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说善生经 第06课 访问量: 1160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学经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第6课

这次讲《善生经》,感觉还可以。跟其他的一些大经大论比较起来,这部经比较好懂,也跟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人都更容易接受。而且,这部经典对我们的生生世世都有很大的帮助,不像儒家的思想只关心今生。

我这边得到一些反馈,说是:“听了《善生经》之后,自己在为人处世和践行生活佛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所以我静下心来思考时,觉得这次选择讲《善生经》是对的。

一颗弘法利生的心

我也希望各位学完之后,有机会时要弘扬这部经典。弘扬并不一定非得先去找部分弟子,然后以讲经说法的方式,非常正式地传讲《善生经》。你完全可以把你所学到的、觉得非常好的一些内容经常分享给周围的人,这也是转法轮,也是在弘扬佛法。

比如说,可以将之前讲过的“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分享给周围的人。其实,现在的世间人很需要这样一种鼓励和劝勉的寄语。只要我们不畏严寒酷暑,也不在乎辛勤劳累,只管夜以继日地努力,那么在这个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我们会做不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持续攀登,世间的任何事情都能得以成办。如果你想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圆满,那你的心里就不会有忧患的情绪,不但不会忧伤,反而会非常快乐。可以说,世间的很多成果,就是来自勤奋。

当然,我们在勤奋的同时也要学会关注细节。有些人可能是心态原因,只关心大的方面,细节部分却不关心,这也不行。若能谨慎处理好细节问题,世出世法都会很容易成办。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想到弘法利生。一提到弘法利生,你们可能觉得:我现在没有堪布、堪姆、法师的头衔,我即生中可能没办法弘法了。其实不一定,有的人是没有名声,但他的的确确能利益无量的众生;有的虽然非常有名望,但后来不仅用不上,反而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要记住两点:一是学以致用,尽量将学到的知识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第二,尽量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周围的人群中。如果我们有了善的力量和调整自心的方法,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能够如理如法,那么,依靠缘起力,不管我们在哪个地方,都能自然而然地给周围带来非常好的气氛。

看到很多年轻人对佛法进行研讨、讲考时,我确实非常欢喜。真正的佛法,就应该以这种方式弘扬,而并不是一味地盲目信仰——迷信、崇拜个人以及通过非法的行为谋取财物和名声,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我讲的时候,也希望大家对每一句内容都反反复复地思考,现在思考清楚了,以后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任运地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有些人说:“我现在一定要下山弘法,现在不下,就没机会了!您快把我放了吧。”我也没有绑架谁,但太着急下去,也许根本找不到弟子,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分,确实找不到弟子。你看,提婆达多和佛陀,他们遇到的时候都会相互避开,你下去的时候,很可能也不会有人理你。

我们不一定要下去,也不一定要上来。如果自己有一颗真正想要弘法利生的心,那对周围,哪怕是一个人,也能够慢慢教化。有这种机会的。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陀告诉善生:“有四种怨敌,显现上像亲人,但他们对你的世出世间都非常有害,实际上跟怨恨的敌人一模一样,你应该要发觉。是哪四种呢?”

概括而言,这四种法是不同恶友的四种特点,下面会有详细的介绍。慧远大师在《大乘义章》中也讲了这四种恶友。

“一者畏伏”,表面上,他好像对你特别畏惧,特别恭敬,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恭敬,而是另怀目的。这一点主要是从心态方面讲的,也就是有畏惧心、特别虚假的恶友。

“二者美言”,他表面上赞美你,也经常歌颂你的功德,但并不是真的恭敬你。第二点主要是从语言方面讲的,即带有奉承语气的恶友。

“三者敬顺”,他表面上敬畏、随顺你,或者说对你特别地敬重、尊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第三点主要是从身体方面讲的。

这以上是从身语意三个角度对恶友的描述。

“四者恶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恶知识——看上去像亲人,但实际上身语意三门都很恶劣的人。这种人,世间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也经常遇到。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感,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别人。一方面,这可能跟人们从小受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教育导向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中确实有很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当面甜言蜜语,背后却非常恶劣。

《别译杂阿含经》中说:“屏处极毁骂,百千种诽谤,面前而赞叹,言是善好人。”在暗处,他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对你进行谩骂诋毁,但当着你的面,却又开始各种赞叹,“你是唯一善良的人”“你是如何如何好”……这样的人。现在也比较多。尤其是当你有一定的身份、钱财、端严的相貌,或智慧与才华时,很多人都会贴到你的面前,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话语;没有智慧的人也相信这些话,“噢,他说的没错,我确实是这样。”然后洋洋得意,飘在虚空之中,以为自己真正到了人生的巅峰。

当你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时,你是会听到很多美誉,但你是否真正具足这样圆满的功德呢?其实也不一定,说不定有很多人反而在背后指责你。也可能你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只是别人并没有发现这些缺陷;即使发现了,他们为了某种目的暂时也不会揭发。

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赞叹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他人毁谤而垂头丧气。我们应该秉持自己客观的行为,不喜亦不怒。这尤为重要。

下面每一个道理都有广说。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陀告诉善生:“‘畏伏’有四种事,哪四种呢?”

“一者先与后夺”,他先通过给予表示对你的恭敬,无论是名声还是财富,总之先给予你所需要的东西,但他并不是出自真心,因为他后面还会再夺回来,就像五种邪命中的“赠微博厚”——先给你一点微薄的东西,最后夺取更加丰厚、贵重的东西。

表面上看,这个人对我很好,非常热情,每天都请客,他应该是个好人,是我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呢,因缘成熟的时候,也许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二者与少望多”,他付出很少,却希望得到很多。

这样的人现在也有很多。比如有些工程队送烟酒给当地的领导、官员,然后说:“你能不能把这个项目给我?我可以给你……”他们希望用微薄的成本换取巨大的利益。这些人看起来像朋友,但最后只会损害你,是彻头彻尾的恶友。很多腐败分子就是这样被拉下去的,“官商结合”,然后锒铛入狱,非常可怜。

“三者畏故强亲”,他遇到了一些可怕的事情,实在没办法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亲近你。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恭敬你,只是因为遇到了麻烦,所以才亲近你。

“四者为利故亲”,他亲近你是为了让自己获益,并不是真的为了你好。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这种人也比较多。他不是真心喜欢你、恭敬你、亲近你,而是觊觎你的财富或其他利益。

以上这四者就是“畏伏四事”。这些恶友看似心怀畏惧,特别恭敬,但实际上另有目的,因此我们要远离。

富贵亲友贫贱离,如此之友当速远

世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富贵时,甚至敌人都会来亲近你;当你贫穷时,即使是亲人也会远离。《杂宝藏经》中有一句偈颂讲得特别好:“富贵亲友贫贱离,如此之友当速远。”当你富贵时,他和你是亲密的好友,但当你贫贱时,他却离你而去,像这样的恶友,还是尽快远离好一点。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前倨后卑”的例子,战国时期苏秦的遭遇就是其中之一。

在苏秦还未出名,也没有实现他的政治梦想时,他的妻子、嫂子,以及身边的亲人都远离他,不仅远离他,还特别恨他。

可是当他功成名就,成了有名的宰相时,之前那些恨他、远离他的人,却开始排着三十里的队伍迎接他。那些亲人刚开始特别傲慢,后来却“蛇形匍匐”,非常恭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现实的人也会这样。

我以前讲过《大庄严论经》中称伽拔咤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刚开始,称伽拔咤有名有利,亲朋好友也对他特别好。后来,他穷困潦倒时,那些亲朋好友不仅远离他,甚至轻贱他、歧视他,大家都欺负他。他心里特别失望,特别伤心,于是决定离开家乡,去外面流浪。

他流浪到了大秦国,然后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当地发展,结果又变得特别特别有钱。过了一些年,他年龄大了,就准备回国。当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时,亲朋好友全都列队出来迎接,大家欢天喜地的,场面非常隆重。

他那天穿着穷人的衣服,排在队伍的最前面;队伍的最后,是一匹驮着各式金银珠宝的骆驼。

队伍慢慢地前进。那些亲朋好友就问最前面的人:“称伽拔咤在哪里?”“在后面。”然后他们继续欢迎,欢迎到了队伍的最后,却一个人也没有见到。那些人就又问旁边的人,旁边的人回答:“最前面穿着破烂衣服的人就是称伽拔咤。”

他们当时有点不理解,就返回到称伽拔咤的身边问他:“你不是在这里吗?为什么说在后面呢?”

称伽拔咤说:“乃为财来,不为我身。”你们迎接的是金钱,又不是我,金钱都在后面的骆驼上,所以你们去后面迎接就对了。

对于亲朋好友的现实,他说得也比较直接。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比较多。比如富贵之人来的时候,大家都欢喜;同样是这个人,但当他一无所有时,大家又都瞧不起他。有时候人呐……

美国著名的媒体大亨默多克,八十多岁了,有好几任妻子,现任妻子应该是第四任。去年一月份,他上厕所时摔倒了,有生命危险。消息一放出,他的子女们立即就赶过来了。

有的人也是这样,父母都已经卧床不起了,但他们平时根本不去看望,一旦父母快不行了,所有的子女就全都跑过去关心——也许关心的并不是父母的身体,而是关心人走了之后,留下的财产怎么办。

有些成功的大老板,为了看清下属们的心,他会在企业和集团中,突然宣布自己快不行了。结果,除了极个别人以外,身边的人,甚至是最亲的那些人,根本不关心他、也不救他,只在乎他的财产,拼命争夺他的财产。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噢,原来当真正的困难出现时,当自己快要离世时,他们最关心的,竟然是我的财富。那样的人是真正的恶友——表面上亲近你,疼爱你,心里却有其他目的。

相反,真正的朋友是始终如一的,无论你是兴旺发达还是穷困潦倒,他对你的态度一直不会有变化。这种人就是纯金一般,非常珍贵的好友。无论何时何地,纯金都不会贬值;真正的好友对你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也都不会改变。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都是随着自己的需求而变化——有求于人时,就显得特别恭敬;而一旦对方没有利用价值了,即使他是自己的父母或是最亲的好友,也不会再去看他。

我们在学习大乘佛法的同时,仍然需要分清哪些是恶友,哪些是善友。恶友别有用心,而善友会雪中送炭,尤其是当你陷入特别无奈、特别困窘的境地时,真正的善友一定会过来帮你解围。锦上添花的人可能到处都有,当你样样具足时,很多人都会对你恭敬有加;一旦你一落千丈,山穷水尽时,可能很多人都会离你而去,更不用说帮助你了。这样的情况历史上有,现实生活中更多,也许每个人都遇到过吧。

虽然人的态度不会恒常不变,应该是有变化的,但在变化的过程中,真正的好友不会随着利益的变化而改变对你的态度,其他人却会随着利益的变化而改变。

大家也反观自己对别人的态度。比如说,各方面都好的时候,大家也是好朋友,会互相关心。可是当其中一个人生病了,没有财富来源,变得非常贫穷时,而且大家对他也没有任何的希求,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对他最好的那些人,会离开的,会躲得远远的,然后那些人又去巴结其他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利益的人。

接下来讲“美言”。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佛陀告诉善生:“爱说美言的恶友也有四种分类。哪四种呢?”

“一者善恶斯顺”,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他都会随顺:“啊,你做得非常棒。哇,你好厉害啊。你的口才、你的智慧、你的才华……哇,真的太棒了。我特别特别佩服你!”不管你讲得怎么样,有些人就一直赞叹,其实他们内心中也不一定真的那样想,可能是为了让你欢喜吧。因此,你们稍微有一点能力的人,在被别人赞叹时,也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有时候别人赞叹我:“您讲得很好啊!”我就马上产生一种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目的?我讲得也不好啊;他说:“哇,您好帅哦!”不可能的,他肯定有目的;“哇,您好厉害哦!”我怎么厉害呢?他肯定有目的。但如果他说:“你讲得一点都不好。”我反而觉得:这个人说话还比较直,他可能要么有一定的邪见,要么是很率直的人。总之,如果你行善、作恶,他都随顺你的话,那他不一定是好友,很可能是恶友。

“二者有难舍离”,当你举步维艰或遇到最大的困难时,之前一些你很信赖的人会离开的。有的人病得特别严重,已经走投无路了,在这最危险的时候,他身边的人却纷纷离开。有些父母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明明已经衰老到无法独立行走了,可是身边的子女却不理不睬。这些人是真正的恶友。

“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如果恶友的朋友有一些好的机会,这些恶友虽然当面不敢破坏,但背后却会秘密地遮止。他自己有利可图时,他会抓住机会,但当朋友有一些好的机会时,他当面虽然表现得对朋友特别好,但背后却一直说朋友的过失以及制造各种各样的违缘来遮止朋友的好机会。

“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平时看不出来他到底怎么样,可是一旦遇到危险,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会过河拆桥,断掉你所有的机会,然后离得远远的,根本不管你。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看他会不会过来帮忙,这是观察人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富裕的时候,客人会多的;贫穷的时候,客人就消失了。不过穷的时候没有客人也好一点,如果客人太多了,那更不好意思。

这四种“美言”的恶友,虽然他们表面上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但内心并不真诚,实际上一直在欺骗自己的朋友。

没智慧,易倒霉

《杂宝藏经》中讲过一个倒霉的老婆罗门的故事,稍微有点长,我也给大家讲一下。

有一位老婆罗门,他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他的妻子总想请一些年轻婆罗门来家里做客。老婆罗门可能对她有一种直觉性的不信任,所以一直防着,没有答应。

一次,老婆罗门前妻的儿子掉入了火坑,但现任妻子并没有去救。老婆罗门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救?”她说:“因为他是异性,我自从跟你在一起之后,再也不愿意跟任何男士接触。”听了这番话,老婆罗门从此对妻子非常信任,觉得她很可信,于是就按照妻子的意愿,请了一些年轻的婆罗门过来做客。

结果他的妻子私底下跟这些年轻的婆罗门发生了不清净的关系。老婆罗门发现后,对妻子非常失望,也非常愤怒,觉得她说得那么好,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然后伤心地离家出走了。

走了很久,当时天已经黑了,老婆罗门就跟路上遇到的一个朋友住进了客栈。第二天一早,他们继续赶路。走了一半,那个朋友说:“我身上有一片树叶,这片树叶应该是那家客栈的。我从小就发愿,任何人的财富我都不接受,我一定要把这片树叶还回去。”然后他就拿着树叶还回了客栈。老婆罗门心想:哇,这个人太好了,这样的好人很难找,我应该要信赖他。

朋友回来之后,他们又继续赶路。由于特别信任他,老婆罗门就把身上的金钱全都让朋友保管。结果那个朋友趁老婆罗门上厕所的时候,带着所有的金钱偷偷跑掉了。

老婆罗门发现之后,又伤心了,觉得这些人都不可靠,说得那么好,树叶都不拿,结果我的钱全拿走了!

然后他就在一棵树下伤心地休息。休息的时候,他看到树上的小鸟们在搭鸟巢,一只鹳雀嘴里叼着草和树叶也在帮助小鸟们建窝。小鸟们很信任这只鹳雀,于是就和鹳雀住在了一起。

可是有一次,在小鸟们都飞走之后,那个鹳雀竟然把窝里的鸟蛋全部弄碎吃掉了。老婆罗门看见之后,更加伤心了:原来动物里也有这么多“坏蛋”。

离开那棵树之后,老婆罗门还是继续赶路。

这回,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出家人。这个婆罗门出家人嘴里一直在说“去去众生,去去众生”。老婆罗门就问他:“去去众生是什么意思?”“走路的时候念‘去去众生’,就是让路上的小蚂蚁之类的众生离开,不然会踩死它们的。我戒律非常清净,从小没有害过任何众生。”老婆罗门听了之后觉得:哇,这个人真的很难得。于是决定晚上跟他住在一间屋子里。但婆罗门出家人却说:“住在一间屋子不行,我有别的住处,我要单独住一间屋子。”

半夜,老婆罗门听到旁边屋子传出很多女人的声音。他就悄悄地去看,结果发现那间屋子里有一个地道,很多女人从地道上来,和婆罗门出家人一起嬉乐,做不清净的行为。

老婆罗门在经历了这一切的一切后,感叹道:“天下万物,不问人兽,无一可信者。”天下万物,不管是人还是飞禽走兽,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全都是“坏蛋”。

也许是这个老婆罗门比较倒霉,但有些人确实经常遇到坏人,今天被这个骗,明天又被那个骗。坏人口中的话,说得都比较好听,没有智慧的人,或是没有很好地观察,的确容易上当受骗。就像《杂阿含经》中讲的那样:“口说恩爱语,心不实相应,所作而不同,慧者应觉知。”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嘴上虽然讲着恩爱的话语,但心里并不真的那样想。作为智者应该要有取舍的智慧。

如果没有取舍的智慧,会很容易上当受骗。有的人特别容易信赖别人,在依止上师、道友时,别人说什么都听,“啊,对对对。”自己没有一点主见。

有些人在欺骗人方面非常专业,他们对你的爱好、痛点以及什么样的语言能够马上刺激到你,等等,这些信息全都了如指掌。就像现在的商业策划,他们会先去调研,观察人们的喜好,弄清楚之后,就开始铺设他们的计划。

为什么很多佛教徒经常遇到假上师?确实是有一些假上师,不过既然有假的“市场”,就说明这里面有很多迷信者。而别有用心的人,专门利用我们的盲目和迷信,设下重重罗网。

就世间上的事情来说,如果市场上的消费者都有足够的智慧,那么假冒伪劣产品也不会有市场了。可是由于我们的希求特别强烈,又不具备观察真假的能力,这就让一些心存恶意的人乘虚而入,将我们一步步引入到他设下的罗网之中。

同样,我们在学习佛法时也需要观察善知识。总体来讲,现在大多数人都很好,会观察善知识,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那么盲目,这一点还是很有进步。不管是依止善知识,还是求法灌顶,这都算是对精神财富的希求。当你希求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的财富时,首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这样最后才不会后悔。如果未经观察,自己又不具足深邃的智慧,只是一味地草率行事,那最后可能会受到非常多的欺惑。因此,当我们遇到口是心非的人时,一定要有警惕之心,这很重要。

日月照耀万物,佛法遍照十方

这里有一顶带有日月标志的帽子,不知道刚才谁拿过来的。现在很多地方都比较重视日月标志,这很好。日月加起来是明,而明是无明的违品——智慧的光明能遣除一切邪道与非道的黑暗。当太阳和月亮分开时,就表示世间对立的法,像阴与阳、白天和黑夜;在佛教中,则可以表示智慧和方便双运,也可以表示胜义和世俗双运。总之,日月可以说是一切现空双运的标志,是很好的寓意。

不管众生有没有信仰,也不管是五大洲的众生还是七大洋的众生,只要是众生,就会喜欢并且需要日月的光芒。如果没有日月光芒的照射,当地的众生就会陷入黑暗。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佛法智慧和慈悲的光芒,能够周遍于整个世界。

有信仰也可以,无信仰也可以,我们不需要贴上宗教、教派的标签,不需要任何的约束,但是我们需要像日月一样,照耀万物,给每位众生都带来滋润和成长。这就是日月的力量,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力量。

日月标志放在哪儿都行,茶杯上、笔记本上……甚至是衣服上也可以,印在衣服上也很时髦,对吧。它不代表任何宗教,虽然可以代表宗教,但日月到底代表哪一个宗教呢,也不好说。太阳和月亮,代表的应该是智慧和光明,智慧的光明能够遣除众生心中无明愚痴的黑暗;这个日月标志,则是遣除我们自相续中黑暗的缘起。

就像在日月光芒的照射下,人们能够获得光明看到色法那样,我们也祈愿:依靠佛陀、正法以及僧团的加持力,让一切见到日月标志的众生,心相续中都能真正生起世俗和胜义菩提心,能够真正获得三宝的加持,获得快乐。

今天,我在藏微博上发了《法集要颂经》中的一句偈颂:“诸佛出世乐,宣说正法乐,僧众和合乐,和则生快乐。”(天息灾的译法跟我的有点不同,我以前引用的是《因缘品》中的偈颂。)意思是说:佛陀出现于世,能给众生带来快乐;正法宣说于世,能给众生带来快乐;僧团内部没有矛盾,僧众团结和合,能给整个世界带来快乐。众生很需要这样的快乐,而快乐也需要因缘,要想让快乐的因缘成熟,就必须依靠佛法智慧和慈悲的光芒。当智悲之光遍照整个世间时,不仅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快乐,更能开启众生心相续中智慧的莲花。

正好看见这顶帽子,就顺便在这里说一下。但学院不能戴这样的帽子,出家人戴的话,管家要开除的,也许在家人可以。学院是传统闻思修行的地方,穿戴方面还是保守一点比较好。

下面讲“敬顺”。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

佛陀告诉善生:“敬顺同样有四事。是哪四事呢?”

“一者先诳”,恶友以前通过各种狡诈的行为欺骗过你,可能你还不知道,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是“先诳”。

“二者后诳”,“后诳”是指恶友将来会欺骗你。

“三者现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恶友一直在欺骗你。在《中阿含经》中,这叫做“现事必灭”,他现在显现的样子,是伪装出来的,并不是本来面目。比如,你身边的某些亲人表面上对你很好,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欺骗你,过去骗,现在骗,未来还会一直骗,这种人就是恶友。

“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当他发现你小小的过失,立刻小题大做,想方设法诽谤你。这种吹毛求疵的人,经常挑毛病,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麻烦。刚开始不认识他还好一点,不然他天天在身边,像提婆达多一样,一点小小的过失也会被他拿着放大镜不断扩大,一直揪住不放,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这种人也是恶友。

这样的恶友确实很可怕,给我们带来特别多的痛苦。但因为你最开始没有很好地观察,导致现在想离开也不行,想依止也没办法继续下去。所以刚开始一定要观察,不然对方的很多行为真的不容易看出来。

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过:“狡诈之徒现恭敬,为目的喜非真喜,未经观察知底前,切莫信赖任何人。”意思是说,狡诈的人表面上看起来特别喜欢你,对你特别恭敬,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因此,我们刚开始先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管依止什么样的人,最好先观察清楚,否则只会悔不当初,那个时候可能也已经没办法了。

不过,现在很多世间人,对谁都不信,而且从小就跟孩子灌输:“你别相信任何人,他们都是坏人。”西方有些父母真的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这也许有必要,但并不是任何人都不值得信赖,世间依然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如果说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这可能也不对。

当然,在摸清底细之前,确实不能随意信赖。“人的花花绿绿在里面,老虎的花花绿绿在外面。”观察一个人,也需要时间和过程,他可能一开始对你特别好,但日久见人心,逐渐地,你才会了解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有的人隐藏得很深,到一定的时候他的恶行才会暴露无遗,在这之前,确实很难观察清楚。不管怎么样,先观察很重要,而且有的人也确实需要观察。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泆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佛陀告诉善生:“关于恶友也有四种事。是哪四种呢?”

“一者饮酒时为友”,第一种就是之前讲过的酒肉朋友,经常一起喝酒吃肉的朋友。大家也清楚,这些人并不一定可靠。

不过可能佛教徒的酒肉朋友“太少”了,以前很多人抽烟、喝酒、吃肉,但现在都戒掉之后,之前的朋友都有意见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怎么突然变得跟和尚一样了!你怎么搞的?别这样!”好像和尚就是没什么知觉的石头。

“二者博戏时为友”,经常一起赌博的恶友。这些我就不广说,前面都讲过。

“三者淫泆时为友”,经常做不清净行为的恶友。

“四者歌舞时为友”,这一条前面也讲过,但这里的歌舞不是普通的歌舞,应该是指不清净的歌舞。

“是为恶友亲四事”,以上这四者都是恶友。

《大宝积经》中也讲:“远离善知识,常亲近恶友,随彼教诲转,数堕诸恶处。”如果随着恶友的教诲转,那你会逐渐堕入三恶道,这非常可怕。甚至有些高僧大德,像阿底峡尊者、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还有六祖慧能大师,他们都示现远离恶友。所以说,即生中最可怕的就是恶友,最重要的就是远离恶友。

最后,佛陀以偈颂的方式做了总结。好像支法度的译本和《中阿含经》中的译本,都是每四个内容以一句偈颂做总结,但这个译本和《长阿含经》中的译本,是以两句偈颂作为全部内容的结文。你们方便的时候也看一下。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智者当觉知,

宜速远离之,如避于险道。

“畏伏而强亲”,这是第一种恶友。

“美言亲亦尔”,这是第二种,通过花言巧语的方式来亲近你的恶友。

“敬顺虚诳亲”,这是第三种,通过欺诳伪装的方式,表现出对你的恭敬和顺从,以此来亲近你的恶友。

“恶友为恶亲”,最后这种恶友之前讲过,经常一起赌博、饮酒的恶友。这种恶友也被称为“恶亲”,看起来像亲戚,其实跟怨恨的敌人没有两样,只会危害你。

“此亲不可恃”,我们不能依止这些恶友,而应尽快远离。

远离恶友,过清净喜悦的生活

“智者当觉知,宜速远离之,如避于险道”,有智慧的人应该保持觉知。觉知什么呢?觉知哪些是恶友,然后迅速远离,不然我们肯定会堕入万丈深渊,特别可怕。我们应该像避开险道那样躲避恶友——悬崖边有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样的地方我们根本不敢靠近,不小心掉下去,肯定死路一条。同样的道理,我们尽量不要跟世间的恶友一起吃喝玩乐,因为他们对你的行为、智慧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与他们为伍,不仅影响闻思修行,还会因此而造作很多恶业。

实际上,很多人的恶业都是依靠恶友而造下的。我都到监狱去过很多次,其实我在监狱里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也跟他们很谈得拢。

他们自己还是有一种悲伤感,有些是一气之下干了坏事,然后被关进监狱;有些是因为恶友的影响,大多数都是因为恶友的影响。前面讲的恶友,社会中有很多,那些恶友告诉他们怎样放高利贷、骗钱,教他们干各种各样的坏事。他们刚开始觉得这些人很好,然后就跟着一起混,结果他们也变得越来越放逸,也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恶事,最后没办法,就被关进了监狱。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被关进牢狱的人,其实都是心地特别善良的,真的很善良,他们都算得上是监狱中了不起的慈善家了。其中一些是有信仰的,算是里面特别好的人,但可能因为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或是某方面的因缘,导致最后被关进了监狱。反正每个人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

我都有时候跟他们讲:“我们只不过是命运有点不同,如果我们交换一下成长环境,很可能我堕入监狱的因缘已经具足了。相较来说,你们算是世间很好、很善良的人。”这一点也许世间人不承认,但我确实这样觉得。

因此,无论你是不是修行人,远离恶友对你来说都很重要。恶友的标准,上面已经讲了。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真的要好好看一下上面讲的内容。

也许我们以前喜欢喝酒,喜欢赌博,还经常去不清净的场所,可是并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好。事实上,这些行为确实给我们的今生和来世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说,过清净的生活真的很好。虽然表面上看可能会有点单调,不是特别有意义,但这样的生活不会有很多的痛苦。就像《亲友书》中讲的:“如麻风病虫蠕动,为得乐受皆依火,非但不息苦更增,当知贪欲与彼同。”身上越瘙痒,越需要抓,如果不痒,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同样,如果不去贪求世间的五欲之乐,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清凉。

你看,有那么多出家人,那么多清净的修行人,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喜悦,这样的人生真的很有意义。以上讲的道理,希望大家好好地思考。

可能今天负面的东西讲得多一点,看到的都是坏人,都不能依止,谁都不要信赖,不像讲《维摩诘经》时那样,观清净心,看谁都是菩萨。两方面都有道理,但因为每部经典宣讲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样闻思会有意义,修行也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