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我 本 莲 花 返回

我 本 莲 花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里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在辽阔无垠、欣欣向荣的中华大地上,这个理念一直深扎于国人心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提供着绵延动力。


但也有人曾提出不同看法,上 师仁 波切就这些说法一一进行了剖析。


战国时期的告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无。如湍急的流水,可往东流,也可往西流,同样,人依靠种种因缘,可以变成善,也可以变成恶。



用水来证明人没有本性,这个比喻很难成立。因为水向东或向西流淌,只是在讲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本性应该是像火的热性、水的湿性一样,是一种本质的东西,所以水流的比喻不太合理。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尧舜和桀纣一样,君子与小人相同,天生都是恶的,至于贤劣差别,都是后天环境对人性的改造而已。


辨:说本性是恶,可以变成善,这种说法也不对。所谓“本性”,应该是没办法改变的实体,如果真的是恶,又怎么可能变成善?灌输再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变成善人。


汉代思想家扬雄认为:人之初,善恶混合。他认为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同时也有恶的一面,比如有人捡到一个钱包,开始据为己有,但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归还了失主,就说明了这个观点。


辨: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的,那么这种混合,是水乳交融变成一体呢,还是各自分开的?如果是分开的,就不叫混合;如果是一体的,本性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又是善又是恶呢?变成善人的时候,恶的成分到哪里去了?变成恶人的时候,善的本性又去了什么地方?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说人性本无、本恶、善恶混合都不合理,合理的观点应该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用《三字经》来讲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本来是善的,但因为受环境等影响,表现出来的习气各不相同而已。


——《佛教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教育》



2006年3月3日,美国著名杂志《科学》,刊登了德国普朗克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实验。工作人员制造了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场景,比如帽子掉在地上等。在实验中发现,18个月大的婴儿,都会自发上前,帮助那些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


以色列有个心理学家叫爱伯斯坦,他建立了一个机构,研究人的基因。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分之二的人都具有利他的细胞或说元素,它存在于血液中,医学上称为“多巴胺”,并发现这种元素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科学家认为: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挖掘利他心,真正去挖掘时,利他心就可以显现。


——《年轻人也需要佛教 》



不但童心未泯的孩子,即使行走江湖多年的大人,只要因缘具足,“善”的本性也能显露出来。唐太宗就证明过这一点:


当年他在执政期间,有一次问390个死囚有什么心愿,死囚们都说,很想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儿,出于怜悯,唐太宗决定放他们回家,不受任何约束地与亲人团聚,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听了这个决定,有大臣忍不住提醒:“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如果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怎么办?”但唐太宗仍坚持将390人全都放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约定的期限,死囚一个都没有逃跑,真的全部回来了,作为奖励,唐太宗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每个人本性中都有慈悲、智慧的一面,但因后天教育、环境等影响,这种善可能被覆盖了,以至于有些人很愚痴,有些人很迷茫,有些人非常不成功。

 

你只喜欢接触行为不端的人,一段时间后,品行就会迅速变坏。藏地有句俗话是“向上三年,向下一日,”还有种说法是“一百个人向上拉,不如一个人向下拉的力量大。”


——《佛教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教育》



具有无限智慧的佛陀,对于人性的了知已超出了善、恶的范畴: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这是佛教对人性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众生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但因为被各种客尘污染了,所以没办法现前。

 

佛 教认为,人的本性中没有争论、欲望等,更深一层的话,人性远离善、恶等一切戏论。但暂时来讲,要承认人的本性是善。


——《佛教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教育》


在佛陀看来,人的本性超越善、恶等一切戏论,是圆满的、清净的。有意思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里的“善”字,除了 “善良”外,也有“圆满、完美”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完善、多多益善、尽善尽美等。因此,这句话也可解释为:人之初,本性圆满!这与佛陀所说的竟然如出一辙,难道是巧合?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古圣先贤实际上是佛菩萨的化身。当代高僧宣化上人在《水镜回天录白话解》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的化身;颜回是明月儒童的化身。”


《万善同归集》云:“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  


原来佛菩萨早已来到了这块美丽富饶的东方圣土,通过著书立传的方式教导世人向善。

结  语


人之初,性本善,毋容置疑!但如果违背了本性而造不善业,肯定要自食其果。正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说:“纵然整个大地遍满恶人行持恶法,我也不改变自己高尚的行为,要如淤泥中的莲花一样清净!”


我如莲花,我本莲花,何必羡慕水草!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