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54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五十四课

思考题:

1.化身有哪五种特点?

2.化身主要分哪三种?请结合例证解释其各自意义。

3.佛陀将众生安置于资粮道的事业包括哪五种?

《现观庄严论》第八品中的法身、报身都已经讲完了,今天讲化身及事业。

戊三(行为化身及事业)分二: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二、广说事业之功德。

己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

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

化身即是为了调化有缘众生而示现的各种身相,它具有色身、时间、对境、果位、事业五个方面的特点。

色身特点,“佛化身”,即佛陀殊胜化身等种种幻化。

时间特点,“若乃至三有”,即轮回未空之前不会间断。经论中曾给三身安立了三种“常有”的名称:法身是本性常有,报身是相续常有(恒常相续轮),化身是不断常有。

对境特点,“于众生平等”,即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佛陀化身平等摄取所有众生,没有亲怨的分别,但度化起来肯定有时间、程度上的差别,这和每个众生的因缘有关,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果位特点,“作种种利益”,即施予种种利益,将有的众生安置于人天的果位,有的众生安置于三种解脱之一的果位。

事业特点,“无断”,即无有间断,无有偏袒。如颂云:“三界世间未灭尽,莲师事业无间断。”佛陀以及如佛般的上师之事业虽然在我们众生面前会显示隐没相,但实际上永远不可能真的隐没。还有一颂说:“纵然有大海,离开波浪时,所化众生前,佛陀恒不离。”(这个颂词据说出自《百业经》,但我翻译《百业经》时没有找到。《中观宝鬘论释》中又说是出自《毗奈耶经》。)大海当然是不可能离开波浪的,但假使大海有离开波浪的时候,佛陀也恒时不会离开有缘众生。我们要知道,所谓“不离”指的是,对有缘众生而言,佛陀的事业、上师的加持恒时无有间断,而对那些具有邪见或成见的人来说,即使佛陀、上师随时在他跟前也没有用。这种“不离”的信心,在我们修行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化身”在藏文中是“祖古”,也就是现在通常被翻译成“活佛”的这个词,它的真实意义是指佛陀的种种化现。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幻化网》等的观点,佛的化身主要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叫殊胜化身,就是像本师释迦牟尼佛那样在人间示现十二相成道的化身。十二相为:兜率降凡、入胎、出生、习五明、享用明妃、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佛、转F轮、示现涅槃。(若将此种归入佛在六道所示现的六能仁中,则又可称为调众化身。)

第二种叫种种化身,就是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比如《华严经》中经常讲,佛陀会随应因缘而化现为沙门、婆罗门、国王、大臣、乞丐等人的形象以及飞禽走兽等其他形态,所以说我们要懂得观清净心,因为一些看起来很可怜的动物说不定就是诸佛菩萨的化现,甚至在植物界中也有(显宗里面一般说,认为植物有生命是外道的观点,但《时轮金刚》中提到,植物中有些也有生命,它们实际上应该属于旁生之列)。上师如意宝讲过:佛陀如果以人的形象进入牛群、鸟群当中,它们不一定能够适应,但如果是以与它们相同的身相、生活方式与之接触,那么度化的机会就大得多了。

《大宝积经》中讲,马车等也是佛的化身。我经常想:现在大城市里面有这么多车,天天都堵车,既然这些车都是佛的化现,那说明佛的事业极为广大。《大方广善巧方便经》里面讲,有些商人在黑夜中迷了路,佛陀便化现为明灯为其指路。我们学院昨晚又停电了,灯一灭的时候,大家的感觉确实就像佛已经从我们信心的世界消失了一样。现在的人们对外在事物的依赖心特别强,一旦没了电、没了手机、没了网络,就好像没办法呼吸似的,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了——但即使是这些带给我们散乱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当然,我们不能说:“既然散乱的因都是佛的化现,那我每天尽情散乱就可以了。”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不可思议经》里面又讲,佛会化现为妙药、宝珠等,因此我们在医院里开的药,不管西药、中药还是藏药,其中有很多佛的化身,宝珠等装饰品中也有。

从这样的种种化身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佛的化身事业是无有间断的。不仅佛是如此,前辈诸高僧大德、传承上师的事业和加持也是从未间断过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就能够体会得到。藏地有一个说法:“莲师睡在信心的门口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接近一百年前的一位大德——意科喇嘛解释道:只要我们信心的门一打开,那么莲师就可以进来了;可如果我们信心的门一直关着,那么莲师是不可能进来的。其他任何圣尊、上师也是同样的,比如我们对文殊菩萨有信心的话,那么只要一祈祷,文殊菩萨的加持就会自然而然进入我们的心,这是一种法性力;要是我们没有主动去祈祷、观修的话,那么,尽管文殊菩萨的事业恒时无有间断,但由于我们自己的信心之门已经堵上了,也就没办法感受到他的加持。

还有一个教证我们也经常引用:“何人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意思就是说,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够诚心地作意、观想,那佛陀就会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赐予灌顶、加持;可如果你没有信心,那么就算你身处灌顶的场合之中,就算你坐在最前面,也不一定能得到灌顶。我们向佛像顶礼的时候,离得近的人如果没有丝毫的信心和欢喜心,那么也得不到佛陀的加持;如果你有特别虔诚的信心,那么即使离佛像很遥远,他的加持也会自然植入你的心田。

第三种化身叫工巧化身,指的是佛像、佛塔、佛经等,佛陀在肉身示现圆寂后,就会以这些工巧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佛法隐没的时代,众生是见不到工巧化身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能见到这么多的经典、塑像、唐卡,是很有福报的。我们作为修行者,要在佛堂里供养佛像,也要经常随身携带佛像,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表面上看来,佛像也是一种无情物,然而它跟石头等其他无情物是全然不同的。懂得因果规律的人,会对这些缘起物善加利用,不懂其中道理的人,则有可能会被邪见驱使而把自己关在佛法大门之外。

己二(广说事业之功德)分三:一、略说本体;二、广说分类;三、摄义。

庚一、略说本体:

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

能表示第八品法身的共有四个法,我们前面已经讲了本性身、报身和化身这三个,现在讲到第四个法——事业(这是按照解脱部论师的观点来讲)。

这个事业,从小的科判中看,是化身的事业,但从整个大的科判中看,也可以说是法身的事业。有些人可能会想:法身是常有的东西,它怎么会有事业呢?实际上,这是从法身作为事业增上缘的角度来安立的。比如说,我们本来是用眼识取外面色法的,而不是眼根,但人们通常却都说“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同样的道理,以下二十七种事业虽然从属于化身,但由于化身的根本因是法身,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法身的事业。

法身事业的本体,就是以种种方便应机调化众生,在穷尽生死轮回之前,这样的事业永远不会间断。我们世间人一提到事业,就是指的工作方面的事,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进行的一种小范围的活动。而佛陀是以什么为事业呢?他的事业,就是要让无边众生得到永恒的利益。为什么说这种事业无有间断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众生是无有间断的,既然众生无有间断,那么佛陀的慈悲就无有间断;既然佛陀的慈悲无有间断,那么他所示现出来的事业也就无有间断。由此可以知道,我们每个人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必然恒时都为佛的事业所摄受,关键我们要保持一颗信心,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加持。

下面就具体讲一下二十七种事业。

庚二(广说分类)分三:一、安置于道之所依;二、安置于道之本体;三、安置于道之果位中。

功德圆满如佛陀,度化众生也是次第性的,并不能一下子将所有众生都安置于果位上,我想这是给我们这些凡夫和胜解行地菩萨的一个很好的提醒:以后在度化众生时要量力而为,不要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对方特别刚强、野蛮,我们就尽力让他的嗔心减少一点,如果对方本来就不错了,我们就帮助他更进一步,这就已经可以了,算是完成任务了。

辛一、安置于道之所依:

诸趣寂灭业。

1、使一切众生灭尽三恶趣的业而获得解脱道的所依——人天身份。

“诸趣寂灭业”,有不同的解释方法,这里是指灭尽众生三恶趣的业,使其获得人天身份,从而成为解脱道的所依。

在佛教历史上,虽然也有众生依地狱身而得殊胜果位的记载,但那是极为特殊的因缘,一般来说,要令三恶道众生直接得到声闻缘觉等果位是不可能的,就好像一个人已经关在监狱里面了,那再有能力的领导也没办法让他立刻过上自由、安定的生活,只能先让他在监狱里好好表现,争取缩短刑期,过一段时间,等他从监狱里出来了,再给他安排一个好的工作。

对于次第根基的众生来讲,首要的事情是获得人身,佛陀说人身比天人身还宝贵,比什么都宝贵。《入行论》颂云:“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依靠人身的船,才能够渡过轮回苦海,这个人身非常难得,因此愚痴之人不应天天睡懒觉,否则将人生白白耗尽就太可惜了。正由于人身才是最好的道之所依,所以佛陀先要令那些最可怜、最恶劣的众生远离恶趣的痛苦,获得善趣的身体,尤其是获得人身,之后才能将他们安置于解脱道中。

藏地民间有一种说法:冬天刚刚过去的时候,大地上的草基本上被吃完了,新草还没有长出来,这是牦牛最危急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饿死——恰在此时,如果忽然传来布谷鸟的叫声,那么牦牛立即就可以从饥饿中解脱出来了,因为那代表春天来了。因此,藏地的人们很喜欢听到布谷鸟的声音,觉得它象征着幸福和快乐。古人曾用拟人手法写过一组对话——有人问布谷鸟:“你来这里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它说:“我把道路下方的饥饿众生安置在道路当中,把道路当中的饥饿众生安置在道路上方,把道路上方的饥饿众生安置在更上方。”类似这样的民间格言,也刚好可以用来说明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其实,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先稍稍读一点书,读过书的人则一层一层往上走。

这种次第度化众生的意义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有些人刚出家、刚当法师的时候,总有一股冲动,恨不得马上给众生传一个大圆满,让他们获得虹身成就,然而这根本是不现实的。

辛二(安置于道之本体)分四:一、安置于资粮道;二、安置于加行道;三、安置于见道;四、安置于修道。

壬一、安置于资粮道:

安立四摄事,令知诸杂染,

及知诸清净,有情如证义,

六波罗蜜多,佛道…

安置于资粮道的事业有五种:

2、将众生安置于道的助缘——四摄事中。如果有众生不懂四摄,就想办法令其懂得,从而安置于四摄的事业中。四摄,是大乘摄受和度化众生的一种最好的方便方法。有的人很想讲经说法,可他既不作布施,也不说爱语,更不懂利行、同事的善巧方便,这样一来,也就创造不出讲法的因缘;我们以后要度众生,首先自己必须具足四摄的功德,还要令他人随学这四种事,这实际上属于佛陀的事业。

3、令众生通达道的本体——杂染及清净因果所摄的四谛之义。四谛分为杂染和清净两重因果,杂染的因和果分别为集与苦,能灭尽这种杂染的因果法就是道与灭,因此把这两者叫做清净的因果。

我们在座的人虽然还不是佛,但我们在弘法过程中也可以给不懂四摄的人讲四摄,给不懂四谛的人讲四谛,令他们明白这些法的意义并安住其中,那也等于是相似地行持了佛的事业。

4、使众生为了成办无边有情之利益而如实安住于四无量心之义。这是从意乐方面讲的,要令所化对象缘一切众生真诚地发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5、使众生行持六度万行。在发心的基础上,还要实际去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这六波罗蜜多,也就是说,无论讲课、打坐或做任何一个善法,都要以具足六度的方式来摄持。

6、使众生趋入佛道之所依——十善等戒律。不管什么身份的人,想要学佛的话,至少要能行持十善,至少相续中要有一分戒律;我们如果连一分戒律都不具足,那将来不可能获得人身,更不可能获得成就。十善是佛教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假使连十善都不接受,那其他的善法就更加无法造作了,所以说,想要进入佛道的人,必须从行持十善做起。

我讲过很多次了,我们在家、出家的佛教徒学了佛不应该变得自私,而是应该更乐于帮助众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一套合乎世间标准的观念和行为(因为,若连一个世间的高尚人格都不具备,是没办法去谈出世间的超胜境界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学习一些佛教的基本道理和修持方法;自己得到了还不够,看见身边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众生,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智慧传递给他们。

除了极少数受灾的人之外,可能今天的众生在吃穿等物质方面并不缺乏,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心灵的财富——内心的问题积攒到一定程度,人往往会得抑郁症,十分可怕。相比较而言,在我们佛教出家团体中,或许也有少数初学者心理不太正常,这是在所难免的,但从总体上看,凡是以出离心出家的人,普遍烦恼比较微薄,心里没有什么疙瘩,得抑郁症而自杀更是从来没有的事。

不过,这个时代,形象上的出家人会稍微多一点。目前藏地寺院的情况很不理想,遇到违缘而还俗的人越来越多,守持清净戒律的人越来越少;汉地寺院中出家人本来就少,相比之下还俗的也没那么多,就我们学院来说,汉族出家人还俗的也是很少的。我感觉,这其中也许有民族文化的原因——在汉地,出家是一个人自己做出的选择,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情,因此一旦出了家,基本上就不会改变;而藏地许多人是被父母送去出家的,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里,他们很难坚持到最后。看到出家僧团人越来越少,我自己也觉得很心酸。

知道了佛教现在所处的状况,我们更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如果你是一个居士,那就要以居士的身份继续学法、度众生,如果你才刚刚皈依了三宝,那么至少要把皈依戒护持好。既然得到了这样难得的人身,那么最后千万不要在没有任何功德所依的状态下离开这个世界,否则就太可惜了。

学佛是为今生做准备,更是为来世做准备,我们一定要把学佛当作自己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来抓。比如说一个人去读大学,他会觉得大学四年对他一生的人格塑造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同样的道理,我们这辈子受到各种因缘的制约,学佛的时间或许只有寥寥数年,但放在整个生死轮回里面来看,这寥寥数年有可能是我们最光荣、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大家要懂得珍惜。某些佛教徒虽然也在学,但看上去对佛法的重视度不够,意乐不强,好像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这有点令人遗憾。真正知道佛法难得的人,对学佛是有一种激情的,简直一丁点时间都不想浪费。

有一个学生要去美国留学,他问我:“在美国这段时间要怎么过?”我说:“最好能坚持写日记。这段时间你肯定会学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道理,但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能把这些记在本子上,那对你将来的人生会有很大好处。”

上师以前在课堂上讲的话,还有我陪上师出行的一些经历,我原先也以为自己是永远不会忘的,可现在看看,这些已经基本从记忆当中消失了,我很后悔当初没有记录下来。我看在座的很多道友,也跟当年求学的我年龄差不多,你们可能也是仗着自己年轻、记性好,没有想到把许多有意义的窍诀、经验记下来,可过上二十年再看的话,现在这一切说不定会变得比梦还模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什么都不存在了。

壬二、安置于加行道:

…自性空。

7、将众生安置于加行道,使他们相应修行一切万法自性空性的甚深实相。因为加行道之后就是见道,所以加行道行人要着重修行空性。我们若能用《中论》所讲的这种显现中如梦幻泡影、实相中远离一切相状的道理教导众生,令他们安住于般若空性,那也算是相似行持佛陀的事业。

我们马上就要举行“百日闭关”了,这次我不会统一要求修什么法,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没有修完五加行的人就好好地修五加行,没有修菩提心的人就好好地修菩提心,没有修人身难得的人就好好地修人身难得……我今天看到了闭关的登记表,上面有上、中、下三个等次的发愿,这是很好的。时间不会等人,希望每个人都好好利用闭关的时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见证者,自己是自己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你们每个人也都算是老师)。

壬三、安置于见道:

尽灭二戏论。

8、将众生安置于布施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一地自性法界遍行之义中,令他们灭尽二取戏论(即遍计的二障),以无二智慧现量见到诸法实相。

佛经中有很多有缘众生听佛陀说法后证得大小乘见道的例子。像我们这种自己没有得见道的人,能不能引导众生得见道呢?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比如从大天比丘的故事来看,他自己并没有见道,但通过说法也使很多人获得了圣者果位。

壬四(安置于修道)分二:一、安置于不清净七地;二、安置于清净三地。

癸一、安置于不清净七地:

假名无所得,成熟诸有情。

9、将众生安置于持戒等尤为殊胜的二地至五地之间,使他们证悟一切法唯是假立名称的本体。我们现在虽然也了知万法唯是名言假立、胜义中丝毫不成立的道理,但这只是一种总相上的认知,并不是现量证悟,现量证悟是在二到五地,这时候对诸法不会有任何实有的耽著。

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整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极其贪执、谈论不休的这些法,实际上除了名称以外什么也不存在,抉择到最后,则连名称也不成立,这一点学过中观的人应该都清楚。

10、将众生安置于智慧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六地,使他们证悟诸法一无所得的本体。第六地菩萨智慧波罗蜜多圆满,真正了达一切万法了不可得,《入中论》里面详细宣讲了这个境界。

11、将众生安置于方便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七地,使他们成熟一切有情。

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善巧方便的话,不要说度众生,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我看到,有些在家人家里每天吵吵闹闹,矛盾不断,有些出家道友对上等者不恭敬,对中等者不团结,对下等者不爱护,这都是由不懂善巧方便所致。有的人很想弘扬佛法,但他说的话就是没有人听,这也是由不懂善巧方便所致。手艺高超的木匠、石匠可以把手里的材料打造成任何形状,同样的,具足善巧方便的人无论行持自利利他都轻而易举。

善巧方便并不是耍小聪明、玩心机,而是指做事情时很有智慧。世间很多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具有这种智慧。佛陀在《善巧方便经》里讲了许多这方面的窍诀,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

癸二(安置于清净三地)分三:一、安置于八地;二、安置于九地;三、安置于十地。

子一、安置于八地:

及立菩萨道,遣除诸执著。

将众生安置于力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八地:

12、将他们安置于完全超越声缘行境之不共大乘菩萨道中,这是证悟对治的特点。如云“彼至远行慧亦胜”,七地(远行地)时菩萨的证德超越了声闻缘觉,到八地就可以无勤地圆满一切功德,因此将八地安立为真正的菩萨道。这个道理在《经庄严论》中有广讲。

13、使他们遣除一切缘于法的耽著——所知障,这是断除所断的特点。七地时已经全部断除了烦恼障,八地入定出定无别,除了所知障的最细微部分以外,其他执著都断尽了。这两个是从将众生安置于八地菩萨的不同侧面的功德而讲的。

子二、安置于九地:

得菩提…

14、将众生安置于愿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九地,使他们获得愿殊胜圆满的菩提。我们凡夫人念《普贤行愿品》只是象征性地发愿,到一地之后,其中一些愿才可以实现,而十万大愿的真正圆满是在九地的时候。

刚才讲安置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事业时,我们似乎还有一点共同语言,但讲到安置于一地以上的事业,我们就只能以“羡慕心”和“嫉妒心”来发愿了(昨天我给弘法部门发心五年以上的人发了一尊很重要的莲花生大士的佛像,经过两次极乐法会大概两万多僧众开光加持,其他很多人很羡慕,以“羡慕心”和“嫉妒心”使劲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