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7 寻觅失落的文明 >> 宗教与现代生活-演讲-德国哥廷根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宗教与现代生活——德国哥廷根大学演讲

『2013年4月12日下午』

今天,和哥廷根大学的老师、学者们一起交流“宗教与现代生活”,我非常开心。

上午,刚和施耐德教授就宗教与现代化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并参观了有400多年历史的哥大历史图书馆。这次参访哥廷根,让我产生了很强的感受。德国一方面很注重保存传统文化,从建筑、古典图书馆,以及对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可以略窥一二;另一方面,德国在现代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的确令人向往。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哥廷根大学。出于一些原因,我对这所学府产生了浓厚兴趣。

首先是,佛教的缘起性空学说与现代物理学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常有人将二者加以对比。我发现,普朗克、玻恩等量子力学泰斗,都曾在哥廷根大学工作过。甚至相对论的诞生,也和这里密切相关。

当年,爱因斯坦想要在相对论中引入黎曼几何,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哥廷根大学结识了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希尔伯特帮助下,他最终推导出了场方程,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逻辑构造。

其次,世界上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在哥廷根大学读过书、教过课的有45位之多。昨天在和施耐德教授交谈时,我还特意问他,为什么人口这么少的城市,能培养出这么多诺贝尔奖得主。从这一点看,哥廷根大学的确是一个科学人才的宝库。这也使得我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

还有,众所周知,梵文和佛法有着甚深因缘。中国有一位学者叫季羡林,是著名的梵文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被中国人誉为“国宝”。季羡林的梵文功底,正是在哥廷根大学造就的,1935年到1945年,他在这里苦学了十年梵文。当时,哥廷根大学拥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梵文专家,这也让我感觉非常稀有。

接下来,简单谈谈今天的话题——宗教与现代生活。

宗教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纵观历史,宗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70多亿人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者大约为10亿,其余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

而且,这10亿人当中,不少也实际是有信仰的。

我去各地讲学时,经常遇到一些学者和官员,他们虽然笃信宗教,但出于种种原因,表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

因此,对人类来讲,宗教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宗教不仅是信仰者的精神归宿,还是一种约束内心的智慧体系,具有激发道德向上的作用,对人类社会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思考得越是持久和深入,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与敬畏越是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人心自有其内在的道德规律,如果没有遵循道德准则,生活一定会混乱不堪,社会也将难以运转。

这种道德律的规范,与宗教息息相关。每一种宗教都对人的行为和道德有着重大影响。

以我熟知的藏地来说,佛教完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降生的时候有佛教的祝福行为;结婚时有相关的佛教仪式;日常生活中,佛教理念及相关行为,一直贯穿始终;到了死亡的时候,更要依靠佛教的护佑。表面上看,很多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仪式而已,实际上,依靠这些,传递出传统文化内在的一种智慧。形式与智慧是相联的。

佛教对现代生活很有帮助

佛教在东西方已经形成了极其兴盛的信仰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佛法。

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类的传统观念以及其他宗教理念有很多不同,对现代世界非常有帮助。

我就此作一点分析。

1. 平等

佛教对平等的认识,与世间不同。世间所提倡的平等仅限于人类。比如,历史上北美曾流行过种族歧视,黑人被白人奴役,后来由于文明的进步,黑人和白人已实现了平等。但是佛教的平等观更加广阔,不仅人类之间要平等,一切众生都要平等,因为没有谁不会感受苦乐,没有谁不会求生畏死。

这个世界上,人对动物毫无顾忌的虐待和杀害,是最大的不平等。我听说在你们德国,杀动物前要求先施麻醉,不能直接杀害。这种做法考虑到动物的感受,好于漫无边际的杀戮。但是,杀生终究是非常严重的不善,应该尽量制止。

人类一方面倡导平等,另一方面却在亲手制造不平,这是非常讽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命被任意践踏,不平等的现象人人皆知。而现在,人依靠自己的权力和力量,随意杀害其他动物,这又岂能说是平等?

有些地区闹禽流感,为防止疫情扩散,成千上万的飞禽被杀害。这种行为,我非常不赞同,这是非常愚痴的。

佛教的平等观,非常值得大家深思。虽然社会存在着种种不平等的观念,但这些之所以存在,与教育有一定关系,与生存环境和因缘有一定关系。到底哪种观念才合理,最好大家能仔细观察。

2. 和平

和平,是现代人一直关心的话题。如果从政治、环境、文化等各个角度分析,可以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和平,这是和平的最究竟理念。

这种理念,依靠佛教可以实现。因为,佛教认为所有罪业中,杀生的过患最大。如果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两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现在,个别国家用核武器威胁其他国家,搞得人心惶惶,这也是没有真正的和平观所导致。

仅仅开几次会,做几次讲座,领导经常互访,并不能完全实现世界和平。真正的和平应该如佛教一般,从内心开始落实。佛教最基本的五戒里有一条不杀生,从原则上已禁止杀害。因此,如果从佛教的不杀开始做起,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3. 幸福

世人都想幸福地生活。但是观念错了,也会南辕北辙。

芸芸众生,烦恼无尽。有些人要买车,买房子,买保险,各种压力不断;有人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心烦意乱;还有人或因能力不够,或因职称评不上,攀比之心无法满足,各种痛苦层出不穷。

要解决这些烦恼,佛教并不提倡把一切追求全部放弃,而是劝大家不要过于攀比,生活在虚荣心之中。所以,要观察生活的真实面目,以智慧去面对。

佛教给我们的,就是智慧。有些人没有学佛之前,和家人、外人之间,关系极为紧张;学了佛以后,心慢慢获得一种安乐,即使生活出现一些痛苦,也有能力面对。因为他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幸福观,这用多少金钱都无法买到。有了这种智慧,谁都可以幸福,穷人也可以,富人也可以。

佛教对待生活,有些观念非常简单,却很有意义。前几天我引用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不会游泳,掉进了河里,由于恐惧拼命地挣扎,越挣扎越向下沉。最后他完全绝望了,想死就死吧,身体放松下来,反而浮了上来。

生活也是如此。有人拼命地追求名声地位,越追求越得不到;有人迷恋感情,越执著,对方跑得越远;有人耽执钱财,越贪求,反而越贫穷。这时,如果你放下执著,不去强求——得到很好,得不到也随缘,很多机缘反而会不求自得。

其实,人活着,应懂得知足,不要整天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欲望如同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到一定时候,应当适可而止。若能如此,身心自然健康,家庭也会和乐。

不过,即便因知足而感到幸福,痛苦还是会不期而至。因此,幸福的更深意义,是如何正确面对痛苦。

当痛苦出现的时候,不要特别执著它。要知道,痛苦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应从痛苦中发现人生的真相,让它产生正面的作用。比如,事业一时不顺,也许正是日后事业趋于完善的基石。

藏传佛教中,修行人往往能把痛苦视为财富,把痛苦当作最重要的修行。这种方法非常殊胜,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4. 生命

在座每个人,哪怕拥有多么卓越的学问、多么高贵的地位、多么出众的相貌,最后这一切全都会失去,无论你愿不愿意,死亡终要来临,这在佛教称为是无常观。

不过,世人大多没有这种意识,总以为自己能活千年万年,每天计划着做不完的事,一旦死亡降临,就手忙脚乱、措手不及。他们从不愿意提死亡,认为这不吉利,干脆不要想。实际上这非常不好。

甚至很多学者,对死亡也没有任何准备,到了死时十分可怜。在我们佛教徒看来,觉得非常可惜。其实,无论你这辈子再怎么成功,也逃避不了这个归宿,所以,对于死亡,不能只是简单地回避。

当然,这也是社会教育所致。在面对死亡这一点上,包括古人也会忽视。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连生都不知道,怎么能知道死呢?不过,他并没有说,死亡之后生命不存在。可惜的是,后人笼统地理解这句话,从而对死亡完全漠视。

人死之后,实际上灵魂会继续存在。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对此都有宣说,都承认人死之后,可能上天堂也可能下地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还说,人死后要么变成动物,要么变成其他众生,要么再生为人……

尤其在佛教里,特别详细地描述了人如何转生后世。转生时的情况、转生后的状况、转生的原因,都讲得特别清楚。

前后世是否真的存在,这是与我们最直接相关的问题。如果科学家们几十年一直研究外部世界,对这个问题却毫无所知,那即使取得一点科学成果,我本人认为,也没有根本性的意义。

当然,有些科学家对身体以外存在灵魂的问题,也有过研究。比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讲了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比较典型的案例是:1944年,他曾有过一次濒死体验。当时,他心脏病发作,心识离开了身体,越过大海,途经斯里兰卡、印度等,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又回到身体里。他非常肯定,在这个身体之外,确实还有灵魂存在。但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他在心灵领域的这些研究,西方科学界只当作是神秘主义,并没有给予很高的认可。他自己也认为,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能逐渐发现他的思想对人类是有利的。

我去过很多学校,在与知识分子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前生后世的存在,一点都不知道。对此,我感到有点悲伤。当然,他们所做的科研成果,对世界是有利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除了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要了解前后世的道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后世真的存在,佛教里讲的善恶因果就是最重要的课题,每个人若能明白这一点,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未来需要对心灵的认识

最后我想说,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依靠科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观照内心的知识更加需要。现在一些年轻人提倡时尚,心一直随着外境转,对心灵的认识非常欠缺,这是相当遗憾的。

宗教,实际上是一门心灵科学,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说:“宗教是‘为人而有’的,而人不是‘为宗教’而存在的。”

因此,现代生活与宗教不可分割,各位学者很有必要把宗教研究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