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22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二十二课

思考题:

1.意、法、意识三界,在承许是否为等流生方面,有何不同情况?请详细分析。

2.具实法与无漏第一刹那分别是何界?

3.眼根与眼识在得法方面有几种类别?分别是怎样的?

丙五、具实法等五类:

具有实法唯一界,最后三界刹那性,

眼与眼识界各自,一同之中亦获得。

此处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哪些是实法,哪些不是实法?最后三界是刹那性的,那它属于等流生还是非等流生呢?眼根与眼识在得法方面有几种分类?

从颂词字面来解释,具实法的只有一法界,其他十七界全部不是实法。有关这方面,有部宗和经部宗的观点不同,有部宗古代个别论师,也叫做毗婆沙师、毗婆沙宗,因为《毗婆沙论》又称为《有实论》,他们认为:实法永远是恒常的,就像无为法。经部宗则如《释量论》中所讲,能起功用的法称为有实法。但在这里,有部宗认为实法只有一界,即法界,其他十七种界都不是实法。

最后意、法、意识三界实际是刹那性的,但也有非等流生的情况。比如苦谛法智忍也就是见道的第一刹那并非等流生,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下,这三界均属于刹那性的等流生。

第三个问题,眼与眼识界各自都是不同的,比如先得眼识后得眼根,还有先得眼根后得眼识,眼根、眼识同时得,眼根和眼识均不得,共四种分类。

若问:十八界中哪些具有实法呢?十八界中具有恒常稳固实体的是法界的一部分——无为法,无为法是实法。颂词中说“具有实法唯一界”,似乎法界全部是实法,但这里面只是一个总称,比如一个人,以此只能代表他是一个人,但这个人到底是谁、具足什么特征等,并未具体说明。这就是用总称来代指别称,法界有七种,实际法界的一部分——三无为法才是实法,受想行以及无表色不是实法。

按有部宗的观点,实法有四种:一是恒常稳固而存在;二是能起作用,如有为法的地水火风等;三是自然而成;四是此外他法。此处是就第一实法而言的。

除了法界以外,剩余的其他界均是有为法,无有恒常稳固的实体成立。此颂中所讲的实法,是恒常稳固不变的。当然,只有无为法才具足这一特点,其他法不具足。既然指第一种实法,那肯定是恒常、不能有变化的实法,其他十七界,再加上法界的一部分——受想行以及无表色,都属于有为法。

再者,这些界中苦法智忍的第一刹那中具足的意、法、意识此最后三界是无漏法。比如四谛都有法智忍,也即先在欲界断除苦谛见断,并获得法智忍,然后色界、无色界断除苦谛见断,之后三界次第断除四谛其他所断。虽然凡心和心所都应该是同类,属于等流生,但四谛中苦法智忍的第一刹那中具足的最后三界——意、法、意识,是见道的缘故,属于无漏法,而世间胜法位以下均是有漏法,苦法忍的前面无有无漏法。因此苦法智忍的第一刹那比较特殊,因为从原来的有漏法变成无漏法,也即凡夫地的心心所于此时获得见道,其前刹那的因既不是等流也非同类,故而不是等流生的刹那性,只是时际刹那,从第二刹那以后可以称为等流生,属于成事刹那,。

也就是说,苦谛法智忍的第一刹那无漏法,属于时际刹那。所谓的时际刹那,下面讲时间的时候也会讲。比如一弹指分为六十刹那,其中一刹那称为时际刹那。苦谛法忍除第一刹那是有漏产生无漏而非等流生以外,从第二刹那之后全部是等流生,以前前无漏因可以产生后后。

前文讲到“等流生及异熟生,即是八种无碍法”,只是从一般情况下来讲,这里所讲的显然属于特殊情况,因为无漏第一刹那的意等三界与法界无为法不属于三生。

无漏法第一刹那的意等三界,还有法界无为法都不是三生,因此一般当中也有特殊情况,这是叙述。“最后三界刹那性”这一问题,希望你们翻阅其他讲义,尤其要看一看《自释》怎么样说。我在前面颂词当中已经讲了大概的意思,现在注释上也已经讲了,再去翻阅《自释》和其他讲义,可能好懂一点。

我想如果没有比较易懂的注释,你们理解起来会很困难。这次翻译《俱舍论》的时候,几乎没有用“之乎者也”这种古词,因为佛法本来比较深奥,很多人对佛教的基础不是很稳固,本论的名词非常多,再加上古文,恐怕很困难。以前翻译《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直指心性》的时候,总觉得文言文比较舒服,但后来越来越觉得翻译得太古了,佛教方面非常深奥的道理,用古文很不好理解。

本论在这里算是比较易懂的,有些知识分子也许觉得语言太简单,没有成语等好听的语言作为修饰。但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更易懂,本来俱舍的意思就比较艰涩,再加上古文,就像唐玄奘的《自释》一样,有时候似懂非懂,有时候稍微懂一点,看起来特别费劲,有这种感觉。

若问:本来不具备眼界而重新获得,眼识界是否也重新获得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四种类别,即先得眼识后得眼根、先得眼根后得眼识、眼根和眼识同时得到、眼根和眼识均得不到。这里掺杂了一些有部宗的观点,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稍有不符,但有些地方,我们也不得不如是承认。

所谓的“眼与眼识界各自”是指前两类,其中第一类——先得眼识,后得眼根:转生欲界后次第获得眼根,善法与有染的眼识在以前就已获得了。

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吧,眼识依靠眼根而得到,怎么会先得眼识呢?

有部宗有一种特殊观点,本论为了便于理解,经常用“得绳”,其他译本里面说“得”。有部认为:未来、过去、现在三个时间成实存在,如此一来便成立了“得绳”,此宗的很多不同说法也就出现了。

此处第一类:先得眼识,后得眼根。比如色界第一禅的众生,在转生到欲界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诸根次第获得,而眼根还未得到之前,善法和染污的眼识已经先得到了,因为转生时眼识未来的得绳提前已经具足。

一般来说,眼根还未得到,眼识不可能提前得到,比如入胎时,胎中有七种住胎过程,凝酪等前面几个阶段,眼根尚未形成。《上师心滴》中说,眼睛、鼻子等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逐渐形成。但有部认为:中阴身在刚刚入胎结生时,眼根还未得到,即生中善和恶的眼识,比如造善则获得人的眼识,虽然真正的眼识在人出生以后才有,但是眼识的得绳提前已经存在了。

有部所承许的得绳,就像唯识宗认为的习气一样。比如我未来要见色法,见色法的眼识在母胎时就有,唯识宗说这是未来的习气种子,有部宗说是未来产生之法的得绳。根据随理经部宗的观点:眼识依靠作意、外境、眼根三缘聚合才能产生。因明观点也如此承认,但有部宗的这种特殊说法,大家应该了解。

第二类,先得眼根,后得眼识。二禅以上只有依靠现前一禅的眼识才能看色法,而色界本来即具足诸根,因此眼根以前就已获得。比如第一禅有眼根也有眼识,二禅以上有根,但没有识。在见色法的时候,二禅以上因为不具足眼识和鼻识,必须要借用第一禅的识。有些人认为:这不可能吧,要见色法的时候马上到一禅去,能不能借个眼识?这倒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要心一专注,就能获得一禅的眼识。就像欲界中的有些众生,要显示神通就必须用四禅的禅定境界,否则,想见到中阴身或者显示神变,以欲界心根本无法成功,因为欲界心很粗大。同样,二禅以上已经有眼根,但无有眼识,在见色法时,必须借用一禅的眼识才能见。

这不是《俱舍论》的特殊观点,所有宗派应该都是承认的。比如转生到二禅、三禅的天人,先获得眼根,后来见色法时,通过入第一禅的定,借用他的眼识,就像欲界众生想见到中阴身时,需要用四禅的禅定一样。

第三类,眼根眼识同时得。眼根与眼识界也有一起获得的,诸如从无色界死堕后转生到欲界与一禅天。在无色界时,既没有眼根也没有眼识,在无色界死后转生到欲界或者一禅时,于转世中阴当中同时具足诸根,善法与染污性的眼识未来得绳也出现在那一阶段。《俱舍论》中讲到本有、死有和转世中阴,从转世中阴开始,眼根具足的同时眼识的未来得绳也具足,所以可以说同时产生。

第四类,眼根与眼识均不得。“亦”字是指除了前面三类以外的情况,诸如无色界转生于无色界。无色界众生死后,还未形成眼根时马上又转生到无色界,这样一来,眼根与眼识都不会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