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颂词(11-15品) 返回
字体: A- A A+

大乘经庄严论(1-10品)

弥勒菩萨·造论

索达吉堪布·翻译

第十一 信解品

已生与未生,能所伴受自,

谬正现非现,音生求见夺,

杂不杂违品,下广覆无覆,

勤非积未积,坚稳远行信。

多时不作意,懈怠瑜伽乱,

恶友善法微,非理之作意,

放逸及少闻,满足少闻思,

唯寂而我慢,如是许未熟,

不厌及厌离,有覆不精勤,

以及未积资,当知信解障。

大福及无悔,意乐与大乐,

不唐捐坚固,如是胜进行,

现证一切法,得自他利最,

速通彼等即,信解之功德。

欲者彼如犬,定者彼如龟,

利自彼如仆,利他彼如王。

如犬常饥苦无餍,如龟水中蜷缩住,

如仆常惧身行游,如王以令统领域,

当知散住利自他,种种信解恒超胜,

如理明知大乘胜,坚稳恒常寻求此。

因已转为人,无量每刹那,

获正等菩提,故莫甘怯懦。

犹如施他食,福德得增长,

自食非如是,利他所依法,

传讲则获得,经说大福德,

自利所依法,宣说非获得。

如是大圣广大法,具慧恒生大信解,

广大福德不断增,无量功德大本性。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一信解品终

第十二 求法品

三藏二亦可,摄故因许九。

种习了悟寂,彻证令解脱。

经对法及律,略摄许四义,

具慧了知彼,获得一切智。

说处法相法,及义故是经。

对向故反复,胜证故对法。

堕罪犯起堕,离堕数取趣,

制戒及类别,决定故为律。

承许所缘法,内外及二俱,

以二义得二,二者不可得。

依意诠说义,净信显现义,

认定唯言诠,心名安住故。

以闻等三慧,获得法所缘,

获得三所缘,真实依前宣。

三种姓行事,有无害所依,

安住于信解,别者强欲乐。

下圆二所依,有诠无诠二,

是与智相应,瑜伽因本性。

彼是间杂缘,不共而缘者,

五种及七种,此之遍知五。

具足修行相,四种三十七。

彼是二道性,二功利得受。

加行及自在,小大之本性,

瑜伽此作意,许是一切性。

恒离二迷所依者,非诠离戏真如性,

所知断净性无垢,如空金水许惑净。

众生清净别少无,无余众生愚昧心,

舍弃本有耽著无,世间愚相何其重!

以如幻术说,非真之妄念,

以如幻相说,迷乱为二法。

犹如彼无彼,如是许胜义,

犹如可得彼,如是许世俗。

如彼无有时,彼因了可见,

如是转依时,可见非真念。

世间未迷者,随意享彼因,

未迷持戒者,随意享转依。

彼有彼行相,非有彼实体。

如是幻术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于幻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如是有二现,非有彼实法。

如是于色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于色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增益与损减,诸边所破故,

为遮入下乘,如是而承许。

迷乱因迷乱,承许色之识,

及非有色识,无故另亦无。

执取幻象色,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执著骨锁相,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迷乱法相法,如是有与无,

有无无别故,有无如幻术。

凡属对治法,如是无与有,

无故无法相,亦说如幻术。

犹如魔术王,为余幻王败,

见法之佛子,彼等无我慢。

如是当了知,佛陀觉者说,

一切有为法,如幻亦如梦,

如阳焰影像,如光影回响,

犹如水月影,亦犹如幻化,

承许六六二,二六三一一。

邪分别非正,非邪不分别,

非分不分别,名为诸所知。

自界显现二,无明烦恼俱,

尽生转分别,断除二实体。

获得所缘法,具住自界故,

真如无二现,趋入如皮箭。

心者显现二,承许现贪等,

或现信心等,非有惑善法。

是心现种种,趋入种种相,

显现彼有无,是故非法性。

佛为利有情,真实说事相,

法相及名相,一切细分类。

心及有见者,彼位不迁变,

此摄是事相,详分无有量。

依诠作义想,因与彼习气,

从中亦现义,遍计之法相。

依于名与义,显现名与义,

非正分别因,遍计之法相。

显现三三相,所取能取相,

非真分别念,依他起法相。

无有及有者,有无平等性,

非寂寂无别,圆成实法相。

缘于等流法,如理而作意,

安住心法界,见义有与无。

彼中成等性,圣种极无垢,

平等复超胜,无减无增相。

种子转依故,显现处境身,

转依无漏界,彼所依遍行。

意能取分别,转依无分别,

刹土智事业,是为四自在。

不动等三地,获得四自在,

一者二自在,余地许各一。

具慧证诸有,亦知二无我,

彼知平等已,持彼入真如。

复意住彼故,彼彼亦不现,

彼者乃解脱,殊胜离所缘。

资粮基有生,得见唯名称,

见唯名见彼,后亦不见彼。

心即彼堕罪,我见之索缚,

极其而流转,内住许还灭。

自与自性无,自本体不住,

如执无有故,承许无本性。

前乃后所依,无性无生灭,

本来即寂灭,自性涅槃成。

始真实他性,自相自变异,

染污及差别,名无生法忍。

法无我解脱,等同种姓异,

得二意乐化,究竟故一乘。

为引有些者,为余真受持,

于诸不定者,圆佛说一乘。

声闻不定二,见未见乘义,

见义离未离,贪者此低下。

彼二得圣道,转世驾驭故,

真具不可思,驾驭之投生。

一者以愿力,而能成投生,

另者不来故,幻化尽成办。

彼二屡屡数,具有自心生,

欢喜涅槃故,许是缓证悟。

未行义投生,无有佛陀时,

求化勤禅修,获得妙菩提。

若未勤五明,大圣不成佛,

故为折摄他,自遍知精进。

得因而欢喜,所依随念彼,

欲求共同果,信解依菩提。

是以四威力,喜悦定不厌,

违品及对治,修行有四种。

净信真得受,乐于布施他,

披甲及发愿,爱乐所为意,

布施等六种,得力与成熟,

供养及依止,真实胜踊慈。

未行造恶者,惭悔欢喜境,

厌倦作敌想,安置及诠慧。

施等圆觉依,非自在天等,

以无碍解知,二者过与功,

随念积累喜,及与见大义。

瑜伽无分别,受持欲值遇,

断七颠倒执,获得之威力。

稀有无稀有,各为四种想,

于有情平等,现见大本性。

求他功德报,愿三及相续,

为修佛说故,菩萨不住此。

彼于衰兴众,不喜极欢喜。

于修伪与真,不信及起信,

不纳受作意,授记喜决定。

现见后世故,入心观平等,

以入殊胜法,认定自胜故。

十度因所生,此等善作意,

是为能恒常,增长菩萨界。

增胜意乐大,许坚稳求法,

有断无所断,如是得自在。

菩萨之寻求,无身有得身,

圆身多我慢,细慢无我慢。

坚稳法有色,无色相无疾,

神通之财富,无尽法为因。

有无与增损,一多自差别,

如名如义执,佛子真应断。

慧善依勇勤,如实求二法,

恒成众生师,如海满功德。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二求法品终

第十三 说法品

坚稳见命财,难得无实质,

极喜于苦众,恒发大布施。

法广普利众,亦非极难得,

尽施无尽增,何况非一次。

各别自证故,佛陀未说法,

悲尊如巨蟒,说法如气息,

引众至彼法,寂灭如口门,

真实而安置,净广共无尽。

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

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

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

菩萨尊说法,教证自在中,

一切口色法,虚空出法音。

广大断怀疑,信受示二真,

此名诸菩萨,圆满之说法。

菩萨尊说法,文不骄不厌,

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

佛子句不弱,可意善说称,

如应及无染,适宜如是广。

略说及释说,随顺乘易解,

共称及如理,出离随同故,

略名菩萨尊,文句之圆满。

善逝语无边,六十支难思。

语句极合理,依辨除怀疑,

多番具能立,略说广解者,

佛陀此宣说,三轮皆清净,

此亦离八过,是所应了知。

懈怠及不解,不予说法机,

未定不断疑,离彼不解说。

厌烦与吝啬,此等许语过,

无有彼等故,佛说成无上。

诚信喜慧因,故此法为善,

具二义易受,示四德梵行。

与他不共同,圆断三界惑,

体性净垢白,具四梵行德。

令入相对治,及转变秘密,

于声闻本性,如是调过失,

讲说甚深性,秘密此四种。

平等及别义,别时之意趣,

数取趣意乐,当知四意趣。

轻佛及轻法,懈怠以少足,

我慢行贪欲,后悔不定退,

众生之障碍,对治说胜乘。

彼等断彼障,一切之过失。

是以句与义,受持二偈颂,

具慧有情尊,获得十功德。

界性尽增长,命终最极喜,

如愿而受生,忆念诸生世。

值遇诸佛陀,彼前闻胜乘,

信解具智慧,二门速证觉。

妙慧无厌慈,名扬知妙轨,

菩萨之说法,众中昭如日。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三说法品终

第十四 修法品

具慧于二者,断除邪与真,

以三遍了知,人法二无我。

知义即了悟,诸法如航船,

断以闻满足,故名遍知法。

异生之智慧,如是证悟二,

为圆彼智慧,随法尽修行。

菩萨于一地,与得彼本性,

一切皆平等,出世无上智。

真实尽见断,一切诸烦恼,

为断所知障,修行妙加行。

安住无分别,智慧俱同行,

如是诸余地,行持随同法。

具慧修行境,善得与善处,

善地善友伴,瑜伽具乐德。

菩萨具多闻,见谛善讲说,

无厌慈悯者,当知是大士。

缘善所依善,方便定生善,

加行善妙性,名为真专注。

欢喜生闲暇,无病及等持,

辨别能作因,即昔行福德。

是除法界外,无有他法故,

诸佛之密意,以贪离贪等。

是除法界外,无有他法故,

宣说染污法,具慧密意许。

是故于贪等,如理而趋入,

从彼得解脱,依彼离彼等。

为众住地狱,苦剧非害彼,

有寂视过功,入下乘念害。

具慧住地狱,不障大菩提,

余乘凉利己,极乐亦障彼。

当知无有法,可得无染净,

犹如幻术等,如是如虚空。

犹如如理画,本无现高低,

非真分别前,恒无二现二。

如水混浊清,澄清非彼生,

彼离彼垢已,如是心同理。

心性恒光明,是以客尘染,

法性心外心,非光明自性。

菩萨于众生,如母待独子,

彻骨大慈爱,恒常欲能利。

为利诸有情,生贪不成堕,

此与嗔恨众,诸时皆相违。

如鸽爱自子,怀抱自之子,

如是与嗔违,慈尊亦同彼。

因慈与嗔违,寂与害心违,

利与诳心违,令安违令畏。

如患依良药,能入于轮回,

如医于病患,能行众生利。

如调不成仆,能行于自身,

如商贾经商,能行诸所求。

亦如染衣人,能行诸善业,

如父于幼子,能行不害众。

如求火燧木,能行于恒常,

如托可信人,能行未圆定。

犹如幻术师,以慧修所知,

彼许菩萨尊,依上而修行。

恒具大精进,勤于二成熟,

渐以无别慧,修行趋无上。

大乘经庄严中第十四修法品终

第十五 教授随教品

无数劫定生,信解得增上,

如水入大海,善法真圆满。

如是积资粮,佛子原清净,

善知心善修,即是妙加行。

彼时法相续,佛前得寂止,

广大智慧故,获得广教授。

彼初勤戒者,辨别经等法,

以及不二义,心住经等名。

尔后彼依次,伺察词句类,

亦于各别内,如理析其义。

认定彼等义,复次总结法,

为得彼之义,复次彼发愿。

意诠持续寻,各自而思择,

作意无言诠,一味亦伺察。

法名总结此,当知寂止道,

当知胜观道,分析彼之义。

当知双运道,是为总结彼。

沉心极摄持,掉举亦可寂,

复于彼所缘,平等住等舍。

于彼恒常行,恭敬而修行。

专心于所缘,莫散彼相续,

散动速认知,复次安住彼。

具慧愈向上,心亦向内收,

复见功德故,等持心调柔。

由见散动过,止息不喜彼,

贪心不悦等,兴起当寂灭。

复尔勤戒者,心真实有行,

自然而获得,习彼成无行。

尔后彼身心,获得大轻安,

当知有作意,彼彼增上已,

以增上远行,彼住正行得。

希求神通者,净彼最堪能。

静虑得神通,真实成就彼,

为供无量佛,闻法往世界

依此无量劫,承侍无量佛,

于彼承侍故,心成最堪能。

是故彼等前,获得五功德。

彼成最无上,清净之法器,

一一刹那中,灭尽身粗重。

身心遍轻安,了悟诸法光,

不断真实相,未察尽得见。

如是为圆满,法身清净故,

具慧一切时,恒常摄持因。

尔后成如是,菩萨以入定,

除非意诠外,不见诸外境。

为增法光明,精进坚稳行,

法光增上已,安住唯心中。

复次诸现境,尽觉是自心,

彼时即断除,所取之散动。

尔后唯剩余,能取之散动,

彼时速触及,无间之等持。

如是彼末际,断能取散动,

此等依次第,当知是暖等。

尔后彼获得,出世无分别,

无垢离二取,无上之智慧。

彼此之转依,承许是一地,

彼此无量劫,成为极清净。

现量得彻证,法界等性时,

恒得诸众生,与己平等心。

众生同无我,痛苦行利益,

不求报心平,与余佛子同。

三界有为法,非真分别念,

彼以极清净,无二义智见。

见无彼等性,解脱诸见断,

是故决定说,彼时得见道。

了知无空性,如是有空性,

自性空性故,是名解空者。

无相之基者,分别真实灭,

无愿之彼者,非真分别念。

佛子随觉分,一切种种相,

恒见之彼道,承许俱同得。

慧行知有为,无我苦唯增,

断实无我见,得大见大义。

无我见见我,无苦成极苦,

如自于利己,利生不求报。

解胜心解脱,缚无尽久缚,

虽不见苦际,尽行而行持。

一世自痛苦,尚且不能忍,

况累世他苦,菩萨与之反。

佛子于众生,喜慈行无厌,

世间大稀有,平等非稀有。

复彼于余地,修道之此中,

修行二种智,是故能尽净。

彼无分别智,佛法能净治,

余如所安立,成熟众有情。

圆满二大劫,修道至究竟,

获得最后修,菩萨依灌顶,

得金刚喻定,分别不可坏,

转依臻究竟,无有诸障垢。

住彼即获得,尽成利群生,

了知一切相,无上之果位。

恒见难见佛,无等闻生信,

内心恒满足,无此更大义。

安住法门中,如来常亲传,

如由罪林中,牵头引菩提。

佛陀恒赞叹,真行己事善,

谴责颠倒行,最胜勤安住,

辨别之众生,断依善逝教,

广修违顺法,如理此宣说。

彼见极清净,菩提无分别,

胜世除重暗,如大日普照。

恒积善充满,佛前得大教,

菩萨得广定,趋至德海岸。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五教授随教品终

众多之信解,求法与说法,

以及修行法,教授与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