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二十一 行为究竟品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第二十一  行为究竟品

戊六(行为究竟品)分四:一、菩萨之相;二、受生之理;三、得地之理;四、以赞叹究竟功德宣说。

己一、菩萨之相:

慈悲说爱语,坚稳与伸手,

决定解密意,此等具慧相。

如同由烟的相了知火一样,推知是菩萨,依靠修行六度及随同五相的那些相中可知“这位是菩萨”,数在菩萨之列中。五相是指,具足慈悲摄受众生;言世间与法语的爱语;不因任何畏惧痛苦而怯懦,坚稳利他;恒时伸手布施一切事物;决定解释经典密意这五种即是具慧菩萨的

摄受得信解,不厌摄集故,

意乐加行中,可知五种相。

也就是说,以悲心摄受有情,以爱语获得信解,以坚稳而不厌倦痛苦,以伸手及解释密意二者,能以财施、法施摄集众生的缘。由初者的意乐、后四种的加行中可知五相

大悲自性具足意乐与具足加行中,由善意乐引发,将众生安置于善法的利意乐,遣除三恶趣等痛苦安置善趣安乐的乐意乐。具足加行,依靠这样的利乐意乐,三门将众生安置于利乐。具足这种就称为大悲菩萨。爱语的自性也有两种,即世间语言及说法语的自性。世间语言的自性也有两种,令皆大欢喜之语、面帯微笑问候安康等真实使人欢喜之语言,以及说子孙满堂、高朋满座或者财源滚滚、五谷丰登等合心的欢喜之语。法语是指以宣说波罗蜜多、菩提分法等令众生获得善趣与解脱。坚稳是指以等持、精进、智慧三者的威力成为具坚稳与安忍特性者,不因任何痛苦恐怖而畏惧怯懦,具足不退转威力。伸手是指,广大布施与无烦恼布施两种。其中广大布施是指,头颅手足等内在之物、转轮王位的受用外在之物也尚且能布施更何况说其他,不是微小而是广大布施。无烦恼布施,不施予有害他众的毒、刃等而无有悭吝不求回报布施清净物。解释密意之自性:由于具足四无碍解而如理证悟意趣与秘密等,无谬传讲甚深意义。

悲心之五种对境:痛苦者、杀生等邪行者、放逸者、入邪见者、未断烦恼随眠的一切异生凡夫。爱语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真实说“身体安康”等问候之语;说广结亲友、广增财源之语能令人欢喜;说救护怖畏之语能安慰别人;没有特意祈求也承诺作为他人行事之助伴、提供机会;宣说善趣与解脱的方便法,真实授教。坚稳的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轮回的痛苦、众生邪行、时间长久、对方反驳攻击、学修广大学处。伸手之处或所依也有五种:布施如上所说广大事物、无有偏堕而布施、恭敬而布施、无烦恼而布施、不求回报异熟而布施。解释密意之所依或对境也有五种:如来甚深经藏具甚深现空与顺逆式缘起所依为第一;有关戒律也精通堕罪与起堕所依,为第二;诸法自相与共相为第三;辨别经的具密意的名句为第四;分析诸法不同词句为第五。

具悲心之果:今生无有怨敌、安住快乐、他世转生善道。爱语之果:断除四种语不善业而于生生世世语言有力,他的语言为人信受。坚稳之果:今生不失毁受用,以安忍摄受自他,他世究竟不退菩萨行。伸手之果:今生饶益他众,其果于他世自己获得广大受用,圆满菩提资粮。解释密意之果:今生是以传讲三藏遣除别人的不悟、邪见与怀疑,他世也将精通五明。

五相如是次第解说:首先以悲心之因说爱语,以悲心善说,不厌烦轮回痛苦,具有坚稳而以财物摄集,以解释宣说正法密意令众生成熟。

若问:这五种以什么波罗蜜多所摄?

悲心是依靠种姓种子而串习四无量的禅定波罗蜜多所摄;爱语以断除粗语等的戒律波罗蜜多所摄;说法语以智慧所摄;坚稳是精进、安忍与智慧波罗蜜多所摄;伸手以布施波罗蜜多所摄,解释密意是禅定与智慧波罗蜜多所摄。五种作用,依照经论中所说前文已解说完毕。如此悲心等前三者通过具足、后两者是对众生增上的意乐,思维将他们安置于有余涅槃而利益称为利增上意乐,因为具有无烦恼所害的利益。思维将众生安置于无余涅槃是乐增上意乐,因为当时具足远离生老等一切痛苦的安乐。所以,悲心等五种归纳宣说为利、乐增上意乐中。增上意乐的分类,以下文“不净净极净……”宣说,增上意乐的作用以“摄眷具慧者……”宣说。

己二、受生之理:

菩萨于恒常,在家成轮王,

生生世世中,利益诸有情。

以慈悲心对众生增上意乐坚稳的菩萨,并非如声闻一样背离轮回,而是不舍轮回、为利有情反复受生成熟有情,所依身份示现在家、出家为主的种种投生。菩萨有些时候恒常辗转成为在家转轮王,于生生世世中,使众生成熟于善法中而利益他们

诸地具慧者,出家由受得,

及以法性得,余示出家相。

一地等诸地具慧菩萨也于出家亲教师轨范师前以呈白四羯磨戒而戒,具足由法性的无漏戒,另外幻化身出家相

诸位出家者,功德无有量。

精勤持戒者,胜在家菩萨。

在家人散乱、贪嗔等烦恼痛苦极多,诸位出家行人,具有遣除罪恶的无量功德,依佛陀所说,以越过泥沼、越过瀑流、越出不净处与火坑之类种种异名赞叹。为此,精勤持戒菩萨,身份超胜在家菩萨

诸地坚稳者,他世令悦果,

此生令行善,欲令得涅槃。

菩萨受生轮回之因:是想利乐有情的增上意乐,因此解说它。信解行地与十地——一切地坚稳菩萨欲求将众生他世间或后世安置于可爱意的乐中,即是乐意乐。欲求今生令他们持无烦恼的法为利意乐。求究竟他们安置于有余无余涅槃,如上所说,是利乐意乐,想将众生安置于快乐为乐增上意乐,想令众生无烦恼为利增上意乐,总之,就是欲求使一切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利乐,即称为增上意乐。

不净净极净,许众生意乐。

增上意乐的分类,信解行地,没有现量证悟法性由耽著见所断二取,因此称为增上意乐;一地至七地间称为清增上意乐;不退转三清净地,称增上意乐。承这是诸位菩萨一切众生如是增上的意乐。八地等之所以称为不退转地,是因为获得八地以后不可能再退转到有勤作相。如此就众生而言,有利增上意乐与乐增上意乐两种,就自相续而言,有不清净、清净、极清净三种,这是增上意乐的五种分类。

诸地具慧者,发愿心平等,

成为君主者,集眷普摄持。

诸地具慧菩萨依靠增上意乐而摄集众生即是增上意乐的作用,即在信解行地以发心发愿“将一切众生安置于涅槃法界”来摄受一切众生。从得一地起便获得自己与一切众生平等心,因此以平等心普皆摄受。成为尊主而普皆摄集:成为转轮王等有权有势的君主而以财物饶益有情将他们安置于十善业来摄集。引导眷属会众而摄受:转成眷属的轨范师亲教师通过传法而汇弟子属会众,而摄受有情。如是以四摄摄受众生。

承许具慧者,以业以愿力,

以及等持力,自在而投生。

菩萨受生之因有四种:1、具慧菩萨的投生,住信解行地者,大多数投生都是由业力的因而投生,他们心没有获得自在而不一定能以意乐及愿力无疑投生,虽然偶尔也会有如愿投生的情况,但主要是以积福德资粮的业而转生于利益自他之处。2、此外,以愿力投生:一地二地的菩萨以愿力投生,发愿为利天界、人间、旁生、饿鬼、地狱某处有情而如其发愿投生,诸如出现大饥荒时,为遣除众生的饥渴而受生为鱼、大象等身体而以自己的肉满足众生。疾疫劫,受身为遣除当时疾疫的众生身体,让患者吃它的肉而摆脱疾病,还有变为成就明咒者、大医生的身体而止息有情的种种疾病。诸如此类,受生种种,如《宣说如来身密经》等中所说。3、三地至七地间的菩萨以等持力受生,他们依靠心的等持极其堪能而获得第四禅,但他不投生到色界而投生欲界,如愿以等持力受生。4、安住八地、九地、十地的菩萨有示现转生某某处的自在,因此承许是自在投生,他们也以化身示现从兜率天入胎等,示现种种投生。如《十地经》中讲八地时说:“如是获得成就身智,于不可言说又不言说劫中加持寿命故尽得寿自在;趋入极证悟等持之智慧故得定自在;真实示现由众多饰品装饰庄严一切世界之加持故得资具自在;示现业如时成熟之加持故得业自在;示现投生一切世界故得投生自在;随意于某佛刹某时真实示现成佛故得愿自在;真实示现一切世界遍满佛陀故得信解自在;于一切佛刹真实示现神变故得神变自在;真实示现如来之力、无畏、佛不共法、相好及真实成佛故得智自在;真实示现无有中边之法光明故得法自在。”其中宣说了获得十自在。虽然信解行菩萨也有以愿力投生的情况,但大多数是以业力投生;虽然入一地二地者也有以等持而投生的情况,但大多数是以愿力投生;三地至七地间以等持而投生,清净地获得十自在者自在投生。如是菩萨以投生四因而受生种种生处时,心有下品、中品、上品清净是由地的次第所成。

己三(住地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

法相人学处,蕴及成就相,

释词与获得,安住即地者。

以八种意义解说十地,是哪八种呢?地之法相行者学处成就或因、释词获得来解说所住之处的地,就像所住的大地上产生、安住有情及草木等无情法称为地一样,由菩萨的心下品、中品、上品清净的差别中出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因此称为地。

庚二(广说)分八:一、地之法相;二、行者;三、学处;四、蕴;五、成就;六、得地之相;七、释词;八、获得。

辛一、地之法相:

殊胜证空性,诸业不虚住,

安住于禅乐,其后生欲界。

一地现量证悟人无我与法无我,因此殊胜证空性是一地的法相。关于获得一地者,《十地经》中云:“意乐增上意乐坚稳,以定力慧力分析辨别,证悟三时等性。”由证悟人无我而使意乐非常坚稳,由证悟法无我使增上意乐非常坚稳。再者,由证悟人无我而以定力善妙辨别,由具足证悟法无我的智慧而以慧力极其分析辨别,由证悟三时诸法于空性中一味的法相而称为证悟三时等性。

如此得一地后获得二地时,照见善不善一切业的乐苦异熟果不虚存在而于一切时分唯行十善业道,甚至梦中也不造不善业道,因此二地的法相安立为诸业不虚。如此二地者完全断除了杀生等业,连害心分别念也不会产生,更何况说直接以身体造恶业?心想,所有恶趣众生堕入颠倒都是由十不善业道所生,因此我要安住真实行善,将他众安置于真实行善等,如经中有广说。

三地者的法相:安住,不失禅定的同时获得静虑等持,之欲界。经中云:“彼不间断真实随见如来智慧,证悟诸行具众多损害,于众生如是有十种心之意乐,何为十种?无怙、无依之众生意乐……听到彼等法后,自心决定思择,独自去往静处等,成就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生起静虑、解脱……”如其广说。

复次菩提分,回向于轮回,

内心无烦恼,成熟诸有情。

接下来是四地的法相:以智慧现行菩提分法,以大悲普皆回向于轮回

另有人反驳说:菩提分法是出离轮回之道,它怎么会普皆回向于轮回成了轮回之因呢?

答复:比如,没有以方便摄持的毒成为死因,而以方便执受的毒变成药,同样,修行没有以大悲方便摄持的菩提分,成为出离轮回的因,修行以大悲摄持的菩提分则成为投生轮回之因,因为不背离轮回的菩萨修行菩提分也是以大悲为利众生修行,成为不背对轮回而面对轮回之因,因此《注释》中说普皆回向轮回。如经中也说:“奇哉,诸佛子,住发光地之菩萨具足普皆修行、正知正念,断除世间贪心与意苦,于内在身体随观身安住……彼等也是依于正视一切众生之夙愿,以大悲为先导具足大慈……”

五地的法相:心无染污成熟众生,此地具足修行烦恼的对治四圣谛,而无有贪等烦恼,精通种种经典、工巧明,以三乘成熟众生。如经中说:“生起正念、智慧、证悟之心力而作意不退转,依此真实如实尽知此谓苦圣谛……真实精进寻求殊胜法,于此世间真实运用文字、典籍、历算、法律等。溯源、医疗、风干、尊崇、驱魔、去毒、除起尸行、咒语、舞蹈、言论、乐器、故事凡喜闻乐见之事。直至凡是利乐一切有情之事,大悲尊者为逐渐将众生安置于菩提均真实运用。”

故意而投生,随护染污法,

与一行道系,唯定无相道。

六地的法相:为利有情特意投生轮回之处,修行缘起法而防护染污法,不为其所染而安住。也就是说,住六地的菩萨投生三界并不是以业和烦恼所感不由自主转生,而是以福慧大资粮所摄持不失正念正知为利有情投生于此处,特意投生,多番安住修行缘起法而防护、不染烦恼。如经中广说了如是思择诸法时,以大悲为先行而观世间生灭,一切由非理作意耽著我而造业的道理。

七地的法相:安立为与一行道决定无相。一行道是指八地,没有达到八地之前菩萨各自相续的勤作等不同,因此经行不一,获得八地后无分别智慧平等性任运自成,无有勤作及不同相续的相执,因此经行同一,如同百川汇大海成为一味般。与一行道相系,是指七地,因为它紧接着就获得八地。获得七地时,通达经等诸法之义、无相一味,是均唯一决定为无相的道。经中云:“奇哉,诸佛子,譬如染污不清净世间界、极清净世间界二者之间,除非愿力、方便力、妙慧力、神通力及大威力以外,随便不能逾越。奇哉,诸佛子,如是菩萨混杂行及普清净行之间,也除非愿力、方便力、妙慧力、神通力、本智力及大威力以外,随便不能逾越。”这是七地与一行道相系之义。一律决定为无相之义。经中云:“如是住七地时远离相状而显现身之无量事业,远离相状而显现语之无量事业,远离相状而显现意之无量事业,以极其清净无生法忍显现无量相。”

无相任运成,清净诸刹土,

其后则成就,成熟诸众生。

八地的法相:无相任运、无有勤作动摇,佛土也清净,由此理安立其法相。住八地时,无相无分别智慧无勤任运自成,修成佛土器情普皆清净,经中云:“奇哉,诸佛子,具如是忍之菩萨,获得菩萨不动地即刻,菩萨之难知不共甚深处、离一切相、去除一切想执无量,一切声闻、缘觉不可夺之寂静、一切寂静均得以现前。奇哉,诸佛子,譬如具神变等广大功德之比丘……”其中作了广说。入于灭尽定无有动摇分别及想同时远离一切想之勤作与所作,如同睡眠之人梦到被大河冲走,如果尽最大努力从中解脱而醒来,就会立刻远离那种功用。同样,菩萨思维救度被烦恼四大瀑流所冲的有情而尽最大努力,但获得八地即刻远离一切特意所为勤作之因,如同去往大海的船在没有到海上之前要特意运行前往,到了海上之后由风轮汇集而无需刻意运行而行往大海范围,同样,到了八地后无勤趋入遍知智慧,以先前刻意造作的业不能成办。

如是依靠无分别等持任运自成的威力无有勤作清净刹土等,如经中云:“真实修行生无量、清净刹土无量、成熟众生无量……”

获得八地之后九地的法相:安立为以获得四无碍解无碍说法成办成熟有情。关于此理,经中也说:“住于菩萨善慧地之菩萨,广行说法,护持如来法藏,精通具足说法之理智慧无量故。菩萨之言词以四无碍解真实成就而说法。以法无碍解尽知诸法自法相。以义无碍解尽知法之分类,以词无碍解尽知无杂宣说诸法,以辩无碍解尽知诸法同相续不间断……”其中作了广说。

等持与总持,菩提清净性,

依此等安立,当知地法相。

十地的法相:安立为获得无量等持总持门。得十地时,获得菩萨的“无垢等持”、“大乘光明等持”等无量等持门,那些等持成为产生神通等众多功德之因或处门。如是获得无尽宝箧总持、无边门总持等无量总持门,那些总持成为不忘受持佛语句义及为众生说种种正法之因,为此称为门。经中云:“奇哉,诸佛子,菩萨具如是智慧,得受灌顶,现量成就菩萨‘无垢等持’,现前‘现今出世之佛陀现量安住菩萨等持’……住此十地之菩萨获得菩萨解脱门等百千无数无量解脱门。如是获得百千等持及百千无数总持。”

十一地佛地:安立为永断二障及习气,具足尽智无生智的大菩提极其清净的法相。《解深密经》中云:“断除有壳之习气而称一地二地;断除有膜之习气,故为三地以上;断除如来藏具有之习气,无有一切随眠之处,我说为佛地。”应如是这些安立,就是一地至佛地间一切地的法相

辛二、住十地之行者:

菩萨见清净,戒极净入定,

断法慢相续,染净异慢无。

住一地之行者:称为清净菩萨,因为具足证悟二无我的无分别智慧。住二地者,称为行者,因为连细微堕罪也不产生。住三地者是恒常入定行者,因为无论转生任何生世都于所得静虑及等持中不退失。住四地者是除于有我慢的行者,那也是因为在三地时恭敬法与寻求法如是具足极观察的智慧而日夜闻法、求法、思法、随法修行,为正法丝毫无有不舍的内外之物,没有不恭敬承侍说法者及不实修的情况。于法及说法者以难得及稀有之想极其恭敬,而丝毫亦无有不敬、骄傲。譬如,假设有些人将你抛到遍布燃烧熊熊火焰之大火坑中,身体正感受苦受,我若说‘要为你宣讲佛所说菩萨之清净行法偈’,彼菩萨为了佛陀所说之菩萨清净行一句法亦愿越过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至梵天界而舍弃自己,更何况说平常火坑?纵使领受地狱有情之一切痛苦,我也当求法,更何况说与火苦相伴?”获得四地时,以强烈意乐如是求法,这也是散乱与我慢心,因此主要修行法义菩提分法而断除认为我励力求法的我慢,为此是于法断除我慢的行者。

住五地者称为相续异体之我的行者,那时获得十种心之意乐清净平等性,通达三时佛陀的相续、三时如来之法、住五地菩萨的相续及其法于清净等性中无二无别,因此是无相续差别我慢的行者。关于十种意乐清净平等性,《十地经》中讲五地时云:“奇哉,诸佛子,四地菩萨,地道已圆满,由菩萨五地趋入,以十种心清净平等性趋入。何为十种?过去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未来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现在出世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戒律意乐清净平等性、定之意乐清净平等性、遣除见解犹豫疑惑意乐清净平等性、了知道与非道意乐清净平等性、了知励力断除意乐清净平等性、渐次向上修行菩提分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成熟众生意乐清净平等性,共有如是十种。”其意义也就是,过去佛陀等佛法清净,如是得五地的菩萨也如我等不久将清净佛陀之法、三学等。获得如是意乐。

住六地者称为染净异体我慢的行者,安住六地时获得十种法平等性而证悟缘起空性,因此了证悟于空性中无有以无明之缘产生行等安立为黑品、无明灭等安立为白品这两种安立,一切均是无生空性法相中一味,无有染净异体的我慢或执著相。所说的以十法平等性趋入六地即是如此,“诸法无相平等性与无法相平等性,如是诸法无生平等性、未生平等性、远离平等性、本来清净平等性、无戏论平等性、无取舍平等性、与梦幻眼华回响水月影像幻化平等性、实无实非二平等性。”

刹那获得慧,净土善熟众,

大力身圆满,善巧示灌顶。

住七地者,称为刹那获得修慧能生佛陀诸法之因菩提分法的行者,如经中云:“奇哉,诸佛子,如是住菩萨远行地之菩萨圆满十波罗蜜多,也将圆满四摄事、四安住、三十七菩提分法、三解脱门,总之将刹那圆满一切觉支法。”

住八地菩萨,称为安住等至、清之行者,因为安住于不分别任何相任运自成等持中而安住无有勤作的等至,修成佛净土,如经中所说,以入于大海之船的比喻无有勤作、加持一切世间界以一切饰品庄严极其美妙。

住九地菩萨称为巧成熟众生的行者,因为获得四无碍解而善巧为一切众生广泛说法令其成熟。

住十地菩萨,获得神通,获得法身之因总持等持身圆满善巧示现住兜率、入胎至现前证得菩提等佛陀的相,称为蒙如来以大光明灌顶的行者。经中云:“真实成就获得百千神通,若欲求,则加持狭小世界成广大、广大世界成狭小……十解脱门……百千无数解脱门。如是获得等持总持门。住此法云地之菩萨于一世界示现从住兜率天,降天,入胎……现前菩提,经祈请而转F轮,直至大涅槃地之间如来的一切相,随众生意乐,应机调化而作加持。”此外,又云:“刚刚现前彼地,即刻从等同千万三千世界面积之珍宝大莲花王中出生……如具相转轮王长子,安坐金床上,陈设种种饰品,伴随妙音乐声,以金瓶用海水灌顶,入于国王王族灌顶之列。如是菩萨亦蒙佛陀出有坏以大光明灌顶,即刻真实授权智慧,故称灌顶。依此步入真实圆满十力的佛陀之列……”其中作了广说。

辛三、十地者能圆满学修三学之理:

证悟诸法性,于此随学修,

增上戒定慧,智慧二行境。

法之真实性,入不知知等,

智慧行境故,二地住有彼。

一地现量证悟法性谛,是能清净一切学处的所依基础。于此其他地时,二地,学修增上戒学,梦中也不会梦到破戒情形,更何况说真正破戒?由此是戒律极其清净。三地学修增上学,因为不失获得静虑等持。四地、五地、六地主要学修学,四地也有修三十七道品的殊胜智慧、修菩提分的智慧行境两种,五地学修法的真实性及四圣谛,六地以智慧如理趋入不知缘起之义的无明等顺式产生、以了知力灭除无明而使行灭等还灭之义,智慧行境是四谛与缘起,因此这两者是五地与六地这二地具有的。

学修及修行,余有四种果,

无相有行住,是为第一果。

真如无现行,清净诸刹土,

承许第二果,成熟诸众生。

等持及总持,成就微妙果,

此等四种果,真实依四地。

后得学修三学入定修行无分别智慧,另有四果,安住无相也是有行安住,七地是第一果无现行而任运自成无相真如清净佛土的八地,承许第二果。九地以四无碍解说法成熟有情,是第三果。成就等持总持的最后十地是第四果,是成为一切地之顶的微妙果。如是这四种果真实依于七地至十地间的四地

辛四、诸地如何清净无漏五蕴之理:

尽证法性已,于此净戒蕴,

其后则清净,定蕴及慧蕴。

此外诸余地,解脱四种障,

亦解质碍障,清净解脱智。

一地证悟法性时,无漏蕴是一切的所依,证悟此理后于此二地,清净戒蕴二地之后三地清净定蕴,四、五、六地清净慧蕴如前。除前面这些地之外,七、八、九、十其余,清净解脱四障的解脱蘊,七地等四地,对刚刚所说获得无相、无行、成熟有情及总持等持四果成为障碍的,是产生细微相、勤作、没有获得成熟有情的无碍解、总持等持没有获得自在,依次在获得七地等四地时,解脱那些违品障碍后,连细微相也不生等,因此这四种是清净解脱蕴。佛地以金刚喻定无间道摧毁细微所知障二现迷乱习气,因此也解脱质碍一切所知法的碍,是清净解脱智蕴。如是七地至十地间,安立为清净解脱蕴及佛地清净解脱智蕴。

有人辩论:如果解脱是断除障碍的抉择灭无为法,那么它安立为蕴怎么合理呢?

梵语“布莫德”译为解脱,此术语涉及除去与信解两种法相,此处运用于信解,安立为蕴,这是《注释》中宣说的。虽然解脱了诸行流转,但无勤作任运自成而具有智慧,因此与灭尽所断的无遮断空不同,从解脱障碍的智慧性的断功德角度可以理解是蕴。

辛五、安立成未成就功德之理:

当知一切地,未成就成就,

成就亦承许,未成就成就。

,信解行地与十地共有十一的一切地,摄集于未成就成就这两种中,是指什么呢?信解行地虽然安立为地的名称,但没有进入圣地,因此称为地未成就或者未成就地,因为没有证悟法界遍行的法相而没有成就见谛的缘故。一地以上是成就地,因为见到法性谛而成就出世间的圣者并且现行成就各地所证。十地的成就也观待功德大小而承许未成就成就地,不清净七地有勤作,因此不是无相瑜伽任运自成的缘故,称为未成就地;三清净地无相瑜伽无勤任运自成的缘故,称为成就地。

当知成就地,作意依安立,

了知是分别,彼亦不分别。

,要成就那些圣,对于每一地的功德是什么、它的所断过患是什么、它的所修之法是什么,要照如何安立心中明了呈现,对于上地的功德是怎样、能获得它的法是什么均加以作意,即称为作意依安立。比如,要成就一地,就要作意一地的功德与它的所修,作意一地具有所要获得二地的诸因法,就是作意安立。关于作意一地的功德,如经中云:“奇哉,诸佛子,众生极积善根,极积资粮……”一地者作意它是所得二地的因,如云:“奇哉!诸佛子,如是菩萨于一地极修行,彼是真实信解二地,生十种心之意乐。何为十种?正直意乐、柔和意乐、堪能意乐……”或者为证悟每一地的意义,思维作意名称、词句、文字所说,即是依安立作意。作意地安立而成就时,应当了地及其一切安立唯是自心本身显现那些,除此之外的意义不成立,了那些地也自己的思择分别念,因此无有所取。认识到如果无有所取就不成立能取,从而不分别能取,因此应无有所取能取。

各别自证故,佛陀行境故,

修行一切地,成就不可思。

如是了知各地之作意与它也唯自心、无有所取能取,因此成就一地等其余一切也如是修行而成就各地。这样修地与成就是一般人不可思议之事,因为诸地是圣者所得的各别自证的缘,再有那些地的安立也是佛陀行境之法的缘。应当了知修行一切地,及修行究竟成就也是异生凡夫与声闻、缘觉不可思议之事。如《华严经》云:“犹如空中之鸟迹,极难观见无法言,如是善逝佛子地,以意心境无法知。”

辛六(得地之相)分二:一、真实相;二、宣说具相地之功德。

壬一、真实相:

有现及信解,不怯不软弱,

不仰仗他者,一切尽证悟。

如同通过水鸟可知有水、以烟可知有火一样,宣说以什么相可知获得何地,前文的五相是得地与未得地菩萨的总相,此处是宣说得地者的十相。得某某地心中现量明其所断、所得、修行的诸法,对所得上地有信解并欲求,是第一相。因见谛而对深广诸法不畏惧不怯懦,是第二相。对于任何寒热、劳累等及施舍头颅肢体等苦行及痛苦,心不软弱、无有厌烦、永不退屈,是第三相。依靠二资粮的威力,自己已经证悟法性,成就各自地不需要依靠别人宣说,因此传讲其安立及修行意义,不仰仗他者,是第四相。获得一地时,也获得善巧证悟成就其余一切地的所有安立,入定以安住无分别智慧的威力、后得以清净世间的智慧了知成就其余地的方便,因此能成就各自地之上地的方便。一地趋入二地的方便是正直及柔和等十种,二地趋入三地的方便清净意乐与不动意乐等十种,这般完全精通诸地成就上地的方便安立,即是第五相。

于诸心平等,无转无贪爱,

知方便生眷,承许是众相。

无边一切众生与自己无有差别的获得平等,是第六相。无有引领即可入地,具足圆满的福德资粮与证悟诸法空性的智慧资粮,也无有贪嗔,因此不以赞叹及安乐而骄傲,不以不赞与痛苦而心怯懦或畏缩,不随任何外缘所转,即是无引或无转,是第七相。入地者具足出世间佛菩萨的圆满财富,因此视梵天、帝释、转轮王等的受用也如不净物般而贪爱,舍弃那些、施予他众而出家,是第八相。真实了成就无上菩提之方便的三轮无分别智慧,是第九相。除为利众生以愿力于佛不住世的世界投生外,生生世世转属中,是第十相。

如是承许这十相住于所有十地菩萨总的

不仅仅是这十种,而且每一地也有获得十波罗蜜多的十六相:

并非无希求,无贪恼嗔怠,

无非慈悲意,恶慧不可夺。

所有地,对修行十波罗蜜多也并非无希求心,而有最殊胜的希求心,这是总说。分别而言,一地获得完全清净的布施度,而对身体受用恋;二地以完全清净戒律而连梦中也不行十不善业,有加害损他众之心;三地以完全清净的安忍度根本恨;四地以完全清净的精进度而有懈;五地以完全清净的静虑度具足四无量而无有非慈悲乐;六地以完全清净的智慧度完全不被恶慧思量常乐我净的恶分别或颠倒分别及实执的分别念所夺取。如此六度对应六地有六相。所有十地,虽说每一地着重修行布施至智度之间的一度,但实际一切地都有修行十度。这以上的六种算法在《大疏》中不是特别明显,也见过其他注释中有个别不同算法。

无散乐不夺,不为痛苦害,

依师勤闻法,精进供养佛。

七地获得完全清净的善巧方便度,因此不会以声闻、缘觉的心思而乱;八地获得完全清净的力度,不被贪恋安乐所夺不为痛苦所害,于平等性无分别智慧任运自成中不动摇同时示现梵天、帝释、转轮王等,刹那舍弃刹土微尘数身体也无分别;九地以愿度,亲近止佛菩萨善知识,精勤闻受一切门,十方所有刹土的本师精进供养花香等无数无量供品。

了知胜方便,真汇广大福,

共同一日中,回向圆菩提。

生善恒行善,神通功德戏,

当知彼佛子,最上功德藏。

了知能成佛的殊胜方便,三时自他所积实汇合为一、极其广大的一切德,与其他一切众生共同而于一日中也普皆回向无上圆满菩提。以愿力转生善妙处,以力度胜伏一切违品,常唯一行善,这三者主要对应七地、九地、八地,虽然是因,但转生善妙处与恒常行善摄集为一,所以算为一个。

十地以完全清净的智度依靠神通功德,示现一微尘也遍布浩瀚世界而示现广大,示现浩瀚世界也入于一微尘范围而示现微小,幻化种种游舞。应当了知,十地佛子是以广大总持、等持等功德住于其他一切菩萨之功德藏

诸地也是如此这般主要修行各波罗蜜多及彼等大部分波罗蜜多的功德相,但所有十地都有修行十度,因此应当了知各地均有十六相的部分。

壬二、具相地之功德:

诸地一切时,具慧之功德,

承许止与观,二俱五本性。

于圣者的所有十地,一切时分,具慧菩萨那些地的功德承许有依于寂方面的两种、依于胜方面的两种以及依于止观两方面的共同一种,即本性。依于寂止方面的两种功德:以寂止心堪能的威力每一刹那也能摧毁灭尽成为烦恼障、所知障随眠的一切习气所依,是第一功德。信解行地的止观能削减习气相而不能从根本上摧毁,一地以上一一刹那从根本上摧毁。如是远离有色无色、有为无为等异体法之种种想,品尝到心一缘安住无相的法喜,是第二功德。这两种成为寂止方面的功德。

成为胜观方面的两种功德:虽然诸法于无相中一味但获得十方三时所知法光明教法的无量安立无偏颇的法光明,是第一功德;未经思择也会真实显现与清净时随同的诸相,是第二功德。属于止观二者的共同一种功德是指,越来越向上受持解脱断与证悟法身之因。关于这五种功德的本体前文也已解说。这五种功德是菩萨以内在自我领受所了悟,因此也可作为地之相。安慧论师的《注释》中只讲了三种功德,以下没有宣说。

辛七、释词:

见近于菩提,成办众生利,

生起极欢喜,故名极喜地。

到自利接决定获得无上菩提,能成办其他众生利益,生起极欢喜,因此一地称极喜地

离破戒勤垢,故名无垢地,

放法大光明,故名发光地。

二地,远离破戒作作意下乘之的缘无垢地。三地,以等持力获得无量法,对他众也射出正法大光明因此称为发光地

如此菩提分,具有尽焚焰,

彼地焚二障,是故名焰慧。

四地,如是修行菩提分法而有能烧烦恼障、所知障的光,由于四地毁二障,因此称焰慧地。

成熟诸众生,亦能护自心,

具慧行难行,故名难行地。

五地证悟四谛而能成熟一切有情,安忍一切众生邪行,也能护自心,这两种是难行,由于具慧难行能行的缘难行地

依于般若度,复次现前此,

轮回与涅槃,故名现前地。

六地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而现前顺式缘起的轮回与还灭的涅槃这两者的自性,而不住轮涅,因此称现前地

随系一行道,故许远行地,

不为想动摇,故名不动地。

七地,与一行道八地相联,与其接近,是它前面的无间阶段,勤作修行究竟的缘远行地

八地,不被六地以下的相想及七地无相有勤作想所动摇,无分别智慧任运自成的缘不动地

无碍解妙慧,故名善慧地,

如云遍法空,故名法云地。

九地,具足四无碍解的殊胜善因此称善慧地。十地,如同大遍布虚空般,无量总持等持如大云般周心相续界虚或整个范围,因此称法云地

于行种种善,欢喜恒安住,

菩萨之诸地,承许名为处。

若问:这十地是菩萨所安住之处的意义是如何的呢?对某地及其所摄的二资粮无量种种善法,以十分欢喜的心态一切时分恒常安住的缘菩萨的一切地承许名为处

为什么叫地呢?

无量无畏故,不可估量故,

后后胜进故,彼等许为地。

梵语“布莫”,如同世间中大地是无量大种、有情、草木林苑等的所依,依靠它无有堕落的怖畏,作为境域与行往其他行境的基础。同样,菩萨诸地也成为无量所化众生的所依处,是令无所畏惧之处的缘故,成为上上地无量功德的那些分位后后越来越向的所依,因此菩萨的那些处承许名为地

辛八、得地:

得地有四种,即是以信解,

趋入诸行为,证悟及成就。

得地有四种,对大乘义获得信解是信解行;获得行为的信解行地,趋入十种法;获得证悟地是一地至七地间,因为证悟法义的缘故;获得成就是三清净地,因为无分别智慧无勤成就的缘故。以上是以信解、行为、证悟、成就而得地方式的四种差别。

信解大乘者,信解小乘者,

二者为欲求,及与为调化,

坚稳之四行,依经随同说。

菩提分行为,如果广分,则有无量,摄略归纳,信解大乘者是六度行;信解小乘者主要是三十七道品的行为;这两者欲求威力门是神通行为;为调化成熟所化众生,则是四摄事行为。如是坚稳菩萨的四为,此论也是照《宝髻请问》而随同

宣说地道法菩提分本性品归纳:

赞叹前面所说的大菩提果功德的诸偈颂是经行十地而获得果功德之理,以四无量至六度功德之间及佛地法相分析的两颂之间宣说:

赞叹佛陀的四无量功德:

慈悲有情尊,值意离意尊,

不离意趣尊,利乐汝前礼。

以“慈悲有情尊”总说。分别而言,慈无量是愿众生遇安乐的趣,悲无量是愿众生苦的趣,喜无量是愿众生不离安乐的趣,这三种是令众生安乐的意趣。舍无量是无有贪嗔烦恼而等舍安住的意趣。于如此具有利乐一切有情意趣的佛陀您前,三门以最大恭敬而顶

决定脱诸障,胜伏诸世间,

智遍诸所知,心解汝前礼。

解脱、胜处、遍处:有色观色解脱至灭尽解脱之间八解脱、内色观外色少胜处等形色显色共八胜处、地水火风空识青黄白红十遍处,这些是等持幻化自在的道,因此以解脱发起,以胜处行持,以遍处成就。佛陀的这三种是无分别智慧本体任运自成,比世间人、声闻、缘觉修行那些法超胜。能仁佛陀心相续具有的八解脱不仅仅是解脱了各自分别的违品,而且决脱一切连同习气。同样,八胜处,不仅仅是形色显色胜处而且胜伏一切世间,遍处不仅仅是显现周遍地等相似对境,而且以佛陀您的慧周遍一切所知。于以心解脱等至障、烦恼障、所知障的世尊您前

摧毁诸众生,无余诸烦恼,

破惑于惑众,悲悯汝前礼。

无染等持:声闻、缘觉只是防护不令众生缘于自己而生烦恼,如来的无染等持,是能摧毁一切众生无余一切烦恼,特意为利益生烦恼的有情而前去,摧他们的烦恼。于悲悯一切有烦恼众生的世尊您前

任运无贪执,无碍恒入定,

能答诸所问,是尊汝前礼。

愿智:声闻们,当别人提问等时,要特意入定于等持才能部分了知,而既不是无碍了知一切所知也不是恒常入定,不是能答复一切询问。佛陀的愿智具有与之相反的五种特点,无勤任运自成;不具有烦恼的习气或者不需观待入定而贪执;断除所知障而对任何所知均常于入定中如如不动;能答复众生提出的一切问提。于具有如功德的世尊您前

所能依所说,语知为能说,

智慧恒无碍,善说汝前礼。

四无碍解:所依法与能依义二者是所说言——懂得一切众生之语的词无碍解,了所有所知的无边辩才,这两种是能说。于以智慧恒常无碍善说妙法的世尊您前

前往知众行,了知彼等语,

来去及出离,善授汝前礼。

六通:以神境通往所化众生所在处;以他心通了知众生心的八万四千;以天耳通之力了知众生语言;以宿命通了知众生由何此;以天眼通了知未来往何生处;以漏尽通加传授出离轮因之理。于具有如是功德的世尊您前

有情现见您,知是大丈夫,

唯见令极喜,是尊汝前礼。

具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好:一切众生见到您的身体,就会晓这是大士夫,是大丈夫,仅仅见到就能人心里其欢,于具有如功德的世尊您前

受住及舍弃,幻化及转变,

等持与智慧,自在汝前礼。

四种清净:因所依或处或身体清净而如意自在重新生所依身体,如意自在使那一所依安,如意自在舍弃寿行;因所缘清净而能自在重新幻化前所未有的身体,以前有的能自在转变;因心清净而纯熟等持;因智慧清净而自在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于如此自在的世尊您前

方便皈处净,于大乘出离,

欺惑众生魔,摧之汝前礼。

十力:以知处非处力了知因非因而摧毁欺惑转生善趣恶趣之因或方便的魔,诸如摧毁欺惑说有害的供施等非善趣之因是获得善趣的方便;以知业报力,摧毁欺惑说不属业力本不能自在救护的自在天等为皈依处的魔;以知一切染净静虑力摧毁欺惑说仅获得禅定无色定就解脱清轮回的见解之魔;以剩余七力,摧毁对于大乘出离方面欺惑众生之魔——以知一切界力了知种姓;以知种种信解力了知信心;以知种种根性力了知所化信心等分类中法器的差别;以知前世力、知死殁力了知正道之所依;以知一切行道力了知正道的本体;以知漏尽力了知出离之果。对所化如是宣说,从而摧毁欺惑说大乘道出离以外的魔。于摧毁欺惑众生的世尊您前

说自智与断,他利离道障,

一切诸外道,不损汝前礼。

四无畏:亲口说自利证悟圆满无畏,拥有遍知一切的慧;亲口说断圆满无畏,永二障及习气;为他利说道无畏,真实宣说出离轮回之道;说道障无畏,阻碍或能障的我见、贪等烦恼是解脱轮回之障。于对以具有正量的谛实语宣说,天或魔或梵天或沙门婆罗门或其他所有外道以说“并非如是”随法的辩论永远害的世尊您前

无护无忘失,眷中庄严语,

永断二染污,摄眷汝前礼。

无护:由于身语意根本无有罪垢,因此永远不需要担忧顾虑别人知晓而隐藏或警戒。三门行为无隐晦或有若出现过患则当舍置之类的忘失;于如狮子般无所畏惧,以庄严说法;对闻法者不生贪,对不闻法者不生嗔,对闻不闻二者不生贪嗔。于具此三念住、永断贪嗔染污属会众的世尊您前

遍知您出游,安住皆恒常,

无非遍知行,如实汝前礼。

真实摧毁习气:遍知您为去城中化缘等而出游,于内真实安住恒时无非遍知为,行住等一切威仪中照见一切,不离入定中丝毫也无有非遍知堪为过患的迷乱威仪之因,为此称遍知。于名的世尊您前。声闻阿罗汉虽无烦恼但没有断习气而在行走时,偶尔遇到醉像、马车等,脚踩毒蛇,于黑暗中迷路,如猴子般跳跃、发笑大笑等未经观察的一些威仪也可能出现,但佛陀根本不会有这种情况。

于利诸众生,您恒不越时,

恒常行有义,不忘汝前礼。

念无失:对于利益众生您永远不会逾越时间,一切所行恒常有义,于不忘失众生利的世尊您前

于诸世间中,昼夜六时见,

具足大悲心,垂念汝前礼。

大悲:十方一切世界中昼夜六时精进恒常各别照见众生谁衰谁兴,以什么方便饶益谁,具有这样的大悲心,即是本体,其作用能利一切有情。因此,于垂念如此利益众生的世尊您前

行为与证悟,智慧及事业。

声闻缘觉众,上师汝前礼。

十八不共法:身无误失、语无卒暴音、意无念失,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即是行为所摄六种。志欲无退、正勤无退、念无退、慧无退、等持无退、解脱无退,是证悟所摄六种。有些论中此六法中没有算等持无退,而换成见解脱智无退,这只是不同经典的意趣。于过去时无著无碍智、于现在时无著无碍智、于未来时无著无碍智,是智慧所摄三种。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是事业所摄三种。以上这些佛陀的不共同法是与其他行者不共的十八种。于成为一切声闻缘觉上师的世尊您前

三身大菩提,证得一切相,

于诸众生疑,尽断汝前礼。

一切种智:三身具足大菩提一切殊胜相或证得一切种智,证得法身,获得具二清净甚深真实菩提;证得受用圆满身获得四智的不共真实菩提;证得化身乃至虚空际行众生种种利,是出世间真实菩提;二种色身综合称为广大真实菩提。于如是证得大菩提后一切时分尽断一切有情怀的世尊您前

无执无过失,无垢不舍置,

不动于诸法,无戏汝前礼。

六度究竟功德:无有著而圆满布施度;永无过失而圆满戒律度;相续永烦恼之而圆满安忍度;不舍置众生利而圆满精进度;恒常于等持中不动摇而圆满静虑度;对诸法无有分别论而圆满般若度。于圆满六度的世尊您前

佛地之摄义——佛地法相分析:

成就殊胜义,出离一切地,

成为众生尊,令众得解脱。

无等无尽德,显现诸世间,

亦现佛坛城,人天皆不见。

本体是成就胜义或真如自性清净离二客尘具二清净的大菩提。其因是越来越向上出离一切地。果是成为众生无与伦比之至。作用是一切得解脱。具足是具有声闻、缘觉菩提同、永的力等功德。得法或分类:佛陀显现于一切不清净世间是化身;于清净所化前现佛坛城,是报身;法身是除佛陀以外众生一切情况下均不可见。

本来,至此颂为止就已圆满正文,但诸位智者为了弘法利生的缘起而以下一偈颂结尾:

此亦依彼力,如随所化缘,

世界存在间,事业不间断。

如此也以法身的威德如实随所化缘分,乃至世界存在,佛陀法身的事业不间断出现,这是说明事业不间断。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十一行为究竟品释终

甲四、末义:

著跋:大乘经庄严论颂,圣者弥勒撰著圆满。

译跋:印度堪布释迦桑格(释迦狮子),主校大译师噶瓦拜则等翻译并校勘抉择。后由班智达巴绕呵达、大婆罗门桑匝那、大译师鄂·罗丹西绕稍作修改,以传讲抉择。

奇哉!

累劫难得大乘法理集,讲闻补处尊者此论义,

获得讲闻大乘诸法德,大师菩萨地论所说同。

胜乘之法甘露宴,为请无量诸众生,

于殊胜教极恭敬,欲求利他而著此。

愿勤此善皎月光,开启众慧之睡莲,

善说芬芳遍诸方,净化众生心垢染。

愿我亦于生生世,文殊补处弥勒尊,

喜眸青莲含笑视,趋入如海佛子行。

愿诸天边无际众,皆入胜乘正道已,

究竟圆满成熟净,获得遍知之果位。

铁猪年持诵文殊心咒闭关时,仅于夏季四十日之座间,麦彭嘉扬嘉措参照安慧论师之《注释》而简明扼要撰著圆满。愿善妙!愿吉祥!

2017年12月21日

译毕于以色列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