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中品上生与中品中生的情况 返回

中品上生与中品中生的情况

  


观经四帖疏 42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十五、中辈生想观

【△十五、就中辈观行善,文前总料简,即为十一门:

一者总明告命;

二者正明辩定其位;

三者正明总举有缘之类;

四者正明辩定三心,以为正因;

五者正明简机堪与不堪;

六者正明受法不同;

七者正明修业时节延促有异;

八者正明回所修行,愿生弥陀佛国;

九者正明临命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

十者正明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十一者正明华开已后,得益有异。】

【上来虽有十一门不同,广料简中辈三品竟。】


(四)中品上生

【次就中品上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八:】 

 1.总明告命 

【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2.辩定其位 

【二、从“中品上生者”者,正明辩定其位,即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也。】

 3.受法不同 

【三、从“若有众生”下,至“无众过患”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受法不同,即有其四:

一、明简机堪与不堪;

二、明受持小乘斋戒等;

三、明小戒力微,不消五逆之罪;

四、明虽持小戒等,不得有犯,设有余愆(qiān),恒须改悔,必令清净。

此即合上第二戒善之福也。

然修戒时,或是终身,或一年一月一日一夜一时等,此时亦不定。大意皆毕命为期,不得毁犯也。】 

 4.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四、从“以此善根回向”已下,正明第八门中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5.临终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 

【五、从“临命终时”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第九门中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即有其六:

一、明命延不久;

二、明弥陀与比丘众来,无有菩萨,由是小乘根性,还感小根之众也;

三、明佛放金光照行者身;

四、明佛为说法,又赞出家离多众苦,种种俗缘,家业王官,长征远防等,今既出家,仰于四辈,万事不忧,迥然自在,去住无障,为此得修道业,是故赞云离众苦也。

五、明行者既见闻已,不胜欣喜,即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

六、明行者低头在此,举头已在彼国也。】

 6.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六、从“莲华寻开”者,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7.华开已后得益不同 

【七、从“当华敷时”下,至“八解脱”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三:

一、明宝华寻发,此由戒行精强故也;

二、明法音同赞四谛之德;

三、明一得闻说四谛,即获罗汉之果。

言罗汉者,此云无生,亦云无著。因亡故无生,果丧故无著。

言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言八解脱者,内有色外观色,一解脱。内无色外观色,二解脱。不净相,三解脱。四空,及灭尽,总成八也。】

“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八解脱”: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3.不净相解脱4.空无边处解脱5.识无边处解脱6.无所有处解脱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8.灭受想定

 8.总结 

【八、从“是名”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解中品上生竟。】


(五)中品中生

【次就中品中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七:】

 1.总举行名,辩定其位 

【一、从“中品中生者”者,总举行名,辩定其位,即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也。】

 2.简机时分受法等不同 

【二、从“若有众生”下,至“威仪无缺”已来,正明第五六七门中,简机时分受法等不同,即有其三:

一、明受持八斋戒;

二、明受持沙弥戒;

三、明受持具足戒。

此三品戒,皆同一日一夜,清净无犯。乃至轻罪,如犯极重之过,三业威仪,不令有失也。此即合上第二福。应知。】

这三品戒同样都是持受一日一夜清净无犯,乃至对于轻罪也如同犯重罪的过失那样,严密地守护,身口意三业的威仪不让它有过失。这是配上面的第二福,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三、从“以此功德”已下,正明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4.临终圣来迎接,去时迟疾 

【四、从“戒香熏修”下,至“在宝池中”已来,正明第九门中行者终时,圣来迎接,去时迟疾,即有其八:

一、明命延不久;

二、明弥陀与诸比丘众来;

三、明佛放金光照行者身;

四、明比丘持华来现;

五、明行者自见闻空声等赞;

六、明佛赞言:汝深信佛语,随顺无疑,故来迎汝;

七、明既蒙佛赞,即见自坐华座,坐已华合;

八、明华既合已,即入西方宝池之内。】

 5.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五、从“经于七日”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6.华开已后得益不同 

【六、从“华既敷已”下,至“成罗汉”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四:

一、明华开见佛;

二、明合掌赞佛;

三、明闻法得于初果;

四、明经半劫已,方成罗汉。】

 7.总结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中品中生竟。】


(六)中品下生

【次就中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 即有其七:】

 1.总举行名,辩定其位 

【一、“从中品下生者”者,正明总举行名,辩定其位,即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

 2.简机受法不同 

【二、从“若有善男子”下,至“行世仁慈”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受法不同,即有其四:

一、明简机;

二、明孝养父母,奉顺六亲,即合上初福第一第二句;

三、明此人性调柔善,不简自他,见物遭苦,起于慈敬;

四、正明此品之人,不曾见闻佛法,亦不解悕求,但自行孝养也。应知。】

 3.临终遇逢佛法时节分齐 

【三、从“此人命欲终时”下,至“四十八愿”已来,正明第八门中临终遇逢佛法时节分齐。】

 4.得生之益,去时迟疾 

【四、从“闻此事已”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第九门中得生之益,去时迟疾也。】

5.彼华开不开为异 

【五、从“经七日已”者,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不开为异。】

 

 6.华开已后得益不同 

【六、从“遇观世音”下,至“成罗汉”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三: 

一、明七日已后,得遇观音大势;

二、明既逢二圣,得闻妙法,证于初果;

三、明经一小劫已后,始成罗汉也。】

 

 7.总结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中品下生竟。】

【赞云:

中辈中行中根人,一日斋戒处金莲。

孝养父母教回向,为说西方快乐因。

佛与声闻众来取,直到弥陀华座边。

百宝华笼经七日,三品莲开证小真。】

中辈中行中根人,有的是受持了一日斋戒,临终时就处在金莲花中。又有在世孝养父母,到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教导他回向,给他讲说西方快乐的事实以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时佛和声闻众前来迎接,直接就生到了弥陀花座边上。在百宝花笼里经过七天莲花开敷,证得阿罗汉果。

【上来虽有三位不同,总解中辈一门之义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中品上生往生的正因是什么?临终圣众来迎的情形如何?生到净土、花开以后所得利益如何?

2、中品中生往生的正因是什么?临终圣众来迎的情形如何?生到净土、花开以后所得利益如何?

3、中品下生往生的正因是什么?临终往生情形如何?生到净土、花开以后所得利益如何?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8
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10
观经四帖疏 11
观经四帖疏 12
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4
观经四帖疏 15
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7
观经四帖疏 18
观经四帖疏 19
观经四帖疏 20
观经四帖疏 21
观经四帖疏 22
观经四帖疏 23
观经四帖疏 24
观经四帖疏 25
观经四帖疏 26
观经四帖疏 27
观经四帖疏 28
观经四帖疏 29
观经四帖疏 30
观经四帖疏 31
观经四帖疏 32
观经四帖疏 33
观经四帖疏 34
观经四帖疏 35
观经四帖疏 36
观经四帖疏 37
观经四帖疏 38
观经四帖疏 39
观经四帖疏 40
观经四帖疏 41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