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7 古老的吸引力 >> 生命中的偶遇-演讲-意大利“都灵精神论坛”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生命中的偶遇——意大利“都灵精神论坛”演讲

『2015年9月24日』

主持人:

晚上好!我是“都灵精神论坛”的策划人,欢迎大家来到卡里尼亚诺剧院,参加今年的首次见面会。

本届论坛主题是“多重可塑的人性——生于尘土,仰望星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追寻意义,这也是“都灵精神论坛”的口号。但与追寻意义的工具相比,真正重要的是“谁在追寻”,答案便是人类自己。所以举办这场讲座,是为了探寻人类自身、探寻生命。

生命经常会脱离我们原有的认识,呈现出令人惊奇的历程。但它又有两个固定点,始终不变:一个是“来自尘土”,代表凡夫众生的局限性;另一个是“仰望星空”,亦即每个人内心对超脱的渴求、对绝对真理的渴望,以及对无限性的向往,仿佛我们与它似曾相识。

生活就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展开,通常是一些蜿蜒曲折的道路,伴随着出乎意料的人生转折。没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这些转折点引导着我们,把我们从尘世带向星空。

为了探讨生命中的这份神奇,我们荣幸地请到一位非常特别的导师,由他来开启美妙的卡里尼亚诺剧院首日演讲。让我们欢迎索达吉堪布。

为堪布进行翻译的是佩鲁贾大学的黄教授,一位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研究者。有请黄教授介绍堪布,祝大家听讲愉快!

黄教授:

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这位极具声望的人物。

索达吉堪布是藏地杰出大德之一。我先介绍“堪布”的意思,它可以翻译为哲学博士或佛学博士。从这个称呼可以得知,堪布的学识非常渊博,这一点不仅享誉宗教界,也闻名于非宗教领域。比如他会经常与世界知名的教授、学者交流,近几年也应邀前往中国乃至欧美的多所全球顶尖大学演讲,像哥廷根大学、斯坦福大学这类名校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我知道你们很想马上聆听堪布的甘露教言,但在此之前,还要补充介绍一下堪布的传承和他所在的佛学院。

堪布师从法王晋美彭措——当代藏地最主要的大德之一,也是一位伟大伏藏师的转世。

上世纪80年代初,藏地东部出现了大大小小用于闻思修行的佛教中心,其中就有法王晋美彭措在海拔四千米高原上创建的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具有利美传统,所谓“利美”是指藏传佛教中不分教派的精神,因此它的课程安排和开展的大部分活动都以佛教整体教义为基础。不过它最主要的教法体系是宁玛派,也就是佛教中的“红帽派”,正如朱塞佩·图齐(Giuseppe Tucci,1894-1984)所说那样,宁玛派的最高修法是“佐钦大圆满”。

索达吉堪布是法王晋美彭措的心子之一。他于1985年舍俗出家,时年23岁,随后前往佛学院跟随上师学习甚深的显密教法,后成为堪布。如今,堪布的讲学事业蒸蒸日上,是汉族四众弟子的主要上师和传法堪布。这些弟子来自各个民族和地区,在喇荣山谷精勤修学。

堪布翻译了很多密续,包括大圆满法,既有系统理论的传讲,又有实修引导。他还出版了一套在中国非常畅销的著作,现在也已流传到海外。其中的珍贵教言,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法教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今天的讲座也将体现这一特色。

下面,有请堪布为我们做题为“生命中的偶遇”的演讲,阐述偶然与既定命运之间的联系,并就此讲解佛法核心教义之一的“因果规律”。

早已熟悉的国度

尊敬的各国、各界人士,今天能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交流,也是一种“偶遇”,对此我感到非常欢喜。

这是我第一次来意大利。想象中,意大利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的艺术之都,就像令人神往的天堂。

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在我心里,好像年轻时代就已经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思想有所熟悉。那时我拜读过一本书,叫《爱的教育》(Heart by Edmondo De Amicis),是用日记形式记录的一个意大利都灵小学生的生活。这本书在全球非常畅销,被翻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因为它讲述了人类的各种“爱”,大到对社会、国家的热爱,小到对家人、朋友的挚爱。

由此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一届“都灵精神论坛”。今天这个时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更加关注物质世界,很少谈论精神,而历届精神论坛的举办,让我们得以从精神层面、内心世界进行交流探索,这对人类社会来讲,应该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看似偶然的相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生命中的偶遇”。各位对这个话题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它也是我在人生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依靠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改变了命运。比如,偶然遇到一个陌生人,跟他成为朋友,生活发生了变化;偶然看到一本书,被它的内容触动,让自己有所改变;偶然去到一个地方,不同的人生际遇也随之展开。这些似乎都是“偶遇”。

在香港,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天夜晚,有个男子原本要出门跟女友约会,但因为风雨交加临时取消,他留在了房间里。当晚同一栋公寓,有个孕妇原本要卧床休息,但因为肚子很饿,就决定冒雨出门吃东西。结果没多久,孕妇回来,发现公寓楼已经倒塌,本该出门的男子死在了废墟下,而不该出门的孕妇却活了下来。人们听到这个故事都很感叹,觉得男子太不幸,孕妇太走运。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人突发横财,赚了很多钱,人们就觉得他很幸运;有人生意做得好好的,突然亏本、破产,人们就觉得他很不幸。

在我们的人生或者亲朋好友的命运中,也会发生很多事,表面看似乎只是偶然遇上,偶然的幸运或不幸,但人们其实没考虑到,它背后有很多复杂、隐藏的因缘。

最简单的,就像鲜花凋零,有些花瓣落在花园里,有些花瓣落在园外的土坑里,看起来纯属偶然,但背后其实都有“风”的吹送。

已经发生的事,都是结果,在此之前一定有某种因缘,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实际上,每个人今生的无数“偶遇”,都跟前世、前世的前世……密切关联。

宗教的科学性

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认为今生的快乐、痛苦、所有际遇,都是无因无缘的,但这种想法并不合理。我们只是看不见“前因”,就像天空中的星星,有些在很多年前已经湮灭了,尽管如此,它在久远之前发出的光依然能影响现在,呈现在当下的夜空。

生命现象更是如此。完全依靠科学不一定能解释清楚,还是要借助宗教的教义。这一点,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用今天流行的科学来解释生命现象,是一种错误,会受到后世的指责。

科学对外在物质世界的研究,的确成绩斐然;但对于内心世界的种种现象及其本质,无论从研究理论、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各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所以在某些层面,我赞叹科学;而在另一些层面,我觉得宗教的力量也值得重视。

演讲之前,我问参加论坛的一些教授,意大利有宗教信仰的人占多少,他们说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很好。不管人们信的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是其他任何宗教,内心有信仰,对人类来讲都非常重要。

这不是在宣扬宗教,而是说,无论宗教还是科学,如果它说出了真理,就是好的、科学的;反之,如果它经不起求证,对世界没有利益,也不一定值得人们去学习、修持。

每个偶然,都有其必然

比如“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就不只是一种宗教性的说法,而是关于因果的客观规律,它很科学。如果人们认为很多事都是偶然发生,不需要因缘,那是因为没有观察。一旦观察,你会发现人生并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就像我对自己出家这件事,也曾经觉得是“生命中的偶遇”。小时候,我每天在山上放牦牛,没有读书的机会,后来可以读书,就考上了家乡很多人羡慕的一所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以前的小伙伴现了出家相,坐在开法会的行列里。记得那天他戴着黑色墨镜,特别庄严,我也不懂出家的意义是什么,只觉得这样很好看、很舒服,顿时就有了出家的念头,“以前我们都在山上放牛,现在他出家了,我也要出家!”

临近师范毕业的时候,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我身边有很多人不赞同,自己也不确定该不该出家。又是一个偶然机会,我遇到了一位佛法老师——他对我恩德非常大,今年刚刚圆寂——于是征询他的意见,他说:“不要想很多,马上出家吧,我可以介绍你去法王晋美彭措那里。”这一句话,就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当时我以为这些机会都是偶然的,但现在看来,背后也有很多重要的因缘。而人生的种种经历、状况,莫不如此。

“因缘观”不是“宿命论”

但有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相信宿命论。印度一些宗教认为,今生的命运是前世定下的,不可改变;还有一些宗教认为,是造物主在为我们安排、决定。这些观点,不同宗教也有各自的解释。

而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有一句话叫“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具足的时候,人们在一起生活、工作,什么都可以做;因缘灭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重现。

这个道理很重要。比如,感情不好,离婚了,这叫因缘灭了;工作很积极,突然赚了大钱,这也是因缘到了。很多因缘,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前世的缘分,二者聚集之后就可以现前。

所以佛教不认同宿命论,不承许今生的命运由前世决定。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有些事如果积极争取,的确可以改变。这种例子非常多,每个人都亲身体验过,或者耳闻目睹过。

改命案例:了凡先生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因为前世业力,今生命运不济。但这是可以改变的。英文中,“业”被翻译成karma或energy,表示一种能量和作用,通过精进行持善法,我们可以增强善的力量、减少恶的力量,慢慢就能改变一些不好的命相。命改了,人生就变了。

中国古代有位袁了凡先生,写过一本《了凡四训》,讲述他改命的整个经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它有英文版,不知道有没有意大利文版。

袁了凡刚开始不信命,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一生会发生什么什么,把很多事都提前讲了。他本来不信,但后来确实一一应验,丝毫不差,也不得不信。算命的还说,他这辈子没有儿子、短命、有种种麻烦,他就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

后来,又遇到一位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可以改变,要求他做很多善事,把不好的命改成好命。他按照禅师所说的去做,没想到,本该没有儿子,结果有了子嗣;本该短命,结果很长寿。

他的经历说明,改变命运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比如,你原本比较平庸,但通过努力学习、行持善法,也可以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

改命关键:心的训练

我们都有生活的压力,都有不顺利、不开心的时候,但这些只是很小的一环,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能拿出良好的心态和坚定的勇气,相信你能稳稳渡过。只要人活在世上,再麻烦的问题,也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对意大利人的性格、爱好都不太了解,但走在路上,看到街边的建筑、迎面而来的笑容,我能感觉到一种美好和善良,这很有吸引力。

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不管是亚洲、欧洲还是北美洲,都变得不像从前,人们很忙碌,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但实际上,很多事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重要,甚至从整个人生目标来看,可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这样的一种“忙碌”,我是不太认同的。

如果想改变命运,人们至少要先学会放松、安静,不要把心执著在乱七八糟的琐事上,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痛苦。有时候,把电话关机、把心放下,一些事情会自然明白。

当然,放下不是放弃,对工作、家庭,该做的事还是要积极去做。为了生活,谁都要辛勤劳动,有些是脑力劳动,有些是体力劳动。但在奋斗、打拼的过程中,因为心力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如果通过学习、训练,让心变得坚强,身体也会强大,事业也容易成办。

心是一个种子仓库

正如《华严经》所说:“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意思是应该用好自己的心,如果心善,世间的很多事情会顺利成就。

善心相当于种子。今天对别人生了慈悲心、爱心,不一定能马上看到结果,但就像农民在春天把种子播在地里,到秋天可以收获庄稼,现在的善心种子,也可以塑造未来的理想生活。

有些人也许学过这个概念:我们的心又叫阿赖耶、藏识,无量的业种子都可以稳定、深层地隐藏其中,到一定时候,根据不同因缘,它会发展出相应的结果。

比如有人做了杀生的事,杀了一条鱼,甚至一个人,就算当时不为人知,其实已经埋下了业种子,将来果报现前,还是要感受痛苦。

又比如一对双胞胎,一个聪明、一个笨拙,为什么相同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力会如此不同?说明在此之前,两个孩子心识上的业种子就有差别。

这些现象很值得大家思考。

果实成熟的四种情况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真有因果报应,为什么有些因就没有成熟果报?”实际上,这其中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现世报。今生种的因,今生就得果。比如做了善事会快乐,做了恶事会痛苦。

第二种是次生报。今生虽然看不到后果,但会在下一世显现出来。这辈子的善行恶行,将塑造未来的生活,决定你的快乐或痛苦。

第三种,是要等到下下世,甚至几百、几千、几万年后才显现果报。在这之前,即便你在睡眠中,或者投生为其他众生,业种子都会一直隐藏、伴随,直到某个时候因缘具足、种子成熟,你才开始受报。

第四种是不定业。就像了凡的故事一样,原本要感受一些痛苦或快乐,因为中间做了特殊的善事或恶事,因缘就变了,不一定再感受之前的果报。世间法律也有类似情况,有的犯人原本被判无期徒刑,后来依靠一些良好表现,也可能得到减刑甚至释放。

无法超越的宇宙规律

业因果的道理,在很多佛经论典乃至古代的其他学问中都有讲述,如果我们去学习、了解,对于今生的各种“偶遇”就不会觉得意外和突然,会明白这是正常现象。

就像遇到一个陌生人,一见如故,感觉很开心,从此成了好朋友、合作伙伴……如果你能看到之前甚至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就知道今生的相遇都不是偶然。

这方面,我比较赞叹缅甸的昂山素季。她在牛津大学的演讲中,就讲到因果方面的规律和道理。她说自己是佛教徒,相信因果律,“人们再无法无天,或许能超越人间法律,但绝对无法超越因果。任何人都在因果中,它正在起作用,以前做过什么,将来就会感受什么”。

所以,不管你是否相信因果——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但至少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心地善良的人有一种力量和磁场,它散发出来的光,会给周围带来美好的能量和启迪。

感谢一切相遇

其实不同国家、民族的人,都平等地有着欢喜和悲伤;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相互尊重和学习。人类不应该因为国家和宗教而有所隔阂,相反,我们有共同的需求,可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对个人而言,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也不要特别在意、执著,否则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纵然今天不顺利、不成功,只要用对的方法去开心、积极地争取,生活是有希望的。

尤其在欧洲周围,有些国家正在遭遇战争,很多人无家可归,看到他们的苦难,大家会为自己的平安感到幸运。但我们也是人类的一员,对身边这些脆弱的、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的人,应该予以关心、帮助。

最后,感谢今天来听演讲的所有人。好像这里的观众席很多,有三四层楼,感谢这么多人放下了手头的学习和工作,利用宝贵时间来到这里,一起交流。还要特别感谢“精神论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年一场论坛,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场,这很不容易。各个宗教人士、科学家、学者,都带来了各自的智慧,帮助人们思考,非常有意义。

感谢一切偶遇,这都是美好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