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赞僧功德经讲解 >> 赞僧功德经讲解1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赞僧功德经讲记1(临时版)

仁波切 传讲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讲《赞僧功德经》,然后,明天还是有课。所以,我想这几天,都一直讲《赞僧功德经》,可能讲个三四课吧。

首先我念一遍,念一下藏语,他们这次做成经书一样,做得比较好看……小了一点,还可以。是这边印的吧?

我先念一遍吧,好不好?反正不算传承,也算是一个加持吧!

【仁波切念诵藏文经文】

接下来,我们讲《赞僧功德经》,这个《赞僧功德经》在汉地的大藏经——《大正藏》当中有,在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中没有找到。所以,今年冬天稍微有点时间,我也把它翻译成藏文了。

还有一个叫作《出家功德经》,《出家功德经》比这个要还要多一点。《出家功德经》和《赞僧功德经》是很早吧,大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读过。当时,阅读之后很有信心。在我讲的一些课堂上,也经常引用这两部经中的教证,就是自己能背的,引用过一些,后来一直没有给大家讲。

要讲的话,我也没有在哪个上师面前得过,所以,可能传承上是没有,但我们可以以辅导的方式共同学习。

这两天,可能比较了解《赞僧功德经》的内容,有机会的话,《出家功德经》也可以讲。

《赞僧功德经》主要是讲佛陀在不同的经典——主要在以《阿含经》为主的经典中,有一些对僧人的赞颂,对出家人的赞颂,尤其是出家僧众的功德描述得非常好。

尤其作为在家人,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这部经。因为我们人身很难得,在难得的人身中,我们遇到的对境中,僧人是比较多的。当然僧人中,有些是内外非常清净的,不管是任何一个在家人看到时,随时会产生欢喜心和信心,这种人也应该称为福田;

但有的时候,也许是他内在的密意不能了解,也许他有些显现的,也许这个僧人行为威仪不怎么样,这样的话,有很多人产生邪见、诽谤。这样的现象比较多,这样也许是造了很多大的罪业。

因此我想,在家的信众懂得《赞僧功德经》是有必要的。

我们出家僧人也是一样的,虽然有的人身为出家者,但自己经常爱诽谤,爱说别人的是非、过失,这样的话,可能在无意当中、不知不觉中造了弥天大罪,这样也没有必要。

所以,我们有时可能知道轻重厉害的话,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帮助。

我以前看这部经,感受很深。尤其后来在翻译成藏语时,因为翻译时是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思考,当时感觉很不错。当时想,以后不管是寺院还是其他地方,凡是对出家人都要恭敬,不能轻易诽谤;假使心里产生一些邪念,立即忏悔。

这次讲的目的,短短的三四节课,可能大家要在学习时,(要明确)目的是什么。要学一部法时,目的是什么,就像昨天讲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讲的是父母的恩德难以报答,应该报答。目的只有这个,如果这个懂了是很好的。

但是昨天讲的“无惭无愧”,应该是“知惭有愧”,可能有些口误吧。我昨天回去时想了一下,可能年纪大了,就说错了。就像美国选总统的时候,拜登说现在美国已经死了一亿两千万人,他肯定是口误,他说这次的新冠肺炎死了那么多人,就像这样的,有的新闻说,他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说了。

我昨天想到,本来是圣者七财嘛,应该是有惭有愧,圣者应该是这个,但我说成了“无惭无愧”。有时候会有这样的。

昨天讲的是,懂得父母的恩德,如何报答。

今天讲僧人,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值得怎么恭敬?为什么要这么恭敬?其中的原因。

下面讲赞僧——赞扬僧众。

这里的“僧”,《心地观经》中讲,僧人有菩萨僧——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这些叫菩萨僧,声闻僧——像阿难、迦叶尊者、目犍连,还有叫凡夫僧——有正确的见解,为众生开道,也有这样的。

有些经中说“僧伽”——“伽”是众多的意思,“僧伽”就是僧众。所以,“僧”有出家的意思,也有僧众、出家团体,有这个意思。

这里从广义说是声闻乘的出家众,从广义上也可以说,包括凡夫有知见的、我们的居士;从狭义或者本义上讲,应该是出家僧人。可以这么说吧。

我主要是从出家的层面讲,并不是讲僧众。因为僧众是出家人组成的,这样的话,是赞扬出家僧众,或者出家人功德的这么一个经。

虽然是“经”,但也是结集的,这样的话,也许是后来的一些大德编辑的,有“论”的可能性。

当然译者不明显,我翻阅了不同大藏经的版本,很多大藏经中有不同的收藏,但译者不详细,到底是谁译的,在哪个朝代译的,都不是很清楚。

阿含经中略集出,

叹大福田诸僧宝,

大梵天王及帝释,

以大梵音赞僧宝。

这里《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有很多,《阿含经》中汇集了什么?汇集了赞扬僧众的功德。

这里就是赞叹了大福德的田——就是我们的僧宝。三宝中是佛宝、法宝、僧宝。也就是说,《阿含经》中着重赞叹了,众生的福德马上能成熟庄稼的殊胜的僧宝。

这样的原因,大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等天界的大天王、帝王将相,他们也是以大梵音、妙音赞叹僧众。

佛经中经常有,比如帝释天亲自来到人间,顶礼赞叹佛陀,尤其对出家僧特别赞叹;有些经中讲,出家人踩的微尘,梵天、帝释天也会顶戴恭敬顶礼;还有非人、罗刹等所有的众生也是经常顶戴恭敬。

所以,出家的僧宝,不止人世间众生,包括天界的天王也是非常赞叹。

赞叹什么呢?赞叹出家僧。

包括帝释天的有些历史,为什么这辈子会变成天王?也是因为以前供养僧众的功德,所以转生到天界中能变成天王,也有这样的历史。

所以,这里讲到,首先人世间的国王、大臣不用说了,天界的天王也是着重赞叹僧宝。是这个意思。

如地坚牢诸神等,

赞叹一切僧宝众,

我末法中出家人,

常住僧宝常住僧。

这里有些字不是特别好懂,但也可以这样解释吧。

我们南瞻部洲的大地拥有的地坚牢——就是地神(佛陀在成佛时,他也是经常出现作证的地神)等等,还有许多世间的天神、世间的土地神、护法神,他们也赞叹世间的一切僧宝。

《地藏时轮经》中也经常讲到世间的鬼神、魔王,他们对出家僧众,哪怕是一块很小很小的切片僧衣,也会恭敬顶礼。

所以,出家僧很小的僧衣切片,如果戴在身上,可以当护身,可以防护一切外面的非人、魔众。所以,地神等也会赞叹。

那么,他们这样赞叹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陀说,我在末法时代当中,主要是依靠出家人——僧宝常住,而僧宝常住的话,主要是僧人。

因为佛法常住要依靠僧人,如果没有僧人,佛法就没办法常住。而僧众要常住的话,需要一个一个的僧人。

我们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尤其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段时间所有的僧人都没有了。相当于佛法基本隐没了大概二十年,很多地方在二十年以后(大概八十年代时),逐渐地,僧团才恢复。

我经常在想,那个时间比较短,只是几十年(二十年左右)。如果像当年印度一样,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末,全部佛法隐没了五六百年。在五六百年中,僧人的名称也没有,包括印度的四大圣地,全部隐没于地里面,特别的可惜。

所以,一旦世界上佛陀的僧团没有,确实佛法很难兴盛。如果僧人常住的话,则僧众常住。僧众常住的话,则佛宝、法宝也可以常住。

所以,一般来讲,佛教的住世,僧人非常有关系,培养人才非常重要。虽然在家人可以弘扬佛法,但是,与僧人比起来,不管是从能力方面也好,因缘方面也好,别人对他的恭敬方面,也是有一定差别。

自古以来,大多数广弘佛法的身份都是出家人,所以佛教的常住与僧众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将来有能力的话,比如建立僧团、建立寺院,或者对他们创造各方面的硬件也好,软件也好……(提供)这样的条件非常有必要。

不过现在城市周围也比较遗憾吧,现在庙越来越少。即便有庙,出家僧人也是越来越少。即便有出家人,闻思修行的道场也几乎很少,不是说没有。

比如一个大城市有几百万人,有没有寺院呢?可能有几个小寺庙。但这些寺庙大多数是烧香、拜佛、转绕、求财、求平安……真正由一些出家人在为在家广转F轮、开示妙道,有没有呢?可以说是越来越少。

当今的话,有这些因缘也是可以的,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相比以前的很多史迹——像秦朝、明朝、元朝的时代,现在的很多寺庙越来越空了。很多寺院的人不愿意住在寺院,让给别人,住持的人也是很少,僧人也很少。即便有僧人,可能维护道场的居士也不多。即便有,居士内部因为没有闻思修行的原因,也经常不合。有些道场中,我们听不到弘扬佛法的声音,只是听到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是很不容乐观的。

所以佛法住世,僧众非常重要。

僧宝僧共兴佛法,

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浊苦恶世界中,

常在如来清净众。

佛教呢,对僧宝的话,实际上(如果)僧宝僧共同兴盛,佛法也会兴盛的。而且这样的僧人会认真地求菩提的微妙果。

很多人出家,或者真正变成了僧人,可能因为出家的僧团越来越兴盛,那么佛法也是越来越兴盛。

佛法的兴盛,也是依靠僧众的力量。当然僧众的力量并不一定是人数非常多。有些地方的僧众不清净、不闻思、不利益众生的话,可能利益不是很大。

但如果非常和合的、有戒定慧的僧人团体,佛教肯定是有希望的。而且他们求的不是人天福报,而是求的菩提妙果。

在浊世当中,五浊恶世的苦恶世界当中,如来的清净僧众常在。

现在也是一样的。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五浊恶世吧——见浊、时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是很恶劣的时候。即便是在恶劣的时候,很多地方也有出家的如来的清净僧团。有了清净僧团,他们会日日夜夜精进修行,不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过了就可以,只要有三顿饭就可以,只要念个佛号就可以……不是以这样的信念来完成自己的一生,也不是以这种理念来护持自己的道场,而是真正求菩提妙果,并且将这种理念传授给众生。

这就是清净的道场、清净的僧众。

有了清净的僧众,世间再恶劣,浊世烦恼再深重,在浊世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清净僧团。

在藏地很多地方仍然有闻思修行,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道场,这样的道场还是有的。有些道场的闻思修行已经非常兴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大家对闻思修行的意乐、弘扬佛法的坚定的心始终没有改变。

所以,即便是特别的五浊恶世,但是释迦佛当年原始的僧团、几乎一模一样的僧团,可以说是众生的福田、众生的福报,也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福分。

因此,浊世有这样的僧团,大家应该非常欢喜,因为浊世时一般遇到这样的僧众、这样的僧人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下面讲,僧众有哪些分类呢?僧众有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僧团。我们比较详细分析的话,为什么僧人这么厉害?

世间有些人的一些看法:觉得出家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世间中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最后有些是失恋了,有的是失业了,有的是精神出毛病了,有的是找不到工作了……他们到了寂静的山里,变成了一个团体,剃着光头,穿着袈裟而已,他们是人类的败类。有可能是这样的邪知邪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僧人中可以说是藏龙卧虎,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各种各样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德。有的是正在培养,有的已经变成了不起的僧人。

所以(对于)僧人,我们不能轻易去轻视,不能轻易去诽谤。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刚才我说的那种僧人,有没有呢?可能少数是有的,比如有的出家人中精神不正常的、行为不如法的,或者他们在世间中并不成功,而归于佛门的,但这是极少数的。而且不仅仅是在我们的僧团当中,任何一个团体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有好的,有不好的,你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你们出家人什么什么……”(只)因为看到一两个人的行为(而断定)。

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团体当中,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依此推理。

你自己认为这个团体非常厉害。比如老师的团体很厉害,那么老师团体当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医生团体中也有各种各样,其他的团体中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们在分析时,最好用自己比较正确的见解来分析,否则有一些可能是不合理的。

僧中或有求四果,

或以证果在僧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

和合僧中常不断。

僧众当中有求四果的——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位,正在修道的有学道的人;还有证四果的——已经证得了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位的,这样的在僧众当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刚才说的四果四向也好,或者说有些正在求的,正在往这方面修行的,有的已经获得了的。我们经常说的“四向四果”,这八种僧人,实际在和合僧中常不断的。

以前在佛法果期的时候,阿罗汉、须陀洹、一来果……是特别多的,现在虽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我们经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出家人中有很多了不起的隐藏者。

所以在出家僧人中,层次高一点的是圣者,也是特别多。因为出家僧中有这些人,所以应该值得恭敬。

或有头陀常乞食,

或有山间乐寂静,

乃至于微细戒中,

不犯如来严命教。

然后还有,所有的出家人有分类,有的是十二头陀行,在城市乞食的,像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好多原始的南传佛教,他们主要行十二头陀行,以乞食、化缘……在僧众中持这样的清净行为。

还有在山里闭关、禅修的。我们藏传佛教中,山里闭关的出家人很多都有。一般寺院中,佛学院是专门闻思的,(另外)还有闭关院、禅修院。比如如果佛学院有几百人的话,禅修院可能有十几个人。很多僧人是轮流(闭关),禅修院中有的人发愿三年,有的发愿一年,至少要一年以上。

所以僧人中,有一部分人是喜欢寂静的,有的人在山林里、山洞里、岩石下,在很多寂静处过一辈子的修行人。

他们当中,乃至细微的戒中,不犯如来的严命教——佛陀的经教,很细微的也不会犯,特别认真。不管是刚才说的得果的僧人也好,乞食的僧人也好,山里闭关的也好,佛陀的非常非常细微戒律也不犯的。

像佛陀在世时那样很难,但很多僧人在细微处是很注意的。

以前经中说过,有一个比丘,盗贼用草把他捆起来了,他一直不敢动——本来用草捆起来可以自己解开。后来有人来救他时,问他为什么不解开这些草。他说,“佛陀已经在戒律中制定,所有的草不能轻易毁坏,所以我没有毁坏这些草。”

有些僧人在有生之年中,行为非常如法,戒律非常清净。也有这样的。

或有深广学智慧,

或有息虑习诸禅,

并皆集在僧众中,

犹如百川归大海。

还有一些是深广学慧——戒定慧当中,对甚深和广大的一切学处有智慧。可能现在的一些佛学院、寺院,对深广方面智慧非常高深吧。

还有一些息虑习诸禅——非常细微的禅修(包括四禅八定等等),刚才说的禅修院中,也是非常细微地去修行。

并且我们的僧众当中,刚才讲了,有些是寂静修行,有些是去城中乞食,有的智慧超胜,有的是静虑非常超胜。所以,我们的僧众当中,就像百川汇入大海——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南北的河流汇入大海。同样的,在僧团当中,实际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如果从正面了解,确实是这样的。

如《大智度论》中所说,多闻及持戒,智慧禅定者,皆入僧数中,如万川归海。有持戒的,有多闻的,有智慧的,有禅定的,全部都在僧众当中,就像百川融入大海一样的。也是《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善人,皆在僧数中——一切的善良的人、好的人都在僧众当中。

有的人(会觉得)不一定吧?会这样的。

在出家僧众中,有很多的利他者,有鲜少烦恼者,有鲜少琐事者……确实是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很多功德——一般世间人难以看破的,这些僧人聚集在僧众当中。

有些有邪见的人会觉得“这些沙门有什么了不起的?”尤其以前当过外道,邪见比较重的人,不仅没有产生真正的信心,反而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可能特别讨厌僧人,有这种情况,但这是他们个别的业力现前。

一般来讲,看到僧众时,“哦,这里有许多的高僧大德呀,有了不起的——即便不是特别有威望的人,但他们持戒也好,念经也好,禅修也好,闻思修行也好,都是发愿利益众生。”

世间当中有多少人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特别羡慕西方的大学,他们学的是什么呢?他们从早到晚,每个人学的,如果说难听一点,就是自私自利——我如何如何,是满足自我欲望的学问。像大乘佛教中那种利他的思想,应该在很多学府、知识分子的群体中不一定有。

所以我们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看),出家僧人并不是像有的世间人所诋毁、所蔑视的群体。应该明白这一点。

所以这里应该这样讲。

殊胜妙宝大德僧,

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

无过佛法僧宝众。

这里讲到殊胜的妙宝——僧宝,具有很多大德的僧众,实际上他长养众生的功德种子。因为僧众可能通过他的教育、讲经说法,能培养很多众生解脱的种子。他给予什么呢?他能给予人类和天人,也是殊胜的果位。

所以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莫过于殊胜的僧宝。

我刚才讲的,其他很多人类不一定那么做得到。为什么呢?世间很多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家庭的利益,除此之外,并不是为了培养为众生做事、为天众做事的——这样的培养者是没有的。

但一般的出家僧团,他的目的都是利益众生,都是为了弘扬正法。如果正法传播于世间,对很多众生的利益都是非常大的。

《正法念处经》中说,佛宝看起来是绘画、塑像,法宝看起来是文字、经卷,僧宝看起来是出家的、一般的光头僧人。但这只是表相,真正的真相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恭敬顶礼的话,今生来世是会得利益的;如果我们对之进行污辱诽谤,今生来世是会得痛苦的。

所以,表面上我们世间人说,佛就是不同形状的像而已,僧只不过是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而已,经文只不过是有些书而已。这是世间人的想法,实际上,如果你以清净心瞻仰、恭敬、供养,时时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

我们自身也能感受得到,如果三宝没有任何实质的话,我想我们成千上万的人也不会依此迷住。而且在修行、祈祷、恭敬的过程中,得到的心灵的力量和身体的加持,就不用真正地说了。

确实三宝是有一个非常甚深的缘起和秘密在里面。

《本事经》中说,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如果供养三宝,在我们的世间,这种人是很厉害、了不起的。这种人今生当中获得安乐,将来证得涅槃,获得不同的成就。

所以,我们个人如果有能力,不管修行好不好,对佛法僧三宝永远也不舍弃。自己有能力的话,尽量地承侍、恭敬,这样的话,我觉得得到人身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座的各位,以前是依靠上师如意宝等大德的智悲力勾招的,否则,如果没有遇到僧众和大德,我们也许永远沉溺于苦海当中,无法得到解脱。现在虽然没有真实的解脱,但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解脱的路。

所以,我们遇到了僧众和法宝,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这样的五浊恶世,佛法没有隐没,我们用眼根经常看到那么多穿着红色袈裟的僧团,甚至僧团一起发愿,一起闻思,一起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话,恐怕我们在轮回中流转那么长时间,也许(只有)这一世是最成功的。

如果有宿命通,能观察前面多少世中当过人,当过饿鬼,当过牦牛,当过夜叉……什么都当过,但是这一世,虽然有时我有烦恼,有习气,有各种痛苦,但总之遇,到这样的佛宝和僧宝,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吧。

善心僧中施掬水,

获福多于大海量,

微尘尚可有算期,

僧中施宝无有尽。

如果用善心在僧众中布施一捧水——用清净的水(供养)在僧众面前,那么其功德越过大海的量、无量无边。

佛陀也说过,大千世界变成微尘的话,微尘的数量是可以计算的。但在僧众中,施宝无有尽——现在可以说钱叫“宝”吧?以前是如意宝,现在如意宝是“咕噜母”,开玩笑。凡是能赐予一切的叫如意宝嘛,如果有咕噜母的话,虽然不能赐予一切,但想吃什么喝什么都可以。

这里讲,珍宝也好,财富也好,在僧众当中供养一些清净的水也好,那这个功德是无有量的。

我们经常讲“僧众供斋”,不一定要多,如果我们没有吝啬心,哪怕很少的一元钱、一毛钱,供养在僧众里面,那么它的果报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所以说,僧人是非常清净的福田。

若人当来求远离,

越于生死贫穷河,

应当速疾志诚心,

于僧宝中树因果。

如果人想远离或者超越生死轮回,还有贫穷的江河——有的人想离开生死轮回,有的人想离开贫穷,那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要用真诚的心,在僧宝中树立因果,做功德,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大智度论》中讲,有一个画家,在十二年中出去打工,得到了三十两黄金。开心归来时,遇到一队非常清净庄严的僧众,他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他询问对僧众供养供斋需要多少钱,有人说需要三十两黄金(也许他们知道他有三十两……呵呵),然后他将三十两黄金全部供养,并发了清净的愿。之后回来了。

他妻子问,我们等了十二年,你挣了多少。他说挣了三十两黄金,但全部供养僧众了。

当时妻子非常不开心,说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怎么能不顾我们家人的感受和贫穷?为什么这样?这些钱财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你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于是找当地的官员,说他害我们家人。

当地的官员实际是个优婆塞,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如实地回答,“我将全部的黄金供养僧众了,因为我觉得人身很难得,而且供养僧众的功德难以想象……”他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那个大官产生了信心,觉得,“你这样的行为是对的,我不但不惩罚你,还要给你更多的财物。”他应该是现世现报吧,不仅没有影响他,而且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所以有时候,我们想超越贫穷也好,超越轮回也好,这样的话,(如果能)为僧人做一些功德,其功德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很重要吧。

《阿含经》中也说,以僧离五盖,清净应赞叹,施彼最上田,少施收大利。因为僧人远离了五盖——贪、嗔、痴、慢、疑等等,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清净地去赞颂、布施他。虽然我们布施得很少很少,但因为这个原因——他是清净福田的原因,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大的。

有的经典上说,为什么供僧的功德这么大呢?从行为上讲,是因为其庄严的身相;从装束方面讲,他离开了所有的世俗法,心里知足少欲。还有他离开了世间难舍难割的各种亲人……等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世间人是很难以做到的,这种智慧和追求,他是拥有者。

所以,为什么出家僧人是那么超胜的对境?也可以从这个方面了解。

这里讲的是,如果想要超离轮回,还是要在僧众的福田当中种因得果。

于此最妙良福田,

若有种植功德子,

当来收获无边畔,

犹如云中含大雨。

最殊胜的良田就是僧众,如果有些人想种植功德的种子,未来一定会获得无边无际的功德。就像云中含的大雨一样——乌云中看不出有那么多倾盆大雨,僧众当中也看不出具有那么多功德。

《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讲,波拘卢比丘因为供养僧众药材,在91劫当中不会变成贫穷者,而且没有任何疾病。因为给僧人供医院的原因,生生世世身体非常健康。

还有昼辛吉(二十亿耳),他生下来时,耳上有特别好的宝珠,原因是什么呢?他以前供养僧众一个小屋子,因此他生生世世非常有钱……有完全不同的福报吧。

看起来是这样的,如果不相信来世就另当别论;如果相信来世的话,不要轻易毁谤,应该要做一些善行方面的功德,这样的话,功德无穷无尽。

施者不筹量度者,

平等奉施无二心,

是人方可能堪任,

受人天中胜如果。

这里,如果布施者,最好不要比较,或者不要筹量——这个是值得供养的,这个是不值得供养的。在僧众中,他会觉得有些是应该供养的,有些是不应该供养的,对僧众中有偏袒心。

应该怎么样呢?

应该是以平等心,以无二心来供养——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子孙,都是清净的僧团,这样的人,才会获得人天中最殊胜的果位,这个很重要的。

以前《大乘庄严论经》中,有一个施主,他习惯性供养一些老的比丘僧人,他不太喜欢年轻的沙弥。他经常供养老的僧人,年轻的僧人经常吃不到饭,而且年轻的僧人中有好多是阿罗汉。

他们问,为什么最近每天吃不到饭?有人说施主喜欢老人,不喜欢你们年轻人。

有一个阿罗汉比较调皮,他在施主面前故意示现神通:变成一个特别老的长老,在施主面前,施主很欢喜,因为他喜欢老人嘛。他正供养时,又突然变回一个小沙弥。

施主问:“你为什么这样?你是罗刹、夜叉、非人变来的!”僧人说,我不是夜叉,不是罗刹,我就是这个僧人。然后为他讲了几个偈颂:

譬如蚊子嘴,欲盖大海底——比如蚊子的嘴,想要盖住大海的底是不可能的;

世间无能测,众僧功德者——世间一般人也是没办法揣度,揣度什么呢?僧众的功德。

后来,他还讲了几种“不能侵毁”:一是王子不能轻毁,因为王子将来要变成国王,比较厉害;还有蛇不能轻毁,因为它会变成苍龙;还有火不能轻毁,因为小小的火没有盖好,则会燃起大火;还有沙弥不能轻毁,呵呵,小僧人看起来很调皮,但是他将来变成特别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原来小沙弥特别调皮的时候,不能轻毁。

我八七年时住在草皮房里,那时需要买一些牛粪,但有时也买不到。附近有一个关系比较一点好的老乡,他给我驮一些牛粪。他来的时候,我给他吃一个中午饭——一般我们买牛粪是不给吃饭的,但我为了买到牛粪,中午就给他吃饭。

有一次他讲自己与法王如意宝关系非常好。

我问怎么关系好,给我讲讲。

他说在法王没有去石渠求学时,也是一个小孩,他们俩一起放牛,到山上去特别调皮。那些放牛的人经常用牛粪打他们,经常在有些荆棘树上跳,经常调皮,弄什么什么呀……那个老头子不知道现在在不在,后来没有见过。

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一些……比如小沙弥特别调皮、特别讨厌时,我经常就想:”他会不会变成一个大德?”就尽量观清净心。

确实也是说不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了不起的大德,在小时候,种子没有开花时,和世间人一样,甚至比世间人还要调皮、顽固,但将来与众不同。

所以,我们有一些人,在供养、供僧时,最好不要有特别的偏袒心,这样可能是最好的。

无量功德具庄严,

大悲世尊弟子众,

凡人肉眼难分别,

犹如灰覆于火上。

其实出家人具有无量的功德庄严,一个是内在的戒律定慧的庄严,一个是外在的,包括他的穿着、威仪这样的庄严。

现在很多人,对出家人,对上师,对大德,看他外在庄不庄严,内在的根本庄严可能没有能力观察吧。对外在庄严的话,“哇,好庄严啊!”这样去依止,不一定是很合理的。

所以,如果有无量的功德庄严,这样大慈大悲的佛陀的僧众,实际上凡夫人的肉眼是很难辨别的。

就像灰盖在火上根本不知道,如果你坐下来,原来火堆可能会烧坏你的身体,是很可怕的。同样,凡夫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了不起的菩萨也好,了不起的大德也好,了不起的成就者也好,有这样的。即便不是这样,他的修证,他的修学,我们也不能随便轻毁。

所以经中说,我们不能作下劣想——这个很坏的,这个很差的……我们藏族人一边诽谤“……”,一边说“嗡班匝萨垛吽”。一边念一个“嗡班匝萨垛吽”,一边很严重地诽谤。说完之后,“嗡班匝萨垛吽,啧啧,嗡班匝萨垛吽……”现在我看我们很多道友也学会了这一点,一边“嗡班匝萨垛吽”——但他的“嗡班匝萨垛吽”并不是真正的忏悔,他又要开始说过失了。

这样不是很好的,最好是不说。

心里不一定能产生不好说,凡夫人的心是这样的。但“嗡班匝萨垛吽”已经说完了,到底能不能清净也不好说。比如你对别人狠狠打一顿,然后说“对不起”,这样有没有用呢?已经打得很厉害了,然后再说“嗡班匝萨垛吽”,又狠狠地打,又“嗡班匝萨垛吽”……

僧众确实是这样的,有的人说,“这个出家道场不好,那个出家道场不好。”有些人的心不清净,现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得到。

可能这方面,汉地的网络还好一点。藏地有的年轻人,特别恨出家僧团。在出家僧团中,他看到一点点瑕疵,马上会小题大作,以各种语言来攻击。或者看到一个出家人的行为稍微不如法,马上以各种语言进行攻击。

以前的藏地,很多藏民族的心是比较纯洁的。但现在可能受到西方文化……各种现代文化的污染吧,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通过文字,以各种方式攻击僧人。

攻击僧人的话,对出家人不一定受损,但对个人是比较可怕的。

我们喇荣每年做整顿,如果是戒律上有损,不能与僧众共处;如果誓言上有损,不能与僧众共住;如果见解上有常见、断见,也不能共住。

所以,对佛法的诽谤,对出家人的诽谤,对佛陀的诽谤,你在其他的世间中怎么做是你的事情,有没有信仰是自由的。但在佛教僧团中或者佛教团体中,最好不能与他亲近,不能与他共处。经常诽谤这个,经常诽谤那个,说一些是非,这样的人肯定是有各种原因,最好是不能共住。

现在有些人是依靠佛法来养活的,有的是依靠诽谤佛法来养活。

依靠佛法来养活是什么呢?比如“这个产品有非常大的加持啊!”有的说,“这是法王加持过的模子,这个金刚结是法王加持过的,这个金刚橛是法王加持过的……”以前法王在世时并没有这么说,如果是亲自由法王加持过的话,我们也不应该卖高价。因为加持以价钱来衡量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他们经常说有加持的话,我都有点害怕。比如这个是什么什么加持过的,原来五块钱,他卖五十块钱。

那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作为佛教徒,如果加持可以定量,那你的智慧是更超越的了。

比如有加持过的东西,你觉得它值五十块钱,你再增加至五百块钱,那你的智慧是更厉害了,因为你知道除了原价之外,它的价值是五百块钱,你可以依靠慧眼看得出来。我们一般以估计,除此之外根本没办法。

加持能不能以价钱衡量?在商业时代,比如造一个菩萨像是多少钱,它的材质是什么?造模多少钱?这个装藏多少钱?大家都会算的。

所以我们做生意的时候,以前有错我也不说什么。以后的话,出家僧众也好,在家人也好,依靠加持来买卖不是很好的。还有的依靠诽谤来出名,这也不是很好的。

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或有外现犯戒相,

内秘无量诸功德,

应当信顺崇重之,

贤圣愚凡不可测。

有些出家人看着是犯了根本戒,但其内在的秘密可能具有无量的功德,所以要以信心来崇拜。所以,对于贤圣,凡愚是不可测的。

我们一般的,有的看起来是破戒者,看起来是很可怕的,但真正是不是圣者也不知道。

我以前翻译过的一本书,梅志巴又喝酒又……有破戒的现象,阿底峡尊者开除了他。开除之后,他从墙直穿而过,从湖上以袈裟行走。阿底峡非常后悔,整天做擦擦忏悔,因为当时的管家是阿底峡尊者。

当然这是大成就者。

有些不是大成就者,确实是作为在家人,作为一般的僧人,除了一些管家和负责人,破戒不得不以戒律来执行,除此以外,其他人观清净心为好,不然很难揣度别人的威仪,对吧?

或有外现具威仪,

或示未能舍其欲,

外相人观谓凡夫,

不妨内即是其圣。

有些外相具有清净的威仪,或者他不能舍弃,舍弃什么呢?欲望——贪嗔痴这些。

外面看起来这些僧人是凡夫人一样,但我们不妨其内在有可能是出家圣者。

外面看着疯疯颠颠的、行为不如法的,喝酒吃肉,但实际上很难说,内在是不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者,很难以分辨、辨别。

好像在阿育王的故事中,阿育王每天供养一千个阿罗汉。他看到一个小的沙弥,一眼不眨地盯着他的大王妃,阿育王看不惯。供养完了之后,他留下四个长老,问那个小和尚是哪里的。

当中的一个阿罗汉说,他是具有神通的阿罗汉果位,了知你的夫人寿命只有七天的时间,他依靠什么缘起,可能有办法的。

阿育王当时特别害怕,马上请小沙弥过来,和夫人磕头向沙弥请法。

本来有七天的寿命,小阿罗汉给他们讲法,后来王妃获得了须陀洹的果位,这才明白离开了她的寿障。

所以很难测度,实际上有内在的密意吧。

有一次我把《赞僧功德经》放在平台上,我让大家看看。很多在家人在下面说,以前如果早一点看到多好!因为没有造很多业。因为和其他僧人也好,作过一些诽谤,产生一些邪见……说得比较多,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内如四种庵罗果,

生熟难分不可别,

如来弟子亦如是,

有戒无戒亦难辨。

《亲友书》和《毗奈耶经》中经常有,芒果的话,有些是外熟内生的,有些是外生内熟,有些是内外都熟,有些是内外都生,有四种类。

出家人也是这样的,即便外面看着特别野,但内在是成就者。有些是里里外外都是成就者。有些是里外都不是成就者,有些是内不成就外成就,有些是内成就外不成就等等,有四种类,所以我们凡夫人是很难以辨别的。

僧人也是一样的,有戒无戒很难分。戒并不是用肉眼能看得到,也并不是用行为能测得到。就像济公和尚也好,包括鸠摩罗什的传记,是非常明确的公案吧。

这是非常著名的大德,一般的一些僧人,在僧众中,也是依此类推。观清净心的话,对自己也是无有任何损害。

最后再讲一个颂词。

是故殷勤劝诸人,

不听毁骂僧宝众,

若欲不沉沦苦海,

常当敬重植良田。

所以应该劝所有人:不要听从别人,毁坏和谩骂僧众。

如果想不沉于轮回的苦海,应该经常恭敬和尊重最殊胜的福田。我们不想在轮回中受很多痛苦的话,要经常对功德的福田——僧众经常恭敬、供养,不生邪见。

这些下面会讲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