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0 年轻人也需要佛教 >> 专场问答-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专场问答

『2013年7月18日』

主持人:

这三天里,很多朋友都不断在问:“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上师的开示?什么时候才能跟上师有一个更好的交流?”今天晚上,我们就等到了这一刻。下面有请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会长索达吉堪布——

堪布:

谢谢!刚才美国赫尔曼教授说:“这几天过得很美好、很开心。”实际上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在座的大多数是大学生,内心相当开朗,再加上没有成家后的各种压力,随时可以看到灿烂的笑容。呆在你们的群体中,我好像回到了二十几岁,这几天过得很开心。今天晚上,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不一定答得很好,但是愿意跟大家交流,共同探讨。

问:当身边的亲戚朋友,遇到癌症等恶疾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答:如今癌症已成了“人类杀手”的主力,以后因缘成熟时,我想专门讲一两堂有关如何面对癌症的课。

一般人得这种病时,恐怕很难从中解脱。不过现在西方有些报道说,个别人也有痊愈的现象。以前我认识一个藏族大学生,她刚毕业就得了癌症,因为没有多少时间了,就出家,准备死亡。我让她一定要念满100万遍藏语的阿弥陀佛圣号。结果她念完之后,现在已经5年了,身体还非常健康。所以,佛法的加持力确实不可思议。

不论佛教徒或非佛教徒,不论他人亦或我们自己,都可能会面对这种无常,今天还健健康康的,明天就突然得了重病。佛经中说一切如梦幻、如泡影,所以,疾病和死亡也如梦如幻。如果所学的这些道理,在我们处于最关键的时刻——面对生病和死亡这两个可怕问题时,没能派上用场,确实是惭愧之处。

面对生病或死亡,一般人会特别恐惧,但在佛教中,这是很正常的词,这种无常在自他身上都必然会出现。也许有人认为:“堪布自己生病时,不一定会这么想,如果他真得了非常严重的病,可能很害怕。”其实,我以前也收到过很多病危通知,说是“马上不行了”“马上要开刀”,但后来好像也没有什么,也许我的感觉比较麻木。不管怎么样,学佛修行的人,对常人特别害怕的事,会有一些能力去面对。

当然,任何人听到罹患这类疾病的消息,都是惊闻噩耗。所以我们也祈祷上师三宝加持病者早日康复,我想在座的善心人士都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和发愿“愿他们早日病愈,并得解脱”。

问: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如何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答:在现今社会中要做一个好人,很难。很多同学在大学里时,可说是满腔热忱——我出来之后要为社会做事,我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但后来成了家,找了工作,每天都非常繁忙时,就没有了往昔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有些甚至慢慢对生活失去信心,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逆境时,就非常脆弱地伤心。

就知识层面而言,虽然很多大学生对各种科技信息及专业技术的掌握比以往高,接受的各类国际信息也比较多,但内心却不够坚强,这一点不如以前。相较而言,古人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内心反而更坚强。

现在大学生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感情和钱财问题。处理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能害众生。我一直认为,不管怎样,在此世间应尽量做到不害众生。

第二个原则,尽量遵循因果而取舍。善恶因果,是真实不虚的,谁也无法改变。如果造的恶业太多,也许即生成熟苦果,也许来世成熟苦果,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有些同学对此还不是非常清楚。

所以,第一个原则,不故意伤害任何众生;第二个,至少要成为相信善恶因果的一个人。能做到这两点,你对这个社会直接间接肯定有利益。

问:在如今浮躁且嘈杂的城市中,如何守护好自己的根门、让自己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

答:现在的社会人心普遍浮躁,要在这种环境中保持自心清净,是不容易的。不过通过禅修等调心方法也可以实现。

我这两天早上都去看了这儿的禅修,大多数同学的态度还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同学,就像我第一天说的一样——在床上“修行”,一直打呼噜。据说他们禅修时还在说梦话,梦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对吧?

当然,大家可能最近比较累,香港这几天的天气也不是很好。但我晚上睡得很晚,基本上十二点半或一点钟,早上起来稍微念念经,也还可以。

好多同学因为好奇心,第一天来的多一点;今天就少了很多,很多都在家里闭关;明天可能就更少了。看你们的这种“积极性”,想改变内心的浮躁、得到清净,还是比较困难。没有下功夫,习气就很难改变。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本书《做才是得到》。想真正调伏内心的烦恼和痛苦,需要长时间的奋斗。修行和世间法都是如此,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聚因缘的过程。光有开头,中间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禅宗和藏传佛教中的很多大德,一方面寿命很长,另一方面内心非常寂静快乐。这是通过修行获得的。因此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一定要学会禅修等调心方法。当然其他宗教的调心方法,我也不排斥。

这种修行是一种长期的自心上的修炼。有位老法师,今年已经87岁,仍然坚持每天四点钟起床,之后一直参禅念经。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后依然如故。

一般来讲,87岁的人每天早上四点钟准时起来,很不容易。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工作以后会说:“啊,我特别忙,不行……”白天谁都会有工作,但是晚上可以空出一部分时间。生活中要有个稳固的空间留给修行,养成一种习惯。

有人说自己的学佛就是临时抱佛脚,其实这种学习态度不对。修行应该是长期的、生活性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无论周遭社会如何恶劣、嘈杂,你都一定能护持住一颗清静心。

问:禅宗是否也存在次第?如果是,它的次第是怎样的?

答:禅宗有两种:一种是顿悟法门,一种是渐悟法门。

顿悟法门没有很多次第,是让人当下顿悟,比如六祖大师在《坛经》里所讲的法。在《坛经》的不同章节中都叙述,六祖大师通过对话,令很多人当下开悟了,这其中并没有很多次第。

密宗的无上大圆满和大手印修法,也相当于顿悟法门。比如,莲花生大士的传记中曾讲,贝若扎纳有次从甲摩擦瓦绒上来时,遇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贝若扎纳给老人传授禅定之法,老人当下开悟了。

渐悟法门,是次第的,诸如神秀大师所传之法。藏传佛教当中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也是渐悟法门,是一步步次第而修的。

众生根据各自不同的根基,可以选择两种法门中的一种。

问:我是一名教师,很希望引导学生有人格上的提升,请问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中,如何做才能很好实现这一点?

答:虽然这次佛教论坛的参会者目的各不相同,但大家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即将发芽。所以首先要肯定你的发心,非常值得随喜。

前两天我在青海红十字医院做讲座,也遇到一个老师,他之前在法国留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在法国或北京找工作。但最后他选择到国内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呆在大城市里可能会对人心有一些染污;第二个,他很想帮助这些孩子。

你刚才提到的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现在的教育其实已经成了分数至上的模式,比如,父母都是问孩子“你的成绩怎么样?”人格不好但只要成绩好,大家都会赞叹你。其实,一点德行都没有的人到了社会上,恐怕只会造成危害。

想要完全改革教育,恐怕现在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教育部也不一定有。但在教育中可以增加一些人文的内容,比如《弟子规》《千字文》《孝经》《中庸》和《大学》等,或者佛教中的慈悲理念。否则,仅仅依靠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生的大问题。唯有道德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可能具备完善的人格,最终实现自利利他。

因此,希望你坚持做下去。

问:佛教说人有前后世的轮回,但是我们这辈子还没有死过,怎么去证实轮回真的存在?怎么证实死亡不是终极句号?

答:虽然你这辈子没有死过,但以前肯定死过很多次,如果对某种死亡方式有种恐惧感,说明可能以前是以这种方式死的。

现在有些人因为后天教育的原因,对前后世心存怀疑。但这种怀疑是不合理的,可以说很愚痴。其实,不存在前后世的理由一个也找不到,存在前后世的教理和案例成千上万。

通达空性很难,但要了解前后世的存在并不难。关于前后世,网上也可以得到很多这方面的信息,我以前在学校当中这方面讲的也比较多,在一些书里面,我列举了大量依据。

佛教跟其他很多宗教不同,以智慧不能成立的,绝不会以“这是信仰”“这是佛说的”作为理由而要求别人信奉。所以对于生死轮回,用理性的智慧去观察和认识很重要。这样观察后,如果生起定解就不会动摇。

没有学习因明的道友,要通过辩论来论证前后世存在有一定困难。但就像今天的研讨和问答一样,以这种方式长期学习时,最后就会知道:噢!前后世不存在的理论是不合理的;只有前后世存在,世间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所以,对前后世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还是认认真真去研究。

问:我国有三亿青少年,其中有三千多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背后牵涉到三千多万个家庭,请问宗教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能够做点什么?

答: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他们的教育如果出了问题,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所以近十多年来,我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作为宗教徒,在社会不同的领域,尤其青少年群体的真善美的教育上,力所能及地积极做一些工作,是应该的。因为一旦帮助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信仰,以后他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不同,整个人生也会从此改变。

当然,这不但是宗教徒的事情,包括非宗教徒,或者说每一个参会者,这次回去之后有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呢?或者说,在这里几天中聆听各个大学的不同声音,最后你要带回去什么呢?

一个是,自己面对问题和痛苦时要有坚强的信念,这个很重要;第二个,在社会的任何角落,应该有帮助他人的责任感。以自身的行为,在不同领域,传播真善美的理念。

这种责任感同时也会是一种压力,但是我们要正确对待,转为道用。

最后想要跟大家说:也许有些人因为这次交流,人生中会有一种奇迹的转变和缘起。

问:在座很多是大学生,请问,大学生就业后如何平衡工作与修行?

答:大学生一般刚毕业时很开心,但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社会并不是那么美好,有很多问题会扑面而来,此时就需要智慧地面对。

你刚才说如何平衡工作与修行,不管怎样,在社会上该做的事就要去做,修行在生活中。我经常强调: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作为在家人,完全修行而不去上班,比如天天坐禅,或天天拿一个转经轮转,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会觉得你有问题,也许刚开始扣你工资,之后慢慢就会开除你。

佛教讲要“与时俱进”,而要与时俱进则需要善巧方便的智慧:对上面的人随顺恭敬,与中等的人和睦相处,对下等的人慈悲爱护、去除傲慢。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种原则来工作和生活,修行也会自然成功,修行在生活中。

问:很多行业里其实有一些潜规则,我们是接受还是拒绝?如果拒绝,会得罪很多人;如果接受,良心又不安。

答:工作中遇到一些违背良心的事,自己该怎么做呢?应该有一种智慧和能力,既不得罪别人,同时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走一个中间道怎么样?

问:《亲友书》第十三课有这么一句话:“有些大德或成就者也有转生天界的现象。”既然是大德或成就者,为什么不往生极乐世界而是转生到天界呢?

答:天界,有凡夫居住的和圣者居住的两种。

像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兜率天内院,也属于天界。还有按照大乘的说法,色究竟天中也有很多成就者。这些都属于天界,但是有圣者安住。

当然有些所谓的大德,修得不是很好,可能会转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中的凡夫居住处。所以天界有不同层面的理解。

另外,极乐世界也可以是“上有天堂,下有地狱”里面的天堂,这是广义的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