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十一 信解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一 信解品

丙五(菩提分法之体性)分二:一、宣说前行;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分五:一、信解品;二、求法品;三、说法品;四、修法品;五、教授随教品。

第十一 信解品

作为因的是信解,实地行持是求法、说法、修法三品,彼等胜进是教授随教品,这五种品首先宣说信解。

入道之初需要生起信解,如经中云:“佛说诸善法,根本为信解。”一切善法之初始依靠生起信解而成就善妙,若无信解,则根本不会出现行持彼彼善法的情况,因此必须生起信解。《宝灯经》中云:“信心先导如母生,能护增上诸功德,遣除疑惑渡瀑流,信心能表安乐城,无浊诚信能净心,断除我慢敬根本,信如宝藏宝珠足,如手乃摄善法根”等。又云:“信心能越魔之道,能示殊胜解脱道,功德之田种不坏,信心生长菩提树”等。下面先讲信解品。

戊一(信解品)分二:一、总说信解差别;二、别说信解大乘。

己一(总说信解差别)分三:一、信解之二十六差别;二、信解之十六障碍;三、信解之十一功德。

庚一、信解之二十六差别:

已生与未生,能所伴受自,

谬正现非现,音生求见夺,

杂不杂违品,下广覆无覆,

勤非积未积,坚稳远行信。

一般而言,对业果、四谛、三宝之义,诚信“这是如此”为真实的心所法,称为信心或信解。具体来说,就像过去、现在、未来、远近等一切色法安立谓色蕴一样,于此宣说信解所缘的对境、时间与行相等差别:1、先前、现在产生的信心,称已生信解;2、未来的信心称未生信解;3、能取信解是指心所信解本身,这叫内信解;4、所取信解是缘以前产生的信解品味“这是善妙”,对其欢喜,因为是由其他信解作为对境的缘故称为外信解;5、依靠善知识宣讲而信解学处,称为伴受信解,它是粗信解;6、自己具有信解的种子、由种姓力产生信解,称为自信解,也立名为细信解;7、诚信并信解外道所说的法、我、众生存在,称为错谬信解,是恶劣信解;8、对佛经中所说的无常、苦、无我诚信,称无谬信解,它是善妙信解;9、生起信解的所有因缘聚合真实生起信解称为现量信解,这叫近信解;10、生起信解的因缘没有聚合致使现在没有真实生起,称为非现量信解,仅仅从一旦因缘聚合则可生起的角度与前面的信解不同,立名远信解;11、由听闻有信心的法生起的信解,是音生信解;12、对如是获得的意义以理抉择生起信解,称为思求信解;13、由修行力了悟意义所生的信解是见解信解或见义信解。14、虽然已生信心,但被邪魔外道等引入其他道中而改变信心,称为可夺信解,这是小信解;15、虽然起信,但偶尔也生起不信,是间杂性的,称为间杂信解,叫中信解;16、持续唯生信心而不生不信,称为不杂违品信解,是大信解;17、为自利寂灭而信解声闻、缘觉之法称为下信解或小信解;18、对任运自成二利不住之涅槃道大乘法信解,称为广大信解;19、对从信解行暖位开始一切道位也是获得越来越向上的殊胜功德信解,有以贪等烦恼障碍的情况,称为有覆信解;20、无有那些障碍,称为无覆信解;21、具足恭敬加行与恒常加行精进不间断生起的信解,称为精勤信解或具足信解;22、不具足如此的信解,称为不勤信解或不具信解;23、成为一地证悟法界之因的信解行地,积累并具有一大阿僧祇劫二资粮的信解,称为积资信解;24、不具这样资粮的信解,称为未积资信解;25、一般,因具不具资粮导致对大乘信解有大有小有稳固不稳固,从一地至七地之间菩萨的信解称坚稳信解,因为他们的信解无有减退;26、从八地至十地间住清净地菩萨的信解,称远行信解,因为具足任运无别智、远离行相与勤作而如此得名。

以上以两颂宣说了信解的差别,接下来宣说信解之障碍。

庚二、信解之十六障碍:

多时不作意,懈怠瑜伽乱,

恶友善法微,非理之作意,

放逸及少闻,满足少闻思,

唯寂而我慢,如是许未熟,

不厌及厌离,有覆不精勤,

以及未积资,当知信解障。

1、多时不作意诚信正法,它障碍已生信解,以前及现在多次产生信解,但如果没有作意护持其相续,则信心就会消失。2、懈怠障碍未生信心生起,已生起信心后不精进的懈怠者不会再生信心。3、所谓“瑜伽乱”,是指缘于过去生起的信心而贪执为所取事,执著它而对现今的信解贪执为能取事,由它导致障碍不耽著所取能取事的如理作意等持瑜伽,因此说为障碍所取与能取信解。4、恶友即罪恶友伴恶知识,是伴受信解的障碍,以前具有由善知识处得受的信解因恶友宣说非法而失毁,由恶友摄持,不会生起由善知识教授中所生的信解。5、积累善根微薄,障碍自性信解,自己本来具有种姓与信解的种子,但如果没有广积善法,那么自己不会对大乘法等产生信解。6、以常、乐、我、净的非理作意障碍无谬信解,因为没有如理证悟无常等法义。7、放逸障碍现前或现量信解,因为现量信解是由无贪、无嗔、无痴与精进之缘所生,这四种缘称为不放逸,贪、嗔、痴、懈怠四者称为放逸,所以由它导致如此障碍。8、诸如仅仅听了不了义经而没有听受了义空性法等,以宣说相似意义的少许听闻障碍音生信解,因为没有听闻不知其义,对它不会起信解,没有听闻了义法而对空性等深义畏惧而不信解。9、认定不需思维与修行仅满足于听闻,认为不需要广闻,如何听闻都可以,以少许听闻为满足,障碍寻求信解,由它导致不生思所生慧引发的信解,或者虽然生起少许这种信解但不能广大究竟圆满。对所闻之义思维或少许思维,但不广泛思维,满足于少许思维,也如前一样障碍思生信解或寻求信解,总之,满足于少许闻思,不会生起思生信解,或者稍稍生起也成为善妙圆满信解的障碍。10、“唯寂而我慢”,是指唯以寂止执为满足,不生胜观,以止息外散乱的分别念为满足而生我慢,它障碍见解信解或修生信解,因为没有胜观仅以寂止不能证悟真谛。不仅如此,而且仅满足于思维而不事修行也是见解信解之障。所谓“见”,梵语“哲夏”也用于观。因此,心入定的修行中见真实义。11、“如是许未熟”,如前一样,信解在自相续没有反复串修娴熟,或者不纯熟,障碍可夺信解与间杂信解二者,因为信解在自相续没有再三串习纯熟导致,已生信解也会被外缘夺取,信不信间杂生起,没有纯熟会从中退失,而极其纯熟串习强大的信解难以被外缘夺取,也难有产生偶尔不信的情况。为此,这二者的障碍承许是信解在自相续没有纯熟。12、不厌离轮回障碍小乘信解,如果不厌离而贪恋轮回,则不追求寂灭安乐。13、应当了知对轮回始终厌离,是信解大乘的障碍,因为由厌离轮回而欲求完全舍弃,如声闻一样勤于自己寂灭。14、有覆即前面有覆信解时讲的那些遮覆,是无覆信解的障碍。15、不勤障碍精勤信解。16、未积资障碍生起积资信解。

如此只宣说了十六障碍,错谬、非现量、有覆、不勤、未积资五种信解是违品所摄,因此不需要另说它们的障碍,不杂、稳固、远行三种信解是远离违缘的对治,因此它们障碍不存在,所取与能取二种信解是一个障碍、可夺与间杂二者是一个障碍,如此减去十种信解,结果就归集为十六障碍。思生信解,以闻满足、以少闻满足分为两个,修所生信解,以思维为满足、唯寂之我慢分开,也可算为十八障碍,但从所障碍的角度算为十六为好。如此没有分开对应各自信解而总的以这十六法不同程度障碍信解,因此是所断。

庚三、信解之十一功德:

大福及无悔,意乐与大乐,

不唐捐坚固,如是胜进行,

现证一切法,得自他利最,

速通彼等即,信解之功德。

1、现在的信解,诚信正法的无量大福德增上。2、过去的信解,以前信解大乘法是善妙,现今也无有后悔。3、获得对所取法不贪执为实有的一向真如证悟所取无自性的等持,因此心意安乐。4、证悟能取无自性的信解,具足胜法位或无间等持的大乐。5、如果伴受信解没有以外缘间断,则获得不唐捐善法的功德。6、自性信解如果没有违缘,则不失善根而稳固。7、如前一样,无谬、现量、音生、寻求、见解、可夺、未熟七种信解,如果没有被违品障碍,则各自的信解将获得越来越胜进的功德,由中等无谬信解生起上等无谬信解等。8、不杂违品信解如果没有违缘,则将现证诸法获得一地。9、小乘信解如果没有其余障碍,则获得自利寂灭涅槃。10、大乘信解如果远离违缘,则成为获得自他二利之最。11、无覆、精勤、积资、坚稳、远行五种信解如果远离了逆缘,则获得速神通的功德,以前三者获得利根的神通,以后两者迅速获得遍知智慧。以上宣说的十一种差别,是信解的功德。错谬、非现量、未来、有覆、不勤、未积资六种信解没有说功德,因为它们可能有的功德都相应摄于信心的功德中,未来信解还没有产生等,错谬信解有违缘。如此信解的这些功德没有分开,也应当了知总的信解功德后生起信心。

己二(别说信解大乘)分二:一、宣说信解大乘;二、教诫不怯懦趋入大乘。

庚一、宣说信解大乘:

欲者彼如犬,定者彼如龟,

利自彼如仆,利他彼如王。

以比喻说明信解大乘的殊胜:贪恋外在的五欲妙并享受它的欲界有欲望者的信解如狗;以世间(四)禅、(四无)色等持断除外散乱而于内入定者的信解如同乌龟;声闻、缘觉为利自我解脱轮回苦的信解如同仆人;菩萨利益一切其他众生的信解犹如国王。

广说其义:

如犬常饥苦无餍,如龟水中蜷缩住,

如仆常惧身行游,如王以令统领域,

当知散住利自他,种种信解恒超胜,

如理明知大乘胜,坚稳恒常寻求此。

就像狗,恒常饥肠辘辘,为饥饿的心与缺少食物的痛苦所逼迫,对食物无有餍足心。犹如乌龟在水里担忧他者损害,而将自己的所有肢体向内蜷缩而住。犹如国王等的仆人常常担心违背主人的心意与言语而畏惧害怕,身体为主人之事奔波。犹如国王以自己的命令随意统辖所属的领域而住。应当了知它们的意义依次是指,像狗一样恒常散乱于外欲妙者,无有自由随欲望漂泊;以上两界之味散乱者仅是以畏惧而使自己的所有心所内收安住,心不趋向所知深广自性之法,这是如乌龟蜷缩般的信解者;声闻为自利唯一策励于利益自己之事,极度畏惧轮回苦,害怕“少许违越解脱轮回之方便——法王如来所制戒也障碍解脱道并得到不悦意的异熟果报”,而十分精勤于迅速从轮回中解脱的方便,他们的信解与仆人信解类似;菩萨的信解,如国王具足以往的积资,自在富有国境,菩萨以智慧大悲的力量住于轮回而不被轮回过患所染,不住于寂灭一边,超越寂灭果位,自在驾驭轮回涅槃,因为行持自利他利一切众生今世与永久利益之圆满事,如此与欲界、上两界世间者、声闻缘觉出世间者的信解相比,菩萨的信解最为超胜,为此,应当了知,众生界种种不同的信解中,唯有信仰大乘菩萨的信解超胜。了知这一点而如理认识到佛所说大乘超胜其他真实性,在以信解趋入之此时,坚稳菩萨才能信解大乘法进而恒常寻求。

以上以比喻说明了信解差别,接下来教诫不怯懦而欢喜趋入大乘。

庚二(教诫不怯懦趋入大乘)分三:一、不怯懦趋入大乘;二、生大福德故欢喜趋入;三、以说三功德趋入而结尾。

辛一、不怯懦趋入大乘:

因已转为人,无量每刹那,

获正等菩提,故莫甘怯懦。

有人会想:大乘道位需要布施头颅肢体等,不畏轮回痛苦,甘受苦行,如此而行,能成就殊胜功德佛果,但那是个别大士夫的行境,像我一样普通的人岂能获得?

不应有这样的怯懦心,为什么呢?因为:“已转成人,是成就菩提的所依,人比天人更殊胜。人获得佛果也不是仅仅有些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无量众多人获得佛果。他们也不仅仅是偶尔时间,而是现在的每一刹那中十方无边世界有无量菩萨获得无上圆满菩提。为此,我不应该甘心‘我不能获得菩提’的怯懦。要想到,我也已转生为人,别人也同样转生为人,他们从大乘道信解行次第修学,具足智悲的强力,了知轮回苦如幻,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悲力不仅无有菩提行困难之想而且极其欢喜无有烦乱,世间的任何安乐也不能与之相比,通过行持而获得大利佛果,如是我为何不能获得?那些菩萨最初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众生,也是因为趋入了大乘法才变成这样的。”

辛二、生大福德故欢喜趋入:

犹如施他食,福德得增长,

自食非如是,利他所依法,

传讲则获得,经说大福德,

自利所依法,宣说非获得。

对于大乘法最初仅仅信解也是无量功德之源,更何况说如理实修?为什么呢?因为是宣说利他之法的缘故,如同施予其他众生食物的福德增长一样,而自己吃食物并非获得福德,同样,具有利益他众之所依的大乘法为他众传讲,与自己生信解相比,经中说能生更大福德,比如与无量佛土遍满七宝供养一切如来相比,宣说一偈大乘法功德更为超胜,而宣说自利所依小乘法虽有善妙功德,但并非获得宣说大乘那样的功德。

辛三、此品总结偈

如是大圣广大法,具慧恒生大信解,

广大福德不断增,无量功德大本性。

对于如是大圣者的大乘道甚深广大法,具慧菩萨恒常生起大信解,则不间断产生广大福德,那种信解越来越向上增至十地之间,究竟成为无量功德之无上大菩提本性。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一信解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