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2 一切并不神秘 >> 藏文化的特色-问答-台湾师范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台湾师范大学问答

『2013年11月27日』

(一)问:我是一名国中老师,毕业于台北教育大学特教系。请问,我作为一个老师,在学生国中的三年学习中,带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信念应该是什么?

答:老师肩上的负担特别沉重。从表面上看来,老师是一种职业,但这个职业所担负的是人们的未来,而且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未来。假如一位老师带两个班,那么他每年会影响近100个学生的未来。如果这位老师一直在学校里,那十几年、二十几年,他就像一个工厂,不停塑造新的学生。如果工厂的机器有问题,所生产出来的就是有问题的产品,如果老师非常好,那他所带出来的学生全都是“精品”。这是好老师与坏老师的差别。

老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很大差别。比如,医生这个职业很重要,但他每天利益的,只是少数人的身体,而老师不同,他会影响一群一群学生的思想、行为。

你这个问题确实很好。作为老师一定要想到,学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老师应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一名老师,自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要提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知识很重要,而且现在知识也是多元化的,什么都要学,否则将来会面临就业问题。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不然,进入社会之后,他们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处理得非常差。

古人有古人的德行,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做法。老师带学生的过程中,哪怕是在课堂上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见解上、行为上不要太自私,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利他心,他们将来一定会受益很大。如果人很自私,在任何场合都得不到别人认可。所以,我特别希望老师能培养学生为别人着想的品质,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太大损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

此外,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传递慈悲的理念,否则,他们到了社会之后,可能非常痛苦。老师还要给学生传递如何面对折磨和困境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成功的时候,可以坦然面对,懂得心理疏导。倘若只给他们讲生活多美好、未来多快乐,等他们真的工作时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你讲的那么幸福,那时候,他们面对一切可能会很困难。

问:我所面对的都是一些比较特别的学生,有些可能是智力有问题,有些可能是情绪有问题,这些都是因果业力所导致的。对于这些本身就有障碍的小朋友,他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现况?

答:对于有情绪问题,或者有障碍的同学,我们应该要让他们学会坚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特别痛苦的孩子,他们的案例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大家坚强起来。其实,我们学佛也要有坚强的力量,如果没有,不要说学佛,连做世间的事情也不会成功。

同样,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痛苦、烦恼等。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制止他的毛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相信,无论自己生理上、心理上有什么问题,这些都可以战胜。人遇到黑暗只是暂时的,黑暗的背后也会出现光明。在面对黑暗的时候,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强,勇敢地去面对。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迷茫、失落,但要寻找解决它的方法。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恰恰相反,人生四通八达,应该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老师应该向这些孩子传达积极向上的理念。

(二)问:我是台北教育大学社会与区域发展所的研究生。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要跟全世界的70亿人竞争,我们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下生存?

答:与70亿人竞争似乎不现实,其实我们只是跟少数人竞争。你说得也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各方面竞争比较激烈。不过,竞争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

刚开始提倡“竞争”的时候,大家不是很适应,因为这与上个世纪的生活理念截然不同。在上个世纪,人们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而在现在的社会中,一定要有种凝聚力,在凝聚当中需要有合作,而合作中需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则无法在现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竞争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学习中没有竞争,成绩肯定不会很出色,而从小都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学习的人,成绩应该不错。

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你可能会很累。毕竟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达到了一个目标之后,又会设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就像跳高运动员,一开始挑战比较低的高度,成功之后,心里不满足,然后去挑战更高的高度。但是,再次挑战时很可能会失败。

所以,我们应该用智慧去看待人生的竞争。对于力所能及的人生目标,应该去做,不论与多少人竞争也是可以的。

(三)问:我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目前在台湾经营大学升研究所的补习班。我发现很多同学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但是又不愿意努力。该念书的时候不念书,经常翘课,但心里还是很想找到很好的工作、考到很好的学校,一旦达不到目标又很痛苦,眼高手低。我让他们回家多念经回向,他们也不一定听。请问,我们要怎么样去鼓励这些同学呢?

答: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现在很多人,包括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目标定得很高,薪水要得很高,但又不愿意付出很多。这样的话,目标跟现实会有一定的距离。可能有些人眼高手低,不知道自己的智慧、能力能值多少,因此,我们要衡量一下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这些院校的学习风气非常好,学生们非常努力。台湾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内地有很多大学生,读书期间基本上一直在玩,天天都看电影、上网聊天。他们上大学特别放松,接近毕业才开始着急,要找工作,十分忙碌。但由于在大学里一直玩,没有很好地积累知识,因此,毕业时也只能白白着急。

这种时候,念经、做佛事可能也起不到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人不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要靠往昔的积累。诸佛菩萨的加持,也是在合理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比如,你非常诚恳地祈祷观音菩萨,希望干旱的沙漠突然变成绿洲,但因缘不具足的话,观音菩萨也无能为力。

所以,学生时代一定要勤奋好学。听说台湾这边比较喜欢读书,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很多人在书店里。而内地有些人就不喜欢学习,只希望短时间内赚大钱,个人不需要努力,眨眼间就买房买车,什么都要样样具足。但这能不能实现呢?不好说。

因此,我们要了知自己的能力、智慧、水平。就好比一个跳高运动员,能跳多高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如果去挑战超出能力的高度,恐怕不太现实,很难成功。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现在努力学习很重要,否则,浪费人生太没有意义。很多人不爱学习,这种态度我不赞同。如果不爱学习还特别贪婪,要求很多、很高,这样会很痛苦,因为一直赶不上目标,也赶不上目标的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出现“压力山大”。

(四)问:我是东吴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以后会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那法律方面的工作,比如诉讼,会不会跟利他精神相违背呢?如果是,有什么解决方法?

答:其实,法律也是一种戒律。当然,每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制定的法律法规都不同,有些非常如法,有些则不太如法。如果法律符合因果法则,那它很公正合理。在这种前提下,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不论对他诉讼也好、判刑也好,都不是伤害众生。

在佛教中,除了死刑,对一般的判刑也是开许的,这在相关的人规教言中,都有明示——杀人有杀人的惩罚,偷盗有偷盗的惩罚。所以我认为,在非常公正的原则下执法,并不会有什么过失。但如果不是很如法,只凭自己的主观去做决断,恐怕在因果面前很难过得了关。

所以,你首先要懂得佛教的教义,同时要知道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五)问:我一直在效仿堪布您,尝试着去做众生的仆人,利益众生,我感觉很快乐。我先生家是个大家族,但我用尽各种善巧方便,却连他们家的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度。我公公婆婆都八十多岁了,他们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不愿意念,我该怎么做?

答:每个人的因缘都不同。对佛法学习也好、修行也好,不能强迫,要随缘。但在随缘当中,如果他们连阿弥陀佛几个字都不念,你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在他们耳边念这四个字来加持他们。

(六)问:我是台湾师大国文系的研究生,我也在当老师,通常是教大一新生。我觉得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刚好挣脱了高中升大学的压力,内心很空虚。他们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不上心,甚至连作业也不愿意交。请问,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的心不那么空虚,该怎么去引导他们?

答: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学里都存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这些学生。

第一种方法,在大学的课程中,专门设立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你可以把自己所了知的学生各方面情绪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进行剖析,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有些学生不爱学习,刚被大学录取时,觉得很光荣,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然后一边拿着家里不断寄来的学费,另一方面却不好好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班级中应该专门开展一些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作为老师,要长年累月不断地给他们讲,我相信哪怕一个学期当中,只开设七八堂课,这也会转变他们的心。

第二种方法,老师应该与这些烦恼比较重、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单独谈话。因为老师总是面对着一个集体,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效果不一定很好,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在公共场合所听到的语言并不是很重视。但是,如果老师特意去找他谈心,讲他存在的问题,他现在应该做什么,或者让他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都向老师哭诉,这样就为他创造一个新的平台,他心里也会有一种安慰感,“老师对我这么重视,我作为他的学生,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态会有转变的。

我认识的有些老师,他们每天都专门安排一些时间,与自己班里的个别学生谈话,可能每次只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但他们会一个一个地全部谈完,过一段时间又再谈一次。而且他们会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当中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内容。这就好像是给别人钱一样,如果集中地给每个人一百块钱,那大家可能不会很重视,但如果是悄悄给对方一百块钱,他就会觉得这一百块是很特殊的,会更加重视。所以,当众赐予跟单独赐予有一定的差别。

我觉得通过这两种途径,每个学生的问题应该能多多少少解决一些。

(七)问:传说中密宗是一种很神秘的修法,那刚接触的人,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来修呢?

答:密宗不是传说中的一种修法,而是现实中的一种修法。很多人不懂密宗,认为密宗是独立存在于显宗之外的,是藏传佛教、是喇嘛教,有着各种言论和说法。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

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就是密宗,这种想法不对。其实,藏传佛教里不但有密宗,也有显宗。在藏地,密宗和显宗是每个教派都在修的,显密是融合的。现在很多人把密宗和显宗完全分开,这说明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了解。你们看看《大藏经》里,释迦牟尼佛亲口讲的密法有多少?在汉传佛教当中有多少?南传佛教中密宗的咒语、仪轨又有多少?这些大家都应该清楚。

假如你认为密宗不是佛教,这说明自己对佛教的认识还要提升。试问,你承不承认释迦牟尼佛?如果承认,那是否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果承认,那是否承认《大藏经》?如果承认,那里面大量的唐密内容你是否承认?这样分析下来,很多疑惑都会迎刃而解。

现在佛教徒的智慧需要全面提升,不然容易人云亦云,不但法修不成,还造很多恶业。坦白讲,台湾很多人虽然信仰佛教,但了解的程度不够深,尤其是年轻学者和知识分子,对于包括五部大论在内的显宗理论不太熟悉。如果是这样,不要说密宗,连显宗也很难真正通达。在藏地,完整学习五部大论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更长。所以,如果你想要谈论佛法,想评论密宗和显宗,首先必须要真正去学习,只有在了解的情况下,才会有正确的评论,否则会陷入自己的另一种“智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