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 总说品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觉囊全知朵洛瓦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顶礼具德殊胜上师及一切吉祥圆成实!

顶礼、供养、赞叹、皈依一切于有不损减、于无不增益依如实安住证悟而宣说之尊者!

于悉究竟深实相,基果究竟如来藏,

道竟金刚瑜伽师,恭礼立誓释彼义。

世俗诸法皆空基,十二无变圆成实,

得彼证彼宣说彼,诸佛菩萨尊前礼。

尤其尽显彼真义,弥勒无著与胞弟,

以及龙树父子等,示深实相尊前礼。

明示如来藏之论,摄略撰写彼注释。

于此大乘宝性论,随同具德圣者无著之注释而宣讲分四:一、契义之论名;二、成办大义总顶礼;三、具殊胜义之正论;四、解说圆满造论事宜。

甲一、契义之论名:

梵语:玛哈雅那俄达绕单札西札

藏语:特巴钦布杰喇密单究

汉语:大乘宝性论

甲二、成办大义总顶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总说品

甲三(具殊胜义之正论)分三:一、安立论体:二、广说分支;三、圆满所为。

乙一(安立论体)分三:一、总纲义;二、对应经教;三、次第固定之理。

丙一、总纲义:

佛法僧界觉,功德佛事业,

略摄全论体,此七金刚处。

将总纲义全盘托出授予弟子能使他们轻易通达,广说分支能断除增益与损减,或者也特为讲者有条不紊、容易解说而尽量以归纳的方式明示本论的意义。总纲义也就是指,所得:究竟圆满自他二利的佛陀之义、具足离贪二谛法相的正法之义、具足二智不复退转的会众圣僧之义;获得佛法僧之方式:真实所证——众生界性或法界自性清净之义、证悟之本体——界性垢染普皆清净的无上菩提之义、证悟之分支——与大菩提相属离系果异熟果所摄的功德之义及最后或后面宣的说令他证悟之方便——功德威力的佛事业之义。将要讲的全论所有分支之体或事,以简要的方式宣说,就是如金刚般的这七处或七句。由于这些意义是无可诠说各别自证,以闻慧思慧难以通达,因此就像金刚宝物一样。如续中也云“金刚名不坏”。能诠的文字也能明示彼等正道并使人理解,为此称“处”,因为成为渐次了悟所诠的基础或所依。

丙二、对应经教:

自相系依次,总持王经序,

知三处余四,具慧佛法分。

这七种金刚处的自法相或本性的关联,并存连续之理,按照此处宣说的次第,《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请问宣说如来大悲经》序品中可知宣说了前三处三宝,彼中云:“出有坏于诸法等性中真实圆满成佛,善转F轮,有无量极其调柔的弟众……”剩余四处,继序品后宣说了具慧菩萨道法功德之垢的六十种净治法,明示了佛性。如《法界赞》中云:“有界而行事,得以见纯金,无界虽行事,唯是徒烦恼。”所净垢染之基法界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而存在,为了现前它而宣说净治之方式合理。

若问:何为六十种净治法?

菩萨的四庄严、八光明、十六大悲及三十二事业。随之,后面三金刚处,由宣说如来法的八十种分类可知,也就是继宣说法界后宣说了大菩提十六大悲明示了菩提。其后,按照将要讲的宣说十力、四无畏、佛陀十八不共法明示了功德。随后,宣说如来的三十二种无上事业明示了事业,彼中云:“善男子,如来事业即此三十二种。”同时宣说了事业与事业者。

丙三、次第固定之理:

佛生法生僧,僧得智藏界,

终获智大觉,具足利生法。

因为,于诸法等性中真实圆满成佛,善转F轮,依说法而修行,从中产生无量极其调柔的弟子圣者僧众,由成僧众而得以不同程度具足清净自身智慧藏界性之障的缘。渐次修行等持,最终获得远离所有客尘的自性法界智慧真如,即是殊胜菩提,与之同时,也得到其分支(十)力等无量功德,从而出现他们的所为,具足能成办利益所化众生的事业之法。为此,这般宣说了本论的次第。

乙二(广说分支)分二:一、广说所得三宝之分支;二、广说得法四处之分支。

丙一(广说所得三宝之分支)分三:一、三宝各自本体;二、安立三皈处之理;三、以释词解说。

丁一(三宝各自本体)分三:一、究竟皈处佛宝本体;二、佛之圣教法宝本体;三、受持佛法者僧宝本体。

戊一(究竟皈处佛宝本体)分三:一、以赞叹而真实宣说;二、分析彼义而宣说;三、以对应而广说。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无初中末寂,佛自觉觉已,

为未觉觉说,无畏恒常道,

持胜智悲剑,金刚斩苦苗,

见林绕疑墙,尽摧佛前礼。

佛陀,无有初始生、中间住、最后灭——有为法的三种法相,因此是无为法的本性;寂灭戏论与分别,因此是任运自成;佛陀本身不依赖他以各别自证智慧自然觉悟,因此并非依靠他缘证悟。具足如此三法,自己成佛现量证悟一切所知,因此智慧圆满。为了使没有证悟的其他众生证悟而宣说了不畏轮回、不退转恒常现前法身之道,因此悲心圆满。持执这样殊胜的智悲宝剑与金刚,依次以智悲宝剑斩除能产生后面近取蕴痛苦的苗芽,以智悲金刚摧毁我执我所执等种种见解密林围绕的怀疑坚墙,因此威力圆满。于具足六法而究竟二利的佛陀前,三门恭敬顶礼。

己二、分析彼义宣说:

无为任运成,非依他缘证,

具足智悲力,具二利佛陀。

刚刚所讲的此教义表明了具足六种或八种功德的佛陀,因不是以因缘产生而具足无为法无有迁变的功德;因无有勤作而具足任运自成的功德,因自己觉悟而具足不依靠他缘证悟的功德;具足这三种,是智慧的功德;因将他众也安置于这种功德中而具足悲心的功德;因断除他众的苦因苦果而具足威力的功德。这是以实体分的六种。或者以反体来分有两种功德,前三种是自利圆满的功德,后三种是他利圆满的功德。这一切归集起来,就是具足八种功德的佛陀。

己三、彼等对应广说:

是无初中末,自性故无为,

寂灭法身故,名谓任运成。

以赞叹宣说作为因,之后以分析宣说次第建立来宣讲,佛陀是无有初中末有为法生住灭的自性者,因此是无为法。无余寂灭身语戏论与心之分别等勤作,是法身的本性,所以说事业任运自成。

各别自证故,非依他缘证,

证此三故智,说道故为悲。

威力以智悲,断除苦惑故,

前三成自利,后三成他利。

由于是以各别自证的自然本智证悟的缘故不是依他人讲说等的外缘证悟的。证悟如此具足无为法等三种功德的法界对一切众生而言无有差别,为此具足智慧圆满,为了将其他所化众生也安置于究竟清净本性而随缘明示出世间道,为此具足悲心圆满。具足威力的事业圆满,因为以刚刚讲的智悲二者断除众生的痛苦近取蕴及其因所有烦恼的缘故。其中前三种功德是成办自利圆满,因为法界无为法任运自成成为自证智慧的行境,断除一切有漏法,具足无漏大乐,究竟自利。以后三种成办他利圆满,因为以智慧照见所化界,以大悲心趋入,以事业也能如愿无余成办所欲之事。

戊二(彼之圣教法宝本体)分四:一、以赞叹真实宣说;二、分析彼义而宣说;三、彼等归摄为二谛;四、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非无有二俱,非俱无可择,

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寂。

无垢具智光,于诸所缘境,

摧破贪嗔痴,正法日前礼。

正法,因为于法界真如自性胜义谛各别自证智慧行境中存在的缘故不堕无的断;因为世俗客法本来无生的缘故不堕有的常边;它们不是各自他体,遮破了单一,互绝相违的缘故,也不是有无二俱的共同基;不成立有和无二者,就不成立有无二俱,遮破它的有无二俱以外的非俱也无法思择。为此,解脱四边戏论。以表示、名言无可诠说,真实超越语言行境,所以远离释词。不是以比喻、推理等所表明,不是他证的行境,是圣者各别自证的缘故,无可思维。寂灭轮回的根本——业与烦恼,因此无二。寂灭彼等之因——非理分别念,因此是分别。这三种是灭谛所摄。无有烦恼随烦恼连同习气之垢,因此是清净。

具足远离所知障的智慧现量了知一切相的光芒,因此是光明。

于一切所缘对境,摧破欲求贪爱净、嗔恨不净、于中等愚昧的一切翳暗,因此成对治,以这三种意义成为如日轮般道谛所摄,于正法前,以净信顶礼。

己二、分析彼义而宣说:

无思二分别,净明对治品,

所能离贪者,具二谛相法。

刚刚讲的此教义指明具六种或八种功德的正法,名言心识无可思维的功德、无有业与烦恼二者的功德、无有彼等之因非理分别念的功德、清净烦恼垢染的功德、智慧光明的功德、摧破三毒黑暗对治品的功德,这是实体的六种分类。或者,以反体来分,前三种是果——所离贪的灭谛,后三种是因——能离贪的道谛,连同具足清净之二谛的法相,具足这八种功德,就称为正法。

己三、彼等归摄为二谛:

远离贪欲者,灭谛道谛摄,

彼等依次第,三三功德知。

远离贪欲者称为法是指,离贪之果灭谛以及能离贪的道谛所摄,二谛如实按照次第,由无可思维、无二、无分别三种功德可知说明了具二清净的灭谛,由清净、光明、对治三种功德可知宣说了能清净的道谛。

己四、彼等对应解说理由:

非择非诠故,圣知故无思,

寂无二分别,净等三如日。

以赞叹而宣说作为理由,随后以功德的分类次第建立宣讲,所得究竟灭谛法不是有、无、有无二俱、非俱——四边执著的分别寻思所抉择之对境的缘故,不是语言、名言、释词等所诠说之对境的缘故,是圣者入定各别自证所了知的缘故,以这三种因说明了它是世间心识不可思维的。由于寂灭了有漏业及其等起的烦恼的缘故是无二性,由于寂灭了业及烦恼之因——非理分别念的缘故是无分别性,如云:“舍利子,所谓灭,此即法身,无二之法即无分别之法。”能获得此法身之因见道修道的清净功德等以及“等”字包括的光明、对治,这三种是以三种同法可知如同日轮一般,原因是,与日轮清净相同,道谛法远离一切随烦恼之垢;与日轮能照亮色法相同,道谛法能照亮一切所知相,与日轮是黑暗的对治相同,道谛法作为见真如之一切障碍的对治。

戊三(受持佛法者僧宝本体)分三:一、以赞叹真实宣说;二、证成彼等摄为二功德;三、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心性即光明,见惑无本性,

真证诸众生,无我寂灭边。

具见佛随行,一切无障慧,

具见无量众,有境智前礼。

菩萨不退转之心是以对治自性现前光明,照见烦恼的本体本来无生,菩萨具足真实如实证悟一切众生之自性人无我与法无我寂灭边或戏论法性而了知如所有的智慧,以照见法性圆满佛陀之法身周遍随行有法一切众生而了知尽所有的智慧,他们也是依次,以具有对对境无著无碍之障的出世间智慧而了知众生法界清净,以具有遍知无量众生的有境,因此于拥有清净照见一切所知的智慧而成为一切有情之殊胜皈依处的僧宝前以清净信心顶礼。

己二、证成彼等摄为二功德:

如所尽所有,内智见清净,

具慧不退僧,具无上功德。

刚刚所讲的此教义宣说了具有两种功德的僧宝,缘对境法性真如如实存在,圣者以与他不共内在各别自证的智慧照见贪著障清净的缘故为如所有智的功德,缘对境有法尽所有的一切众生普遍具有法界,圣者以与他不共内在各别自证的智慧照见质碍障清净的缘故为尽所有智的功德,由于具足这两种智慧的缘故,于圆满大菩提不退转的僧宝会众——具慧菩萨超胜声闻缘觉,因此具足无上智慧的功德。

己三(彼等对应广说)分四:一、广说证悟如所有之理;二、广说证悟尽所有之理;三、彼等亦说为清净;四、宣说一切中最殊胜皈依处。

庚一、广说证悟如所有之理:

证众寂法性,故为如所有,

彼亦自性净,烦恼本尽故。

以各别自证智慧现量证悟一切众生的心自性本来寂灭戏论的法性,因此称为如所有智。也就是因为证悟心自性完全清净光明的缘故及证悟客性的烦恼本来无生而灭尽的缘故。

庚二、广说证悟尽所有之理:

证所知究竟,慧见众生具,

遍知之法性,故为尽所有。

以证悟对境一切所知法及其究竟真如的出世间智慧了知一切,而以各别自证智慧现量见到尽所有的一切众生自性普遍具有遍知的法性如来藏的缘故,是了知尽所有的有法之智。那种现见也是从一地起产生,因为证悟了法界普行(遍行)之义。

庚三、彼等亦说为清净:

如是证悟者,各别自智见,

无垢界无著,无碍故彼净。

这般以如所有智尽所有智证悟出世间道即是以与他不共圣者各别自证智慧见到的,也就是指,趋入周遍一切自性无垢法界而无有具贪著的烦恼障,由证悟周遍一切所知法而无有具质碍的所知障。为此,那两种智慧观待相似智慧所见也是极其清净。

庚四、宣说一切中最殊胜皈依处:

智见清净故,佛智无上故,

不退之圣者,众生皈依处。

以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照见对境,清净贪著障与质碍障,因此与佛陀的无上智慧所见接近,为此现量见到法性、于圆满菩提不退转的圣者,成为救度一切有情脱离轮回苦受的皈依处。

丁二(安立三皈依之理)分三: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种之理;二、后两种非永久皈依处之理;三、抉择胜义皈依处。

戊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种之理:

依佛法弟子,信解于三乘,

及三作用众,安立三皈处。

因宣说究竟皈依处本师佛陀的功德之义见到佛陀的功德从而追求三乘中的大乘佛果;三种作用中,信解佛陀作为二足尊,就此而言,三皈依处中佛陀安立为第一皈依处。以宣说佛教正法的功德见到其功德之义,缘觉乘者欲求自己证悟甚深缘起法;三种作用中,就信解法起到离贪尊作用,就此而言,三皈依处中,法安立为第二皈依处。因宣说求学者僧众的功德而见到其功德,三乘之中,声闻乘者随从他人宣讲,欲求获得真如;三种作用中,信解僧众起到会众尊作用,就此而言,三皈依处中,僧众安立为第三皈依处。总之,以三种意义针对六种行人而安立三皈依处,这是为众生渐次趋入而宣说的。

戊二、后两种(法与僧)非永久皈依处之理:

舍欺有法故,无故有畏故,

二法及圣众,非胜永皈处。

宣说“暂时的法与僧并非究竟的皈依处”,名称、词句、文字组合归集的教法,是通达义共相的所依,但真实证道时,就像过了河的船一样是所舍的缘故。证法也有两种,其中能证的道法具有有为法的法相,无常、不真实、如云相般是虚妄、欺惑的有法的缘故,所证的灭法是究竟佛陀,但按照声闻的方式如同灯火相续中断一样仅是无有烦恼与痛苦的缘故,所谓僧,即便是灭尽有的阿罗汉也像撑着剑的刽子手一样畏惧诸行,而寻求从中出离,菩萨也是有所学,因此没有到达无畏的最高境地,这一切是因有畏而皈依佛陀的缘故,教法与正法二法,以及佛陀以外的其他圣者僧众是暂时的皈依处,在获得究竟时它们也不是最殊胜的永久皈依处。

戊三、抉择胜义皈依处:

胜义诸众生,皈处唯一佛,

能仁法身故,僧究竟亦彼。

在胜义中成为救度无量众生离苦、无灭恒常的殊胜皈依处,就是唯一的圆满佛陀。然而法与僧说为暂时的皈依处是指,他们究竟就是佛陀,如前所述“无有初中末……”为特点的能仁具足清净二谛的法相、是究竟离贪之法身的缘故,三乘的僧众也以断证来分,究竟也是现前佛陀的法身。

丁三、以释词宣说:

稀有无垢故,具力世庄严,

是最殊胜故,无变故为宝。

梵语“绕那”涉及稀世之珍与珍宝两种含义,此处以六种同法而说明三宝与珍宝相似。具体来说,与珍宝于世间罕见相同,三宝也是未经累劫修行二资粮善法也不会值遇,稀有出现的缘故;与珍宝清净无垢相同,因为三宝也是何时何处都无有过患之垢的缘故;与珍宝具有遣除衰败、赐予圆满的威力相同,因为三宝也具有神通等不可思议的功德威力的缘故;与珍宝成为世间装饰相同,因为三宝也成为一切众生善心之因而作为一切世间最殊胜庄严的缘故;与珍宝比假宝殊胜相同,三宝也是超越世间,于一切法中堪为最胜的缘故;与珍宝不以赞毁等改变相同,因为三宝也是无为法自性,何时也不会以众生信不信等外缘改变的缘故。正由于与珍宝相似,因此称为宝。

就从中获得出世间清净之处成就三宝而言,广说得法四处分支:

丙二(广说得法四处之分支)分三:一、共同宣说;二、各自本体;三、彼等功德。

丁一(共同宣说)分四:一、四处成为圣者境之理;二、宣说彼等亦不可思议;三、广说其理由;四、推理因缘安立。

戊一、四处成为圣者境之理:

有无垢真如,无垢佛德业,

彼生妙三宝,见胜义者境。

所谓有垢之真如是指,法界真如在没有脱离烦恼之壳的众生位的如来藏。无垢真如是指,如来藏通过修道而远离所有客尘,是说完全转依的法相佛地阶段的如来藏法身。无垢佛陀的功德是指,与法身真实性相属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离系果及三十二妙相等异熟果所摄的佛陀之法。佛事业是指,依靠真实成就十力等那些功德的威力随应各自而任运自成不间断成办利生的无上事业。如是因缘四处中产生果善妙三宝的这种道理,唯一是具有现量照见法性胜义谛究竟智慧的诸佛的行境。

戊二、宣说彼等亦不可思议:

此三宝种姓,见一切者境,

彼四依次第,四因不可思。

产生、成就果此三宝之种姓——成为因缘的这四处如实之义:由于现量照见一切所知相,因此是佛陀智慧的行境,它们的意义也就是,界性等这四处,按照次第具足将要讲的四种理由,是普通人不可如实思维的。

戊三、广说其理由:

若问:四种理由是什么?

清净具染故,无染清净故,

无分之法故,任运无念故。

有垢真如界性之义:同一时间心的自性既是本来清净,也是具有以暂时客尘染污的缘故,表面似乎是两种相违法在同一基中集聚,因此不可思议,因为信解甚深法理不是声闻缘觉的行境。《吉祥鬘请问经》中也云:“天女,此二法难以证悟,心自性光明难以证悟,心真实随烦恼难以证悟。天女,你能听闻此二法,是具大妙法之菩萨。天女,其余声闻缘觉当以信心于如来前证悟此二法。”

无垢真如菩提之义:既是先前少许也不存在客尘染污,也是修道后所有垢染极其清净,表面似乎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原因是,它如实了知心自性光明。为此,以具足刹那的智慧真实圆满无上正等菩提而成佛。

无垢佛功德之义是指,十力等胜义的功德,在完全有染污的异生位也是存在无可分割的法性,但也并非现前的缘故,表面似乎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如《华严经》中云:“未趋入如来智慧之众生于有情趣少许亦无有,然以想执不现如来智慧。远离想执无碍出生遍知智慧自然本智。”

佛事业之义:因为既是无有勤作任运自成,一切时间不间断随所化众生缘分而成办所愿,也是不思抉彼此之想等相的缘故表面似乎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如《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云:“善男子,当以此差别如是了知,如来事业不可思议,随得等性,一切无罪,能使三时相联之三宝种族不间断。行持不可思议事业之如来身也不舍虚空自性于一切佛土示现。语言也不舍无诠法性,如所了知语言而为众生说法。意远离一切所缘,亦尽知一切众生之心行及意乐。”

戊四、因缘之安立:

所证及证悟,证支令证故,

依次一净因,三处是为缘。

实际这四处中,也摄集一切所知,原因是,有垢界自性清净是所证之处;远离一切垢染的菩提是证悟自体之处;与菩提相关的功德是证悟分支之处;功德的威力事业是使他众也证悟之处。为此,这四处依照次第,第一处有垢真如是所净之因,因为所有垢染清净中产生三宝。后面三处是能净之缘。

丁二(各自本体)分四:一、所证法界之义;二、证悟本体菩提之义;三、证悟分支功德之义;四、能证事业之义。

就有垢真如而言,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