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48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四十八课

思考题:

1.果可以分为几种?在相应与不相应方面有何差别?

2.本论所说的四种缘与因明所说的缘是否相同?为什么?

3.色法是否存在等无间缘?请具体说明原因。

4. 阿罗汉入灭尽定心是否存在等无间缘?在这个问题上,各宗有何不同说法?

5.增上缘与所缘缘均是指一切法,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第二品当中,现在旁述六因、五果、四缘,《俱舍论》中对这三者的安立方法,与因明的说法稍有不同。前面已经讲了执果与生果的差别,下面继续讲由几因生哪些果。

戊二、由几因生果:

烦恼性与异熟生,余法初圣者次第,

除异熟因遍行因,同类因外余三因,

即是心与心所法,相应因外余亦尔。

这里讲哪些果用多少因来产生的道理。所有的法,从果方面来安立应该有四种,一是烦恼性,二是异熟性,三是“余法”,四是初圣者。

既然说果有四种,那这四种果是哪些因产生的呢?颂词中的“除”字,是按照次第来说的,也就是说,第一个烦恼性的果,除异熟因以外的其他五因均可产生;第二异熟生,除遍行因以外的五因都可以产生;余法是指除烦恼性和异熟生、初圣者以外的其他法,除异熟因和遍行因以外,其他四因可以产生;最后一种初圣者的果,除异熟因、遍行因、同类因以外,其他三因可以产生。

这以上是从心和心所方面来安立的果。除心心所以外的色法和不相应行法,从果方面也可分为这四类,除去相应因以外,其他均可按照上述方法类推。

若问:任何一果由几因产生呢?

所谓的果,一般有相应心心所或无情法两种。当然,有部宗认为,不相应行法不包括在这两种当中。这里所说的果,有与心相应的果和与心不相应的果两种,后一种范围稍微广一点,因为不相应行法的果也包括在里面,如果单单说无情法,范围可能比较窄。所以这里加上不相应行法好一点。

其中与心和心所相应的果有四种,即烦恼性、异熟生、初圣者以外所有剩余的相应有为法,以及初圣者无漏第一刹那。

按照顺序,第一、不善与有覆烦恼性相应心心所之果,是除异熟因以外的五因所生,不会由异熟因产生,因为异熟因所生之果必然是无记法。比如产生烦恼时,首先能作因具足,因为能作因是不障碍法的产生;其次相应因具足,因为在烦恼心的群体中会有很多心所同时产生;作为外缘的因同时存在,所以俱有因也可以产生;同类因也可以产生,依靠烦恼心的前一刹那可以产生后一刹那;由于是烦恼性,遍行因必定存在。

第二、一切异熟生的果,均由遍行因以外剩余的五因所生。不会是遍行因所生,因为它不是烦恼性。所谓的异熟生必定是无记法,比如根识等异熟生,而它的因是依据前世的善业或恶业形成,由于遍行因必定是烦恼产生烦恼,所以不能产生异熟生的果,其他五种因都可以产生。

第三、除了烦恼性、异熟生,以及初圣者以外的无覆无记法威仪、工巧以及幻心三者,再加上一切善法,是除异熟因与遍行因以外剩余的四因所生。无记法中的威仪、工巧和幻心,再加上初圣者的无漏善法以外的其他善法,应该是除异熟因和遍行因以外四因产生的。

不会由异熟因与遍行因产生,原因是任何善心都不是异熟生与烦恼性。作为异熟生,按照有部宗的观点,一般不会在今生成熟,第一刹那的善心产生第二刹那的善心不叫异熟生,而是前世造业今生成熟果。当然,有人也许会想:前世造善业,即生中也会产生善心。但这种情况不属于异熟生果,而是等流果,因为异熟生的本体一定是无记法,不会有善法。幻化的心也可以有相应因、俱有因、能作因和同类因。

第四、初圣者是指苦法忍的无漏第一刹那,也即由原来加行道的世间有漏智慧,获得苦法智忍无漏智慧时,它的心与心所是除异熟因、遍行因、同类因以外剩余的三因所生。异熟因与遍行因不会产生,初圣者是善法之故,如果由异熟因产生,它的本体应该是无记法;如果是遍行因产生,应该成为烦恼性。同类因也不能产生,因为世间第一胜法位以下是有漏法,在获得圣者以前无有同类。

以上是从心与心所方面对几因生果进行分析,下面从非心产生的一切色法与不相应行来讲。按照有部宗的观点,一切法分为心法、无情法和非相应行法,比如得绳、同类是不是无情法?他们认为,虽然是有为法,但不能说为无情法。经部宗以上则认为,一切有为法分心法和非心法两种。

在这里,非心产生的一切色法与不相应行法,在除相应因以外的其他因中同样可以分为四类来推断。意思是说,与心相应的果有四种,能生的因有六种,已经对它分析了每个果有多少个因产生,同样的道理,除相应因以外,其他的包括不相应行在内的无情法也有四种,能生的因则是除相应因以外的五种,分析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蒋扬洛德旺波尊者在这里把顺序调整了一下,前面讲与心相应的果,是按照烦恼性、异熟生、余法、初圣者来讲的,在这里首先讲初圣者,其他三种顺序相同。

不包括同类因的色法安立为无漏戒第一刹那,也就是在获得见道的时候,有部宗认为会产生一种戒蕴无表色,因为它前面是有漏戒,在获得圣者果位的时候,第一刹那的无漏戒律没有同类因,也没有异熟因、遍行因、相应因。

色法里面的烦恼性是指恶戒无表色,一般来说,除有部宗以外不一定承认这种烦恼性的色法。所谓烦恼性的色法是什么呢?人们相续中的恶戒,如发愿一辈子杀生,他的相续中就会得到一种恶戒,这也是无表色。在这里,烦恼性的果,除异熟因与相应因以外的其他四因可以产生。

异熟生是根群体中具有的色法,如果是善趣众生根群体当中的色法,多是以前造善业形成的;如果是恶趣众生根群体中的色法,则多是以前造恶业形成的,因此,它可以由遍行因与相应因以外的其他四因产生。

余者指外色与得绳等不相应行,它们可以由除异熟因、遍行因、相应因以外的其他三因产生。

以上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六因五果。希望大家首先要明白六因中每一个因的名词解释。在别解脱戒考试的时候,可以看出大家对别解脱戒的认识到底怎么样,也很容易看得出来平时看没看书。不过有些人可能好好听课了,也好好看书了,但因为年龄不行了,记不住;还有些人前世的烦恼比较严重,一直妄念纷飞,智慧也被分别念的盗贼偷跑了,所以也记不住;有些人智慧还可以,但是不看书。《札嘎山法》和《修行入门》中都说了,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等,不用学,自然而然会懂,但是前世对圣法方面串习得比较少,现在要重新与它相应还是有点困难的。

因此,各位在闻思的过程中还是要下一点功夫,如果不下功夫,特别懒惰的话,即使学习世间的木工技术,恐怕也不是很容易学会,师傅教得再好也没用,徒弟整天都是睡懒觉,学不好的。希望大家在佛法方面还是要下功夫。有些人说没时间,实际上,除了生病以外,在座的很多人还是有时间的。很多发心的人也说天天发心特别特别累,但你每天发心多少个小时,我们也基本上清楚,除此以外,虽然有些个人的琐事,只要你自己比较精进,每天看看书的时间应该有的。

丙二(宣说缘)分四:一、略说与各缘之法相;二、何缘对三时何果起作用;三、任何法由几缘产生;四、广说等无间缘。

丁一、略说与各缘之法相:

经中说缘有四种。其中因缘为五因;

一切心与心所法,除最后刹等无间;

所缘缘为一切法;能作因称增上缘。

以前格鲁派的蒋阳夏巴在他的《佛教史》中说,随教经部与有部宗的观点基本一致,而随理经部的观点则根据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的观点去解释。因此,随教经部的见解,可以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解释,也即承认四缘。

因明和一些大乘经典并不承认,他们认为:因对产生果有直接的作用,缘则对果的差别产生作用,比如依靠种子长成甘蔗树,种子叫做因;在生长的过程中,地水火风以及肥料等,则是甘蔗树生长的缘。再比如心,前面的心产生后面的心,前面的心叫做因,而心安住于身体当中时,身体对心有一种帮助作用,所以身体是缘。《前世今生论》中讲过,有些人身体不好的时候,对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因为心依靠身体,由于身体的外缘受到损害,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但是,《俱舍论》里将因与缘合在一起,所以很多论师说:按照《俱舍论》有部宗的观点,因和缘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有部自宗认为:因也是缘,缘也是因,只是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才讲了六因四缘。有些众生依靠六因来宣说佛法,可以被调伏并获得解脱;有些众生依靠四缘而宣说佛法,可以被调伏并获得解脱。因此,按照有部宗的观点,因和缘实际对物体的产生方面没有什么差别。那为什么称为因和缘呢?举例来说,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实际五蕴中也有十八界,但根据众生根基的不同分别宣说了五蕴、十八界。同样,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分别宣讲了六因四缘。

颂词中讲到,经中已经宣说了四种缘,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其中,因缘即前文所讲六因中除能作因以外的五因。从此处可以看出,《俱舍论》中将因和缘完全混在一起来讲,如果未通达这个道理,对因和缘的概念也很难分析清楚。一切心和心所法,除阿罗汉的最后刹那以外,均称为等无间缘。一般来说,无情法方面没有安立等无间缘,比如柱子的第一刹那产生第二刹那,这看起来似乎是等无间缘,因为中间没有被其他法隔开,但这里只是在心和心所方面安立等无间缘。一切法都是心的对境,这叫做所缘缘。而前文所说的,对生果不起任何障碍的法即称为能作因,也就是此处所讲的增上缘。

佛经中说“缘有四种”,是哪四种呢?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这是略说。

既然说因缘,那什么是因缘呢?所谓的因缘是指除去能作因以外的五因中的任何一种。比如异熟因、同类因,这些是不是因缘?有部宗认为是。这样一来,如果真正去分析就不好区分,会不会出现因成了缘、缘成了因的过失呢?有部回答说,与十八界、五蕴、十二处的道理相同,佛经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所以没有过失。为什么说这五因都是因缘呢?原因是它们对自果产生起到帮助的作用。在这里并未区分本体或者差别,只要对生果起到帮助的作用,就可以称为因缘。

事相:一切有为法。

一切心与心所是等无间缘,而不相应行与色法都不是等无间缘,因果不同时而错乱存在之故。所谓的等无间缘必须是因无间产生果,且因果相等。而色法的因和果不相等,比如《大圆满前行》里面讲的“阿输迦(即无忧树)”,种子很小很小,果却相当大。欲界的色法当下产生欲界、禅色与无漏法。色法一个未灭第二个又产生,多因产生少果,少因产生大果。所以,因与果不相等。而且它们只是过去与现在产生,不是未来产生,因为未来无有次序。

那么,所有心与心所都是等无间缘吗?不包括阿罗汉的最后心与心所,因为等无间缘必须要有它的相续,阿罗汉最后心的后面无有其他相联的法。

为什么叫等无间缘呢?由于平等,故为等。比如前面的有漏心与后面的有漏心,二者相等。同类未被他法阻断,故称无间;又因为是一切法的外缘,故称为缘。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他法隔断,例如,灭尽定心与出定心之间虽然被他法中断,但入定心也是出定心的等无间缘。这是有部宗的说法。入于灭尽定的时候,如果是过一百年以后出定,则中间的一百年已经被灭尽定的不相应行阻断了,但有部认为,中间虽然已经断了,但最后出定的时候,还是等无间缘,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实际上,若按大乘说法,等无间缘就是要无间产生后面的法,而入于灭尽定几百年以后出定的时候,心从哪里来?按照有部的观点,中间根本没有心,中间是不是已经变成无情法了?或者说众生的相续是不是已经断了?这会有很大过失。因此,按照大乘观点,灭尽定时存在细微的心,一直不间断存在,这样一来,说为等无间缘也是合理的。

所缘缘是指一切法,因为一切法均可作为缘自心识的对境。这里面可以包括虚空等无为法,因为有部宗认为因和缘里可以包括无为法,但是果里不包括无为法。

所谓的能作因即称为增上缘,因为不障碍一切法产生的果有很多。

这样一来,是不是增上缘和所缘缘相同呢?因为所缘缘是指一切有为无为法,而增上缘也是不障碍产生的一切法。世亲论师在《自释》中讲到:二者之间有同时非同时、有缘无缘的差别,比如增上缘可以同时产生,但是所缘缘不能同时产生;无论是否缘这一法,增上缘都可以安立,而所缘缘必须在缘这一法时才能安立,若未缘这一法,则不能安立为所缘缘。所以,表面看来增上缘和所缘缘无有差别,实际上,增上缘比所缘缘的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