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苦乐道用讲解 >> 苦乐道用讲解07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七课·遮止将损恼视为过患,尽最大努力视其为功德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讲苦乐转为道用。今天、明天,可能星期三也要讲,一直讲到星期四吧。不知道能不能讲完,现在我没有什么计划,能讲多少就多少,看吧,如果能讲完的话,其他的一些零星的法也要讲,讲不完的话,也看情况吧。

这个苦乐转为道用,也是对我们当前遇到各种各样不平常事情的时候,可能这样的修法更为适用。我们学中观、学俱舍、学因明,从理论上为我们打好基础,这个特别好。确实学好五部大论的话,能遣除我们相续中的各种邪分别念。因为可能我们无始以来,每个人有根深蒂固的一些颠倒的习气,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因为我们的环境、家庭、教育、身边朋友的影响,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也有各种不同的一些习气熏染,这些直接影响我们的正见、正行。

这个时候,如果在佛教理论学得比较细的,像中观、因明等五部大论学得比较好的话,当你产生任何一个邪念或者邪分别心的时候,当下你就可以拿起智慧的武器来断掉不正之见,特别容易。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基础,确实每个人的习气、烦恼严重,而且自己也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能会继续追踪这样的见解。如果你有了这方面的正见的话,很容易根除自己的邪见。

所以,尤其是有点年轻的佛教徒,非常建议很认真地学习五部大论为主的显密经论。因为我们不能非常专注地学一门,当然有特别信心,或者信心非常稳固的人来讲,你学一个中观专科,或者净土专科,或者修行的专科,也未尝不可。但对大多数人来讲,的确我们的邪见是非常重的。而且周围对你的心理,随时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时用你的妙观察智慧是非常适用的。

所以建议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可能你的思路比较清晰,你的推理、分析能力也比较强,再加上自己也有各种各样的判断能力;那你年老的时候,已经智力不足的时候,这时你要深入地探索一些显密经论的话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建议有些道友在很小的时候,本来智慧很不错的,但是就一直开始要么念咒语,要么实修。如华智仁波切所讲的一样,年老的闻思和年轻的实修其实并不是很成功的。所以,年老的人你要去闻思的话恐怕有点困难。有些白发苍苍的,嘴里只有一两颗牙齿的人说,“我要开始学因明,我准备学因明,我对因明特别有信心的……”这种人你学因明,可能全部学完时牙齿全部都没有了。

我以前印象比较深的,在小经堂的时,有一个老的佛教徒,看起来是比较慈悲的。他开始学因明,嘴里只留下一颗牙,牙齿旁边的舌头显得特别红。这样的人学因明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方面。

有些年轻人智慧应该很不错的,但自己一直“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当然念咒语是很好的。前一段时间我也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喇嘛,他的记性非常好,他也是我们那边的一个喇嘛,他说:“我有点后悔,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去学习五部大论,当时觉得自己实修应该很好的,一直没有学这些,如果学的话我可能不至于现在那样的。”不过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修行人,如果像那样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他刚开始没有走这条路,就直接实修的。当然个别的从小进入实修也有成功的,但这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尤其是你们很多人,以前的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染污性比较强,这种人一定要广闻博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前面稍微提一下学习的状况。

今天继续讲苦乐转为道用的妙法。前面已经讲了要祈祷三宝,祈祷护法神,还有祈祷鬼神。如果自己的心理不是特别强盛的话,这时你要祈祷,“希望三宝加持我,苦和乐,尤其是苦能转为道用”。比如你祈祷文殊菩萨、祈祷观音菩萨、祈祷上师三宝,“我人生当中所有的一些苦能转为道用,不要成为修行的障碍,”这样来祈祷。

如果我们的这个心稍稍地安稳,或者自己有了十足的把握,那时候要祈祷三宝、祈祷鬼神的话,“那你们把所有不悦意的疾病也好、痛苦也好、违缘也好可以降临到我的身上。”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吧,我们一般修行人可能都不敢这么说。就像我昨天讲的一样,这是一个西方嬉皮士的精神,反社会、反传统、反常规的一种行为。

当然有没有它的一个密意呢?非常有的。

原来作为佛教徒也是特别害怕,一直祈祷“我这个修行顺顺利利的,千万不要痛苦、千万不要违缘”但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违缘真的不来呢?不一定的。违缘该来的时候要来,痛苦该来的时候要来。如果这些违缘不来是最好的,如果来的话,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个准备。那它来就来吧,我制止它也没办法的,不能制止的话,我可以坚强地去应对。而且这样的违缘痛苦来的话,对我而言暂时来看这是一个残酷的、粗暴的、不悦意的事情,但也许因为它的降临,对我的修行是有帮助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从这两方面来思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可以的。表面上看来不太悦意的,但实际上它的降临对我们的身心是有利的。就像前面也讲了,比较苦的药对我们而言也是有利于治病的;有些食物,我们看起来特别难闻,不好吃,但实际上它的味道、它所有的一切,如果我们习惯了,确实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在我们的修炼当中,是一种新的挑战。

食物当中我也是讲了,那天说到榴莲。有些堪布他没有看到榴莲,有了榴莲的味道的时候,他就担心自己的身上有什么不净的东西,一直看自己的衣服,是不是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有什么,有这种说法。原来我去新加坡的时候,当时有个新加坡的法师特别喜欢吃榴莲。他就在隔壁,我在这边的房间,有时居士给我拿来榴莲我就给他吃,但是我把门关上后,我的屋子里面还觉得是特别臭,晚上半夜三更起来我就拼命地关那个门。

可能有些事情是真的,痛苦也是可能这样,有些人来讲痛苦怎么样也没办法转为道用。包括有些道友特别喜欢吃臭豆腐,我也尝试过几次,一接近那个味道的时候确实就有点接受不了。我想可能暂时来讲也许有点困难。他们很多人说,“啊,特别好吃!你要不要尝一下?”但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所以我痛苦转为道用的话,如果臭豆腐都不能转为道用,可能痛苦能不能转为道用,也确实是一个新的面对吧?

我们有些人,只要习惯了,别人看起来这是特别麻烦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习惯了,我们的心还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心真的喜欢这样的味道的话,刚开始是很难的,但是慢慢地就可以接受。就像艾炙也好,开刀也好,其实当时接受的过程是非常难,但是你知道这个做完了对身体有利的话,就会拼命地忍着,甚至觉得“这种开刀对我以后的身体是很好的,那我一定要忍着。”

尤其是有一些价值观的不同吧,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身上画各种各样的纹身,孔雀、明星、球星全部画在上面,有些画蝴蝶、老虎,很多人,我看他们在纹的时候,也是特别难受的。泰国、越南这方面是比较多的。但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觉得这是一种精神,“我这里有一个大象或者老虎,那就是一个英雄的标志。”他一想到这个价值观,身体上再怎么痛他也能忍受。

这些是在身体上的一些挑战方法,但我们心里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是有的。看起来是难以接受的,但如果你接受的话,实际上对你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苦乐道用法的主要核心意义是让我们接受痛苦。当你接受痛苦时,不但没有不开心,甚至还有欢喜心。当然这种欢喜心刚开始确实是有点困难的。我们昨天也讲了,【不管什么时候,要具足欢喜的确信】,《入行论》中说,“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事,不要扰乱你的欢喜心。

这有点难度,但其实这是很放松的。我那天讲的时候也说了,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比如说,“今天下雨也可以,不下雨也可以。”比如说,“今天我有钱也可以,有钱可以积累资粮,没有钱我也可以,因为我还是做一个很好的清净的断舍离,最近一个月的钱全部已经花光了,对我来讲是很清净的。”然后“身体健康也是可以的,身体健康我可以多做一些善事,如果身体不健康的话,也可以通过这种痛苦让我感受到众生的痛苦。”

当我们自己的心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变化的时候,对轮回的本性有新的认识。平常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许没有什么勇气。就像我们十多年、二十多年以来,大家都是有吃的有穿的,每天都是这样的,但好像大家对生活也没有什么感觉的。然后一旦你不能出去,买菜也是不能出去买菜,连米饭可能都没有了。疫情期间,突然封城了,突然你不能出门了,很多人觉得有一点青菜也特别珍贵,然后有几斤大米的话,就想:“还有多少斤啊,只要有大米的话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你的生活的变化,认识到从来没有认识过的新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的道理应该是非常甚深,很长时间都会记忆犹新的。表面上看来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比较残忍的,但实际上通过它,你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一些人生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包括我们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具体的感受,这些方面你都有一个新的认识。

当然有些愚者,什么东西在他面前经过的时候都无所谓的;但是稍微有一点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人,经过这样一些不平凡的事,你自己相续得到从未有过的知识。

所以人生中,有时看,发生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对你而言当时是很难受的。但是过了以后,看你怎么面对,如果在这个灾难当中自己垮下去,自己崩溃的话,那这是愚者的选择,仅此而已了。如果你在这当中不但没有倒下去,甚至当作很好的一个机遇,你去思考的话,会得到平时得不到的新的收获,或者新的道理,会了悟的。

所以这里说,“不管任何时候,要具足欢喜喜悦地确信。”这个能不能做到?确实这个是难做的,我们开开心心的时候,天气也好,什么都可以的;但偶尔发生一些事情,个人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痛苦的波涛开始汹涌澎湃,以此而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作为凡夫人来讲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凡夫人苦乐不定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也不能依此而失望:“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希望了,学佛也没有用了,修行也没有用了。你看我的烦恼那么严重,分别心那么重。”这样也是不合理的,这种心态的话,可能以前所学的很多努力会前功尽弃。你不能以此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毫无意义。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分析的过程当中:有些是我前世的业力,或者今生的各种因缘而导致的不正常的或者犹豫的一些心态,但还有些事情我还有努力的余地。所以有智慧的话,对什么事情都分得比较细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稍微讲了上一节课剩下的内容,不知道这两天你们有没有祈祷护法神降临恶缘。如果有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也许你觉得:“也无所谓,反正理论就是理论,我对这些也没有关系”,有可能会这样的。

(苦乐道用法分两种:1、依世俗而道用;2、依胜义而道用)

【(一)1、依世俗而道用;】

【首先学修的时候远离愦闹来观修也是很关键的,人们常说“在愦闹的环境中,怎么忍受得了痛苦、轻凌谩骂等”依靠众多恶友的熏染与怨亲受用的多种心理负担污染,就会不由自主地心烦意乱而迷失方向并且还会被其他散乱对境的种种外缘牵着走。】

这一段也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学苦乐转为道用的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呢?首先一定要离开愦闹的城市也好、人群也好、环境也好,这样才能修行。如果你没有离开这种特别嘈杂散乱喧嚣的环境,很难修行。

所以,作为初学者,先选择一个比较寂静的,如果有一些远离愦闹的寺院、道场或者阿兰若、寂静处,这样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在你自己的城市里面尽量减少散乱,这样观修其实是很重要的。

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毕竟大家都是初学者吧,刚开始你一方面在人群当中,一方面要修得很好的话,恐怕有一定的困难。自己有一些因缘的话,最好是以闭关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五加行,或者做一些禅修,这样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佛教只是耽著在一些理论上面,理论上你讲五部大论也好、密宗续部也好,什么都是非常头头是道,讲得道理是天花乱坠、特别好,但是你实际行为当中从来没有观修的话,恐怕真正苦乐转为道用的时候,全是留在理论上了,没有任何的意义。

因此,哪怕你学了多少天,点点滴滴,最好习惯性的观修。就像非常简单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在我们的大圆满密法当中它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法,但是对没有观修过的人讲的课,和观修过的人讲的课,从真正的深度和经验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实际地修行。

实际地修行,尤其是在汉传佛教当中,以前也有个人住在茅棚中、山洞里面修行;还有一部分是集体禅修,其实汉地的集体禅修非常好的,大家一起打座,中间有管家,不叫管家,拿着禅板的那个人叫什么?纠察是吧?他拿着香板,然后看有些人睡着的时候,或者有些人有点不对的时候,就“啪”的一下,有些人因为用香板加持他的时候,有些斩断分别念当下开悟的,这样的也有。有些大乘佛教的一些历史,其实这种方式应该很好的,我们很多法师有时要求大家一起来禅修,刚开始有点不习惯,然后慢慢这种收获和加持力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在宋朝和隋朝,那个时候有那么多的禅师、成就者?我们现在看《唐高僧传》、《宋高僧传》、《隋高僧传》,这些高僧传当中可以看出来,当时有特别多的修行者,而且修行者中也有开悟者、成就者,其实他们下了工夫修行的,如果我们下了工夫修行的话,肯定很多的修行境界会出现的。藏传佛教当中也有这样的,大家集体共修的这个禅修。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有一些纠察可以来给大家提醒,稍微需要这样的。然后慢慢自己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所以,包括讲五部大论时,在课堂当中也是习惯性的,虽然坐很长时间的那种时间也没有,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禅修。

其实这种禅修从小如果习惯是更好的。我们看到有些小的佛教徒他们禅修还是很可爱的,有些不同地方的、不同国家的小的一些僧人或者小的一些学生,他们禅修的时候(不过有些小孩就这样睡着了),但还小的时候有一些禅修比较好。因为小时候的任何一些习惯、行为会直接影响他的一生。包括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也应该让他禅修。如果不听话,惩罚让他禅修两个小时,这样可能也是比较好的。

这里首先讲的【远离愦闹】,修行是非常关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愦闹当中,确实痛苦是受不了的,轻毁和谩骂也是受不了的,还有很多你的恶友也好、亲人也好、怨敌也好,还有各种各样的一些受用,这些对我们作为凡夫人来讲是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外境的诱惑性特别强,再加上凡夫人的心理特别脆弱,这样的时候很有可能你本来想好好地修行,但是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先去一个比较合理的环境当中去修行,

包括很多大成就者,其实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修过。不仅是佛教徒,世间包括著名的运动员也好,获得金牌、银牌的,这样那样的,包括游泳冠军啊,其实在这个之前他们还是有拼命地,包括他自己的家里,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自己去训练,最后达到一定的时候他才开始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在这之前有一定的付出。

所以佛教徒你真的要把痛苦转为道用的话,直接到一个人群当中,或者你整天散乱,整天忙着和别人一起不认真的,全部都是表面上的一些行为,那你肯定没办法痛苦转为道用。虽然你在某个什么道场里面,什么佛学院、什么寺院当中,什么法王、什么什么堪布、什么大和尚面前,已经待了多少多少年,“我已经待了十年了、已经待了八年了、待了二十年了”,但是你遇到痛苦时,因为学得没有深入。。。学习当中的确有些是学得很深入。如果学得深入的话,得的时间比较短,得的法不一定很多,但是他学得特别扎实,而且这样学的东西自己可以深深地去串习。深深地串习的话,他的心理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有改变。那时,佛教里的教义一定能改变你所有的一切。

所以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在很多人群当中,要在比较寂静的环境当中,寂静的环境自然而然对你的修行会有助缘。

【而在寂静处就没有这些,因此内心非常澄清,由此心就容易使唤。】

在寂静处,刚才的染污、散乱这些都是没有的,因此心非常澄清,由此心容易使唤。你在寂静的地方没有散乱,心也是很清净的。这个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在有些愦闹的环境当中的话,好像怎么样修、怎么样念诵,一点受益也是没有的,如果到一些寂静的地方,尤其像前辈的高僧大德,像莲花生大士、传承祖师们加持过的地方,到了那里以后心自然而然静下来。就像《佛子行》中所说:“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在寂静的地方,烦恼自然灭,善自然增长,心也是清净,让我们远离散乱佛子行。所以,如果到了这样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心自然而然会堪能。

像以前很多宁玛巴大德的传统,刚开始修加行,然后修寂止,寂止修四到五年,心基本上能调整。这时候,心达到一定的堪能,才可以给你讲大圆满的直断、任运自成这样的教言。但是现在有些地方有的大师们的行为与前辈上师的传统也有所不同吧。加行都不用修,然后灌顶都不用,直接给你讲一个大圆满的直断要诀。刚开始可能徒弟也比较舒服一点,直接观着前面,一切的烦恼直接斩断!然后上师自己也觉得:“我直接有传大圆满的资格,我好了不起啊!”两个人都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完成了正行。但是因为前行不稳固的原因,可能过一段时间,弟子产生烦恼,然后金刚上师也被不同的因缘摆动,有这个可能性的。

所以我们最好是按照密宗的做法,特别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加行。因为反反复复地修行的话,你的基础稳固了,基础稳固了那在这上面建筑很结实的;如果没有这样,冰上建筑的话,暂时看来好像非常有意义的,但实际是不坚实的。这里也讲了,如果到了寂静的地方心很容易使唤。

这个原因在下面讲了,讲的什么呢?

【那些修断法者在修炼践踏痛苦的作意时,】

本来修断法是一个很高深的一种禁行法,大家也知道,但是修断法那么高的法,刚开始的时候,也不适合在人群当中修。他们为了什么呢?为了践踏痛苦和烦恼,修这样的作意的时候,

【一开始舍弃依靠愦闹中人的损害来修炼,】

因为一开始如果你的敌人、人群的损害的话,作为修断法者,可能修行不是很成功的。

【而到寂静的尸林凶地依靠鬼神的兴风作浪来修炼的原因也是这一点。】

比较而言,可能人群的危害对修断法者来讲很难转为道用的;比较而言,你到尸陀林去,你到一些凶险的地方,有一些凶地、凶水、凶山,有凶神兴风作浪的那些地方,比较而言也好一点,寂静的地方。

所以修断法那么高境界的修行人还是需要先去寂静的地方。像印度以前包括莲花生大士等密宗持明者,他们到一定的的时候,到八大尸陀林去禁行。先远离人群,禁行成功以后,鬼神都能降伏以后,再到人群当中,因为人群实际有同样的烦恼:异性的贪心、同性的嗔恨心,有各种烦恼会出现的,而对鬼神来讲,可能也稍微好一点。所以修断法者到寂静的地方的原因也在这里。

这里讲【而到寂静的尸林凶地,】到尸陀林。以前有些道友经常去尸陀林,但我建议不要随便去尸陀林。不然有些修行不太好的,因为尸陀林还是有一些晦气、有一些染污,自己真正要想践踏痛苦的话,没有一定的修行境界、没有修过断法、没有一定的护身能力的话,去是可以去,但你是以好奇的心,“以前莲师去过八大尸陀林,我也准备去八大尸陀林”的话,你不要说八大尸陀林,一个尸陀林完成的时候你可能会不会生病啊?有这个可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修得稳固一点,再去可能好一点。

再加上包括我们喇荣的天葬尸陀林,很多人觉得是个旅游的地方,这种看法和想法是不对的。听说有一次来了很多旅游的人拿着相机,在那里排队一直等着。后来,别人把尸体扛过来的时候,他们大家都鼓掌,那些旅行者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和道理都不懂吧。其实不管是藏地的天葬,还是汉地的殡仪馆,也是非常沉重的一个地方,很多的家人离开了,送尸体的人的心理的这种痛苦也应该非常不一般的。我们自己送亲人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我亲自送到尸陀林,但是那一天和平时我去尸陀林的感觉完全是不相同的),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鼓掌、拍照,其实这是很不尊重的一种行为。汉地也经常说“逝者为大”,对死人应该尊重,从文化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从信仰层面来讲更是那样的。

所以我们不愿意天葬开放,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没有什么摄像的,没有什么拍照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在很多电影、电视里面都看过,最好的美女帅哥变成尸体的时候确实也是很可怕的。

米拉日巴尊者也说(上师念藏文教证),所谓的尸体,原本是我们现在的身体。尸体没有什么可稀有的吧?但很多旅行者,认为喇荣的尸陀林很出名,一定要去看,拍个照片。其实尸陀林的建造,这是一种文化,是对死者庄严的一种表示吧,可以这么说吧。并不是当作旅游风景区,当作大家很欢喜的、把它当作一个很稀有的,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这是对传统不尊重。我们从来不可能到殡仪馆拿着很多照相机,“啊,这个尸体怎么好看,”中间拍的话,可能包括他的家人都会非常得不高兴。

当然现在由于疫情,尸陀林不能开放,这样也比较好一点。我昨前天从炉霍过来的时候,经过色尔坝,关卡管得还是非常严,外来的所有的车也好、人也好全部都是让他们返回去,都不让进来。这在疫情期间也是很好的,一般来讲我们也愿意这样的。但长期来讲,如果把尸陀林的开放,当作旅游的地方,我个人是不太赞同的。但其他人我不太清楚,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

【总之,所有恶缘痛苦不仅对心无害,而且它们能够引发快乐的作意。消除了所显现的内在疾病、外在怨敌鬼神、恶语等不想要的所有情景,当然就只显现出悦意的情景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总而言之,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吧。所有的恶缘痛苦不但对你的心没有危害,而且能引发出一种快乐和欢喜的话,我们都要学会什么呢?要学会遮止、消除所有内在的疾病也好,外在的这些鬼神,这些不想要的想法,这个要制止、消除;所有内在的疾病也好,外在的鬼神、怨敌也好,都要成为想要的、悦意的、对他们欢喜的,这样的情景一定要学会这样。

这句话还是很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们如果真的转为道用的话,不管是内在的也好、外在的也好,以前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我不喜欢、我不要;但我们现在不要排除它。而且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心里就想,“哦,机会来了。”

比如说你病了,“很好,现在我学法的机会来了。”然后当出现了你怨恨的敌人,“哦,很好,我很悦意很开心。”然后一旦出现了鬼神也好,或者别人对你恶语的刺伤,那你很高兴、很开心。如果修行好一点的话,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平时平平淡淡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一旦有一个比较激烈的刺激你的时候,你就有一种灵感。这种灵感是很难得的。平时,你自己觉得修行很好的,但是别人说“你偷我的东西,你特别难看,”这样直接刺伤你心的时候,你马上有一个心的反应。那时,修行稍微好一点的话,你能冲过去,直接转为道用。如果修行不好,本来你就没有什么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什么样的细微的语言对你的刺伤、伤害也是很大的。

心理学当中有一种人有富裕感,别人跟我说对我没有什么,就像《宝性论》里面所讲的一样,我们不是有如来藏嘛,如来藏佛性有的话,别人说,“你很难看。”没什么的,那我不难看,我长得那么好看;别人说你如何如何诽谤你的话,你也会觉得,这个语言对我没有什么的。但如果我们本身是一种贫瘠感,自己觉得心里没有什么安全感、没有什么信心,本身就特别的孤独、很自卑的,这种人虽然不是给你说的,是给别人说的,你也会觉得,“这是对我说的,我一切都完了。”因为本身就特别的孤独,没有安全感。

所以关键是什么呢?我们自己的心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这种人很容易受伤,很容易自己倒下去;如果我们真的有一些富裕感,那不管怎么样,哪怕是非常大的痛苦降临到你头上的话,你想,“哦,真的修行的机会来了。”

一般的修行人比如在丰衣足食、什么都因缘具足、样样齐全的时候,“哦,现在我修行的机会来了。”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好的修行人,什么都不行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时候修行的机会来了。”这个差距很大的。

普通的修行人,“哦,我今天生活费也发了,钱也有了,现在房子也不漏了,什么都好,啊,我现在开始修行应该顺缘具足。”这是一般的修行人,觉得“我现在身体健康,禅修应该很好的,今天我应该好好修一下,阳光也不错。”但是如果修行更好一点的话,“哦,今天什么也不顺,什么都很倒霉,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因为祸不单行,好多都积聚在一起,哦,现在修行的机会来了,”那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修行人的行为。

我想佛教当中,有时候可能会有很多的道理,在其他世间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当中不一定是有的。那天好像也讲了,现在西方的很多学者在心理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他们马上要找一些心理老师。其实心理老师自己也是没有安全感,也是很痛苦的,但是他还是以盲导盲,给别人讲一些道理。也许我们不是特别的专业,但确实我也问过一些西方的心理引导师,他们从传承开始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现在西方很多心理学家的传承祖师是普贤王如来。寻找的,像弗洛伊德、荣格,还有阿德勒这些人,基本上是大的学派都是这样,但这些还不到一百年,那个时候,那之前真正的心灵科学还是一个空白,没有一个真正的传承。

他们是什么样呢?像阿德勒,他们的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比较正面的、积极的,对每个人心理产生一些痛苦、抑郁、焦虑,这个时候他一直有一种积极的、有希望的、应该能实现自己梦想的这样的理念去灌输,从这方面来讲应该是很好的,正因为如此,西方很多人觉得心灵的这种引导是非常不错的,也有很多人信仰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上比如阿德勒,他自己从小的经历也是非常悲观的。他有一本出名的书《自卑与超越》,从整个他自己经历看,他小时候非常自卑,后来在生活当中也是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心里一直是没有自信。后来他拼命地去超越,最后他自己以为是一种超越,就给别人展示。展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很不错的。但是从佛教真正的境界和开悟的道理比较起来的话,应该有一定的差距吧。

阿德勒和荣格应该是弗洛伊德的大弟子。刚开始弗洛伊德特别重视荣格,他觉得自己真正的接班人就是荣格,因为荣格在神学和解梦方面有一定的特色。而弗洛伊德有《梦的解析》,这是很出名的书。这里面主要讲梦的创作、梦的来源,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些梦,有一部分是以前的习气,有一部分是生活的经历,有一部分与个人平时白天的行为也有关系等等,但他真正的传承,刚开始是以荣格来解释的,当时国际心理分析的大的组织让荣格一定要当它的主席。但后来他们两位在思想上的一些冲突吧,因为弗洛伊德从小对性关系非常的重视,他觉得所有心灵知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与性有关系,所以他在剖析的过程当中,一直包括人类对母恋也好、对异性的贪欲也好,很多方面,他觉得人类社会最关键的是性,但荣格可能受到神学方面的一些影响,后来不承认,他们两个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分歧。

后来有一本书叫《荣格与藏传佛教》,这本书也是引用了荣格的一些思想。虽然荣格说,《西藏度亡经》对他的影响还是蛮深的,他自己也说:“这本书一直陪着我,很多的我的发现和思想,

还有我的具有建设性的洞察的见解,都来源于这本书。”他在书本上直接赞同《西藏度亡经》,对这个书是非常赞同的。但我看了荣格他自己的包括一些神学,包括他对梦的解析,他对未来的预知的道理,有些地方学得不是很深的,只不过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不管怎么样,到了后来荣格的见解与弗洛伊德说法还是不同的。他觉得性的关系虽然在人类社会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最根本的,并不是最全部的,所以后来在弗洛伊德晚年时他特别的失望。阿德勒与他的思想不同,因为弗洛伊德认为很多现象,包括梦的解析是以前的习气导致到现在,许多事情与以前的不管是基因也好,与以往的习气有关系的;但是阿德勒觉得与将来有关系,因为他自己是很自卑的人,他将来自己有自信、有积极、有奋斗的话,最后他原来的自卑会有所改变。所以他们两个在有些观点上面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一些变化吧。

最后,弗洛伊德晚年的时候,虽然他的两个高足都没有继续继承他的传统,两个都有不同的这种思想,然后他自己单独创作。当然弗洛伊德在某种意义上,对西方的心理学界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我们从某种意义上看,确实他们觉得,很多思想并不是完全通过证悟、实修、了悟万法的真相或者心的本性而知道的,而是与很多今生癫狂者进行分析,通过自己的经历分析这样而得到的。所以他们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学说——“世间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精神病的,只不过是症状不同而已。”这种意义上当然跟佛教的“有烦恼疾病的、痴狂满天下”这个说法也许是比较相同的,但他们可能没有从那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佛教徒,既不站在别的心理学派上,也不站在佛教的学派上,只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去体验和修行的话,也许你真正知道佛教里面所讲的,不管是分别念的打扰也好,很多方面还是有比较新的发现吧。

我看到《首楞严经》中讲:“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你要先觉知,不入轮回。迷惑不止的话,堕无间地狱。所以,如果我们用智慧分析、觉知的话,“汝当先觉,不入轮回,”我们不会入于轮回的;如果我们一直迷惑不知的话,那即生当中许多颠倒的外境、思想让你没有获得自由,来世很可能会堕入无间地狱,有这个可能性,所以我们在这里讲一下它的必要。

【要到达这样的境界的话,那就需要遮止将那些损恼视为过患方面,需要尽最大努力学着将它们视为功德,】

如果我们要到达这样的境界,把疾病不用不想要,它是很开心、很喜欢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的话,我们尽可能遮止“把损害方面当作是过患”;然后这些损害,不管是疾病也好、怨敌也好,这些看成功德,这个很重要的。

如果真的要达到这样的话,你生病也好,别人的恶语也好,别人对你的危害也好,这些是看作这样是很好的,“对我来讲是很好的;不要把它看作损害,“这个对我很不好的”,不要看作这样的。

为什么呢?

【因为是不是悦意对境归根到底是以心执著的方式,】

到底这些是可爱还是不可爱,实际上,是你心里的执著方式。如果你觉得可爱就是可爱,如果你觉得不可爱就是不可爱,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外境。这一点,确实是我们心理串习的一个方法。

下面讲一个比喻:

【比如,经常将愦闹想成过患的人们,眷属受用等越是兴盛,就越加地厌烦,】

我们有些人是不愿意人群多,不愿意福德、财富,这样的话,把愦闹看成是过患,看成过患的话你有了钱就觉得很痛苦,来了一些人心里也很烦,然后生意好的话也很不开心的,人多的时候也很不开心的,这样的。本来是一个外境,但是你不喜欢愦闹的话,反正有了受用、眷属、名声这些的时候你心里特别的烦,“我现在有了名声了,有了钱了,怎么办呢?”这样的。

【而将愦闹视为利益的人们却会向往羡慕荣华富贵。】

这些也是,不管是名声、财富、荣华富贵的话,这个是很好的话那大家都觉得是这样的。我现在接触的世间的一些领导,他们特别羡慕“某个人有钱、某个人当了副局长、某个人开了豪华的车,多好啊这样。”但是一个修行人来看,这些名声、地位、财富,对他来讲特别的看不起,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是一个外境,比如名声、豪华的车、豪华的房子,这些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是有功德的人来看,对他来讲,“哇,太开心了,我现在开车,我现在有这样的眷属特别开心。”如果一个修行人来看,同样的外境,把它当作一种过患。

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个疾病的话呢,修行转为道用的人来讲的话呢,“啊,我现在生病了,多开心啊,挺好的挺好的!”“我现在别人诽谤我,多好啊”他会这样想的。如果心理脆弱的人来讲,“我现在生病了,我怎么办?我这次会不会死了?我不敢看医院。”

有一个喇嘛说:“每次化验的时候,我根本不敢看医院,因为这些医院是很坏的,万一他们诊断我是一个癌症晚期的话,那我特别害怕,我受不了了,我每次根本不敢去看医院。”如果是修行比较好的话,癌症晚期有什么呢?癌症晚期也许是很好的,结束我的生命的时候我可以好好地发愿等等。

所以,同样的一个对境,但是你接受的程度和接受的方法是完全不相同的。今天讲到这里!

【将愦闹视为利益的人们却会向往羡慕荣华富贵】

今天传承没有念,好吧,现在念吧,今天只有一点点传承。

上师念藏文传承。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摧伏一切过患敌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涌涛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