部零件聚合起来而成为车一样,五蕴聚合在一起,安立了一个我,真正所谓的我一点也不存在。

如果对方这样说:蕴是刹那性的,不能以相续而趋入。

无有这种过失,因为前世的烦恼与业作因缘而产生中有之蕴相续,依靠中有的蕴相续而投生入胎,四有在中间不断轮回流转。就像灯火虽是刹那性,但相续可去往他处一样。

《俱舍论自释》中还讲到一个问题:众生在投生的时候,身体是依靠父精母血产生,还是依靠他法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身体依靠精血产生,这方面有佛经教证可以说明;还有一种说法,依靠精血产生四大,以四大作为基础产生众生的身体。实际上,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依靠父母的不净种子——精血逐渐扩大形成身体。

既然如此,心是否依靠父母的精血产生呢?不是,心有心前世的刹那相续。那为什么孩子与父母在性格等方面有很多相似呢?不净种子对心识起到缘的作用,但不起直接因的作用。就像洋芋种子种在水土肥美的地方,则生长出的洋芋会很香甜,而种植在枯燥贫瘠的土地上,味道甘涩一样。同样,心的相续一直接连不断存在,身体的相续则依靠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孩子与父母的相似之处,并非父母的不净种子直接导致。这一点在《释量论》中有详细说明。总而言之,心由自己前世的心所造,身体依靠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父母的不净种子只对孩子的心起间接缘的作用。

以前讲《四百论》时也讲过,有关前世后世存在的道理比较关键。如果外道认为,众生接连不断的心识存在的缘故,我应该常有。圣天论师对此回答:我不会常有。一般来说,我们经常用回忆前世来成立前后世存在,外道说:如此一来,我也应该常有。这是不一定的,这是一种缘起。比如茅棚中放了一桶酸奶,茅棚顶上站了一只白色鸽子,而鸽子的脚印会显现在酸奶当中,同样,前世众生身体上的伤疤,在即生的身体上也可以出现,这就是一种缘起。《前世今生论》中也讲过这方面的道理,与《俱舍论》的很多道理十分相应。

大家应该知道,前世今生的问题非常重要。只有打好前世今世存在的基础,才能看破今世精进修行,否则出现一些比较大的违缘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毁谤佛教,说前世后世不存在。

你们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看看《中观四百论讲记》,里面已经引用了月称论师的教言,《前世今生论》中也引用过。所以,在研究中阴或投生的时候,心相续永远存在。按照圣天论师的观点来推理,前世身体上的伤痕,在今世身体上也可以出现,就像鸽子没有飞到茅棚里面来,中间有虚空等,为什么酸奶上会显现鸽子的脚印呢?这就是一种缘起。同样,前世心相续与今世的心相续从未接触过,为什么有人能回忆前世呢?这是一种缘起。圣天菩萨将有关生死问题的缘起讲得非常细致。在这个问题上,现在的任何科学家和理论学家,根本无从了知众生生命的虚幻过程。

因此,前世不存在实有的我,又是如何迁移的呢?灯火是刹那性的,却可以照亮很多地方,同样,我是不存在的,心是刹那性的,但其相续来到后世也是可以的。如同种子存在的缘故,第二刹那或者秋天的时候可以出现苗芽,苗芽和种子之间的关系是常有还是断灭呢?不常亦不断。虽然是不常不断,但是存在一种相续。

真正将中观和俱舍的道理结合起来理解时,一定会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很大的信心。希望所有的金刚道友,应该对佛法生起特别坚定的信心,就像现在的有些老红军一样,对马列主义真的有一种谁也无法摧毁的见解,因为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就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轻而易举不可能转变。对于俱舍和中观中所讲名言、胜义的道理,真正闻思得特别踏实的话,以后老的时候,即使有成千上万个具邪见者来到面前,说佛教的观点不正确,与生命科学或者心理科学相违,我们可以从各个地方找出依据。

所以,大家的见解要稳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一生当中出家也是很困难的,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时光。以前藏族非常有名的扬炯活佛,在英国编《藏汉大词典》,他认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要具备佛教知识,相续中有一个坚定的见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俱舍论》的时候,希望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前世今生存在的定解。与此同时,修行也很重要,像《开启修心门扉》等修行法门,我不说大家可能也有兴趣。不过很多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觉得《开启修心门扉》很简单,不想看;《俱舍论》又太难懂,也不想学,一直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这样不太好!

佛陀在中观法门中,从胜义角度对万法抉择得非常透彻;《俱舍论》当中,对世间名言、前世今生以及蕴的聚合等分别念的境界,讲解得非常细致,希望大家还是要认真看,对稍微聪明一点的人来说,《俱舍论》也不是很难懂的。

如同牵引渐持续,转生后以业烦恼,

再次前往他世间,是故有轮无初始。

通过业力的牵引,众生的相续从前世转生到今世,又在业和烦恼的支配下,从今世前往到他世,四有周而复始不断轮转,这就是所谓的轮回。

若问:中有到生有、生有到本有、本有到死有,这不断流转的相续如何产生呢?

依靠业与烦恼的牵引,形成凝酪等住胎五位,从中出现六处,出胎后以孩童等在生五期的次第而产生五蕴的相续。所谓的在生五期,指婴儿、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不过也有不同说法,有关《俱舍论》的一部大疏中说:孩提时代,指从出生到不能用玩具之前;童年指可以玩耍到不能作不净行之前;能作不净行到三十岁之间,叫做少年;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是青年;五十岁到七十岁是中年;老年是七十岁以后。按照这种说法,我想很多人不是老年了。

如是出生后便以烦恼积业,接着出现死有,依靠今生积累的业与烦恼而前往他世的中有,之后又去往后世的生有,再到死堕,投生,周而复始,无有穷尽。因此说,四有之轮不断旋转,无始无终。

颂词中讲到“有轮无初始”,此处有一个问题:轮回到底有没有边?《现观庄严论》中也提出这个问题:轮回到底有没有边?若有边,轮回应该空尽,否则诸佛之事业有不圆满的过失;若无边,诸佛不可能度尽众生,佛陀的发愿未究竟等,有很多辩论。

对此回答:针对总的轮回来说,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讲的一样,无始无终;分别个人的轮回来讲,无始有终。针对个人来讲,从无始以来流转到现在,依靠修持大圆满或者显宗等法,最后获得成佛,个人的轮回已经穷尽。《俱舍论自释》中也说:生死决定无初,然有后边。如同种子一样,前面虽然无始,但种子烧完以后再也不会产生,因此有终。这一点在《量理宝藏论》中也有说明。在这里,所谓的轮回无边,是指总的轮回而言,而个人的轮回,总有一天会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