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5 在心里种朵花 >> 生命的成长与完善-问答-北京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北京大学问答

『2013年11月6日』

(一)问:有的新闻里报道有人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后来反遭讹诈。这种情况导致现在很多人不敢帮助他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觉得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应该伸手相助,这有可能给你带来不利,但一般不会。虽然有过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但这只是个别记者为了吸引观众,故意曝光的,实际上这种事大多时候都不会发生。

而且我们也不必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丰子恺讲过一种羊群效应:一只羊跑了,其他的羊都跟着跑。我听说鸭子也是这样,一只鸭子跳到水里,其他的也会尾随,一只鸭子浮出水面,其他的也这样做。所以一个人害怕救人,其他人都跟着害怕,最后路上摔倒的老人都没人去扶了。去年有个新闻,标题是“十三亿人没有救到一个人”,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出当今社会不太乐观的一面。

我刚才在讲座中举“二战”时的那个例子,也是特意让大家反思一下。

其实在国外很多地方,不论古今,只要有人遇到困难,其他人都会乐意伸出援助之手。而我们这里并非如此,即便有人见义勇为,也可能会被媒体曝出一些不好的消息……

确实现今的新闻媒体中常常充斥着凶杀、色情、暴力等内容,正面信息的传播比较薄弱。

一些小说甚至会歪曲事实,比如把藏传佛教的喇嘛、上人描绘成怎样的形象呢?就是武功高强而人品恶劣。我对这些小说的作者有点意见,因为我们藏地的佛教徒没有一个学武功的,但是被小说这样一描写,有人在机场看到我们时,就喊出小说里人物的名字,甚至很多孩子也会这样。

小说、电视、电影等媒体,虽然作为艺术,有自己的一种文化,但是也最好宣传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尤其不能歪曲事实。总之,传播善的理念在当今社会是当务之急。

(二)问:堪布您好,扎西德勒!我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我想代表一些藏族学生请教您一个问题。我以前只顾着学汉语和英语,以致现在藏语的文字能力差不多消失了,回家时会有种说不清的失落。我的有些朋友刚好相反,比较排斥学汉语,但考入内地高校后就出现交流上的问题,导致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请问如何平衡学习母语和学习汉语之间的关系?

答:今天在这里遇到藏族的学生,非常开心。藏族学生能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知识很好。

你刚才提的问题非常重要,我认为作为藏族学生,应该学好多种语言。

刚才北京大学的有些老师跟我说他们正在学藏语,而且学习藏语中的不同语系,有些在学拉萨语,有些在学康巴语,有些在学安多语。今年我去了美国的很多学校,比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这些学校里的很多老师和学生,藏语学得也非常好。

作为一个藏族人,如果连藏语都不懂,那就像汉族人不懂汉语一样,是很惭愧的。很多汉族学生,到国外留学六七年回来时,并没有不会说汉语了。但是个别藏族学生到内地读完大学、研究生,回去后藏语不会说、藏文不会写,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我希望在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最好有时能聚在一起探讨一下自己民族的语言。

如果有些藏族学生是在内地长大的,因此而不会藏语,那现在也可以学,就像在学校里学英语一样。我在新闻里看到,今年89岁高龄的金庸,还在北大学习。你们还没有到七八十岁,可以把原来失去的知识找回来。

如今藏地的水源、森林以及矿产,都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而藏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因此特别希望你们能继承这种文化,这样对自他的意义都非常巨大。

所以我对藏族学生的第一个希望是:要掌握自己民族的语言。

另一方面,现在汉语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语言。所以我对藏族学生的第二个希望是:要精通汉语。

不仅如此,我希望你们还要学英语、日语……现在国外懂十几种语言的人也非常非常多。

(三)问:怎样培养对他人的爱心?

答:首先应该学习一些很有加持的大乘佛学,如《亲友书》《入菩萨行论》,这些著作里的教言对培养爱心很有帮助。

其次多阅读一些有关慈善、爱心的案例,像特蕾莎修女的故事、慈济基金会的事迹。通过再再阅读这些故事,也会逐渐引发对他人的爱心。

有些人很想帮助他人,当然短期利他并非难事,但要长期坚持,就需要一定的心力。而这种心力要经由一番努力才能培养出来,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四)问:怎样才能获得解脱?

答:藏传佛教非常伟大的宗喀巴大师撰写了一部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这其中宣讲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讲如何获得人天的解脱,中士道讲如何获得小乘的解脱,上士道讲如何获得菩萨的大解脱。

所以,想要获得解脱,可以仔细研读这部著作。

(五)问:在现在的一些新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有关僧人的负面报道。如果这影响了佛法的普及,您有怎样的智慧可以解决吗?

答:确实,你所讲的问题,也是我经常考虑的。但是单凭我个人的力量要完全解决,也十分困难,即便如此我依然在努力。

现在媒体中有关出家人的很多宣传并不符合事实,比如把出家人描绘成专门打斗、专门杀人的。事实上,藏传佛教的出家人根本不会持枪杀人、操刀害人,这种事在我的印象中从未有过;汉传佛教的出家人,不论修禅宗还是净土宗的,威仪也都非常寂静。但是因为媒体的错误宣传,导致很多人认为僧团就是功夫团队,一些小孩子看见汉地和尚就跃跃欲试要比武功。

另外,佛教团体中的个别人确实也有不如法的行为,比如打着佛教的旗号谋求钱财,这确实给佛教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但我认为个人的行为不能代表佛教——不能代表藏传佛教,也不能代表汉传以及南传佛教,因为佛教从来都是教导人修行戒定慧三学的——守持戒律、修行禅定、开启智慧。

再者,佛教徒以慈悲为怀、行事低调,也可能因此而导致常被媒体抹黑,如果换成其他教徒,媒体似乎不敢这样做。这也是目前佛教徒的一个弱点所在。

其实有关佛教的报道,如果不符合事实,佛教徒有权加以制止。比如有些新闻媒体把个别人的过失归咎于整个佛教,这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佛教徒可以站出来阻止和澄清。

(六)问: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答:不如意之事谁都会遭遇,如果此时伤心欲绝,甚至自我伤害,这都没有必要。那么如何才能自在地面对逆境呢?

心理学认为成功者需要具备三个因素:智商、情商、逆商。其中的“逆商”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能力。如果逆商比较高,出现任何违缘都可以坦然应对。

那么,如何提升逆商呢?

大乘佛教中专门有将逆境转为道用的方法,对此不断熏修和串习,在遭遇任何不如意时,都能处之泰然。所以,熏习大乘佛法是提升逆商非常好的方法。

(七)问:佛经中的有些公案会让人感觉非常离奇,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公案的?

答:我看待这些公案的方式,既不偏于理性,也不偏于感性,而是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果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人类有史以来的许多问题都将无法解答。如果仅仅依靠感性来判断,比如单凭信心来判断一件事、一个人,这样也会有失偏颇。

历史上尧舜禹的很多真实故事,现代人看来会觉得难以置信,但实际上在他们那个时代真实存在过。

以前我可能没有这么成熟的智慧,但现在我认为,无论对于佛教的公案,还是世间的事情,乃至科学领域震惊世界的发明,以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方式来判断,得出的结论会是最准确的。

(八)问:对于心中的种种贪欲,应当如何处理?

答:贪欲给人带来的只能是痛苦与束缚,而知足却能让人感受到安乐与祥和,但是这种知足心是当前很多人所缺少的。

尤其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财、对人、对名,对很多东西都有一种过度的贪欲。这时贪心已经湮没了爱、智慧和信心,所以需要节制欲望。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欲望都彻底断除,而是说不能过分地膨胀欲望。

大约一百年前,藏传佛教一位非常伟大的诗学家、天文地理学家说:“人不可能断掉所有的欲望,但也不应贪得无厌。”所以,发现心中有很多过分的贪欲时,应该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九)问:我觉得佛法是一种教育,那么应当如何在当今社会更好地推广这种教育?

答:这个话题很有意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说过:如果中国的国教是佛教,应该有非常大的利益。

实际上,在唐朝时,就出现过全民信佛的盛况。

我们现在也借助很多方法力图让大学生、中学生多多少少能认可佛教。当然信仰是自由的,不认可也没关系,佛教从来不会勉强任何人,也不需要打广告来壮大队伍,因为如果是无缘之人,佛也无法度化。

但是佛教作为一种善的教育,是当前很多人非常需要的,所以即便你不信仰,也可以用一种公正的态度了解一下佛教。

佛教并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麻痹劳动人民的毒药、影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绝对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佛教对人类心灵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如果用排斥的眼光对待佛教,不仅对自己不利,对你的家庭也会有害,乃至对整个社会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你们对佛教会有新的认识。如果你们中有人认为佛教有不合理之处,我们也可以讨论。

(十)问:现在很多人拜佛,我相信您也拜佛,那么您拜的是什么佛?

答:我拜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主的这些佛。

其实不论是拜佛像,还是拜观想的佛,都很有意义。今年举办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时,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说自己每天都拜佛。

我每天早上也会拜佛二十分钟左右,最近在北京也是如此。我希望你也经常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