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08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不二法门”?

2、与财布施相比,法布施具有哪五种功德?

【修行类】

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请从基本意和比喻意两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现代人在依止传承和上师方面容易产生哪些过患?这对你今后的修行抉择方面有哪些启发?

【生活类】

1、你是素食者吗?如果不是,是否有变成素食者的愿望?如果是,你吃素的动机是什么?吃素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2、从多角度谈一谈,你如何劝导一个非佛教徒吃素。

课程回顾

下面我们讲《六祖坛经》,现在讲到第一品中感化惠明的这一小节。

之前讲到六祖躲在山中,有一群人追他,准备把衣钵夺回。其中惠明体力最好,于所有人中最先寻找到他。当时衣钵放在磐石上,他提不动,只好承认是来求法而不是来抢衣钵。后来得法,得法的窍诀也比较简单,六祖再三地给他讲:“我给你的是文字上的指引,最深、最妙的窍诀和境界在你自己的身边。”

转F轮的意义

从这个道理中可以看出,禅宗不立文字。无上密法中专门有一个续部叫《无文字续》,有些分别念比较重的人可能会说:“难道续部本身不是文字吗?”不是这个意思,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境界,文字只是暂时表诠的手段,而真正的内容,不要说密宗和禅宗最高的境界,就连我们世间中普通的言词、文字也只是起一个指代和表示的作用,它不能直接诠表。因此,教法和证法中,最根本的是证法。很多人认为在某个地方堆着《大藏经》,才承认这里有佛法。这只是教法的书本,书本里的内容,要看人们的相续中能否获得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才是证法。

我们常说转F轮,“轮”是指圆形接连不断地旋转;“F轮”是说诸佛菩萨相续中的智慧和大悲的境界;而“转F轮”就是指这种境界能不断地在众生相续中旋转。比如说他相续中所有的境界,以满瓶倾泻的方式在我的相续中获得,或者即使不能满瓶倾泻,而仅是部分获得——比如说上师的大悲和智慧,在他传承弟子的相续中得到了部分境界,这也是转F轮的作用。

所以,作为传法者,将自相续中存在的法尽量“转给”相应的法器,这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相续空空如也,也可以把书本上的内容,通过自相续“过滤”后传给他人,我有时就是这样。我自己的相续中没有这堂课的内容,而我又要讲课的话,首先我看可靠的经书和上师的窍诀,先消化吸收,然后再传讲,应该会对他人有利,就像盲人持灯一样。因此,对于传法方面,我自身没有境界,但仍然充满信心。

正文讲授

真正的觉悟就在自身上,这很重要。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惠明有自称弟子之意。有些道友也经常这么自称,还没说上三句话,有四个“弟子”,可能是一种习惯。有些藏族人对法师也习惯连呼“仁波切”,好像没说两句,有五六个“仁波切”。汉人中也有特别喜欢这么称呼的——“弟子业力深重、弟子烦恼深重、弟子相续不太调伏、弟子很想得加持、弟子……”

惠明对惠能大师如是说:“弟子惠明,虽然在黄梅五祖那里参学了很长时间,但在您没有直指心性之前,我确实没有认识自己心的本来面目。今天通过您特别简单的直指人心的窍诀,我已经开悟了,开悟的境界不可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前面已经讲了“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讲得特别简单,不要思维恶的分别念,不要思维善的分别念,就在这个中间……密法中讲不忆念过去,不思索未来,也不跟随当下,正在这个时候,自心光明磊落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密宗中经常讲“认识本面”,认识本面就是认识本来面目的简称。一般来讲,有缘弟子通过简单的窍诀或表示法,当下认识自己的心。认识自心后就会知道,无始以来流转在轮回中,就缘于没有认识本心,如果认识本心,再继续护持、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就像空室入贼,对他来讲任何分别念无利无害。再继续修下去,就像大圆满里讲的金洲不得土石,最后完全是一种清净的状态。禅宗与密宗的教言,有些可以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地理解。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有人喝水,水的温度高低,从外相上看不出来,但在喝的过程中,自己心知肚明。用语言来表示,最多说冷的、热的、烫的……除此之外真正的冷热程度,用语言无法完全说明。因此,自己有所证悟的时候,最多可能说,这是明清的、空性的、现空无二的、明明朗朗的、了了分明的,等等,这般大致地描述,但是这种概括性的语言,能不能真正表达你内心中所悟到的不可思议、超离一切言思的境界——诸佛菩萨的智慧与自心无二无别的境界,难以表达。

所以,当时惠明法师特别感恩六祖。因为依靠他的传法,自己已经完全明白了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也就是说认识到了自心的本来面目。

自古以来,有很多传承弟子,通过上师的教言,认识自心的本来面目,认识后都会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有些人虽然没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但是对自己生活中的取舍以及人生的方向等重大之事了悟以后,也心怀感恩。

前辈大德也常说,无论你是否见过这位上师,但是依靠这位上师有形、无形的指示,让你通达最甚深的道理,他就可以称之为根本上师,也有这样的说法。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惠明接着说:“今天,行者就是惠明的师父了。”

惠能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这样说,我与你同为黄梅五祖的弟子,今后当善自护念。”

惠明已经把他当作根本上师了,汉传里不叫“根本上师”,而是称作“师父”“大和尚”。依靠惠能的指示,他已经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现在开始不再离师,“生生世世不离师”。他可能是这样说的。

但惠能毕竟是在家身份,惠明却已经出家多年,人尽皆知。因此,惠能的意思是说:虽然依靠我的指示点醒你,你已经开悟了,但是我做你的师父,并不合乎规矩,黄梅五祖是我们共同的师父。既然你已经开悟,将来应该善自护念。

前面讲的五祖对惠能的希望中,第一个就是善自护念;第二个是广度有情;第三个是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大家都知道,禅宗里,开悟以后要广度众生,弘扬佛法,还要善自护持,不令根门放任自流,否则很容易被外尘所染。因此,即使你已经开悟了,但是在以后的日子中,还需要不断地去护念和修行,这非常重要。六祖对他也有这样的要求。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惠明大师问六祖:“弟子惠明如今已经开悟,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

惠能大师对他的教言,风格上与五祖对自己的教言非常相像。说:“你以后的去所,到带有‘袁’(今江西袁州)字的地方就停下来,到带有‘蒙’(袁州蒙山,今江西宜春)字的地方则安住。”

六祖因为有衣钵,比较危险,祖师让他隐藏。惠明没有衣钵,无人抢夺,因此六祖并未要求他隐藏,如果他要再传衣钵,肯定也需要隐藏下来。后来惠明的确在蒙山修行,并且开始弘扬佛法,广利众生。

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们后学者应该知道:五祖弘忍给惠能传授佛法以后,授予他的教言,是证悟以后去哪里、做什么,做了最后的交代;惠能传给惠明的教言,也是关于他人生的终极目标,与五祖对自己说的如出一辙。

那么在座的佛教徒,选择哪一个教派为最根本的传承,这很重要,你根本的传承上师对你有什么交代,就应该秉持这样的风范。比如说上师要求你弘扬佛法、讲经说法,你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讲经说法;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让你好好地修持佛法,你就该一心一意地修法,持续地这样做。

现在很多人是什么样呢?依止这个一段时间后,又依止那个,最后自己根本没有着落。有些人可能已经十年八载地依止一个传承,之后又换了一个传承,再换一个传承,改来改去,到最后一无所剩。就连古时候的在家女性,也有成家后不能改嫁的说法,世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依止一位上师!如果朝三暮四,恐怕到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修哪一个法,做哪一件事,学上师的哪一种行为了。

每一位上师都有自己的传统,哪一个宗派都有成就之道,只要是非常正规的传承,我都很赞叹。但是每一位上师都不同,你要秉持自己上师的传承。所以,在座的道友们,希望你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选择一个从一而终。

我本人也是这样,依止上师如意宝以后,他老人家的一生,直至生命终结之前做的是什么,我也想照做。当然,有时在方式方法上稍微有一点改变,这种情况肯定有,但是重要的原则上,不管是他老人家传法的内容还是方式,很多方面我都会尽量地随学,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前辈的大德们,也都是按照上师的要求去做的。

但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甚至辅导一堂课,传讲的方式也转变成了另一种,认为这是他的风格和特点,上师们的传讲方式,他故意改来改去。说实在,有些人根本不会传,可能听都没有好好听,最后连辅导也不会;还有些稍微聪明点的人,是故意为之。但这样并不符合前辈大德的规矩。

总之,前辈上师们是怎样一脉相承下来的,我们也应该如是随学。有些道友经常跑来跑去,最后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我现在怎么办?”我说:“怎么办你自己看。”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可怜,没有目标!

明礼辞,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

惠明得到窍诀,顶礼辞别师父后,就从大庾岭下山了,他对后面追赶的人说:“我已经攀登到山上最高的土石上面,所有地方都寻找了,但是惠能无踪无影,未留任何痕迹,我们应当选择别的路。”

他跑得比较快,也许提前了一两天的行程。不管怎样,他获得了窍诀,已经开悟了,回来时,追寻的人还在后面慢腾腾地到处寻找。

我曾经和一些道友去朝礼峨眉山,上山的时候有一个道友走错了路,始终找不到路,我们都已经在金顶发愿、回向,念完《普贤行愿品》回来了,看到他还在半山腰慢慢地往上爬行。

当时惠明对山下的人说:“我在山上已经确认过了,确实没有,我们应该选择另外方向的路。”此处可以看出,即使是开悟者,为护师父周全,说一些方便妄语也是可以的。他明明知道师父在哪里,也已经得法,为了保护师父而如是说。如果这些人真的上了山,可能比较麻烦,所以他就打发他们说,山上根本没有六祖。

趁众咸以为然。

后面追踪的众人都认为惠明说得对。

因为他体力不错,智慧也不错,既然他去寻找都遍寻不得,那肯定是没有了。大家信以为真,都离开了。可能奔波日久,疲惫不堪,也可能带的口粮不多,就这样不了了之,这批人已经被打发回去了。

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虽然六祖对惠明说,即使惠明是依靠他而成就,但弘忍作为他们共同依止的师父就好,不过惠明不这样认为。

一般按汉地的传统,如果自己的名字与皇帝、官员、父母、师长等有重字,则表示对其不恭敬、不尊重。包括佛门中也论资排辈,如果与师父重字就不太好,像是与师父平起平坐一样。

惠明改法名为道明,为避师父名讳。

后来历史上的禅宗公案中,都称他为道明禅师。

这以上是讲惠明或者说道明禅师的证悟过程。禅宗书籍中确实有很多甚深的依止善知识的窍诀。

六祖南行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惠能后至曹溪:惠能大师后来到了南方的曹溪

又被恶人寻逐:又被想得到衣钵的那部分恶人追逐。此处并没有详细介绍,似乎在哪本书还是纪录片里讲,当时有一群恶人一直寻找他,六祖跑到前山的树林里,他们实在找不到,就放火烧山,真是心狠手辣。六祖在一个悬崖边的石头里打坐,全山都烧红了,但是没有损害到他。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石头后,取名为“六祖避难石”。

你们应该看过照片,就像坐在泥土里,泥土上留下的痕迹一样,石头上有非常明显的印记,包括他法衣的褶皱都在石头上印得清清楚楚,而且是黄色的。

这就像不丹的身印殿堂,上师如意宝曾经去印度的时候,也去过不丹的身印殿堂。从廷布到那里,我们走了好长时间,具体路线我忘记了,莲花生大士整个身影的印记都深深印在了岩石上。六祖避难石也是一样,石壁里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人打坐,当时他没有遭受任何伤害,全身而退。

后来去四会,在猎人的群体中避难。因为他的师父对他讲过,三年以后自己会圆寂,但是他弘法的因缘尚不成熟,让他暂时不要说法。他一方面避难,一方面遵照师父的教言在那里住了15年,有时候给猎人讲经说法。他说法可能就像现在有些道友说法那样,在无信仰的群体中随机说一点,不敢公开说。“有一本书叫《弟子规》,很好,《弟子规》与佛教……不不不,它是传统文化……”就像这样通过一种善巧方便来引导,如果给猎人真实转F轮,他们搞什么小动作也未可知。

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猎人到处设网,并要求他看守,他每次发现网里捕到野兽或飞禽,觉得很可怜,经常放生。

被猎人发现也时常被殴打。

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每次吃饭时,他不吃肉,把野菜寄放在猎人的肉锅里煮。别人问他吃什么,他就回答说:“我吃肉边菜。”

以前慧律法师说,有些人说吃肉边菜,我担心他会不会吃菜边肉。但当时惠能大师是在猎人的群体中吃素。

吃素和放生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重视。我经常在不同场合中说,汉传佛教关于吃素、放生这方面有特别好的传统,不论是寺院出家人还是居士群体,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好。像六祖那样,混迹于猎人的群体中,他也尽量保持吃素。我认识的很多公务员、官员等需要经常应酬,也选择吃素,实在没有条件的时候,也吃肉边菜,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希望更多的人变成素食者。今天是感恩节,所谓的感恩节有一些不好的传统,国外有很多人吃火鸡,其实感恩节应该感恩所有的众生才对。不过在1986年,印度的很多有识之士发起了特别大的素食运动,并将11月25日定为“国际素食日”(最初它叫“世界无肉日”),当天不吃肉食,关闭所有屠宰场,杜绝血腥。那一年有九百多万人积极响应,后来逐渐成为全球性的节日。

我在想,虽然它不是佛教的日子,但是众生安乐,佛才欢喜。所以,也可以称它为佛教的日子。我提倡每年的11月25日,作为佛教徒的素食日,如果有人长期吃素实在无能为力,选择在当天吃素、放生的功德也非常大。

确实,我们不说今生来世的功德,哪怕只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和长寿,包括对地球的环保方面,吃素也是非常有利益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患心脏病非常严重,后来吃素了,是希拉里帮他做了改变,他吃素以后非常健康,是一个典型的素食主义者。还有奥巴马总统一家,也坚持吃素。不过他们两人的理念不大相同,前者是为了健康,后者是为了环境。因为现在地球暖化非常严重,为了实现“低碳生活”,他一直强调大家少吃肉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地球的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吃素不一定要源于佛教的大慈大悲,关心社会和关心自身健康的人,自古以来非常多,他们都能如是做到。人们所吃的肉都是众生的生命,因此希望你们以后也要发愿,每一年的今天,大家都应该呼吁全世界的人戒杀放生。

惠能证悟之后,在猎人群体中呆了15年,有些佛教经论里讲,这是一种甚深禁行。慧可获得证悟以后,他还到妓院去,有些人实在无法理解,他说“我自调心,关汝何事”,我自己调自己的心,关你们什么事,没有必要关注我。而惠能在猎人的群体中,一方面示现避难,一方面他与杀生的人直接结上一种善缘。诸佛菩萨的示现不尽相同,他在15年中,肯定也放了非常多的生命。他老实敦厚,收网的时候每天放生,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对于有些高僧大德的行为,我们普通凡夫人的确难以测度。

树立宗风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十五年后的某日,他思维道:“现在弘法利生的因缘已经成熟,到了实现利生事业的时候了,不能在此处一直隐藏下去。”

弘法利生的因缘是否成熟很重要,有些人因缘尚未成熟就去弘法,有些人因缘成熟也不去弘扬,两者都不太合理。

五祖曾说三年后圆寂,师父圆寂的时候他尚在猎人群里,按理来讲,他去看望师父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没有去。我们这儿的有些道友经常是师父圆寂了要去看一看,父母“圆寂”了要去看一看,但六祖没有去看,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上师圆寂是已经前往清净刹土,你在他跟前哭几声也毫无用处。大家要知道,有时正在念传承或者传甚深的法要,你却说:“啊,我的老和尚圆寂了,我要回去。”你回去也做不了什么事情。

因缘成熟时,我们要去弘扬佛法,这很重要。因缘成熟时,各方面的资源自然而遇。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到了广州的法性寺。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刚好在那里遇到印宗大法师。在当时,他是非常著名的法师,《宋高僧传》里有他的公案,包括他的入胎、降生,父母和邻居都有特别吉祥的梦,他从小善根深厚。方便时你们也应该看看这类大德们的传记,与我们很多人不同,我们的经历如果记载下来,可能烦恼和痛苦会写得比较多,与这些大德的经历有天壤之别。

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佛陀接近涅槃时所宣说的《涅槃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寺院里插有经幡,还有迎请高僧大德时所用的幡旗。

幡被风吹动,有两个僧人辩了起来,一个说:“是风在动,幡是因为风吹才动的。”还有一个说:“不是风动,是幡动,风没有任何形体,怎么会动来动去呢?”他们两个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辩论的时候的确需要一个裁判,像我们藏传佛教僧人辩论时,输赢自有论断,但现在大学生的辩论,有时只能用分数来说话。

他们的辩论过程,惠能大师听到了,他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当然,这是禅宗很高境界的指示,万法唯心。风没有实体,幡也没有实体,一切万法由心所造,心动则外境动,如果心不动,外境皆如如不动。所以,一切都是心的幻现、心的妙力等等,密法中有不同的名词。

一众骇然,

大众都特别惊讶。

“哇,回答得真好!”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在大家争执不息的时候,他的一句话如同以水灭火,瞬间平息了所有争执。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印宗法师上前请六祖惠能坐上座,询问了很多佛法方面的奥义。因为惠能是证悟者,对于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既不拘泥于文字,又言简意赅,精辟入理,回答得非常到位。

的确,一般来说证悟者的语言非常简练。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讲,没有证悟的人,可能说得特别多,但是抓不住重点。说法和写文章都是如此,必要时,字数当然越多越好,但若没有必要,说得太多了,就显得繁冗啰嗦。看得出来,《六祖坛经》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完全挑不出毛病,内容也非常值得探究。

他当时回答的每一句,语言简单明了,道理相当深奥,也因为他不识字,并没说出什么高妙的文言字句,但是完全与佛理吻合。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此时印宗法师对他说:“您这位行者,决定不是一般的人。我很久以前听闻五祖把他的衣钵法脉传给了一位行者,并且已经来到南方,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您是不是五祖所传衣钵的那位行者?”

惠能口中说“不敢”,但也相当于默认了。

所以,有道友夸赞你说:“你是大善知识,很了不起。”“不敢,不敢。”说“不敢”,就像在说“是,是,是”。(众笑)

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印宗法师向惠能大师行礼,并请求惠能大师展示衣钵给大众看一看。

他很聪明,并没有马上认可祖师,让大众即刻依止,而是很谨慎地询问六祖,可不可以把衣钵给大众见见,加持一下。也可能因为他还有一些疑虑。

此处没有表明具体情节,应该是惠能大师已经将衣钵出示给大众,作了加持,众人没有任何怀疑,确定是五祖给他传授的衣法。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大师问:“当时黄梅五祖弘忍大师,除了交付您衣钵之外,还对您交付了什么甚深的指示和教授没有?”

惠能大师说:“教授倒是没有,只是给我讲了禅宗明心见性的方法,没有讲禅定,也没有讲要通过修行善法而获得解脱。”

当时确实只讲了《金刚经》,除此以外没有讲其他法。也因此,现在很多禅宗顿悟者并没有特别重视讲说经法,只是参禅观修,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传统。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说:“那为什么五祖不给你讲依禅定而得解脱的法门呢?”

他回答说:“因为有相的法全部是能取、所取二法,或者是人、我二法,它不是最究竟的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门。”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又问:“既然这些都是二法,那您说什么是不二法门呢?”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惠能引用了法师所讲的法来给予回答。其实他当时还没有听完《涅槃经》,我记得后文中提到他曾在一个叫做无尽藏的比丘尼那里听闻,他不识字,听她读《涅槃经》,很多道理就完全明白了。

当时惠能说:“法师所讲的《涅槃经》里,知道佛性即是不二法门。就像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了杀盗淫妄四重罪、杀父杀母等五无间罪,还有断除善根的一阐提等等,是不是断绝佛性善根了呢?’”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当时佛陀对他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种是常,一种是无常。但是佛性远离了常和无常,所以不会断灭,称为不二。”

从如来藏的本来面目上说,它是大常有。在大常有面前,相似的常和无常都已经远离。此处他是从了义的角度来讲的,《经观庄严论》里说:所谓的一阐提,是暂时没有成佛的机会,成佛时间比较漫长而已,但最终还是有解脱的机会,意即从最究竟的实相来讲,如来藏不会堕入断边,所以“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一种叫善,一种叫不善,但是佛性非善也非不善,所以叫“不二”。五蕴、十八界等,凡夫看到的是差别,互为二法,而通达空性的智者,知善恶、蕴界等为无别。不二之性就是佛性,而且不会断绝。

当时惠能引用了《涅槃经》的教证,因为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引用其他的经典来讲则不妥,此经最为契合。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印宗法师听了以后非常欢喜,并向他合掌,说:“我虽然为很多人讲经说法,但是就像土石瓦砾一样毫无价值和意义,而您宣讲的教法犹如纯金,道出了最主要的难题。”

真正有所证悟的人,你对他提问题,他可以一语道破真谛。那天我遇到一位法师,他说我们学院里的个别法师,经常到其他寺院演讲,回答别人的问题。他说这个人肯定有一些把握,否则不敢去。我也表示认可,他要么广闻博学,要么有一些了悟,如此才有一些把握。

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印宗法师特别欢喜,愿拜惠能为师。但他还是在家身相,于是惠能在印宗法师面前剃发,现出家相。

有些历史上讲,惠能后于智光律师前受戒。虽然出家是在印宗法师跟前,但是印宗法师拜他为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惠能大师在印宗法师面前剃度,又对印宗法师宣说了《涅槃经》的很多甚深道理,所以,也可以说是互为师。一个是剃度师,一个是传讲窍诀、解除疑难的师父。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此前我讲过,有一位智药三藏授记170年以后,会有一位肉身菩萨在这里出家

惠能就在他亲手种植的这株菩提树下出家,开演东山法门

后来他屡屡提到法性寺是顿门派的起始地。其实本来印宗法师是当时岭南一带最伟大的法师,却仍然对六祖非常恭敬,如果他没有宣扬六祖的功德,但凡有一点嫉妒心的话,六祖要开展事业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他当时非常恭敬六祖,六祖大师弘法利生的因缘就迅速成熟了。

这以上讲的是六祖的整个修法和苦行的过程。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六祖说:“惠能在东山得法,期间受尽千辛万苦,曾经好多次,生命危在旦夕。今天在大梵寺,我与刺史、官员、僧尼、道俗等一千多人同聚于此法会中,这样的说法因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如果不是多生累劫的善根因缘,不是过去世在诸佛菩萨面前一同作供养,种下大量的善根,如今共同听受以上顿教法门,和听受我的得法因缘,是不可能的。”

今天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场的人,虽然我连前辈大德功德的万分之一都没有,但是我们能够共同学习,《入行论》中的很多公案也讲过,没有诸如前世大家共同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等的善根,我们在一个道场中共同学习的因缘难以具足。有时候因缘确实很巧妙,我在十年前就想讲《坛经》,当时人少,各种因缘不成熟,如今大家共同具足了这个因缘!

曾经有一个人准备弘扬佛法,苦于找不到眷属,他问上师怎么办,上师说:“实在找不到的话,你先发愿用自己的身体布施蚊子。”当很多蚊子咬他的身体时,他就发愿令这些众生将来成为他的眷属。后来他晚年的时候,有很多年轻人在他的座下听受佛法,有这样的公案。

如今我们聚会一处,很可能是我们过去生共同学习过六祖的法门,共同发过愿,大家应该倍感欢喜。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

如今给相关的人传授,是非常好的缘起,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大家不会在此共同听受。

六祖说:“我所传的教法,是前辈圣者们的意传智慧,并非是我惠能自己的智慧。”

这确实说得很对!不管任何法师,他所传的法,应该是从释迦牟尼佛直到传承上师相续中,代代相传下来的智慧溪流,这种智慧并不是一两个人的杜撰,也不是分别念臆造,谁都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是世间知识,他自己看书也可以,但是佛法,不管是显宗还是密法,如果没有上师的传承,唯靠自己的能力,想要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除了极个别的利根者以外,相当困难。

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还说:“愿意听闻先圣教法的,我已经把他们的智慧结晶传授给你了,现在你要依靠自己来净化自己的心(我已经告诉你解脱的方法,解脱依赖于自己)。你听闻之后,应该各自修行、遣除怀疑、净化自心。这样下去,你的相续与前辈圣者的相续会变成无二无别。”

的确如此,上师传法以后,具有法相的弟子会不断地去串习和修持,最后无余遣除自相续的烦恼,与圣者的相续无二无别。有些不得力的人,得到就得到了,不以为意。就像我小时候读书时,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讲,到最后他相续中的知识,我的相续根本没有得到,反而还有造罪的情况。

任何一个善知识,他已经传授了前辈大德的教言,有些人把它当作非常珍贵的如意宝,自忖千辛万苦来到某地,已经得了此法,以后会特别珍惜,这样对自他都有利。

所以,为什么说传法法师非常有功德?《金光明经》中讲了,法布施有五种功德,财布施没有如是功德。法布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财布施没有这么大的利益;法布施可以出三界,财布施连欲界都出不去;法布施可以得清净法身,财布施只对色身有一点利益;法布施有无边功德,无有穷尽,财布施的功德终有穷尽;法布施完全断除无明,财布施不能。

所以,为什么说传法很重要?因为圣者们相续的智慧,非常有必要在大家的相续中具足。有了这样的智慧,只要因缘具足,我们一定要传下去,如果因缘实在不具足,对蚊子发愿、布施,晚年或者下辈子,也可以给他们传授。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这句类似于佛经的结尾。

一千多人听到六祖生平和整个求法的经历以后,非常欢喜,作礼而去。

从前闻法,眷属先向师父顶礼,听完法以后又向师父作礼而退,佛教中有这样的传统。

第一品讲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