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1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第1课

荣素班智达·造论

仁波切·翻译

听密法最基本的要求:不害众生。有一点点地位、才华的时候不要傲慢。

听课的要求

今天我们开始讲《入大乘论》。

《入大乘论》跟其他课程有点不同,不管听藏文,还是下面讲的汉文,自己最好得过密法的灌顶、对密法有信心、对上师三宝不会诽谤。这次要求这部法能听完,也许三个月左右,现在时间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不具足这些条件最好暂时不听,如果听了对个人不一定有利,我每天会跟大家提醒。有些人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有得到传承),有些法师、堪布、堪姆个人可以念传承。当下在现场听受可以得传承,通过其他音频听闻不能得到传承,但是可以得一个加持。念汉文也是一样的,当下即便没有得到藏文的传承,也可以得到汉文的传承。听音频、看汉文的文字,不一定得传承,以后开许堪布、堪姆,今年也有一些新的法师,可以念《入大乘论》的传承。

缘起

今天我们开始讲《入大乘论》。

我来学院的第三年,1987年秋天的时候,法王如意宝从五台山回来的那一年得过《入大乘论》。那个时候其实学得不多,但是当时觉得《入大乘论》特别特别殊胜,对密法、对整个大乘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从此之后一直觉得这么殊胜的论典太不可思议。后来在这边给大家讲课的时候,里面个别的比喻、道理、推理引用过一些,但只是只言片语。我一直想翻译,但翻译起来有点难,就像前面讲的《显句论》一样,荣索班智达的造论风格比较特殊,跟印度论典几乎相同,一般印度论典既没有科判也没有注释,文风比较枯涩难懂。由于这些原因,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翻译成。

2019年年底,本来要去欧洲一些国家传法,俄罗斯、迪拜、英国,好几个国家有一些比较不错的学校,我想去跟他们聊一聊,在学校里面讲讲课也许对将来的众生有一点点利益。即便没有利益,我自己也想去参观参观,与知识界的人一起交流、沟通一下。但后来,没想到接近去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不但没有去成,包括我的出行也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在五个月当中不能出四川省。怎么办呢?左想右想,后来想这种违缘应该转为道用,我想也许翻译《入大乘论》的因缘成熟了,就开始翻译。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初稿完成,2021年1月份到3月份很认真地做了校对,去年和今年年初,我把《入大乘论》已经翻译出来了。我想最好今年给大家讲一遍,如果没有讲不一定懂。有些论典特别殊胜,但是没有人讲不一定懂,我为了讲这部论典也做了很多准备,里里外外创造各方面的因缘。

今天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开端,当然我也希望护法神加持,诸位道友也好好配合,所以我今天中午也交一些钱念经,希望善始善终。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不管个人还是集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违缘很多。如果这部法没有完成,中间比如讲者死了,或者听者死了,其他的虽然没有死但是像死了一样,也是有点可惜。我也在祈求护法神和空行本尊加被,大家也要努力。

《入大乘论》应该学了以后对你们是有利的。那天我问一位堪姆:“《入大乘论》听过没有、看过没有?”她说:“没有”。她问:“殊不殊胜?”我说:“殊胜。”“有没有《圣大解脱经》殊胜?”到底显宗还是密宗不太清楚。我说不清楚也可以理解,确实这部法不是很出名。在汉地不太出名,西方还算可以,西方对莲花生大士、荣索班智达、无垢光尊者,尤其是晋美朗巴智悲光尊者的法很喜欢。尤其西方人,如果作者是在家人还是很喜欢,如果是出家人造的,则不那么受欢迎,也许是我的偏见。正因为这样,莲花生大士的任何一个法,包括传记也好,祈祷文也好,修法仪轨也好,各种不同版本的文字,特别特别多,到哪里都是修莲花生大士的修行人,一看照片里面比较适合。可能莲花生大士跟西方人一样,思想等很多方面比较包容。西方对荣索班智达知道的人稍微多一点,其他国家、地方,在汉文当中也好,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

作者生平

这次讲《入大乘论》之前稍微跟大家简单解说一下荣索班智达。他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唐卡里面给大家提供。这张荣索班智达的画像,算是比较出名的,西方好多英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当中也有这张画像【图1】;还有一个,藏传佛教有些著名寺院的壁画当中有【图2】;在西方的维基百科当中这个是比较流行的【图3】;更重要的,我们书上放着的这张,在美国纽约鲁宾博物馆【图4】,以前我去过一次,在那里讲过课。那里珍藏着特别珍贵的17世纪画的画像,当时画的原料全部是矿物质,这是很出名的,书里面放的是不是这张?是的吧。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很著名的荣索班智达的像。

关于荣索班智达,麦彭仁波切、还有敦珠法王的《藏密佛教史》讲他住世119岁还有一些最早去美国弘法的高僧大德,他们在相关资料当中介绍,荣索班智达是1012年到1088年之间的学者,并没有说活到一百多岁,这是以学术界为主的说法。还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大德,他们说荣索班智达是1012年到1131年。但如果是1012年的话,年龄上有一点点不是很好解释。因为荣索班智达相关的传记当中,都说他很小的时候遇到阿底峡尊者,有些历史上说阿底峡尊者认定是他的上师美德嘉那的转世,还有一些历史里面说是他是印度一个班智达叫加纳仁莫的转世。不管怎么样,荣索班智达在很小的时候遇到过阿底峡尊者,而且用梵语跟他辩论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一般来讲,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的时间基本上是从1044年到1055年之间,那与刚才前面的有些说法在时间上稍微有一点点冲突。

不管怎么样,荣索班智达应该是在后弘时间,朗达玛灭佛以后出现的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大班智达,他完全精通梵语,包括显宗、密宗各乘不学自通。他说过:“我不算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因为我看过所有的显密经论;我也不是广闻博学的人,我只是看了一遍而已。”他自己以前也这样说。

藏地公认,荣索班智达具有陈那论师的智慧;具有世亲论师的多闻;具有旃扎古昧讲经的能力,旃扎古昧是月官,很厉害的;他有法称论师的辩论和马鸣论师的造论能力,很多论师的功德和辩才全部集聚在荣索班智达一个人身上。具体有些生平介绍,我在这里不多说。如果有《青史》,希望你们看看。藏族当中,《青史》《红史》《白史》是很著名的历史。《青史》当中,当时格洛罗扎瓦——古罗修那华他是荣索班智达的弟子,有这样的说法。荣索班智达的亲生弟子有两位造过他的传记,17世纪智悲光尊者也造过荣索班智达的传记,但是智悲光尊者造的跟《青史》和前面两位弟子所造的很多内容比较相同。后来敦珠大师《藏密佛教史》的作者,也是有一大段荣索班智达的生平,我以前翻译过。我在这里不多说他的这些历史,如果方便的话,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

我们学《定解宝灯论》的时候遇到过荣索班智达的智慧。印度月称论师、藏地荣索班智达,他们两个异口同声建立本净大空性,《定解宝灯论》当中这样讲的。藏地应成派的观点并不是兴盛于前弘时期兴盛,按照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的观点,中观最殊胜、最究竟的观点,跟宁玛派的大圆满的见解有所相同,主要原因就是在本来清净上面讲的,本来清净也是抉择万法都是空性,包括心的来龙去脉寻找的时候也是空性。

因为这样的原因,当时荣索班智达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藏地不一定有中观应成派的说法。《入中论》在前弘时期也有一个译本,但后来主要是跋曹译师翻译出来的,他是后弘时期的大译师。这样的话,荣索班智达不一定看到过月称论师的观点,但后来以荣索班智达的智慧抉择以后,与月称论师的中观的观点成了不谋而合,所以他们异口同声建立大本净空性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我们讲《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也提到过荣索班智达的观点,《密藏续》当中也讲过荣索班智达的观点。荣索班智达的著作说有六十多函,特别多,在藏传佛教造论当中是比较早期的智者,因为以前藏传佛教造论的现象不算特别多。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在藏传佛教造论当中,除了莲花生大士以外,荣索班智达算是比较早期的。现在只剩下三函,有一个叫《三宝释》,是大幻化网的注释,非常著名,我以前得过传承,以前拉雪堪布有很好的传承,前几年有些上师让他一句一句重复;还有《誓言广释》,讲密宗的誓言;还有《真实名经》的注释;还有莲花生大士《窍诀见鬘论》的注释,比较难懂,我那天也翻译了,但是确实比较难懂;现在还有《黑蛇总义》,以前慈师也讲过。

现在的《入大乘论》你们很多人以前听都没有听过,在汉文当中还有一个《入大乘论》,坚意论师、或安慧论师所造,记得有大概三品两卷,应该是北魏还是北宋时翻译的。我大概看过,当时不承认大乘佛法,依靠理证来建立大乘是佛说,主要讲这些道理。汉文当中有一个《入大乘论》,但是跟这里有点不同,这里主要是讲密法。

本论名称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入大乘论》。

题目——入大乘论。大乘和小乘之间的界线,按照大乘的窍诀来说,发菩提心属于大乘,没有发菩提心属于小乘;按照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以发心来分类;还有《经庄严论》讲到大乘和小乘的差别时,大乘具有七大,所缘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大等。总的大小乘的差别是这样。

这里不但入显宗大乘,更重要的是入密宗大乘,这里指的是大圆满。下面会讲第五品的时候会讲大圆满,五品当中会讲五大和六个明点,这里面引用了很多大圆满心部的教证。这里的“入大乘”,应该指的是入于大圆满心部的论典,大家都知道,大圆满有心部、界部、窍诀部,窍诀部有无上心滴,这个属于大圆满心部的论典。

历史背景

那为什么不说“入大圆满论”呢?有一些智者分析,也许可能是对的。因为当时从荣索班智达的传记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朗达玛灭佛以后,藏地出家人几乎灭绝,有个别在家瑜伽士可以弘扬佛法,当时前弘时期、后弘时期是藏传的转折点。尤其到了后弘时期有点过激,他们对前译派密宗的降伏、双运等很多道理比较排斥,甚至包括灌顶,阿底峡尊者出现的时候,第三灌顶智慧灌顶和秘密灌顶当时不准有。当时藏地有一些规则,相当于现在的法律一样,很多人诽谤密法,荣索班智达不能完全公开说是“入密法”,因为“入大乘”,其实“大乘”隐含的意思就是大圆满,但是这部论当中讲到当时有些人不理解密法的一些道理,通过理证来讲。大圆满的这些法如果用教证讲不一定成立,荣索班智达的智慧无与伦比,所以他当时依靠推理、依靠一些道理来讲,这些人不得不承认无上大圆满的密法。所以,当时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荣索班智达他的论典名称不明显,表面上看是一部入大乘佛法的论典,实际上依靠特殊的窍诀建立密法的正确性、殊胜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跟其他密法有点不同,稍微有点开缘。包括在这里听的,或者在音频、在个人的有些平台当中不是完全严格控制,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讲,根本不承认密法的人,以密法的推理方式,对方不得不承认密法殊胜的窍诀。

入大乘论,“大乘”可以解释为密法的大乘,比如显宗当中的“七大”在密法当中是:所缘大,是深广的续部;修行大,自他都修圆满正觉的果位;智慧大,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智慧;精进大,短短一生能获得无上圆满的果位;方便大,修双运、降伏,有特别多的方便;事业大,息增怀诛的四种事业。与显宗和小乘有不同的“七大”的解释方式,以这种方式趣入密法。

《入大乘论》总共有六品,没有顶礼句,没有立誓句,比较特殊。一般来讲藏传佛教的论典有些有顶礼句和立誓句,有些两者都没有,有些只有其中一种——有顶礼句没有立誓句,或者有立誓句没有顶礼句,有这四类。但《入大乘论》比较特殊,既没有顶礼也没有立誓,相当于汉地有些法师造论一样,想什么就直接写下来。没有也好一点,因为前面的顶礼句以各种诗学来讲的时候,好长时间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尤其诗学学得很好,前面的顶礼句太多了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他直接开门见山,直接入于论典。

第一 等同如幻品

简略宣说入大乘理,想要从轮回海解脱的行者、想要修行无上菩提的人们,首先理应观察诸烦恼的法相。为什么呢?因为共同经教中共称“正是由于被诸烦恼束缚众生才漂泊于轮回海中”。其后就应当寻找那些烦恼的最殊胜对治道,进行修习。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通达诸烦恼的法相也就不会通达它的对治,如果没有通达它的对治,就不会了知修行它的方便,如果没有离开那所有烦恼,就不会有得到解脱的机会。仅仅以这些道理就会领悟无余的所知。为什么呢?因为只是了知心的自性如何,迷心迷乱的分位以及心没有迷乱的分位,就包括了一切所知万法,也不会像声闻、缘觉菩提一样生于一边的解脱门。为此宣说观察诸烦恼的法相。

简略宣说入大乘理:简略地宣说,其实也不简略,如果讲起来还是比较多,下面可以发现。尤其本论是以理论和推理的方式来讲的。

学了以后很多人会有感觉,而且你们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听,听完了以后如果有时间辅导当然是最好的。不然,你现在觉得好懂,但以后让你讲的时候,“啊,这个是怎么说的?当时怎么讲的?”那个时候可能找不到了。

想要从轮回海解脱的行者、想要修行无上菩提的人们,首先理应观察诸烦恼的法相:我们学密法是要从轮回大海中获得解脱,这是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学密法是没办法成功的,第一个是要从轮回当中真正想解脱。希望在座的人真的要有这样的心态,不然自己觉得人世间太快乐了,这样我们就没办法解脱。心还是很重要,不管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获得大圆满的果位,还是需要出离心。有些人好像对轮回念念不忘,有些讲净土的法师们,在网上放一个在大海上戴着墨色眼镜的照片,看上去特别快乐,虽然讲净土法门但是他可能不想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他觉得大海太美了,戴着墨镜看大海的时候好像特别眷恋轮回或者娑婆世界。所以第一个还是要有出离心。

还有要想修行无上菩提的心,自他一切众生一定要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发菩提心。这样的人,首先理应观察诸烦恼的法相,贪嗔痴三毒、五毒烦恼的法相到底是什么样?在座的人应该都想得到解脱,不想解脱的人听都不会听课,要想解脱,首先一定要学会观察烦恼的法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呢?

因为共同经教中共称“正是由于被诸烦恼束缚众生才漂泊于轮回海中”:包括显宗、密宗、大乘、小乘,凡是共同的经典和论典中,都异口同声这样说,“正是由于被诸烦恼束缚众生才漂泊于轮回海中”,不管显宗、密宗,南传、藏传、汉传,佛教的所有观点都承认,因为根本烦恼、随眠烦恼的原因,众生不由自主地漂泊在轮回大海当中。这是佛教共同的观点,不像其他外道,有些外道说流转在轮回当中是无因而产生,有些说是大自在天把我们带到轮回当中的,有些说是上帝的安排,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凡是佛教都会承认漂泊轮回主要的因就是烦恼,这个大家都知道。

为什么要先观察烦恼?凡是佛教都会说是因为烦恼的原因流转轮回。

其后就应当寻找那些烦恼的最殊胜对治道,进行修习:先知道没有解开烦恼,则没办法解脱轮回,因为这个原因先要观察烦恼,其后要寻找那些烦恼的最殊胜对治道,进行修习。先知道烦恼的法相,接着知道烦恼的最殊胜对治是什么样的,比如贪心、嗔心的对治方法是什么,要懂得它的对治方法。就像生病,知道病因是什么,如《宝性论》中所说,知道是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对治的药。同样,应该寻找对治的道,然后再开始修行。确实,这里面语言不多,但是对我们的心有很直接的作用。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通达诸烦恼的法相也就不会通达它的对治,如果没有通达它的对治,就不会了知修行它的方便,如果没有离开那所有烦恼,就不会有得到解脱的机会:如果不知道烦恼的危害性,没有通达烦恼的法相的话,怎么对治呢?根本不知道。就像本来是胆病,反而吃其它的药,那肯定是不能对症。所以,你应该先知道烦恼,然后再找到它的对治法。如果没有通达它的对治,就不会了知修行的方法。如果不知道烦恼,就不知道对治;如果没有对治方法,那修行也没办法,修也是南辕北辙;如果没有离开烦恼,就不会有得到解脱的机会。

不管显宗、密宗,如果每个人没有离开烦恼,那就没有解脱的机会,这是从反面讲的。从正面来讲,知道烦恼以后,需要知道它的对治法;知道对治法以后,精进修行;精进修行以后,才会离开烦恼;离开烦恼以后,才会得到解脱。如此一环扣一环,我们要得到解脱的话,确实要根除烦恼。如果没有根除烦恼,那表面上你是大成就者,你是学密宗的人、学显宗的人,你是大法师,你是出家人,你是居士、优婆塞、优婆夷……别人赞叹“哇,你好厉害呀!”“你是不是在学院呀?”“你是不是某个上师的弟子?”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断除每个人相续中的烦恼,则没办法解脱。

要解除烦恼,一定要懂得它的对治法。这是非常关键的,大家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仅仅以这些道理就会领悟无余的所知:仅仅懂得以上这些道理,我们会领悟到什么呢?所有的所知万法全部会知道,一点都不会有剩下的。作为一个希求解脱者,知道烦恼,知道对治,知道修行,修行以后离开烦恼,得到解脱,学法仅此而已。当然,所知当中还有造飞机、造坦克、造航空母舰,但这些对于解脱者来讲,不算是所知,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如果你知道烦恼,知道它的对治,知道它的修行,那所有的所知可以包括在里面,已经可以了。不懂五部大论也可以,五部大论那么累,你知道烦恼、对治烦恼、离开烦恼、得到解脱就可以了,还学什么五部大论?五部大论的法师们很生气,辛辛苦苦让大家白天、晚上都要背诵,还有人泼冷水,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是开玩笑啊。(众笑)

为什么呢?

因为只是了知心的自性如何,迷心迷乱的分位以及心没有迷乱的分位,就包括了一切所知万法,也不会像声闻、缘觉菩提一样生于一边的解脱门。为此宣说观察诸烦恼的法相:因为我们要了知烦恼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心在迷乱的时候变成烦恼,没有迷乱的时候变成自性、真正的智慧。所以,可以有三个阶段:心的自性如何的阶段;迷心正在迷乱、被贪嗔痴束缚的时候;通过对治心没有迷乱、已经成就的分位。实际上,基道果三者也可以包括在这里:前面如何寻找心的自性,叫做基;心迷乱的时候通过修行来对治,这叫做道;后面没有迷乱、清净了,这叫做果。我们要懂得烦恼是什么样,怎么对治,对治以后怎么解脱。这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学习《入大乘论》,简略来说,就是认识烦恼,断除烦恼,最后获得解脱。

也不会像声闻、缘觉菩提一样生于一边的解脱门:不会像声闻、缘觉一样,他们没有想认识烦恼、中间迷乱、最后得到解脱。虽然他们有断除烦恼的方法,但处于一个边的寂灭的状态,属于涅槃的边,并没有远离轮回和涅槃的边,这跟大乘密法有很大差别。

《入行论》中说要依靠无我的智慧断除一切所知障碍的原因也是这样。

为此宣说观察诸烦恼的法相: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一个总结性的阐述,我们一定要观察烦恼的法相,并不是佛说什么、菩萨说什么,我们就相信,而是凭自己的智慧来观察烦恼的法相。

怎么样观察呢?下面以问答的方式来进行剖析。

若问:这个所谓“烦恼”的法相是成立实体而束缚众生,还是无有所断的实体但显现似乎束缚呢?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前面是有实宗的观点,包括唯识宗、有部、经部的观点,他们认为烦恼有实体,真正有个烦恼的实体束缚我们的相续,众生被贪嗔痴束缚得紧紧的,像镣铐一样,投入轮回当中。

这里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烦恼到底真正是有实有的实体来束缚众生,还是没有真正的实体,但显现上好像也能束缚?后者是中观自续派、应成派的观点。

回答:破他宗观点,建立自宗的观点。

诸烦恼是无有所断实体的法相。

如果对方问:烦恼有没有实体?答:没有实体。这是总结性的回答。

这里并没有直接标注“答”,后面有部分地方标注了“答”。

回答什么呢?烦恼没有实体。

若问:如何无有所断实体的法相呢?

如果对方问,怎么没有实体呢?烦恼肯定有实体,你看贪嗔痴那么厉害,我们无始以来抛在轮回当中,唯一依靠烦恼的力量,怎么没有实体呢?下面破他宗,建立自宗。

如果《入大乘论》学得好一点,我们至少理论上可以完全认识烦恼是没有实体的。不用怕,理论上没有问题,当然,修行上还要进一步串习。这种推理方法是非常好的

下面是说:怎么没有实体呢?实体应该会有吧。首先是驳斥声闻宗的观点,说烦恼是没有实体的。

声闻宗共称:“诸位圣者阿罗汉无余断除了见所断修所断的三界所有烦恼,完全斩断三有一切结后获得阿罗汉果位。”如果观察“诸位阿罗汉所断除的那些烦恼有多少实体的数目”,则不会得到实体的数目。为何得不到呢?

接下来依次破声闻乘的观点、唯识宗的观点、中观的部分观点。中观应成派跟自宗的观点比较相同,要抉择本来清净需要应成派究竟的观点。离戏的中观和光明的大圆满,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从空性的角度来讲,此二无有差别。《定解宝灯论》里讲了很多,中观应成派跟大圆满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主要讲离戏。

为什么烦恼没有实体呢?

声闻宗共称:“诸位圣者阿罗汉无余断除了见所断修所断的三界所有烦恼,完全斩断三有一切结后获得阿罗汉果位。”这是对方的观点。大家学《俱舍论》的时候都知道,声闻乘得到阿罗汉果的时候,见断、修断已全部断除,三界轮回所有的烦恼全部断除。这时,已经得到了阿罗汉果位。这样的话,烦恼肯定有,不然没什么可断的。按照声闻乘的观点,见断、修断应该是有的。正因为有烦恼,断除之后就获得阿罗汉果位。

下面荣索班智达自己分析:

如果观察“诸位阿罗汉所断除的那些烦恼有多少实体的数目”,则不会得到实体的数目:如果我们真正观察阿罗汉断除的这些烦恼时,有多少实体的数目?大小乘说法稍有不同,小乘《俱舍论》说,见断是88种,修断是10种,全部加起来是98种。《智者入门》中,大乘见断是112种,修断是414种。

按照小乘的观点,应该有98个见修断,为什么得不到实体的数目?贪心有贪心的实体,每一个随眠烦恼都应该有它的实体,为什么没有实体呢?

/

拓展内容

下面观察烦恼的实体。

如此观察,见所断的诸烦恼中见苦谛所断、见集谛所断等那些是一个实体还是有一一不同的实体?如果是一个实体,那么断了一个见苦谛所断就可以完全断除了一切所断,这样一来,修其他道就成了无义。假设说有一一不同的实体,那么四谛,只是归集无余所知分成四谛而已,因此缘于对境四谛,所断的烦恼也无疑成了四个,如此一来,所知的分类就无法认定数目。这样,单单苦谛,了知无常、苦、空、无我相,就是苦法智忍,由此见苦谛所断一一也各成了四个。

如此观察,见所断的诸烦恼中见苦谛所断、见集谛所断等那些是一个实体还是有一一不同的实体?如果是一个实体,那么断了一个见苦谛所断就可以完全断除了一切所断,这样一来,修其他道就成了无义:刚才说见断和修断,以苦集灭道来分,先说见所断,见苦谛的所断有多少,见集谛的所断有多少。那四谛的烦恼到底是全部只有一个实体;还是每一个四谛都有不同的烦恼;每一谛缘欲界、色界、无色界有不同的实体呢?

下面进行分析,如果是一个实体,88种见断是一个实体,那么断一个见苦谛的所断时,可以完全断除了一切所断,包括集谛的所断、道谛的所断、灭谛的所断,那这样所有的所断都断了。因为你承认是一体,只有一个实体,那只要其中苦谛的见断断了,就全部都断完了,你承认一体的缘故。如此,那其他道谛、集谛、灭谛就没有用了,所以修行没有意义。这是一个方面。

这一点,小乘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们自己承认见断、修断也是分开的。我们学《俱舍论》时,讲到有五类所断,见断四类,修断一类。如果是这样,见断一类断除,那其他的四类也该断了,断了的话,那其他的修行也就没有用了,但一般来讲,对方是不会承认的。

今天所讲的有部分内容深一点,但深一点也可以,你们会比较舒服,入于一种特殊的状态中。(众笑)

假设说有一一不同的实体,那么四谛,只是归集无余所知分成四谛而已,因此缘于对境四谛,所断的烦恼也无疑成了四个,如此一来,所知的分类就无法认定数目:假设说有一一不同的实体,见断有见断四谛的不同所断,修断有修断不同的所断,那么按照这里分析,可以归集所有的所知分成四谛——也可以说“安立四谛”,藏文中是“分成四谛”。意思是说:如果说所有不同的实体,可以归纳所有的所知为四谛,所知可以分成四谛,对境是苦集灭道四谛,那所断的烦恼也无疑成了四个,藏文中讲“四个四个”,各四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承认所断的烦恼是分开的,那缘四谛,所断的烦恼也分别成了四个,如此一来,你的所知分类就无法认定数目。

苦集灭道四谛中,一般按小乘的说法,不清净的五蕴可以包括在苦谛当中,那瓶子也是苦谛的一分,缘瓶子的心也是一个苦谛的一个部分,而瓶子在方向上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方的瓶子,时间上可以分为过去、未来、现在的瓶子,本质上又可分金瓶子、银瓶子、木头瓶子,另外还可分为天人的瓶子、龙类的瓶子、人类的瓶子……所以,所知万法都是无边无际,那缘四谛当中,包括缘一个苦谛的数目都说不清楚,更不用说断除它了。如果真正的所断按所知的数字、按四谛的数字存在,那仅仅一个苦谛都没办法断除,非常麻烦。

这样,单单苦谛,了知无常、苦、空、无我相,就是苦法智忍,由此见苦谛所断一一也各成了四个:这样一来,单单只是一个苦谛,要了知无常、苦、空、无我,这算是一种苦法智忍。这也是《俱舍论》中比较特殊的说法,类智、类忍,法智、法忍,分别是缘上二界、缘欲界四谛的智慧,通达四谛,于无间道、解脱道断除障碍。意思是说,光是苦谛,需要了知它是无常的,苦谛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又从本体上了知是痛苦的、是空性的、是无我的,这个叫做苦的法智忍。另外还有苦的类智忍、类忍,这样来分的话,很难分。

/

拓展内容

如此苦谛所断一一也各成了四个。光苦谛的所断一个,一个瓶子的所断,也是苦、空、无常、无我,其中一个无常,就像刚才讲的瓶子一样,有东方的瓶子无常、西方的瓶子无常,也可以分四个;其中的颜色,也可以分东方的颜色、南方的颜色……与万法所知的数字一样,所断没办法一一断除。

刚才对方说所断不是一个断除,要断除四谛的各自实体,那到底要断多少烦恼?根本断不了。所知万法无量无边,每一个所知万法都可以缘,那如果要断的话,除非灭掉所有的所知万法,或者通过另一种方式。

这时候,对方也不得不承认:烦恼断是要断除,但断除所断,说一体也不行,说一体的话,好像分四谛也没必要;如果是别别他体的各自四谛,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虽然小乘说要断88种见断、10种修断,但这只是宗派的说法,真正从理论上分析,小乘通过数字来断除烦恼是不切合实际的。

我们一步一步断烦恼时,首先自己站在小乘声闻乘的角度:烦恼是要断的、有实体的,如果没实体,我们就都解脱了,所以现在要建立烦恼的实体存在。

学《入大乘论》的时候一定要想:平时自己说“我烦恼深重、我烦恼太重”,那“太重”的话,烦恼肯定有实体,没有实体的话,哪有重和轻的概念?你们平常总说烦恼重,那这次要挖出来,然后要以理论的后盾建立起来。要么是按照世间人所说的烦恼,要么按照声闻乘、唯识乘的说法……如果烦恼真正存在,那你可以说“我烦恼深重、我烦恼太重”;但如果这个在荣索班智达的智慧面前不成立,那所谓的烦恼实际上跟“虚空把我紧紧捆住”的说法一样。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人的烦恼会减轻的。

我相信,学完《入大乘论》后,每个人都没有烦恼。最后,要担心没有人发心了。(众笑)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