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科学的佛教的握手 访谈1 宗教需要智慧,科学需要慈悲 访问量: 757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过渡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科学与佛教的慧晤——第六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座谈

宗教需要智慧,科学需要慈悲

思考题:

⚠️:这些思考题不确定是否为官方渠道拿到的思考题安排,有可能是发心人员为小组学习准备的

1、佛教与科学是什么关系?佛教算是一种心灵科学吗?

2、佛教需要科学来证明其正确性吗?最真诚的信心与科学家发现真相时的震惊有哪些相似之处?

3、人工智能跟人脑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人脑?

 

:潘宗光教授 索达吉堪布

主持人:梁永斌

地点:泰国·清迈

时间:2016.7.12

 

嘉宾身份

潘宗光教授:科学家,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他的《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感恩这一课》《佛教与人生》《佛教与科学》等著作,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分子对佛教智慧的关注。

索达吉堪布:佛教大德。除了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传授纯正的佛法,尤为关注现代人的痛苦,一直致力于让佛法在现代社会扎根,让更多人的内心深处长养佛法智慧,解决身心的种种痛苦。2014年,索达吉堪布被《人物》杂志评为“中国年度宗教面孔”。

当出家人遇上科学家

主持人:我听过这样一个说法:没有宗教的科学,像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像瞎子。也就是说,这两者没有了对方,都是不完整的。两位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潘教授: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他说可以有“科学”和“宗教”两个范畴。科学讲“是什么”,宗教讲“应该是什么”。科学用理论、实验来体证事物在时空变化中的规律,宗教提倡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是道德的方向。

表面看来,两者好像没有关系,但其实不是这样。

用“佛教”这个宗教来体会的话,我们知道,佛教是佛陀证悟了整个宇宙的真理,明白宇宙当中有一个自然规律,叫“因果规律”。同时,这个自然规律很重要,是公平、平等、慈悲的。人类有烦恼,是因为经常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譬如空气污染,就是人类不断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砍伐森林等导致的。讲环保,就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就没有了这个烦恼。

所以,佛教本身既是科学,明白整个宇宙的规律,也是宗教,教导我们做人和修行。从修身养性、回归自然直到身心的安乐自在。

总之,佛教是科学跟宗教的融合。没有科学,就没有整个佛教的发展;没有修行,就没有完善的成果。

堪布:我的看法也一样。佛教或者任何一种宗教,都需要客观理性的智慧去观察。缺少这个,信仰它就会像瞎子一样盲目,对人类社会不一定有价值。宗教要经得起科学观察,否则很难有好的发展。

而科学,也需要宗教的理念。如果没有对人类和平、对生命负责的正确态度,科学很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就像原子弹,一旦落入没有慈悲的人手里,整个世界将面临危险。

所以,佛教中讲智慧与慈悲。科学家需要慈悲,否则很危险;宗教徒需要智慧,否则有可能变成迷信。

佛教算是一种心灵科学吗?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佛教是一种心灵的科学?

堪布:可以这么说。不过,在究竟意义上,佛教的《心经》中讲“无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包括的一切法都不存在,因此,所谓的“心灵”也被超越了。

虽然从某种层面上说,佛教是一种心灵的“科学”。但科学至今最多只能观察到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至于第七识、第八识,用目前的观察方法,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这种超越的认识,可能需要通过宗教来实现。

潘教授:佛教研究的范畴非常广大,它包括了心灵的方面。在西方,人们就透过因果规律来了解、完善我们的心灵。

今天科学对心灵的深入研究,尤其从量子力学方面的体会是,人的意识形态会干扰周边的环境,影响这个世界,它是认知最重要的源头,也是影响认知的最重要元素。而透过修行,能够建立更加清净、自在的意识,达成圆满的心灵修养。

很多科学家也认为,宗教心灵是影响他们的最重要元素。

比如爱因斯坦,他曾说自己对科学的研究,主要源于对宗教的情感。他的每一个科研成果,如果跟心灵吻合,就会获得内心的超强震动,由此带来很多的安乐自在。

所以,心灵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对它的深入了解,离不开我们的意识形态;而我们的意识形态,正是产生认知最重要的元素。相互有这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