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2 返回
字体: A- A A+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2课(临时版)

仁波切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课前开示

接下来我们来学《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前面已经讲到,六十位菩萨在弥勒菩萨的引导下到佛跟前,佛知道他们是因为前世的业障而导致今生懈怠、懒惰、放逸。这些菩萨们很伤心,便在佛面前请求:请您告诉我们以前具体造过什么业。今天佛陀会告诉这六十位菩萨在前世时所造过的业,之后六十位菩萨特别伤心,在佛面前忏悔,发誓以后不再造作,发了十三大誓愿。

其实我认为,这里面所讲到的很多恶业,对于这些菩萨来说,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作为凡夫人来说,的确很多人都在不断地犯这些恶业,以前犯过很多,以后也不敢完全下决心绝不再犯。不像这六十位大菩萨,他们在佛陀面前发誓说:如果没有做到,就是欺诳如来。可我们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我们以前造过恶业,现在正在造,以后也会造,而且我们不敢在如来面前发誓。即使发誓,但凡夫人的习气、众生的业力非常重,可能今天发了誓,再过两天又会重犯。

这几天所讲的道理,听起来确实非常难受,因果不虚,造了恶业肯定会感受痛苦。不管是从自身,还是从其他众生的角度来讲,感受痛苦,这并不是一个好事。如何调伏我们的自心,这确实值得思考。就像《正法念处经》所说:“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如果我们现在离开了闻法,那更没办法调伏我们的心。一方面,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各种烦恼、痛苦;另一方面,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我们现在有闻法的机会,可以不断地搏斗、挑战刚强难化的心。但一旦失去这样的机会,恐怕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把握可以调伏自己的心,无法堪能。如果有机会,大家听听佛法,通过学习佛法来调伏自心,这是最好的良药。有些人在心不堪能的时候,将搜索资讯作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者通过对生理的调整来调伏自心。虽然世间中有林林总总的方法,但到底管不管用很难说。我们大家要尽量通过闻思修行来调伏自己的心,如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取舍因果,应该能做到部分,这一点很重要。

正式宣讲

接下来宣说经文之义。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

昨天讲到这些菩萨祈求佛陀为他们具体宣说前世所造之业,此时佛告诉六十位菩萨:善男子,你们往昔在俱留孙如来的教法下出家为僧。俱留孙如来,是贤劫千佛第一佛,于人寿十万岁时出世。在他的教法当中,六十位业力深重的菩萨都出过家,当时他们认为自己广闻博学,自恃多闻修持净戒。认为自己所修持的戒律清净,特别傲慢,常怀憍慢傲逸之心,常常怀着傲慢之心。有些人认为自己广闻博学很不了起,有些人认为自己戒律清净很了不起,有些人认为自己相貌端严、世间财富圆满等等,认为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功德而产生傲慢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对自己行十二头陀行、声闻乘少欲知足的功德产生执着心,认为自己行为很好、特别了不起。以上讲到了这六十位菩萨在俱留孙佛的教法下,曾经有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心态。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彼时,有两位讲经说法的比丘,其弘法利生事业很成功,眷属众多,财富圆满,声名远扬。这六十位菩萨对这两位比丘的亲友、名闻利养,产生悭吝心和嫉妒心,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妄言诽谤。诽谤的内容,没有用偷盗、打架、杀人等为借口,而是用淫欲、不净行等行为不清净来诽谤。其实,也有以杀和盗的行为来进行诽谤的,但自古以来很多都是以男女关系、行为不清净来进行诽谤,这是非常严重的诽谤。有些人因为遭受诽谤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一些清净的修行人最后也只能放弃所有的弘法利生的行为。

《杂宝藏经》当中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阿罗汉,行为非常清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同时为僧众发心做事。另外有一个福报特别浅薄的弥多比丘,对他产生极大的嫉妒心,以淫行等对其诽谤。弥多的姐姐也在寺院里当比丘尼,两个人一起对他进行诽谤。这位阿罗汉听到以后,生起极大的厌离心,在大众中,在虚空示现种种神变后,自取涅槃。

诽谤的事,在凡夫的群体当中很容易发生。诽谤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诽谤者自己造了非常大的罪业。另一方面,如果所诽谤的对境是成就者,会使该成就者自取涅槃,放弃很多利益众生的行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历史。以前上师们的传记中,所谓“弟子的邪行”,大多数都与诽谤有关。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当时这六十位比丘对两位说法师主要是以嫉妒心和吝啬心来诽谤。为什么有吝啬心呢?觉得施主的供养全部给他们,他们有点舍不得;为什么有嫉妒心呢?因为两位比丘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以这样的原因进行诽谤。

之后,说法师的眷属、亲友,对这两位说法师产生严重的怀疑,因为这些离间语而纷纷离开。虽然这两位比丘是说法师,但有人诽谤的话,真相很难区分。所有的信众开始怀疑、产生不信。原来对他有信仰、有供养、有听法,后来全部放弃了,甚至产生了极大的邪见:“我们的法师原来是这样的,这六十位比丘这样说是对的,因为他们很有智慧、行为很清净。”众生对这两位法师无有随顺心,从此之后不跟随、不依止。

现在也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今天说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得奖了,人人尊重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恭敬他,一旦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所有的人马上会离开。

无随顺心断诸善根。最后这些离开者相续中的慧命全部毁坏,断了善根。我们下面会知道,因为造了如此的业,这些比丘在地狱里面受了很长时间的苦,在人间也是于数多万年当中感受了许多苦。

从《大乘方广总持经》的公案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从世间来看,所造的这些业并不是那么严重。我们对某个法师说“这个人已经破戒了,行为不清净”,以杀生、偷盗、淫行等为借口做各种诽谤,那周围的人会因为这个原因离开他。表面上看起来也严重,但也不是那么严重。我们可能也偶尔会说,某个上师很不好,戒律不清净、见解不正常、行为不如法等等。其他人听到之后,刚开始产生疑惑、不信任,最后放弃依止,这样就断了他们的善根,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大家应该好好想想,我们以前有没有造过这样的恶业。虽然我二十多年前在上师面前听过这部法,不过所谓的听法也只是在文字上,自己对照自己相续的时候,觉得:虽然给大家讲经说法、装成堪布,实际上自己很糟糕,晚年如果没有忏悔的话肯定会堕落的。所以,自己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从彼殁已还得为人。

这里说因为这个恶业,于六十百千岁中转生到阿鼻地狱,隋译本当中也说是六十百千岁,但藏译本当中说是六万岁,可能这个“百”是虚数,意思就是说在阿鼻地狱里面感受痛苦长达六万年;剩下的业未尽,又在四十百千岁,也就是四万年当中转生于复活地狱;余业未尽,于二十百千岁,也就是二万岁当中转生于黑绳地狱;业还没有尽,于六十百千岁,也就是六万岁当中转生到烧热地狱,藏译本中是八千年。从那出来以后获得人身。

刚才讲到了四个地狱,跟《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六趣轮回经》里面的次第有点不同。因为业力不同,此处先转生于阿鼻地狱,然后复活地狱、黑绳地狱,再号叫地狱。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最后获得人身时,在五百世中转生为没有双目的天盲。以残留的业力,在很多生世当中大多转生为愚钝、丧失正念的人,常多蒙钝,忘失正念,忘性很大,没有正知正念。有些人精神癫狂也说不上,但精神不正常、不自在。障覆善根,自己的善根很快被业力遮障。福德微少,有些人善法方面的因缘样样具足,福报浅薄的话,什么都无法圆满。形容丑缺,人不喜见,容貌特别丑陋,别人看了也特别恶心,不愿意见到他。诽谤轻贱戏弄欺嫌,而且经常受到诽谤,轻贱,常受到别人的戏弄和嫌弃。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常常转生到连佛法名称都听不到的边地,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的贫穷下劣家庭中。因为前世的原因丧失财宝,生活资具极其匮乏,不被他人尊重,谁都不把他当人,不被爱戴,没有人爱。

我们现在人当中,确实有些是贫穷、丑陋、愚钝的,或者是野蛮、心不调伏的,有各种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人以前肯定造过无量的谤法等罪业。

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于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于后,以后的意思。以后你们还会转生,于末法五百岁、佛法接近隐没的时候,继续生在边地,家庭贫穷、物资匮乏、饥寒交迫,常常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假设想修一点善法,大多数时都是障碍,修行违缘重重,根本没办法修下去。多诸留难,虽然暂时能发起一些智慧、慈悲心、修行的境界等诸如此类的光明,但是因为业障的缘故,很快的时间中会消失隐没。现在很多人有时候修行不好,有时候记性不好,或者自己所做的善根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以各种因缘被毁坏,这跟自己前世所造的严重的恶业有一定关系。

佛陀给这些菩萨讲了:你们以前在地狱中是怎样度过的,中间即使得到人身时又是怎样受苦的,将来在佛法末世时,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还会转为人身,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前面的五百岁过了以后,诸业会逐渐消灭。由于诽谤的原因,你们在中间遭受了这么多的痛苦。但因为以前在俱留孙如来前出家修行的善根,到后来会清净业障,往生到极乐世界,那时会得到阿弥陀佛为你们授记,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会知道诽谤法师的果报确实非常严重。如果不相信这些,那另当别论,没什么可说的。相信和不相信是各人自己的问题,如果相信的话,可以学习;如果根本不相信,佛教里面的很多道理都无从谈起,因为信心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果没有信心,那你听法、学法、修法,这些都是没办法的;如果相信的话,这些道理值得思考。对于佛所说的善恶业的关系,很多人都懵懵懂懂、不太清楚。那是不是不清楚就不受果报呢?不是。

这以上讲了六十位菩萨现在为什么愚笨、散乱、修不上法,过去世又是怎样的。整个过程讲完了。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这个时候,诸菩萨等,藏译本中直接说了六十位菩萨。这六十位菩萨听到佛所说的语言后,全身汗毛竖立,产生极大的后悔心,自己清楚了以后,便马上把自己的眼泪擦干,在佛面前这样陈白:世尊,我们今天发自内心地发露忏悔过去的过错。无始以来,我们常对菩萨乘的人,包括对两位法师,轻慢、嫉妒、嗔恚,造了各种业,今天如理如实地在佛面前忏悔这些障碍,并且我们今天在世尊面前发十三大弘愿——这在佛教当中很出名。同样,我们有这些过错,也应该在佛菩萨面前发自内心地忏悔。虽然今天并没有佛陀化身在前面,但是佛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三世诸佛面前观想发誓,以僧众作证,这样完全可以。因此,我们忏悔、发誓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中也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地藏十轮经》当中也说过,完全不造恶的话,恐怕很多人没有这个福报,但造了罪以后,在诸佛菩萨面前、上师善知识面前、清净的僧众面前,通过念咒语、念百字明等各种方式来忏罪,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要想一想,从无始以来或者即生当中,自己有没有谤过法师。谤法师,和谤佛、谤僧众一样。我们一方面要往生极乐世界,自己觉得胸有成竹;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造了这么严重的罪业,不要说往生极乐世界,死后必定会堕入刚才讲的阿鼻地狱、复活地狱、黑绳地狱、烧热地狱等地狱中。每个有心的人都要反思自己、观察自己。可能自己最清楚自己,别人不一定清楚。即生中身口意有没有造过业,自己会清楚。但在此之前造过的业,也许我们想不起来,但通过推理可知,我们往昔可能造过很多恶业。如果有的话,自己看能否尽量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发愿。

接下来这六十位菩萨发了十三大弘愿来进行忏悔,佛陀也认可这样的忏悔:你们这样忏悔,以前的业障能得以清净。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一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有菩萨乘人,见到他们行为不如法、犯了戒、破了戒等而去揭露其过失,则为欺诳如来。

这里的菩萨乘人,并不一定是一地菩萨、二地菩萨等,凡是发过大乘菩提心的都叫菩萨乘,在座的都发过菩提心,可以叫菩萨乘人。如果大乘行人的行为不如法,我们亲自见到他们违犯戒律,犯戒、破戒,如果去揭发他们的过错,对人宣扬他们的过失,那我们这些人则为欺诳如来,就已经欺骗了您。这是发毒誓。以前佛教中是这样:“我如果做了这件事,那我欺诳如来,我欺诳释迦牟尼佛,我欺诳法王如意宝。”不相信这样发愿的人是无神论者。现在世间当中也是这样:“如果我做了这件事,就让我被车撞死。”作为一个佛教徒,在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没有比欺诳如来更大的罪业。

《大智度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我们观一切众生是佛的话,更何况是法师,对法师更应作为佛来想。为什么呢?把泥像和木像作为真正的佛来想,能获得无量功德。本来泥土和木头做的像是无情物,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想作是真正的佛(师指面前佛像),比如这是一个铜像,是释迦牟尼佛。本来是铜的,但如果我把它当作佛的话,这种缘起力不可思议,我会获得福德和功德。那更何况是将具有生命的法师作佛想,怎么会不得功德呢?一定会得到的。所以,我们对大乘行人不应该说过失。这个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是管理人员,见到别人的过失尽量不说,因为跟你没什么关系,更何况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家对十三大弘愿的每个道理都要好好想一想。这是第一个弘愿。

阇那崛多的隋译本在第二愿和第三愿中间增加了一个,菩提流志的版本当中没有——对大乘行人起我慢、说恶,若实若虚,不管是真的假的,那就是欺诳如来。这一条,在藏译本中没有看到。与前面一条基本相同。说恶,就是说别人的罪恶。意思是以傲慢心说别人的罪过、过失,不管说得正确与否,这就是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二弘愿:世尊,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对于菩萨乘的人,戏弄、嬉笑、讥嫌、恐吓他们,让他们生起恐惧心,或者经常轻贱、轻视、蔑视他们,如果我们这样做,则为欺诳如来。

不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被欺负时如果有能力反抗,别人不一定敢欺负。人都有弱点,如果他人实在不能反抗的时候,我们就很会欺负他人,那这样的话,果报也是很可怕的。

大家应该记得《米拉日巴传记》里有这样的故事。当时,有一群猎人看到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修行,其中有一些人开始故意欺负米拉日巴尊者,问他你是人是鬼?尊者回答说:我是修行人。猎人们说:看你不像修行人,我要看看你修的安忍怎么样。他们就故意捉弄米拉日巴尊者。尊者当时特别瘦,猎人们就把他扔向空中,进行讥笑、谩骂、殴打、侮辱。尊者一直如如不动,没有反抗。其中有一个猎人看到这种情景,很伤心,劝其他人不要这样做,说他毕竟是修行人,虽然他暂时不能反抗,但你们这样对今生来世都不好。其他人不太听,玩了好长时间才把尊者扔下,就离开了。离开不久,刚才那些欺负尊者的人,有些因为违法被判了死刑,有些在即生当中感受各种不愉快的事情,而维护米拉日巴尊者的那个人一直过得很快乐。米拉日巴尊者的自传中有。

我们对法师、大乘人,乃至于对动物进行恐吓,自己今生来世也会感受痛苦。《华严经》云:“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不应变改。”即使见到善知识随烦恼行,不要产生嫌弃心,应该于善知识产生信心,不应该有所改变。对善知识、法师经常嫌弃,让他产生恐惧、轻毁,这样非常不好。

所以,这些菩萨发什么样的誓呢?我们从现在开始不会戏弄大乘行人,不会轻毁大乘行人,更何况让他们产生恐怖。如果这样做,即为欺诳如来。这是第二个弘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三弘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见到修大乘法的在家或出家的行人,他们享受各种色声香味的五欲妙乐,或者财色名食睡,以这样的方式来游戏娱乐,见到这些受用时,我们不会对他们寻找任何过失,常对他们产生恭敬心、信心,把他们当作导师想、佛想,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则为欺诳如来。

这些菩萨对在家人都产生信心。我们一般对出家人不会产生邪见,尽量控制。但这些菩萨说:如果在家人也享受各种,那可能是菩萨的幻化,可能是佛的幻化,可能是我的眼睛不清净,他们应该有各种密意,我们不会去诽谤:这些人每天都没完没了地享受五欲,行为不清净——我们不会这样说。

《大庄严论经》:“虽复具众物,心无所染着,修行乐圣道,是乃名少欲。”虽然外面享受各种欲乐,但是修行好的人没有染着。表面上看来什么都具足,就像蒋扬钦哲旺波等大德,看起来好像世间的妙欲、家室、歌舞等都具足,实际上心非常清净。

有一部佛经中说:“菩萨常清净,方便利众生,实无诸欲垢,示现行染行。”菩萨心很清净,行为也很清净,经常利益众生。就像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菩萨本身没有欲望、没有垢染、没有贪嗔痴,但为了众生而示现染心、贪嗔痴。如果清净心观得很好的人,不管是看到在家人、出家人如此的行为,会想:他们可能不做断欲之行,我也应该产生恭敬心。这里说,如果对这些菩萨没有产生佛想、上师想,那我就是欺诳如来。

这些发愿很深,我今天一边思考,一边想自己能否做到?确实很难。有时候讲课时为了维护道场、维护学院,经常说别人的过失,那这样的话,下场肯定不妙。可能当了一辈子的说法者,到最后堕入恶道,也很可悲。就像有一些当官的,比如当公安、当纪委,一辈子讲执法,最终自己的下半生在监狱当中度过。有时候我们口口声声认为自己很清净,但实际上在不断地造罪、不断地造业,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些菩萨能做到,以后不会再造,如果再造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四弘愿:世尊,我们从现在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于大乘行人,以悭吝的心对亲友和亲友家,藏译本当中还有对施主、功德主。因为我的悭吝或因为亲友、施主等利养的原因,对大乘行人,损害他们的身心,逼迫他们,如果这样的话,我则为欺诳如来。

隋译本说是亲友和乞丐家,所谓的乞丐家,指的是施主,因为沙门去化缘时,施主给予饮食。施主家,藏文是སློངས་བའི་ཁྱིམ。因为亲友和施主家的缘故,对他们这些大乘菩萨产生嫉妒心、悭吝心,损害他们的身心,我即为欺诳如来。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了亲朋好友而争,为了施主争来争去,以这个原因害大乘行人,比如说大乘行人他和我有共同的施主和亲友,我为了争这些而开始诽谤,损害他们的身心,那我就是欺诳如来。就像《佛子行》当中也有提及,很多人的争论要么是名声,要么是财产,要么是个人的身心利益。如果我为这些利益,为亲朋好友、为施主而毁坏大乘行人,那我则为欺诳如来。这是第四个弘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五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大乘行人,以一句粗语令其不悦,则为欺诳如来。

我们平时对大乘行人经常谩骂、诽谤,或者恶口骂人。以一粗言,一句,我们可能不是一句,而是很多句,不断地、滔滔不绝地开始骂,骂很多次都有可能。就像《华手经》里说:“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如果我们以恶语恼乱菩萨的心,那就有毁坏无量法宝的危险性。这还是很可怕的。有些人骂人很擅长,这方面智慧、口才都很不错。其实我觉得,我们造恶业方面最好不要太有智慧,笨笨的、笨拙的、嘴巴不太会说的人,要诽谤的话也说不出什么,不会讲得很清楚。有些人特别聪明伶俐,这种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捏造各种事情,以各种方式来骂人、诽谤。我们从辨析经论的角度来讲,人有智慧很好,但是有智慧的人往往口才很好,煽动力很强,一讲某个说法者的过失、某个菩萨的过失,可能成千上万个人都跟着他,那这样的智慧已经成了邪慧,非常可怕。人到底是聪明好,还是愚笨好?愚笨的人虽然做不了大的功德,但是也不会造很大的业。像牦牛,除了吃草、喝水,最多行个不净行,除此之外,不会偷东西,不会诽谤三宝,不会杀生,不会故意杀人。人类很聪明,杀害众生的很多技术也会掌握,从而造下了弥天大罪。如果能行持善法、具有正见的话,做人很好,否则不如当旁生可能好一点。这里讲,如果说粗语,也是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六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大乘菩萨行人,昼夜六时不精勤顶礼,则为欺诳如来。

他们发愿对所有的大乘行人都当作佛菩萨和自己的善知识一样恭敬顶礼,昼夜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或者说时时刻刻、恒常,去哪里都首先顶礼དང་པོ་ཆོས་སུ་སངས་རྒྱས་ལ་ཕྱག་འཚལ་ལོ།,对所有的大乘菩萨都恭敬顶礼。传统文化中见到人就问讯,一般比较高档场所里的服务员见到人也问讯,相当于顶礼,其实这也是一种恭敬。如果世间普通人都这样,那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为什么不礼敬所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如果不精勤顶礼,那我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七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为了维护这些弘愿,我们不惜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为欺诳如来。大德们也有这样的教言:宁可舍弃生命,不可舍弃誓言。

隋译本跟这里基本相同,藏译本当中,前面有财富、国政,即为了护持这些弘愿,不惜财富、国政、身命。因为这些弘愿很重要,我宁愿舍弃生命,也不舍弃誓言。有些人今天是这个愿,明天那个愿,这种心不稳定。一旦我们发了这些誓愿,在一生当中不能忘,应该有稳重坚定的誓言,尽量地饶益众生。《二规教言论》中也讲得很清楚。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八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对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乘人,以轻慢心说这些人不如我,比我下劣,我们经常说“我们是大乘人,小乘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肯定不如我们利益众生的心强”,以这样来歧视的话,则为欺诳如来。

我们自己不能有傲慢心,《成实论》中经常说种姓高贵、相貌端严、禅定、戒律等所有的傲慢不应该有,为什么呢?一切万法皆是无常,不值得傲慢。比较而言,我今天讲得很好、我长得很好看、我的财富很好、车很好、考试成绩不错、记性还可以等等,但这些没有什么可傲慢的,一切万法皆是无常故。今天记性很好,明天会不会变成一个植物人很难说;今天很富裕,明天会不会变成一个乞丐也很难说。一切万法最终没有什么可值得信赖的,就像《红楼梦》一样,到最后也许以悲惨的方式收场。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九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不善于摧毁自相续的傲慢心,生起下劣想,旃陀罗,印度最低劣的种姓,把自己当作最低劣的人,像猪狗等下等众生,如果我们不能这样想,则为欺诳如来,也就是以后不能有傲慢自高的心态。这里的“善”应该是“擅长”的“擅”。

《修心八颂》当中也讲自己是最卑劣的、最低贱的。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我们赞叹自己、毁谤他人,则为欺诳如来。

自己赞叹自己特别不合理。麦彭仁波切也说过:“自己于己作赞叹,纵是帝释亦不佳,应当深沉如大海,不为碎语所动摇。” རང་གིས་རང་ལ་བསྟོད་པ་ནི། ། བརྒྱ་བྱིན་ཡིན་ཡང་མཛེས་པ་མིན།大海多少年都无增无减,一会赞叹自己、一会诽谤他人,情绪化的状态不太好,应该像大海一样不自赞毁他,如果自赞毁他则为欺诳如来。所以说话时少讲自己的功德。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一弘愿:世尊,我们从今日开始乃至未来际,如果不害怕争论的地方,不像被大风吹动一样很快离开一百由旬,则为欺诳如来。

如果一个道场不团结、关系不好、争执不息,应该害怕这些地方。戒律当中也有,哪里有争论应该离开一百由旬。比如一个道场当中争执不息,你没有必要在那里,自己本来修行不好,到时可能参与其中、造很多业。一个村子、一个道场、一个寺院、一个团体里,如果这里很复杂,觉得到处都是争执的话,自己离开,没有必要参与,如果我不能离开,则为欺诳如来。一边争执、一边待在那里,不合理。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二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如果因为受持清净的戒律、广闻博学、行持头陀行、少欲知足的功德,开始自我炫耀、自我陶醉,如果这样的话则为欺诳如来。

自己稍微有点戒律、多闻、知足少欲的功德时最好不要炫耀,没什么可炫耀的,比你功德大的人多得是,稍微有点知足少欲、清净戒律的功德也不算什么,这也是一种执着,最好不要炫耀。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第十三弘愿:我们从今日起,乃至未来际,自己所修的善根不要自吹、不要炫耀,按理来讲,功德尽量隐藏,罪业尽量发露,但是如果不能这样,反过来说,不断地吹嘘自己的善根功德,一直隐藏自己的罪过,这是不合理的。《杂阿含经》和《阿含经》里好多处都提到了。其中《阿含经》里说:“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果宣扬自己的功德,隐藏自己的过失,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六十位菩萨发完十三大弘愿后,尔时世尊赞叹这些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发的这些愿都是觉悟之法,你们发起了这么好的广大誓愿,能以这样非常坚定的心,安住其中。我想,这些菩萨发的愿不会变动,会安住其中。

以前一个道友,说一天三座修什么法,大家都觉得挺好,我们都随学。再过一段时间听说他早就退心了,又给我写信忏悔,以前发的愿全部无法做到。凡夫人是这样的,今天有一点热气,开始发誓愿,过两天全部就没有了。

这里有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这时,佛告诉弥勒菩萨摩诃萨:弥勒,如果有菩萨想要清净业障,应该要发这样的广大誓愿。

最后这一句话大家要记住,前面十三个誓愿也要记住。这个确实很不容易,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做到,但要把它作为行为规范来经常提醒自己。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发起这十三大弘愿。佛还告诉弥勒菩萨,你要想业障清净,应该发这个誓愿。我们每个人都想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都得以清净,那这样的话,我们要尽量发这十三大誓愿。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