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说善生经 第05课 访问量: 1244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学经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第5课

前面讲了四结、四恶行以及六损财业。六种损财业分别是“沉湎于酒”“赌博”“放荡”“沉迷于游戏”“娱乐”“依止恶友”“懈怠”,这其中,每一种损财业又有六种过失,因此共有三十六种法。

饮酒、赌博以及放荡的过失,这三种损财业前面已经讲过了。

有些人可能并不认为这些是过失,但实际上,从做这些事情的结果和意义来看,确实有许多难以想象的过患,而这些过患又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痛苦和麻烦。因此,佛经里的教义还是值得我们深思,也许其中的道理,对我们的人生会非常有帮助。

我常听人说,“如果能早一点遇到这些典籍,我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是年轻时没有遇到正法,导致过去的人生中,自己确实遇到不少挫折,也造了相当多的恶业。后来依靠善知识的引导,才逐渐改邪归正,趋入正道,人生再一次有了希望。”这是很多人发自内心的想法。

当我们以公正、合理的态度分析《善生经》所讲的每一个道理时,就会发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道理。这会很有意义。

下面讲“迷于伎乐”的六种过失。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

佛陀告诉善生:“沉迷于伎乐同样有六种过失。”

“一者求歌”,沉迷于唱歌,很多人想当歌星,或是整天唱歌,这也是一种娱乐。

“二者求舞”,沉迷于跳舞,最大的兴趣是跳各种各样的舞蹈,对其他知识却没兴趣。

“三者求琴瑟”,琴瑟是一种乐器。

“四者波内卑”,波内卑是古代的戏剧、说书、诗词等等,现代的电视、电影也可以包括在内。

“五者多罗槃”,多罗槃是类似手铃的乐器。

“六者首呵那”,首呵那也是一种乐器,像我们敲的鼓就属于首呵那。

这些都是古印度不同种类的乐器。

“是为伎乐六失”,无论是沉迷于歌舞,还是耽著乐器,都是一种过失。这里从行为的角度分了以上六种。

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如果长者和长者子,一直贪执歌舞娱乐,他的家产将会日益损减。

沉迷娱乐,心灵将跟着沉沦

生活中,很多人热衷于歌舞、乐器之类的娱乐活动,但玩得太多,沉迷于其中,只会玩物丧志,不断削弱我们内在真正的德行和智慧。

如今这个社会,有一部分人相当喜欢歌舞娱乐。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以及歌唱、舞蹈方面的音频、视频点击率都特别高。而且世间还有很多音乐学院、电影学院,以及艺术团、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其中许多人是依靠娱乐获得快乐,还有的是以此为生。

娱乐也许能带来暂时的快乐,但从究竟的意义而言,追求真理的人如果整天沉迷于歌舞娱乐,今生中真正该做且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没有机会去做了,对来世有意义的功德,也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甚至很多人认为歌舞娱乐是世间最美好的享受;也许从眼前来看是这样,但对来世而言,不一定美好。

《杂阿含经》中有一则公案:一位聚落主问佛陀:“古时有很多伎儿,一辈子都在唱歌、跳舞,娱乐大众,命终之后会因为让很多人欢喜而投生天趣吗?”这样问了三次,佛陀都没有回答,但他仍然不停地问佛陀。

于是佛陀告诉他:“实际上大部分的歌舞伎乐都是以贪嗔痴而造作的,然后人们又对它进行耽著,这只会更加增上贪嗔痴之心。就像人被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如果又在绳索上洒水,人只会被束缚得更紧。同样的道理,众生本来就被贪嗔痴的绳索捆得紧紧的,如果再去耽著世间的娱乐,心只会被束缚得越来越紧,而造下更多贪嗔痴的恶业,最终只能投生在三恶趣中。”听佛陀说完,聚落主非常伤心,哭了起来。

佛陀说:“我刚才不是不给你说吗,说完你现在又要哭。”

“我不是为自己而哭,”聚落主说,“我是为那些受传统习俗影响,不知取舍而投生恶趣的人伤心。”

所以说,虽然很多人对歌舞娱乐非常有兴趣,沉迷于其中时也觉得这是一件乐事,但实际上,对于娱乐的耽著只会危害我们心灵的健康。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2018年,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归为精神疾病,它将逐渐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这个世界,非常多的人沉迷于游戏,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甚至出现了不少因玩游戏而致死的现象。

今日世界,外在花花绿绿的事情的确越来越多,沉迷于其中而罹患各类心理疾病,甚至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上个世纪,再上个世纪,抑郁症等很多心理疾病的名称,人们连听都没听过。之前一位智者说过,19世纪,人类的杀手是肺病;20世纪,是癌症;21世纪,则是心理疾病

为什么21世纪人类的杀手是心理疾病呢?就是因为我们看得太多了。有些商家为了勾起人们的兴趣、吸引大众的眼球,会通过各种方式调研,先弄清楚人们的兴趣、喜欢的声音以及什么样的词语最能刺激到人们,之后再下套,布下天罗地网。很多人陷入其中,没办法脱离,今生基本上就这样沉下去了,来世还要沉溺在三恶趣中,万劫不复,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暂时来看,娱乐是一种快乐,但实际上,对娱乐的沉迷,最终只会让自己沉沦。

当然,佛教并不否定娱乐。像显宗,当我们念普贤云供时,会播放音乐作为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也会播放各种乐器所演奏出来的美妙音声进行供养。不过有时程控室也会放一些西方流行乐曲,一直“嘀嘟嘀嘟嘀嘟”——也可以吧,也是对诸佛菩萨的供养。密宗也有很多的金刚歌舞。所以佛教并不排斥歌舞。

包括佛教徒偶尔也可以听听歌,唱一唱,不过像我这样声音不太好的人,也许唱了之后,自己都会失望,然后再也不想唱了。唱歌跳舞还不错的人,偶尔可以,但不要沉迷,否则一直陷在里面,也没什么意义。尤其是老了之后,你会觉得:之前让我那么陶醉的爱好,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那么有价值。所以在这方面有特长的人,当你的年龄越来越往上爬时,自己的心里也会有一种无助或者说无奈的感觉。

总之,只要发心好,又有这方面特长,你可以继续,没必要放弃。但我们作为佛教徒,如果整天沉迷于其中,可能短短的人生,其中大半都会荒废。这一点,自己要清楚。

接下来讲依止恶友的六种过失。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

佛陀告诉善生:“依止恶友同样有六种过失。”

“一者方便生欺”,恶友会想方设法欺惑你。

“二者好喜屏处”,在恶友的影响下,有意义的事情你都不想干,却喜欢藏在暗处,躲在别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干各种各样不可告人的坏事。比如黑社会团体、恐怖组织,表面上他们用花言巧语将自己伪装得特别美好,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

“三者诱他家人”,恶友不仅欺骗朋友,甚至连朋友的亲朋好友也会欺骗。一些被骗去参与传销的人,他们不仅自己被骗了,自己的家人、周围的朋友也被恶友骗了过去。

“四者图谋他物”,恶友惦记的是朋友的财物,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把朋友的财物全骗到手。

“五者财利自向”,恶友将坑蒙拐骗弄过来的财物全部归为己有。

恶友如果用财物去帮助众生,利益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还稍可理解,但并不是那样,财物全被他们独享。

“六者好发他过”,在恶友的牵引下,自己常常揭露他人的过失,做很多不合理的事情。

“是为恶友六失”,这以上是恶友的六种过失。

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如果长者和长者子,一直不改掉亲近恶友的行为,他的家产将会一天比一天衰损。

恶友——法身慧命的刽子手

恶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修行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有的修行人真的特别容易受恶友影响。麦彭仁波切说过一句偈颂(我想不起藏文怎么说,藏文想不起来,就不引用汉文了)意思是恶友的危害非常大。他们也许看上去十分慈悲,也很关心我们,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人被身边的恶友欺骗时,自己根本不觉得,但真正想要利益你的善知识或善友对你稍微严厉一点,你却认为他们都是坏人,然后舍弃善友随恶友而去——到最后你才会恍然大悟,发现到底谁是恶友、谁是善友。

《大般涅槃经》中讲:“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只是一个恶知识或邪知识,就能毁坏无数人的身体和无数人的善心。哪怕只是结交了一位恶友,我们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依止恶友是一件非常危险、特别可怕的事情。

不仅凡夫会受恶友影响,有的善知识也会,连圣者,甚至是佛陀,显现上也要远离恶友。《出曜经》中有一则公案:有一次,阿难跟着佛陀在路上行走。佛陀看见提婆达多在远处,于是对阿难说:“我们绕道走,不要跟提婆达多走在一起。”阿难对此感到稀有,就问佛陀:“您不是已经获得佛果了吗?怎么还会怕他呢?为什么要避开他绕道走呢?”佛陀告诉阿难:“我确实已经获得了正等觉果位。即使在我还未获得佛果,仍在菩提树下求正等正觉时,魔王波旬再恐怖的幻变,也无法动摇我的汗毛。因此,真正来讲,我不会被恶友损害。但对每一位行者来说,恶友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最好远离恶友,亲近亲友。”

关于亲友,《出曜经》中也讲了:“行齐德同俱造于善乃名亲友。不造善行者不名为亲友。”我们平常可能认为:所谓的亲友就是我的亲朋好友。但实际上,帮助你行持善法的才是真正的亲友;不帮助你行持善法,甚至阻止你积功累德的,则不应被称为亲友。

你也许认为,父母、兄弟、姐妹是我的亲友,但他们如果非但不帮助你行持善法,反而经常制造违缘,损毁你的善根和功德,那他们并不是你真正的亲友,而是怨敌,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摧毁你的慧命。真正的亲友,会鼓励你行持善法;你的善根、功德也会因他们而不断增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同行道友是我们最亲的亲友,因为乃至菩提果之间,大家都不会分离,会永远在一起。

在行道途中,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对每一位还未登地的修行人来说,始终都是最重要且必须做到的。

有些虽然还没有开始修行,但世间人受朋友以及所接触的人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说,当你跟有智慧、德行的人接触一两个月,你会被他影响,也会变得有智慧,有德行;但如果是无恶不作的人,一段时间后,你同样会被熏染,跟他同流合污。

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只是在旅馆住一个晚上,如果你的室友特别精进,早上四点就起来修行,你可能会蜷在被窝里悄悄地看,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这么早啊!”然后第二天你也会早早地就爬起来,开始参禅或念经。可是如果他特别散乱,你自然而然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在未来的时日中,我们还是要远离恶友,亲近善友,这真的非常重要。

《正法念处经》中讲:“随近何等人,数数相亲近,近故同其行,或善或不善。”无论你依止什么样的人,经常亲近他的缘故,你的行为也会受其影响,要么变得十分善妙,要么变得特别差劲。就像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近好人,潜移默化地,你也会变成善人;亲近恶人,则会逐渐变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接近什么样的人,我们也会熏染上或熏陶出相应的过失或功德。这一点,这里确实讲得非常好。

要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人经常跟散乱的人在一起,可以推断出那个人也应该是散乱之人。相反,爱和精进之人交朋友的人,行为方面会不断进步。老师们也经常说:“噢,这个同学本来是很好的,但因为跟那个人交了朋友,他们吃住都在一起,导致他的成绩一直下滑;那个同学呢,他经常和成绩好的在一起,所以他的成绩也越来越有进步。”这是世间老师的推断,他们也认为学生相互之间会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东方国家的看法,西方国家同样认为人们相互之间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要尽量亲近善友,远离恶友。

这以上讲的是依止恶友的过失。

于佛正法不惜生命乐守护心

有的版本中,这六种恶友是具足“喜爱饮酒”“喜欢亲近小人”等恶行的人;有的版本讲的是“盗贼”“散乱之人”等六种恶友;还有的跟我们现在所用的译本比较接近。无论哪一个译本,都是好的、有利的,我们不好取一个舍一个,也没有必要。你们参考不同版本时,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

我那天也讲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讲这部法时,不同的阿罗汉记录者,设计的“笔记本”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这六种过失分别代表六种恶友,有的觉得是恶友的行为。

包括通过录音整理出来的讲记,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智慧不错的,整理得较好,但有的根本没明白讲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过佛经的结集者都是阿罗汉、成就者,大的方面不会有过错。

而且佛陀是应机施教的,对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开示,所以他们听受者得到的利益也不尽相同,这也可能是版本不同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版本内容上的差异。没有必要像有些学术界的人那样,他们通过自己所谓的“研究”,以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当时的年代怎么样”“当时的历史又如何”“当时学者的心态……”或是“另一个版本并没有这样说”,然后一口咬定这部经典是错的,那部经典是伪经。

很多学术界的研究者,自己本身没有任何信仰,又不了解六道众生根据各自业力、业感的不同,对于佛陀所宣说的法,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很多方面的内容,他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是不知道的。他只是从表面看,仅仅从某个世间学科,像历史学或人类学的层面来分析,但这样的分析,也许缺少专业的研究——缺少了专业的研究,却要下一个准确的结论,这确实很困难。

比如说,我不是化学专业的,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化学,那再怎么研究化学,可能结果都不是太理想。同样,他们虽然被称为“研究者”,可是对于佛教的经论,却从未系统学习过,他们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只是外行的学术。

因此,作为佛教徒,我们既要掌握自己的修法、了解修行者的观点,也要关注外界对我们的评论,对于不合理的,不必一直修“安忍”。有的佛教徒,不该修安忍的时候“安忍”修得特别好,“虽然他在胡说八道,但是我要修‘安忍波罗蜜多’,我要禅修……”大家都这样“修安忍”的话,也许会有一些非理来攻击我们,本来是真正的佛经,但这个说是伪经,那个说是假的,恐怕最后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就像一个好人,今天被这个诽谤,明天被那个诋毁,他们故意有组织地攻击,以致这个善人最后也没办法出面。

世界上所有的佛教徒都要有一种责任感,不单要考虑自己的修行,更应该维护佛教的整体形象,以及所有的真理。为了保护这些真理,过去的大德和成就者们付出过不少心血和鲜血。对于所有这些流传下来的真理,当代的佛教徒同样有责任学习、分享、宣讲、保护和弘扬;每位道友,都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并不是谁得到衣钵谁才可以弘扬,而其他人只能是旁观者。不是这样的,每位道友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大家能够在这里系统地闻思修行,真的非常好。尤其是你们年轻人,无论是法师还是听课的道友们,虽然你们现在并不出名,但你小的时候,或是年轻的时候,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等长大之后,真正是“一旦成名天下知”。那个时候,你会有自己内在的智慧,内在有了智慧,自然而然会有弘扬佛法的能力和因缘。未来,我们要看看周围的世界有哪些非理在对我们进行攻击,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跟他们交流?这一点,大家有必要思考。

接下来讲懈怠的六种过失。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

佛陀告诉善生:“懒惰有六种过失。”

“一者富乐不肯作务”,有些富贵的人,特别富裕的缘故,整天沉迷在财富中,享受快乐,不愿意做事。一般有钱有势的人,经常处于享受之中,既不修行,也不愿意系统地闻思。不过有些真正有福报的人,还是很虔诚地在学习。这真的很好。但有些因为自己的一点财富而骄傲,根本不学习,就算学,也只是听一两堂课。还有些是开心的时候学一点,然后又放弃。

“二者贫穷不肯勤修”,有些人因为太贫穷,无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连生活都成困难,所以既不工作,也不修行。一般懒惰的人,对工作等世间的任何事物,以及出世间的修行,都不感兴趣。

“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寒冷的时候,不愿意勤修。喇荣的有些道友,在冬天几乎像旱獭一样,窝在被窝里一直不敢出来,连课都不想听。有的穿很厚很厚的衣服,甚至连夏天都穿得特别厚,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的那种。

“四者热时不肯勤修”,炽热的时候,也不愿勤修。有些人在印度、东南亚等特别热的地方,因为太热了出太多汗,就不想听课,不想干活。

“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因为起得太早,打瞌睡,所以不愿意勤修。

我看好多道友,星期天的时候都还休息得不错。不光是你们,那天我去学校,正好是星期天,本来离初中毕业只有六十天了,但我早上七点多去看的时候,初中毕业班两百多个学生,只有四个女生在外面读书——我后来以这个为理由批评他们,我说:“我们以前快毕业的时候,虽然不是那么精进,但不管周六周日,都还是一直在学习。”

这里有些道友是什么样呢?平时不认真,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开始熬夜复习,其实这个方法最不好,熬了一晚上,考试时肯定迷迷糊糊的。

“六者时晚不肯勤修”,因为太晚太困,就不愿意继续学习,“早一点睡觉算了,再不想看了,明天再说,明天再说吧……”

“是为懈怠六失”,这以上是懈怠的六种过失。

懒惰拖延颓废一生,还是持续精进的伟大人生

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如果长者和长者之子,一直这样懈怠下去,他的家业、财富,将会一天比一天损减。(有的译本中说的是“找各种借口、理由而懈怠”。)

懈怠有种种过失,所以我们要精进。世间人懈怠,无法成办世间的事情;修行人懈怠,修行不会进步,解脱更没办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讲:“懈怠懒惰人,一切无堪用。”懈怠懒惰之人,一事无成,成办不了任何事情,可能自己吃饭都困难;特别懒惰的人,连自己吃饭、洗衣、打扫房间都没办法。我看有些懈怠的人,特别不能干!连提一桶水都喘气半天,“好痛苦啊”。不说弘扬佛法,或是世间的事情去争取和努力,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这真的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要精进,精进的同时,还要断除各种懒惰。《入行论》中讲了各种类型的懒惰——散乱的懒惰、同恶的懒惰、自轻凌的懒惰。沉溺在世间的琐事中,是一种懒惰;自己轻毁自己,也是一种懒惰;还有一种懒惰,就是拖延,“明日复明日——”“今天算了,明天再来。”“这两天不行,过一段时间吧。”

现在大家普遍有一种病——拖延症,而且越来越严重。过去一些公开的资料中说:中国70%的大学生有拖延症,在最近的统计数据中,90%的大学生都有拖延症。包括有的修行人,可能也有拖延症,“功课明天再念吧”“这事明天再做吧”……这样一直拖,结果什么都做不成。所以很多人说:“如果没有时间节点(截止日期),几乎做不了什么事。”

事实上,人有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尤其是现在信息时代,我们有手机、iPad等各种好玩的东西。它们吸住我们的眼睛,吸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以致该做的事情,无法开始,不该浪费的时间,却被及时行乐的“猴子”全偷走了,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很多高端企业对每件事情会有时间节点的要求,而且控制得非常精确。比如说,要求明天下午三点三十分之前交作业,那就必须在这之前交;不像我们有些人,明天下午要交作业,可是拖了两天才交。

很多人交作业也好,写论文也好,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快到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做。如果有三十天的时间写论文,平时一直不写,前二十九天都在散乱,等到明天要交了,今晚才开始熬夜写。包括这边的一些发心人员,做统计时也是这样,明天要交了,今晚熬通宵,这是很不好的现象。这种现象如何制止呢?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自己,尽量控制让人散乱的因。

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就是拖延症。修行拖,世间事也拖,这样一直拖下去,短短的一生,很多事情都没办法成办。相反,如果你不拖延,非常精进,即使你无法成为特别成功的人,但短暂的人生中,也确实能做很多事情。

国际著名的球星科比,他退役之后照样能做很多事情,包括写自传。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将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精确,然后严格按照那样去执行。比如说,早上四点起床健身,之后做下一件时间表上计划要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不会找任何借口或是因为任何理由而放弃。

可惜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今天太冷了”“今天心情不舒服”“今天来了个朋友”……反正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是在学院时精进,下山后不精进;夏天天气暖和时精进,冬天太冷了就不精进;有钱时精进,没钱时不精进;心情好精进,心情不好不精进。不是这样的。像科比那样的人,工作时精进,退役后照样精进,所以他可以做很多事情。真正的精进者,根本不会找任何借口而不精进,不会以任何理由而懈怠,不会因为年纪大了或是换了一个环境,就放弃之前的精进——可惜这样的精进者是极少数。

多数是什么样呢?他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反正我这辈子就是懒惰人,我就是懒惰,懒惰就是我的特长,我该睡睡,该吃吃,课堂上讲啥跟我没关系,我继续吃我的。现在可能就有很多人一边吃一边在嘲笑我:“哎哟,这讲谁呀,我自己懒惰不修行又怎么啦……”他会讲很多理由。不过有些人可能也没办法,已经定型了。

但有些人明白这个道理后,可能会想:是啊!我再不改变,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可能这辈子都做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了!

世界上大部分的伟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细水长流的精神,依靠这样的精神,他们对于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会持续不断地做下去,不会以任何理由而放弃。

可是我所看到的一些道友,无论是讲考的还是发心的,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持之以恒。任何一件事情,刚开始大家都充满热情,“我一定要好好听这部经、那部论。”“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刚开始都很认真,但时间长了,没有新鲜感了,心态也随之疲厌,然后慢慢地就准备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放弃。有的只能坚持几个月,有的一两年,有的七八年,“哇,我都已经干了七年了!该退了,该退休咯。”退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身体不好、时间太长了、现在听力不好、视力也不好、我还有很多事情……”

最重要的一些事情,我建议你在这一生中,要坚持不断地做下去,只要你不放弃,会有结果的。

有些人很聪明,从他“一口气”的智慧来看,确实是超越很多人,但如果不能坚持,最后也没办法,不会有成就的。有些人虽然不是那么聪明,但有一种持之以恒的耐心,以此可以远远超过他。

在马拉松比赛中,刚开始有些人跑得特别快,可是才过一两公里,他就不行了,走都走不动了。还有些人很有窍诀,刚开始只是跟着队伍跑,不会把力气全都用完,直到最后关头他才拼尽全力,然后一下就超越了。

人生,也是这样的赛场,懒惰是赛场上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修行,就像跑马拉松,一直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伟大的修行人。

所以看看我们怎么样战胜自己的拖延症?该做的事情,不能一拖再拖,这样拖下去没有很大意义,最后都拖习惯了,习惯了以后有些事情确实没办法。

比如说背诵,有些道友刚开始背几个颂词轻而易举,好几部论典的开头全都背完了,但没有一部圆满的,像《入行论》《入中论》《中观根本慧论》,这些论典的前两品全都背了,但真正背完整的也不多。因此,我们很需要精进和长期坚持的毅力。

精进,以及长期坚持的毅力,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佛陀以颂词的方式总结了以上所讲的道理。这些好懂,我简单地从字面上讲一下。(下面的偈颂是将所有的内容合在一起讲的,并没有按照原文的次第来。)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

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

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被酒所迷之人,如果还有很多的酒伴酒友、狐朋狗友,即使他有一些财富,但因为好酒,经常和他们去酒吧喝酒,财富也会逐渐耗尽。有些爱喝酒的人,喝着喝着,家都喝穷了。他自己也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做事情,每天只知道喝酒,这样混自己的人生,真的非常可怜。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饮酒没有节制的人,特点是什么呢?晚上跟酒友去酒吧、歌舞厅喝酒,白天就去茶楼打麻将,整天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以致自己的身体也垮下去了。有很多人,之前本来很有实力,但后来因为喝酒而一败涂地,包括有些领导也是这样。其实世间的一些领导是很有智慧、很有能力的,可惜后面整天喝酒,不好好工作,最后一事无成。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依止恶友的人,一直不改正自己的过失,不仅不改,还经常诽谤出家人和一些上等人士;对他这样的邪见,世间人都嗤之以鼻。他恶秽、不清净的行为也被大家排斥,人们都远离他,呵斥他。在交往恶友之前,人们对他称赞有加;一旦受到恶友影响,见解和行为变得越来越低劣,以致人们都看不惯他的邪见、邪行。

有些人无所谓,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觉得别人的赞叹或批评,是别人的事,于己无关——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如果世人都看不惯你、排斥你,也不认同你的看法和行为,那你在世间连生存都很困难。好人去任何地方,都受到欢迎,居住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恶人因为自己的品行不端,而被大家拒之千里。像盗贼、嗜酒之徒,这类人也确实被世间人所讨厌——遇到他们,只会染污自己。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好赌之人、好色之徒,经常谈论胜负之事,还亲近恶友,他们在恶友的影响下,不懂感恩,没有报恩心,行为也污秽不堪,因此被人们排斥。

其实,人主要是看你对他有没有用,就像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的那样:“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也是对的,你有用处,人人拿你当朋友;没有用了,就抛下你,不管你;要是你还有害,那大家都会排斥你。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很美好的品质,像孝顺、感恩、友好、爱心……这些都没有了,有什么呢?“有没有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看对方对我有没有用。比如说,当这位领导对我有用时,我会恭敬他,对他很好。不仅是领导,甚至对待上师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地方就是这样——上师有用的时候,就恭敬以待,一旦无用了,也会抛弃;人们受世间那套的影响,以致出世间也变成了这样。同样,父母也免不了被如是对待——父母有用,就对他们很好;无用了,就扔出去。

这个时代,大家也看得出来,确实比较特殊。处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自己的行为,自己要维护好,这很重要。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被美酒所迷的人,尽管一贫如洗,却不自量力。就像我那天讲的那样:明明很贫穷,没什么财物,却自认为有钱,然后轻财、浪费,花钱也十分奢侈。这种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或家破、或人亡、或是所有的祸患全都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沉迷于酒,整天饮酒,最后真的只会害了自己。有些广告听上去让人觉得:“酒似乎是天人的甘露,经常享用这种美酒的人,也许很快乐吧。”你看,现在有的酒,一瓶就是好几万,这几年气氛还好一点,之前吃一顿饭,消费特别高,主要是酒的消费高,红酒、白酒、法国的黑酒,五花八门的酒……

有些人说:“如果经常喝酒,身体会更健康,心情也会更快乐。”这种说法我们不完全排斥,也许有一点益处,但大多数情况下,喝酒对健康无益,对财富增长同样无利。真正权衡饮酒的利弊时,弊远远大于利。

我们有的佛教徒,本身是很虔诚的,但就是酒一直戒不掉。当然出家人不可能喝酒,如果喝酒,喇荣是不让待的。居士如果耽著于酒的美味,这样一直喝下去,也许自身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一定要注意。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经常赌博、饮酒、共享他人淫女以及经常贪著一些卑鄙、低劣行为的人,就像十五到三十的下弦月一样,名声、财富、地位等,一切的一切,都会不断损减。

这些恶行,有些人全都具足,既爱赌博,又爱喝酒,还爱各种不清净的行为。即使以前是很有名声、威望、利他心的人,但当这些恶行全都集聚在他身上时,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人生没有什么希望,他也失去了之前的理想,就算偶尔有一点所谓的理想或是未来的愿望,最终也不得实现。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行恶,只会感受恶果。跟恶友相处,今生、来世都将充满痛苦,最终也会一无所获。恶友带来的过患,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的今生、来世都会被他们毁坏。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这些人是什么样呢?他们晚上喝酒、忙着世间各种散乱的事情,然后白天就呼呼大睡。

一般晚上爱喝酒的人,第二天根本没办法起来,更没办法去上班。我之前认识一个负责喇荣管理的领导。晚上,他一直喝酒,上午就一直吐,吐完又生病。他自己发誓:“我再也不喝了!这次我病得差点不是死了,我再也不喝了,我这次是下决心的!下了决心的,我绝对不喝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唉!来了一个朋友,又不得不喝,最后我都不知道昨天晚上喝成什么样。”“夜觉多悕望”,他晚上分别念也多,希望也多。“独昏无善友”,最后很可怜的,也没什么朋友,因为他整个人的行为,大家都一清二楚。“不能修家务”,他连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没办法处理。

有些家里的丈夫,喝酒喝到三更半夜才回来,回来又跟家人吵架。家里的孩子从小成长在这样恐惧的气氛中,长大之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心理阴影。这样一代一代下去,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虽然世间对于饮酒有很多美好的赞叹——当然这有它的原因,但从对自己的健康、人生负责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再三地观察。

之前讲的“放荡”“赌博”“饮酒”,再加上今天讲的“贪执娱乐”“依止恶友”以及“懒惰”,了解并断除这几种法,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无论是不是佛教徒,都应该好好看看这些内容。为什么说《善生经》对在家人的生活以及修行很有意义呢?原因就在这里。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寒冷还是酷热,一直懈怠,以各种理由散乱,导致自己所做之事不能究竟,即使有一些机会,又因为自己的散乱、懒惰及种种借口,还是抓不住,最后还是没办法成功。

所以世间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精进。精进真的很重要,世间法要精进,出世间法同样要精进。其实我们很多人真的很精进,这一点很不错。不过很多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精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不断精进的比较少。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一句偈颂我很喜欢:“世间诸果实,皆由精进生……贪恚痴疑惑,皆由懈怠生。”世间法的诸多成果,都来自精进,而我们的贪恚痴疑惑,则来自懈怠和懒惰。

有些人就想:为什么贪嗔痴等烦恼是从懒惰中来呢?一般来讲,爱生贪心、嗔心以及怀疑的人都不精进。精进的人,一直忙着闻思修行,忙着工作,哪有时间生烦恼呢?所以说贪嗔痴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精进。

边地弘法,要像贝诺法王和创巴仁波切那样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如果不计较严寒、酷暑,白天晚上都一直努力的话,事业没有不成功的,最终也不会有任何忧患。

这句颂词希望大家背下来,我自己是会好好背诵的。

就像《普贤行愿品》中讲的那样,“亦如日月不住空”,太阳和月亮在空中运行,不会有任何阻碍。刚才也讲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要找理由,一有理由就有退路,就容易放弃,半途而废。所以,无论你是在寂静的地方还是在不寂静的地方,如果都能很努力地专注在该做的事情上,即使刚开始有一些困难,但最终,世界上没有任何阻碍能难倒你,任何事情你都会成功!

我以前去印度时,听过贝诺法王从无到有建立道场弘扬佛法的事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刚到印度,可是那边连佛教的痕迹都找不到——本来印度是佛教的圣地,但在13世纪到18世纪期间,佛教几乎隐没,剩下的全是外道。

刚到印度的贝诺法王还不出名,又没有资源,但为了建佛学院,他买了一些奶牛,自己挤牛奶然后在三轮车上卖,以此解决少数僧人的生活问题。逐渐地,三轮车被换成了摩托车。后来,他又有机会去西方国家,在那边,他得到了相当丰厚的供养。之后,他再回到印度,将房子一间一间地盖了起来,这才建立了佛学院。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好几千僧人了。他刚开始那种弘法利生的精进,弘法利生的毅力,真的很难想象!

包括创巴仁波切也是这样。当时的西方,并没有什么佛法的气息,而刚到西方的创巴仁波切,也没什么资源。

刚开始,他只是和他们一起玩,每天一起种草、种花、种树,一起赛马……慢慢地,彼此越来越熟悉,他们也对佛法越来越有兴趣。于是,他们开始建立小型的佛教道场——从小道场到大道场,从一个道场到好几个道场,最后,创巴仁波切西方所有的弘法中心都建立起来了。

我们跟着法王去美国时,创巴仁波切已经圆寂了。有一次讲课时,法王如意宝对创巴仁波切的弟子们说:“我听说了创巴仁波切来这里弘法的事迹后,有时特别伤心,因为想到他孤身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建立起弘法的事业,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有时,我又感到非常欢喜,因为他的行为,他的毅力,他坚定的心,真是不可思议!”好像法王是在加拿大的一个弘法中心上这样赞叹过。创巴仁波切初到加拿大时,同样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他们为了弘法利生,是如此精进又有毅力,我们以后也要像他们那样,不管是弘法利生,还是自己的生活,都要有一种精进之心,有了精进心,应该是能成功的。

在座的各位不要想:“我以后要永远待在喇荣。”不要这么想,你应该想:我只是暂时在这里求学,学好之后,我要去不同的地方、陌生的地方、偏僻的地方,在野蛮的众生中,建立起佛教的道场,传递真正的智慧和真理,滋养每一位有缘众生的心灵——我们要有这样的心。

到底有没有建道场、建佛学院弘扬佛法的机会,我不太清楚。但每个人应该都有这种机会。虽然暂时来讲,现在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缘还不成熟,但只要你心里有这样的力量,未来应该是可以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其实历史上很多的修行人、高僧大德,他们所处的时代、成长的环境,并不那么悦意,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毅力和精进力,一直不放弃,最终,他们在世出世间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

所以我们每位道友,不要天天想着“我个人的健康”“我个人的得失”“我个人的名声”,一直卡在自我的“小牛角尖”里拔不出来,这是不行的——除非你想装密勒日巴,在牛角里躲雨,这个我特殊开许。

最后,希望大家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要以任何理由而放弃。不管在哪里,什么环境都可以,什么时代都可以,只要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什么其他理由,我要利益众生!我要精进!我要好好地闻思修行!我要开开心心地活着!我接触什么人都可以,好人可以,坏人也可以,但是呢,我还是要远离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