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29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二十九课

思考题:

1.依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为什么修学般若就能遣除魔害等一切违缘?

2.这堂课堪布强调了讲经说法的重要性,那么从现实出发,你觉得自己能为弘扬佛法做些什么呢?

3.请参照本课所讲的十二种加行过失观察自身,看看你身上有几种,把它们列出来,想一想该如何对治。

整部《现观庄严论》分三智、四加行、法身八个方面来讲,前面我们已经讲完了遍智、道智、基智,现在正在讲菩萨乘最主要的修行方法——正等加行。

我们几个月以前讲过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在所取方面无有执著叫做不住加行,在能取方面无有执著叫做不行加行,这是《现观庄严论》中最核心的修行。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在有些《现观庄严论》注释中称之为正等加行的前行,但我们按照哦巴活佛的注释,是把它作为加行的差别来讲的。

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分四:一、所得功德之差别;二、所断过失之差别;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四、所行道之差别。

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

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

加行功德的本体,即是修行加行所得的果法。听闻、学习、修持、行持这样的般若法门,会获得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其中第一个是摧伏魔力,等字里面包括了其他的十三种。我们可以分总功德、别功德、特殊功德三个方面来讲。

总功德(五种):

1、远离违缘的功德——蒙受佛陀加持而摧伏魔力。当我们的心真正入于般若空性,了达一切法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就可以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那样“降伏一切诸魔力”。在如今这个末法时代,本来以魔王波旬为主的所有魔的力量是非常猖狂的,但般若法门的行持者却会自然而然远离这些违缘,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真正通达了般若的境界,另一方面通达般若境界的人会一直受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因此魔力对他无机可乘。我们原来学《般若摄颂》的时候也讲过,真正对般若法门非常有信心、非常精进的人一般不会遭受魔障的侵害,即使有一些魔障,也会在佛的加持下很快消失,就像小雪片被阳光一照就马上全部融化一样。

圆满顺缘的功德有两个——2、蒙受一切佛陀以神通垂念。如理如法修持般若的人,时时刻刻受到十方诸佛菩萨以及传承上师的垂念和加持,因为佛陀和传承上师经常加持,一般魔力是不会侵入的,他们完全知道哪一个修般若法门的弟子受到了外魔的危害,那时就马上用神通力来加持,因而得以远离魔力的危害。

3、修般若空性的人蒙受十方诸佛菩萨以智慧观照。当他受到魔的违缘时,佛菩萨当下用智慧观照,观照之后加持他令魔缘全部立即消失。

果之功德——4、迅速趋近究竟圆满菩提。如果我们没有求取、修持般若,就好像一个旅行者还始终停留在原地,不知何时才能获得菩提;有了般若,就好像乘上了快速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路上,一天比一天接近目的地,因此说接近菩提果位。

5、暂时获得值遇佛陀领受教言、生生世世转生人天善趣、然后以佛法饶益众生、最究竟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等四大利益。

下面讲差别的八种功德:

别功德:

6、转生他世的对境功德——生于被授记菩提分法等般若兴盛的地方。

修持般若者会得到转生到某个地方的授记的功德。由于即生当中修持般若,佛菩萨对你授记,将会转生到般若法门兴盛的地方。

有一次,佛陀显现放光照向北方,普贤菩萨请问缘由,佛陀说:“这表示佛教的般若法门将会兴盛于北方。”因为印度向北就是藏地,所以后来的很多大德认为这是指藏地。藏传佛教的不同派系之间对此还有辩论,宁玛派的大师说“北方”指的是桑耶寺,格鲁派的大师则说“北方”指的是塔尔寺,宁玛巴就反驳道:“藏地的佛法明明起源于桑耶寺,而不是塔尔寺……”这些我觉得只是世间的辞藻而已。不管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凡是大乘佛法兴盛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般若法门兴盛的地方。

我们即生当中修持这一法门,也许已经获得了将来转生到般若法门兴盛之处的功德,也许还没有得到,但无论如何,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因为这次听受佛法的因缘,也不会转生到佛法不兴盛、连三宝的名字也听不到的偏僻地方。这也是它的一个特别的功德。

7、能依道的功德——将圆满一切无漏对治法。要净除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必须依靠六波罗蜜多的无漏智慧,通过修持正等加行,我们能很快圆满地得到这样的对治法。

8、所依补特伽罗的功德——成为为他众讲经说法之士。

由于今生获得了般若法门,那么在以后的生生世世,或者即生当中就能够成为依靠讲经说法来利益众生的大士。

能够以佛法饶益有情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应该经常这样发愿。《入菩萨行论》中也说:“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一切行为都以佛法来饶益众生,让众生欢喜,这是任何价钱也买不到的。世间人用钱财买到车、买到房子、买到官位就会特别欢喜,但其实这不一定有很大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用佛法来饶益众生。

依靠这个缘起,我们呼吁各个佛教道场要从今年开始重视讲经说法。现在汉地的很多道场都有烧香拜佛等仪式,这些固然很好,非常有功德,但更重要的是,佛教道场需要有一个专门跟游客讲经说法、开示佛道的平台。在这方面,我们学院也应该做一下试点,比如每天花一个小时给非佛教徒作开示,半个小时提问,皈依、发心、人身难得等不同内容都可以讲,由法师、辅导员们轮流来做。我在学院经常看到很多游客,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出家人看来还是有些奇怪,这些人如果只是烧香拜佛,而对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对寺院的含义什么都不懂的话,)还是很可惜的;假如每个道场能有一些佛法开示,我想那是真正对他们有利益的。

就正规的佛学院、佛教道场来说,佛教徒日常的闻思修行是很重要的,这个就不用说了,但我们也要重视那些怀着好奇心而来的旅客,要劝他们把照相机放下来,暂时听一节课。可以先在门口有个说明,算是签一个“协议”):“一个小时不能动,不能东看西看,手机也关机,一定要很认真地听;如果不听我的话,就不能待在这里。”一个小时听下来,也许他觉得没有道理,那法师也没办法,佛也度不了无缘之人。没事的,让他待一个小时也没什么,我们也没有收费(众笑)。

我们最近也在培养一些居士当辅导员,我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对他们的情况有所了知,有些人辅导得还算不错,而有些人根本没有懂,完全是添加了自己的很多分别念在讲。希望我们研讨班的道友要把各地真正的佛法学习带动起来,大家一起努力,不要半途而废。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在末法时代,刚开始有一些温度和热情,慢慢就一年比一年冷淡,最后就完全消失了。这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喜新厌旧,做事情也是虎头蛇尾,这是不合理的!

“成为为他众讲经说法之士”,这是听受般若的功德,我们也依靠这种缘起,希望在座稍有能力的人都要发愿,愿自己也成为为他众讲经说法之士。发愿讲经说法,应该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要终身乃至生生世世。有个别法师问我:“我已经讲了三四年的课了,现在可不可以休息了?”如果一个法师除了这个以外再没有更高的心态的话,那倒也确实配不上“法师”两个字。

9、不受违缘损害的功德——作为佛陀的助伴而不会被魔所转,退失正道。修般若的人以佛陀作为助伴,经常获得佛陀的护佑和加持,所以不会被魔王欺骗诱惑而从真正的般若正道当中退失。

我们在讲其他般若法门时再三说过,真正修持般若的人不用怕魔障(有的人走路也害怕碰到魔,做个噩梦也担心第二天会不会遇到什么——其实身体不调时做噩梦属于正常现象,不应耽著)。是不是修般若的人就不会受到魔的诱惑、干扰呢?也会有的,只不过般若行人没什么好恐惧的。比如做噩梦时,可以念一遍或七遍缘起咒、般若波罗蜜多咒以作回遮。(前一段时间我做过一个噩梦,梦见我杀了人,当时特别害怕,心想:我作为一个出家人,从来没有杀过其他众生,今天怎么会杀了一个人?完了完了……最后快要被别人发现的时候,我就醒过来了,心里好高兴:我没有杀人!我也并没有多想什么,毕竟我不可能因为梦见杀人就真去杀人。但当身体四大不调、生病时,我会念《般若经》之类来遣除。)

希望大家明白,在现实或梦境、修行的境界中稍微出现一些魔障、违缘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违缘,比如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以及汉地诸位高僧大德,他们修道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障碍,只是他们最终都一一战胜了这些障碍,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10、因法修行的功德——生起不共善根。修般若的人,会生起与其他乘不共的善根。

比如,在入定时获得如虚空般的境界,出定时积累如幻如梦般的资粮,因此获得了胜义和世俗或智慧和福德所摄的非常广大的善根,而修持其他善法的人不一定能得到这么广大的善根。

11、缘差别的功德——一切立誓如愿实现。

修般若的人,他的一切立誓都会如愿实现。比如他说:“我即生当中想要圆满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虽然这个人好像也不是什么菩萨,但由于愿力不可思议,最后也是可以真正实现的。

法王如意宝去五台山的时候曾经发愿:“若我的愿力能够成就,那么上等要令南瞻部洲的所有众生种下善根,中等要化育整个中国,下等也要惠及藏区各地。”后来,法王确实也令全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相续成熟,得以度化。这也是菩萨的一种发愿力。

虽然我们还都是一般的人,算不上什么菩萨,但也可以这样发愿,如此一来,我们即生或后世就会变成有能力、有智慧的善巧之士,也能够实现度化众生的宏愿。即使你没有那么广大的想要度化众生的愿,那想要实现自己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等世间人天善法的愿,依靠修持般若的功德也能实现。

12、所得果的功德——摄持广大果位。修般若获得的果并不是声闻或人天的果,而是一到十地菩萨乃至圆满无上功德的佛陀果位,因此说果位广大。

13、作用差别的功德——以四摄成办有情利益。大乘佛法的威力不可思议,其作用一旦入于我们相续当中,就像种子已经种在肥沃的田地里面,苗芽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最后也会圆满结果一样,我们在求学时可能只是非常普通的在家人或出家人,但依靠般若的加持力将来也完全可以依靠六度利益众生。

特殊功德:

14、圆满般若的功德——在生生世世中完整地获得般若的句义。这是修持般若的最后一个功德。因为修持般若的缘故,他在生生世世中能完整的得到般若的一切的词句和意义。从狭义上讲,这里的“般若”指的是《现观庄严论》;从广义上讲,则包括整个大乘的菩提心和空性法门。

有些人好像即生也没有特别地做闻思,但一看到般若法门就倍感熟悉,稍稍学习便通达了其中的意义,这就是前世学过般若之故,这样的故事在印度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相当多。

麦彭仁波切时代有一位安多格西,他学现观的时候,一边睡觉一边在梦中把七十义的每一个意义反复思维、观修,第二天早上醒来,七十义的全部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他也没像我们一样影响了睡眠)。听到此事,哦巴活佛却说:“分别念太重了!七十义那么简单的东西哪里需要晚上背呢?晚上好好睡觉,白天背就可以了。”(这当然是玩笑话,是大德们相互间的一种特殊表示。)这些都应该说是佛法上的善缘吧。

我们有些人可能是跟现代的游戏、电影、电视特别有缘分,一看到就全身心融入其中,而有些人可能对般若空性法门非常有信心,对这些世间法不一定有意乐。按照感受等流果和同行等流果的规律,从今生中我们的苦乐感受、爱好什么、喜欢善法还是恶法,也大致可以推断出我们前世和后世的状况。

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颂词上比较简略,但是我想,这些魔业和功德都是我们很需要知道的,这样,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就可以随时对照自身,出现的境界属于功德还是魔业就不用去问别人了,因此我就根据讲义的内容给大家稍作介绍。

什么叫做过失(魔业)呢?对修行造成危害、障碍的所断法叫做过失。其分类,依靠自身而发生的有二十种,依靠自身或者他身而发生的有二十三种,只依靠他身而发生有三种,总共有四十六种。下面就分总所断、别所断和特殊所断三个方面来讲这四十六种魔业。

总所断:即前面所讲的依靠自身而产生的障碍般若修学的违缘。

首先,是对般若法门不恭敬的五种过失——

从智力的角度而言有两种:

这两个我们一定要注意。

1、由于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证悟而执为难以证悟。认为修习般若法门需要经历多生累劫,付出千辛万苦,不是一般人的所为,故而心生怯懦。

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心里总是想:“学习大乘佛法好难啊!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历尽千辛万苦,哪有这样的经历!像我这样的人,根本没办法做……”平时生活中还很傲慢,但一听到空性法门,一听到度化无量无边众生,就马上变得很脆弱,畏缩不前。比如在我们云端道场上,昨天讲一个随缘开示,有一万五千多个用户在线,而今天听般若的只有一千四百七十二个,过两天恐怕还要减少……今年我主要讲两门课,一个是般若现观,一个是《六祖坛经》,后者其实也是般若法门,因此很多人都说听不懂。世间上念《金刚经》、《心经》的人都不多,念其他经的人却是非常非常多的,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大多数人确实对甚深法门有一种畏惧、敬而远之的心态。如果觉得:“像我这样根基的人肯定不行”,一听到般若法门或者因明的时候,自己就畏缩,没有心力,这也是一种魔业,也是一种过失。

我们要知道,尽管般若法门十分甚深,但以往的诸佛菩萨中也不乏迟钝者、劣根者,但他们凭借着信心和精进,都已经获得了非凡的境界;我们的传承上师中也有不少从前极为调皮、烦恼深重,但后来经过修学以后也成为真正的证悟者和瑜伽士。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生存在欲界当中,既然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要懂得依靠这种对治方法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勇猛之心。如果没有这样,就会成为第一种魔业,成为违缘。

2、认为由于智慧敏锐、才气十足而容易证悟。

有的人自恃学识渊博,能力突出,有的拥有高学历,有的是领导、企业家,手下员工无数,由此便产生了傲慢之心,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管理几千几万人,《现观庄严论》只有三四百个颂词,有什么难的啊?世间的千经万论都倒背如流,《现观庄严论》的讲义却只有几百页,那很简单啊!其实,即使你在世间方面拥有敏锐的智慧和高深的学问,但在出世间方面也许还是很迟钝的。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道友,总认为般若法门非常简单,自己看看书就能明白,法师的课都不去听。实际上,佛法的有些道理不是光靠看书就能理解的。就连学开车也是,如果只看说明书、没有师傅教导,你不可能开得很好,一般人都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拿到驾照,听说在大城市里拿驾照更困难。现在经常有很多人说我看过《金刚经》,佛教的内容我看看书就可以了,但就像看说明书一样,看过不一定通达其中的意义。从染污法的角度而言有三种:

3、以身的染污法——伸懒腰等缮写般若等。某些人在听受、学习或者修行、缮写般若法门时,总是会伸懒腰、打哈欠,甚至只是听一堂课也都坐不住。昨天有一个新来的居士,他先是趴着,然后躺着,最后实在不行了,就靠在后面的柱子上……昨天我讲课的时间其实很短,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当中,他已经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毗卢七法”坐式。学会里有些人也是这样,本来如理如法地听传法的视频,也能得到佛法的功德,但有些人偏偏在这个时候随便走来走去、吃东西、上卫生间……连一个小时都坐不住的话,是因为生病了吗?这样连基本的闻法规律都不懂的种种表现,就是对般若法门的不恭敬。这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也需要非常注意的,听世间的课都要注重身体威仪,何况是听闻佛法?因此,如果在听法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身态都不如法,这就是一种魔业。以后如果见到有人没有如法地听法,你就说:“你已经着魔了。”然后他可能会生气:“啊!我怎么着魔了?”“你现在都没有如法听课,你看大家都坐着,就你一个人在那站着走来走去,这就是《现观庄严论》里面讲的魔业!”身态不如法,表示对般若法门不恭敬,可以说已经着魔了,这一点大家要谨记。

4、以心的染污法——贪心等缮写般若等。在听受、缮写、修行般若法门等佛法时,有贪心等的心态。这里的贪等染污心主要是以般若法门为主的整个大乘佛法为对境,如果引申的话,也可以包括小乘等其他佛法。

有些人听课不是为了求法,参加学会就是为了做生意:“等会儿下了课我就可以打广告、做推销”;还有些人有各种各样的贪心;或者怀有其他的目的。如果以这种心态来听课的话,那肯定已经着魔了。本来为了获得名利而求法就已经是不如法的心态,更何况是有这么大的染污心了。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保持恭敬心、欢喜心和清净心,而世间的染污杂念要完全放下——如果要求你在日常生活的所有威仪中没有一丝不好的念头,这一点凡夫人可能做不到,但至少要在听法的过程中保证心态清净(作为讲者,当然也是如此,这也是我喜欢讲课的原因)。人的心和身不一定能同时安住于同一场合之中,就像藏地有位大德曾唱过这样一首歌:“身体还在寺院的经堂里面,心却跑到城市的杂事中去了。”但我们应该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要观清净心,否则的话,这也是一种魔业。

5、以语的染污法——嬉闹等讽诵般若等。我们读诵般若经典的时候,尽量不要夹杂其他的世间语言。

因为学院的闻思修体系和考试制度比较正规、传统,所以我们的课堂纪律是非常不错的。但在学会里,有些地方非常好,而有个别地方确实存在一些不如法的现象,我这次出去也发现了一些。比如,有人在上面讲,或者大家都在共同学习,有些人却在下面开小会、做其他的各种事情,这也是一种魔业。闻法的机缘千载难逢,每个人的时间又都是那么宝贵,大家既然决定把时间用在这上面,那就要珍惜它、把它用好;否则,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好好休息或做一些其他事情。每次外出讲课,一看到有那么多人抽出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来学习佛法,我就很怕自己讲不好、对不起听众,但看到他们愿意花时间听我讲,也从内心里很感谢他们。

总之,在整个修学过程中,大家的身语意应尽量保持清净,同时最好能做一些笔记。任何一位法师、辅导员在讲课时不可能一点都不会讲,因此以后不管在学院还是学会里听课,希望大家都要学会做笔记。做笔记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语言都记下来,但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及时记录,这样日积月累一定会受益良多(笔记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现在我积累了很多笔记本,有必要时可以带过来给你们参观一下。连初中的物理、化学、政治等世间知识的笔记我都留着,有些现在还用得着,有些已经用不上了,但偶尔翻一下还是觉得挺舒服的。三十年前我的字体是怎样的,二十年前又是怎样的,现在人老了,写字时手抖得不行,字体又是什么样的……相互对比一下还是有很多感慨)。学会做笔记,心就比较专注,这样才不容易着魔;心一散,分别念一起,魔往往就来了,到最后言行也会随着贪心、嗔心而慢慢发生转变。

我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现,心态平稳的人听课的时候很认真,背诵、修行都非常精进,十年八年下来始终如一,非常稳重,他们不会随便被违缘所动,也不会退失;心态散乱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身体也难以自主,修行起来也违缘重重。大家可以借此反观自己的身心。

退失的七种因:

6、以相似理由而退失,认为我没有得到授记而背离般若。

他心里想:我学了很长时间也没得到诸佛菩萨的授记,那我就算了,不学了,你看无著菩萨都是在鸡足山学了一段时间,最后没有得到弥勒菩萨感应的时候,他也下来了。如果以没有得到授记、没有感应而放弃,这就是一种魔业。

我们很多修行人也会这样。以前有个跟我很熟的堪布说:“我观修无垢光尊者很长时间,但却一点感应也没有,后来我就生不起信心了。”我说:“这种说法肯定不对。诸佛菩萨的加持无处不在、恒时不断,没有感应只能说明你修的时间还不够。如果你修了一辈子都不起感应,那就应该发愿下一辈子接着修。”

一些发心人员也常常觉得:“我在上师面前发心那么多年,我对上师教授的法门那么重视,可是上师却不太理我,所以我要走了……”好像要经常说说笑笑、经常理一理才行,如果经常不理不睬,那就要离开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愚痴的想法。我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也从事过很多发心工作,并且自以为对上师的事业做出过少许贡献,可上师显现上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不但没有赞叹过我一句,反而还在某些场合因为别人的话而批评过我,然而,我一直都把这当作一种修行,从来没有生起邪见或想要离开。

即使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没有得到诸佛菩萨的授记,没有得到上师的回应,也不能因此离开。如果离开的话,魔王的事业就已经成功了。魔王很希望你的修行不成功,很希望你的心中不断产生各种邪见、烦恼,我们越是心烦、痛苦,魔众就越是开心,笑得也越来越灿烂。因此,没有得到授记就想背离般若,这是一种魔业。

7、从因大乘道中退失,对大乘道不起信心,就像舍弃树根而寻求树枝一样。

对大乘的六度法门等不起信心,对没有大乘味道的六度以外的其他法门进行修持的话,这是非常愚笨的。就像一个人舍弃了一棵树的根本,去寻找它的枝叶一样,根本得不到真实利益。

大乘法门是真正的根本,希望大家得到后不要舍弃。有的人明明已经遇到了殊胜法门,却因为修行不好、因缘变化、福报浅薄等原因而没有珍惜,转而去寻求其他法门,这样从重新观察到接受它、修学它又需要很长时间,人生能有几个阶段去修学佛法呢?所以说这是一种特别愚痴的行为。

8、从品尝果大乘之味中退失,对究竟果一切种智不起信心,如同不向主人乞讨而向仆人乞讨的狗一样。

对大乘果法方面的遍智——佛的智慧、佛的无上悲心不起信心,而对一些世间的智慧、世间的同情心等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现在有些人确实对大乘法门生不起信心。原来我们在讲《入菩萨行论》的时候,有一个男居士,他说他对《入菩萨行论》一直生不起信心,但是对《弟子规》很有信心,他认为《弟子规》比《入菩萨行论》还要殊胜。这种人真的很可怜,其实《弟子规》里面讲的一个简单的言行举止也没有什么的。这就像饿狗放弃在主人面前乞讨,而在仆人面前乞讨一样。一般来讲,狗不可能在一家人的最高层的主人那里得到食物,一般喂狗的都是仆人。因此,如果把根本的大乘佛法舍弃,而只得到一个支分、甚至连支分都算不上的话,那就跟饿狗只寻找仆人一般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仆人手里是不会有大量的财富的。

现在我们虽然在世间也经常提倡人间佛教,还有提倡国学思想、儒教思想、道教思想,甚至基督教思想,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善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不同场合中与不同的人交流探讨,这些都是有必要的。尽管如此,也不需要把大乘佛法全部舍弃,否则就像饿狗一样在主人面前什么都得不到。(不过现在的主人特别喜欢狗,汉地很多人养藏獒,主人自己牵着狗在外面遛,甚至奥巴马最近都是天天带着狗,因为他的夫人米歇尔跑到中国来访问,新闻中说他一个人天天带着狗,在外面“流荡”。有时候这些总统也是很奇怪啊!国际上那么多的大事全部放弃,就带狗。不管怎么样,这些我们就不管吧,暂时跟我们没有关系。)

总的来讲,从像大乘这样的果当中退失非常可惜,以后还是希望在主要和次要、或者果法和因法方面不要混淆。

9、从体大乘法中退失,对胜乘不起信心,犹如已经得到大象而舍弃又寻找象迹一般。

对大乘的胜法生不起信心,但是对一些世间知识、或其他教派而生起信心,从中再去寻找。本来已经得到了大乘,但还要去寻找其他的法门,就像已经获得了大象,但没有认识,还要再通过它的足迹来寻找大象一样。

有些人明明可以发菩提心,已经获得了无上的法,可是要把这种最有价值的法舍弃,再去别的地方寻找的话,也跟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10、从所为之本体中退失,从小乘法藏中寻求所为,如同从蹄迹水中寻觅宝珠一样。

想从小乘法藏中寻得大智、大断和大心,就好比想从蹄迹大小的水坑里获得如意宝一样,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如意宝只可能藏在大海里。

11、从因果之关联中退失,希望从小乘道中获得大乘遍智,犹如以日月宫的标准来衡量尊胜宫的比喻一样。

想从小乘、人间佛教、国学或传统文化中获得真正的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用现在的比喻来说,这就好像用我们的小木房来衡量白宫一样。现在有些人很热衷于小乘禅法,到处跑去参加禅修班,说什么“正念禅修完全涵盖了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固然很好,我们也非常赞叹,但如果你花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小乘所抉择的空性恐怕并不能代表万事万物的真相,我们靠它也不一定能了达自心的本来面目。

不仅是佛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不经过系统学习就无法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就难以对专业课题做出判断。这一点大家应该谨记。

12、从无上特法中退失,认为上下乘相同而不知三身的特法,依次就像执著转轮王与山寨的小王平等、百味佳肴与豆泥平等、如意宝珠与假宝平等一样。

大乘讲法身、报身和化身,小乘论典中也提到过这三身(虽然其名称在《俱舍论》中不明显),但若仅以名称相同就把大小乘的法身等量齐观,那就好比把转轮王和山寨头领(换一种说法,就是国家总统和村支部书记)混为一谈了;误认两乘报身、化身的过失,则分别相当于混淆五星级饭店的美味佳肴与路边小店的豆腐汤以及混淆真宝与假宝。

虽然大乘和小乘在观点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佛教内部也需要团结和合,不能彼此背离,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二者在基道果各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否则,这在佛法中是完全说不清楚的,也是根本说不过去的。对于这些问题,希望有识之士加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