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入菩萨行论略释 >>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乙二(真实论体)分四:一、未生者令生;二、已生者不退;三、不退而增上;四、如是善果利他回向。

丙一分三:一、说利益而生欢喜之菩提心利益品;二、于菩提心之相违者忏悔品;三、菩提心相顺之受持品。

丁一分二:一、品名;二、正论。

戊一、品名:菩提心利益。

戊二分二:一、说其菩提心所依;二、真实菩提心利益。

己一分二:一、说身依;二、说心依。

庚一、说身依: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极难得到,如今既然已获得了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倘若今生未利用它来成办自他的究竟利益,来生怎能再获得暇满人身呢?(故当珍惜难得的人身。)

庚二、说心依:

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就像那乌云密布的黑夜中,刹那的闪电显得非常明亮,同样,因佛陀的巨大威德力感召,许多世人善心显现暂时萌生了修善集福的心意。(所以应把握当下的修善之心!)

己二(真实菩提心利益)分三:一、总说发心之利益;二、分说愿行各别利益;三、具发心之功德。

庚一分三:一、胜于余善之利益;二、名义转变之利益;三、比喻说明利益。

辛一、胜于余善之利益: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

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因为三界凡夫通常的善行非常微弱、短暂,而恶业习气势力很大,极难以抵挡,除了圆满的菩提心,还有什么其他善行能胜过这些恶业习气呢?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诸佛在多劫中思索、观察,发现了菩提心的利益最为广大,无量无边的众生依止菩提心,必定会顺利获得最胜妙的安乐。如有人想灭尽三界诸般痛苦,要除掉诸有情的众多不安,以及期望享受无量快乐者,应该恒常不舍弃无上菩提心。

辛二、名义转变之利益:

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有情,只要生起刹那世俗菩提心,立刻可以尊称为如来之子,世间的人天都应该向他礼敬。

辛三(比喻说明利益)分六:一、冶金喻说明能得佛果;二、珍宝喻说明意义之大;三、具果树喻说明善根不灭而增上;四、勇士护送喻说明胜伏决定罪;五、劫末火喻说明消尽不定罪;六、此未说者余经细释。

壬一、冶金喻说明能得佛果:

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如同少许点金剂能将众多铁块变成黄金,以刹那的殊胜菩提心为因缘,能将凡夫身体转变成无价之宝的清净佛身,所以应该发起并坚持菩提心。

壬二、珍宝喻说明意义之大: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众生唯一导师以现见一切的智慧观察,发现菩提心最为珍贵,如佛在《华严经》中云:“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值悉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无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故诸希求脱离三界轮回的众生,都应该坚定持守珍贵菩提心。

壬三、具果树喻说明善根不灭而增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其余善行如同芭蕉树一般,长一次果实后就枯萎了,菩提心如意树却能恒久生出善果,不但不枯萎,反而能越来越增上(感召更多的异熟果)。

壬四、勇士护送喻说明胜伏决定罪: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如同有人虽犯下了极重罪行,然而他投靠勇士,便能得以解除被人追捕的恐惧。同样,菩提心能令人迅速解脱恶趣怖畏,那么害怕无始罪恶业报者为何不依止呢?

壬五、劫末火喻说明消尽不定罪: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菩提心如同劫末猛火一样,能在刹那烧毁杀生、偷盗等各种重罪。

壬六、此未说者余经细释:

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智者弥勒菩萨曾晓谕善财童子:菩提心的利益无有限量!(详见《华严经》第78卷)

庚二(分说愿行个别利益)分三:一、分类;二、利益差别;三、教理成立。

辛一、分类: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简略地归纳,应知菩提心有两种:愿求菩提之愿心与行向菩提之行心。好比一般人都知道,心中想去某处与正在动身去某处的差别,同样有智慧的人也能了知,愿行二种菩提心的次第差别。

辛二、利益差别: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愿菩提心在尚未解脱的生死轮回间,虽可出生极大果报,但不能像行菩提心一样,相续不断地增长广大福德。何时为度尽无边的轮回有情,立下永不退转之誓愿受持行菩提心,即自此时起,这个人纵然在昏睡或放逸中,他的福德也会相续不断地滋长,广大得就如同无边虚空。

辛三(教理成立)分二:一、以教成立;二、以理成立。

壬一、以教成立:

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

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为了让小乘行者对大乘法门生起信心,在《妙臂请问经》中,如来亲口宣说:“大乘菩萨为饶益无量众生,披上发心铠甲饶益有情,于短时间中即可积聚无可计量之福德资粮,以发心之方便,即使于睡眠放逸时,功德也能相续增长。故依菩提心功德,得佛果也非为难。”所以,菩提心之利益无有限量,是极为应理、无误的。

壬二(以理成立)分二:一、愿心利益以理成立;二、行心利益以理成立。

癸一、愿心利益以理成立:

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

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

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就像过去世尊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仅仅想到:我要疗愈一切众生的头疾。因具此饶益众生之区区善心,他得到的福德便无穷无尽,更何况菩萨一心想解除一切有情的无量不安乐,而且进一步去成就其无量功德呢?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谁具有这样的菩提心呢?父亲有吗?或是母亲有吗?仙人或欲界天人有吗?难道梵天有吗?他们即使是为求得自我解脱等利益,尚且未曾在梦中想过发起菩提心愿,更何况是为利益他人,生起饶益愿心呢?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一般人哪怕是追求个人利益,尚且发不起这种饶益心,如果有人能为利益一切有情而生起珍贵的愿菩提心,那真是稀有啊!珍贵菩提心,是一切众生安乐之源,涤除痛苦的胜妙甘露,它的广大福德怎能度量呢?

癸二、行心利益以理成立: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仅是想利益众生的一个心念,所得福德即超胜以无数宝物供养诸佛,那么菩萨以三门精进利乐一切有情,所得福德就更不用说了!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虽然众生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但为恶习所迫反而去造诸恶业苦因招致更多的痛苦;虽然都想求得快乐,却因愚昧无知,将自己的乐因乐果当成怨仇一样消灭。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

对那些缺乏安乐、充满苦难之众生,行菩提心能给他们无量安乐满足,断除他们的一切痛苦,更能除尽他们的无明痴暗,哪有与这行心相等之善法呢?哪里还有善知识能像行菩提心一样帮助他们呢?哪里再有比此心(彻断众生多苦乏乐之根因——无明愚痴)更广大之福德呢?

庚三、具发心之功德:

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

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

如果有人能知恩报恩酬答利益恩施者,世人尚且应去称赞,更何况不待劝请而自愿利益众生的菩萨呢!

偶备微劣食,嗟施少众生,

令得半日饱,人敬为善士。

何况恒施与,无边有情众,

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

有些人偶尔用数量很少而且品味低劣的食物,以轻蔑态度施给少数众生,使他们得到半天饱足,仅是这样,世人就会恭敬地称他为善士。何况菩萨尽轮回中以种种布施满足众生一切善愿,而且进一步施以妙法引导他们得到圆满正觉的无上安乐呢!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广大布施利济众生的诸位菩萨,如果有人对他们生起嗔心,佛说这种人一定会堕在地狱中,他所生恶心有多少个刹那,在地狱中就要受多少个劫的恶报。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

如果有人对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所得善报之长久广大程度远胜前者,菩萨行善时虽会遭遇多种障难,但是不仅不生罪过,反而因此增长善行。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

谁令怨敌乐,皈敬彼乐源。

谁生起了这种菩提心,我就恭敬顶礼这位菩萨;谁能生起此心即能令仇害者都得到安乐,我愿皈依礼敬这众生安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