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9 一个人的梦世界 >> 佛教与信仰——梦幻的人生-问答-新加坡国立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新加坡国立大学问答

『2016年7月19日』

(一)问:我成为一名佛教徒已经十多年了,我希望能做一些关于物理学与佛教的讲座去突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让不信佛的听众对佛教生起信心。所以,能否请求您加持我早日获得物理学学位?

答:加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智慧来吸引对物理学和佛法感兴趣的人,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进而让他们获得心灵的快乐和永恒的解脱。

(二)问:智力低下的人还可以生起智慧吗?在生起智慧的过程中,信仰是否扮演重要的角色?

答:智力低下的人也有他相应的智慧。

有一则禅宗公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有人问禅师,“狗子有没有佛性?”禅师有时回答“有”,有时却回答“无”。这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狗是比较低等的动物,从解脱的速度来讲,它就像没有佛性一样,但从最终的解脱来讲,它有佛性。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

(三)问:在一个无佛的时代里,没有佛法可以信仰,那辟支佛又如何解脱、涅槃呢?

答:辟支佛出现在暗劫当中,也就是过去佛已经涅槃,未来佛还没有出世的时代。这种时代中,没有佛陀宣讲佛法,但佛经中说,辟支佛曾在百劫当中依止善知识,修持善法。以过去劫中的信心作为因,今生自然而然地获得涅槃。所以说,辟支佛在过去劫中对佛法有很大的信心,只不过在他涅槃的时代中没有佛法而已。

(四)问:西方人学佛的过程中,往往不把佛教当作宗教,而是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您认为这种缺乏信仰的学佛方法是否可行呢?

答:科学思维在欧美国家比较发达,所以,很多西方人都比较理性,这也是为什么在给西方人讲佛法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问一些“为什么”。这种理性在学佛的过程中是很好的。

佛教有两种类型的修行,一种叫做“随法行”,也就是以佛法智慧为基础的修行;另一种叫“随信行”,这是以信心为基础的修行。随法行的人一般是比较利根的修行人,而随信行的人一般是比较钝根的修行人。

一般来讲,西方人在信仰方面表现得比较理性,而亚洲人则更感性一些,表现得更为虔诚,这可能是文化差异所导致。

我认为,修行过程中,理性和感性都不可缺少。如果只有理性而缺乏感性,很难获得感应和加持。例如,灌顶的加持一般要依靠虔诚的信心来获得。但如果一味强调感性而缺乏理性,学佛就比较盲目。所以,学佛的过程中,最好能将东西方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既保持理性思维,又具备感性的虔诚信心。换句话说,理性的思维不能缺少虔诚的信心作为基础,虔诚的信心也不能缺少理性思维的推敲。

(五)问:据佛陀所说,未来的人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浮躁,宗教也越来越衰落。在那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信仰?

答: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今早还在想,也许在座的各位压力还不是最大的,一二十年后的人们,压力可能更大,内心也更浮躁难安。

新加坡的新闻报道说,最近几年,信仰宗教的人口越来越少,我在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也发现了这样的趋势。他们本来有很多基督教教堂,但现在很多都空空荡荡的,没有人去。那里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信仰带来的约束。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也比较现实,就像吃快餐一样,如果宗教能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压力,他们才愿意考虑接受。除此之外,他们对宗教提不起什么兴趣。

藏传佛教有一位很伟大的人物叫麦彭仁波切,他曾说:“即便整个大地上的人都做坏事,自己仍然要坚持善良的行为。”我觉得这句话对年轻人尤为重要。未来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所以,年轻人要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内心的修行。这样一来,即便时代再恶劣,环境再糟糕,自己仍可以保持知足常乐,有勇气面对各种困扰。

此外,我还建议大家通过佛教的调心方法来解决生死问题。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病死面前,物质财富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心灵的教育、精神的财富才有用。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希望大家经常观照自心,调伏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