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颂词(16-19品) 返回
字体: A- A A+

大乘经庄严论(16-19品)

弥勒菩萨·造论

索达吉堪布·翻译

第十六 方便品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

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

极难业众体,累劫竟勤尊,

佛子身语意,性业净无厌。

如欲利己身,离毒刃雳敌,

佛子三业性,能遮二下乘。

恒时不分别,作者业所作,

此真方便摄,业净至彼岸。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六方便品终

第十七 六度四摄品

数法相次第,定义修功德,

分摄违品德,互定当了知。

受用身眷行,圆满增上生,

恒不随惑转,所为不颠倒。

精勤众生利,施不害忍行,

处解脱俱基,是行诸自利。

不贫不恼害,忍害行不厌,

令喜善说故,他利即自利。

不爱诸受用,极敬不厌二,

瑜伽无分别,大乘仅此已。

于境不贪道,得彼禁散乱,

不舍众生增,余者净障碍。

是就三学言,佛真说六度,

初三末二者,二学一属三。

布施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持戒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安忍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精进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禅定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智慧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依前而生后,下劣殊胜故,

粗大细微故,如此说次第。

能令离贫穷,获清凉灭嗔,

胜行及持心,了知胜义故。

是说一切修,依实依作意,

依思依方便,以及依自在。

能舍一切事,依于根本心,

圆满身受用,摄二能圆满,

彼亦具无吝,法财无畏施,

遍知施如是,智者真实行。

六支寂意摄,善趣赐安住,

所依灭无畏,具足福德资,

表示法性得,安住戒者具,

遍知戒如是,智者真实行。

堪害耐苦知,悲悯依法故,

真说五功德,彼能行二利,

具诸难行首,承许彼三种,

遍知忍如是,智者真实行。

真实喜善法,依信及欲乐,

念等功德增,烦恼之对治,

具无贪等德,彼等有七种,

遍知勤如是,智者真实行。

心于内安住,依正念精进,

能生诸安乐,驾驭神通住,

位居白法首,彼等具彼三,

遍知禅如是,智者真实行。

正辨诸所知,依于三摩地,

解脱诸染污,善说续慧命,

一切法之最,彼等具彼三,

遍知慧如是,智者真实行。

当知诸白法,散乱入定俱,

是以二二二,波罗蜜多摄。

菩萨施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戒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忍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勤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定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慧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佛子遇乞命亦舍,悲不图报所欲果,

施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恒受禁勤戒,不求善趣得不贪,

戒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忍极难行害,非求善弱畏见利,

忍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铠行勤无喻,摧自他惑得妙觉,

勤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众定成静虑,妙禅乐住悲生下,

定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知如尽所知,不著涅槃况轮回?

智将众置三菩提,摄众世间存无尽。

广大及无染,大义与无尽,

当知是施等,一切四功德。

乞见圆满喜,不喜及慕求,

施者具悲悯,超胜恒胜伏。

慈悲于众生,性命受用妻,

恒施极欢喜,何不护断彼?

圣不惜心平,无畏悲普施,

岂能以害他,言说颠倒语?

悲欲平等利,极畏他生苦,

心勤调众生,远离语三罪。

普施具悲心,精通缘起法,

如何能甘受,意之诸烦恼?

悲尊受害时,利他于自苦,

恒得益想喜,于何何所忍?

于他离他想,恒爱他胜己,

难行故悲尊,勤非难极难。

三定小安乐,自乐执退失,

穷尽许有痴,菩萨定反之。

如夜手摸触,罩灯三种慧,

悲尊之智慧,无比如日光。

布施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持戒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安忍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精进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禅定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智慧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菩萨之布施,为一众生乐,

累劫受害喜,何况实反之。

众生为求财,坚稳施众生,

众为身求财,坚稳百番施。

施身尚心乐,轻物何须说,

彼喜出世间,是为最无上。

具慧施一切,求者喜而喜,

乞者得所乞,欢喜非如是。

具慧施无财,思自具财富,

乞者圆受用,不思自富有。

具慧施如理,满愿思大益,

乞者得多财,不感施者恩。

如享路边果,有情受广财,

无虑自受用,乐施唯菩萨。

首因作用别,相别所依别,

四违对治别,知精进佛说。

善资精进胜,依彼随得彼,

精进胜乐住,成就世出世。

精进得世愿,精进净成上,

精进离坏聚,精进证大觉。

减增之精进,解脱断违品,

入真如转依,大义许别词。

初善如理行,不怯及不退,

不满之精进,诸相佛尽宣。

依勤三乘士,意慧具弱广,

下中上精进,承许小大义。

精进财不败,精进惑不败,

精进厌不败,精进得不败。

互摄类别故,法性故因故,

六度一切时,决定当了知。

承许布施同,说彼令行持,

自随行爱语,利行及同事。

能利之方便,令持及令行,

如是能随行,当知四摄事。

初者令成器,第二令信解,

第三令行持,第四令清净。

财摄及法摄,所缘之法等,

是以二种摄,许为四摄事。

当知以相别,分下中上摄,

多无义有义,一切皆有义。

相应摄眷属,真实依此理,

普成一切利,佛赞妙方便。

已摄及将摄,现今正摄受,

如是彼一切,成熟众生道。

恒不贪受用,寂禁勤住性,

不分有境相,依彼摄群生。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七六度四摄品终

第十八 供养依师无量心品

具足清净心,为圆二资粮,

佛前以衣等,现非现量供。

发愿佛出世,自他皆有义,

不缘彼三轮,是圆满供佛。

余者能成熟,无量诸有情,

是以物内心,信解与发愿,

悲悯及安忍,真实行持门,

专注基证悟,解脱真如别。

缘由普回向,所依事与因,

智慧以及田,处供尽宣说。

因果及自他,利养恭敬性,

修行彼分二,小大有无慢,

加行与行趣,以愿许远近。

自心供养佛,信法思自在,

无别方便摄,普入一义胜。

所依依止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净佛土,及处尽宣说。

依师当调柔,寂灭功德胜,

勤富教悟真,善说悲无厌。

恭敬利养侍,修行依上师,

依事具慧者,知法意敬往。

彼无求利养,为修普回向,

坚稳依教行,真令师心喜。

通三乘慧悟,精勤修自乘,

成熟无量众,修行佛净土。

为享法缘德,依止非为财。

具慧因与果,法门随行外,

闻思及瑜伽,有无慢依师。

具慧以行趣,加行愿依师。

自心依上师,信法思自在,

无别方便摄,普入一义胜。

坚稳梵断违,具无分别慧,

趋入三所缘,成熟诸有情。

坚稳缘求乐,苦逼具乐者,

具惑彼等法,悟入彼真如。

彼义真如故,得寂清净故,

二业灭惑故,乃无缘慈心。

彼等动不动,著味不著味,

菩萨不动摇,善住离贪中。

非入定本性,小中及下地,

意劣有我慢,皆下余为胜。

具慧住梵住,恒常生欲界,

圆满诸资粮,成熟众有情。

悉不离梵住,远离彼违品,

放逸彼之缘,猛烈亦不变。

菩萨具害心,损恼不欢喜,

嗔心及贪心,招致众过患。

惑毁自他戒,有失利养微,

护神师责罚,恶名转无暇,

失得未得故,心生大痛苦

善住慈心等,不生此诸过,

非惑为利生,不舍于轮回。

佛子于有情,慈等心生此,

众生于有德,独子非如是。

炽盛随敌转,苦逼暗遮覆,

普入难行道,真具大束缚。

贪杂剧毒食,舍道入歧途,

弱势之有情,是生悲心境。

断害大觉种,生乐恼欲因,

本性依五法,佛子近菩提。

大悲胜慧知,轮回皆苦性,

无我而不厌,亦不为过损。

世间苦视己,悲尊如实知,

彼苦净方便,爱怜亦不厌。

悲尊此悲悯,自性妙抉择,

先前具串习,除违得清净。

非等恒胜意,非行非离贪,

非无缘非悲,无悲非菩提。

悲忍及思维,愿生成熟众,

初根终胜果,此是悲妙树。

若无根本悲,不能忍苦行,

具慧不耐苦,不思利众生。

离思不发愿,清净之投生,

不得善妙生,不能成熟众。

悲润是慈心,彼苦以乐广,

如理而作意,树枝繁茂增。

愿力不间断,舍受叶二缘,

成就故花果,得生当了知。

大悲功德源,谁不悯众生?

为此纵痛苦,悲生无量乐。

悲摄慈悯尊,尚不住寂灭,

何言贪世间,安乐及自命?

彼慈非无罪,亦非出世间,

具慧慈悲心,无罪出世间。

痛苦汹涛中,痴重暗世间,

引导之方便,岂不成无罪?

世菩提缘觉,罗汉无彼慈,

其余何须言,岂非出世间?

菩萨无痛苦,悲悯成痛苦,

彼初普畏怖,证得极欢喜。

悲生苦胜伏,世间一切乐,

行利尚不具,何有更稀奇?

坚稳悲布施,布施令安乐,

享用三界乐,不及彼一分。

利生以悲悯,不舍苦轮回,

悲尊为利他,何不甘受苦?

悲尊悲布施,受用彼生慈,

摄受生彼力,成乐恒增长。

以悲广行增,以施成熟乐,

一切普引领,如教懦弱者。

悲苦成痛苦,苦者未得乐,

悲尊何能乐?他乐自方乐。

悲尊教自施,不求自安乐,

受用令他乐,不异自非乐。

彼乐乐己施,及果施众生,

汝于我有作,果皆予彼等。

施者不求财,财丰遇善妙,

我非求安乐,如此辗转施。

我常以悲悯,一切皆施舍,

待彼汝当知,我不求彼果。

得果若不舍,不成乐布施,

刹那有不施,非是乐施者。

未作不生果,希报非我宗,

无视汝回报,果报尽施他。

佛子悲悯施,无罪清净物,

引乐予随护,无寻无染污。

佛子悲悯施,一切广主常,

欢喜无染净,向觉亦向善。

三乐心意足,悲尊普施喜,

享用受用者,非有如是喜。

悲贫悲恶劣,悲乱悲放逸,

悲悯随境转,悲执颠倒者。

由乐苦彼因,菩萨生悲心,

由因师自性,菩萨生悲心。

菩萨之悲心,当知是平等,

意乐行离贪,不缘清净故。

自心修慈等,信法及思维,

自在无分别,合一故最胜。

于佛生净信,物敬持续供,

依多德益师,悲众得成就。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八供养依师无量心品终

第十九 菩提分品

知惭断违品,具无分别智,

无罪下劣境,熟众坚稳相。

菩萨于六度,违增对治减,

生起大惭愧,坚稳依六度,

懈怠随惑法,享用更惭愧。

非入定本性,小中及下地,

意劣有我惭,皆下余为胜。

具慧无惭愧,非理纳烦恼,

嗔舍及我慢,摧毁众生戒。

后悔及丧失,恭敬利养微,

具信非人众,本师亦置之。

同行佛子责,于世间人中,

现法得恶名,他世生无暇。

是故失已得,未得诸白法,

由此处痛苦,心亦不正住。

有惭诸佛子,不生此诸过,

智者常真实,受生人天界。

具慧以有惭,速圆正觉资,

佛子不厌倦,成熟众有情。

彼恒离违品,不离对治法,

有惭之佛子,得彼等功德。

凡愚著妙衣,离愧有罪垢,

佛子知惭衣,无遮离罪垢。

佛子具惭愧,如空法不染,

佛子内集聚,知惭妙庄严。

菩萨以惭愧,如母慈所化,

惭愧于轮回,能防一切罪。

能受于一切,亦不受一切,

不行行一切,愧者愧成相。

自心修惭愧,信解法思维,

自在无分别,合一堪首位。

菩萨之坚稳,较彼其余众,

以法相分类,不变而超胜。

精进定与慧,许为勇耐稳,

菩萨以此三,无惧尽趋入。

怯懦动摇痴,诸事生畏惧,

故知三本性,是为坚稳名。

自性及宏愿,无所顾惜性,

众生颠倒行,听闻深广法,

所化难调化,佛身不可思。

种种诸难行,轮回皆不舍,

无有烦恼性,坚稳生坚稳,

其余无伦比,许具坚稳最。

飞蛾飞禽海,不能动须弥,

恶友苦闻深,不能动坚稳。

菩萨不厌最,三事闻不足,

精勤耐受苦,依于惭坚稳。

欲求大菩提,具慧之不厌,

诸地未圆满,圆满极圆满。

坚稳知论典,基所为业相,

无尽成果胜,等持总持摄,

能成熟有情,亦能持妙法。

坚稳知世间,是以身语意,

知谛无伦比,超胜彼其余。

坚稳常含笑,诚实而言语,

为众堪法器,为令修妙法。

因许以二谛,令世间恒生,

以二令隐没,了此知世间。

为寂为获得,具慧修真谛,

具慧知谛故,定称知世间。

依于经典法,彼义具密意,

了义具正量,获得彼无诠。

是为遮舍法,依文倒执真,

获得有言诠,于此说四依。

于信解分析,他前如实闻,

无诠智慧中,坚稳不退失。

异门及法相,词智了知故,

菩萨无碍解,四种无伦比。

极其精进说,说何以何说,

所说法与义,唯以词智说。

法即略广说,诸时得二者,

答复辩方故,无碍解为四。

等性各自证,复次尽了知,

能断一切疑,名为无碍解。

菩萨之资粮,福慧无伦比,

福得增上生,依慧无惑转。

施戒为福资,智慧乃慧资,

余三属二资,五度皆慧资。

平时得修行,反复行持善,

坚稳之资粮,能成一切利。

是为趋入地,无相任运成,

灌顶及究竟,坚稳修资粮。

具慧修念住,是以十四相,

无等故胜余,所依对治入,

所缘与作意,获得观修胜。

随应及随行,遍知与受生,

广大殊妙性,修行真成就。

坚稳之正断,有情无伦与,

是为修念住,过失之对治。

轮回享受用,为除诸盖障,

为舍劣作意,为入一地等。

为住于无相,为获佛授记,

为成熟有情,是为得灌顶。

为净佛刹土,是为究竟性,

具慧诸菩萨,修违品对治。

依于欲乐已,瑜伽有相修,

一切诸正断,决定称对治。

坚稳四神足,法相具超胜,

是为成自他,一切利益生。

所依与分类,方便及修行,

安立具慧者,神足一切相。

依于禅定度,是说四类别,

以及四方便,六种真成就。

一是能精勤,第二饶益性,

第三能专注,第四为对治。

能见及教言,安住行游戏,

宏愿与自在,得法成就故。

菩提及行为,闻胜与止观,

当知信等基,能成利益时。

信等趋入地,许为有染污,

违品薄弱故,彼等称为力。

承许入地者,安立为觉支。

证悟一切法,众生等性故。

了知克胜故,正念即普行,

此之择法慧,能摧分别相。

此之精进支,为速证悟入,

正法光明增,欢喜恒长养。

脱离一切障,轻安获得乐,

由定自在得,心中所想事。

等舍于一切,随意而安住,

后得无分别,安住恒住胜。

此德之菩萨,安立如轮王,

常以如七宝,觉支所围绕。

自性安住支,第三出离支,

第四功德支,三种无惑支。

其后则随行,如实所证悟,

如实证安立,趋入所安立。

三业皆清净,修行诸所知,

正道胜功德,障碍之对治。

依于正安住,住心为寂止,

尽辨一切法,是故为胜观。

止观即遍行,一分非一分,

许因证出离,无相及无行。

清净极清净,止观之瑜伽,

遍行一切地,能成一切利。

圆满佛陀法,成熟诸有情,

速得成所为,精通道不断。

菩萨一切地,方便无伦比,

依彼巧方便,能成一切利。

异熟闻串习,等持之总持,

小品及大品,大品亦有三。

具慧未入小,入地不清净,

诸地为中品,净地总持大。

如是诸菩萨,反复真依彼,

常宣及受持,微妙之正法。

坚稳之宏愿,具思维欲乐,

彼依智劝勉,诸地无伦比。

当知彼为因,唯心成就故,

由心即具果,彼成未来利。

种种大菩提,诸地愈向上,

彼愿愈清净,菩萨成二利。

三等持行境,乃为二无我,

执我之所依,恒常善寂灭。

所取能取体,当知有三种,

无分别背离,具足极欢喜。

是为遍了知,断除及现前,

普宣空性等,三种等持义。

欲利诸有情,三种等持因,

四种法印义,说于诸菩萨。

坚稳四法印,无义分别义,

唯是遍计义,寂灭分别义。

不容因生故,相违自不住,

无故相定故,随行泯灭故,

变异可得故,彼因与果故,

执受主宰故,清净随众故。

初生渐大生,随增所依事,

变异及成熟,如是劣与胜。

光明不光明,行余境具种,

无种之本体,以及影像生。

于此十四生,以因及量别,

增无义非理,所依不容有。

安住不容有,初存终不变,

如是劣与胜,光明不光明。

无行住非理,末者不容故,

随行于心故,有为皆刹那。

大种与六境,说为刹那性,

干涸与增长,性动增减故,

相系彼大故,四种变化故,

色香味及触,同故与彼同。

依柴运行故,渐大可得故,

随心问难故,外亦刹那性。

说人假立有,而非实体有,

不得及颠倒,染法烦恼因。

因有二过故,不说一与异,

诸蕴应成我,彼应成实体。

若说我实有,亦需说必要,

不可说一异,无需非应理。

相世见论言,犹如薪与火,

不可说一异,非理是二故。

有二生识故,彼非缘无义,

故不成见者,直至解脱者。

是主则不令,无常不欲求,

彼需立法相,妨害三菩提。

三过故见等,能作非自生,

亦非彼之缘,无有能见等。

非作无常故,同时恒行故,

见等之能作,自生非应理。

如是住与灭,前无无常故,

亦无三品故,是缘非应理。

诸法无有我,胜义为空性,

缘于我实有,唯一说过失。

染污清净位,断定之分别,

趋入相续别,是以人我说。

我见无需生,串习无始时,

人有则一切,无勤解无解。

如是恒时具,彼德菩萨众,

不舍自利益,亦能成他利。

大乘经庄严论第十九菩提分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