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9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九十六课

思考题

1.什么叫做引业和满业?请举例说明引业和满业的差别,并以有部、经部的观点,分别分析富楼那尊者供养缘觉的公案。

2.请说明引业和满业在善、不善方面的四种类别。

3.一个业能否引多世?以及多业能否引一世?对于引业、满业,有部、经部有什么不同观点?

4.所有的业都是引业吗?

5.经中所说的业障、烦恼障、异熟障是什么?它们到底遮障什么?

6.这三障在什么样的众生中具有?什么样的众生不具有?

丙九、引业与满业之分类:

一业能引一生世,满业则可有多种。

无心之定非引业,得绳亦非为引业。

业力当中,有白业、黑业、花业、顺现法受业、顺后生受业等等很多差别。对于满业和引业,以前在有些论典中遇到过,了解这个内容很重要。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引业?比如我以前做天人的时候,造了一种业,依靠这个业让我投生到人间,这就是引业,也是总业,总的引导下一世的转生,就像有些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样。什么叫满业呢?转生到人间以后,一生当中的苦、乐等全部的感受,一直到人生完结之间,圆满了这一世,就叫做满业,经常称之为别业,就像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具体的生活、学习等,全部由老师在管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有部宗和经部宗稍微有点不同,有部认为一个业只能引出一世,不可能引出很多世,而满业可以有多种。所以,颂词主要是从有部宗的观点来讲的。

颂词中说“无心之定”,也即灭尽定、无想定不是引业,但可以作为满业。得绳也可以成为满业,但不能作为引业。

若问:一业只能引一世还是能引很多世呢?同样,许多业只能引许多世还是能引单单的一世呢?

有部宗这样说,一业只能引一世,不能引许多世,由于可以引同类,所以许多业也不会引一世。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一位富楼那尊者,以前在凡夫时曾转生为割草人,有一次他看见缘觉的时候,生起信心,做了一个花蔓供养给他,以此果报,在三十三天中转生七次、转轮王中转生七次,后来转生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对于这个公案,有部宗怎么解释呢?他们说富楼那尊者以前在凡夫时,因为供养的福德,转生到第一个天界,在做天人的时候回忆前世的善业,之后又造善业,第二世再次转生为天人……这是经部宗不承认的。经部宗认为,一个引业可以引很多世,割草人供养花鬘实际造的是一个业,以此引发了很多世的转生。

另外,有部的有些论师也说:虽然一个业能引一世,供花的行为只有一个,但是在供养时有很多不同的心态,比如信心、欢喜心、恭敬心等,各种不同的心态造了很多的引业,每一个引业都是转生后世的因。他们认为这种解释方法非常合理,比如恭敬心是下一世转生天人的因,欢喜心是再下一世转生天人的因……由不同的心所引发,一直到转生七世的转轮王。但这种观点有点说不清楚。自宗《俱舍论大疏》中说:一引业可以引多世,也可以引一世;多业也可以引一世,也可以引很多世,这四种方式都不矛盾。按理来讲,经部宗以上包括唯识、中观都是如此承认的。富楼那尊者在做割草人时,因为所造的一个供养的引业,在十四世当中可以感受天人、转轮王的果报。《大圆满前行》里面也讲到,我乳转轮王的前世,有一次在路上见到佛陀,生起欢喜心而向佛陀撒了六颗豌豆,以此因缘,于很多生世中转生到天界和人间享受安乐。这也是一个引业转生很多世的公案。

但有部宗就是这种观点,一引业只能引一世,由于可以引同类,许多世也不会引一世。而一业所牵引的同类生世特法的满业,却可以有多种,比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首先用铅笔素描的方式画出轮廓,之后其他人用各种颜料来圆满完成。其中素描画出的轮廓相当于引业,不管怎样已经转世到这里,大的框架已经定了,不能再变了;另一个画家用各种各样的颜料填色,就称为满业。比如我已经转生到人间以后,人间的所作所为、痛苦快乐,全部用满业来安排。在一生当中也会具足引业和满业,比如两个人同时来到学院,引业是相同的,但是一个人很快乐,不管背书还是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没有任何困难,这说明他的满业是善;一个人每天都很痛苦,背书也背不进去,看书也看不进去,跟金刚道友经常吵架,这说明他的满业是恶的。

所以,不仅仅转生人间、天界,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都可以具足引业和满业两种。我们每个人的苦乐差别,只要对业因果稍微有点诚信,自己可以看得清楚,其他人也可以看得清楚。每个人都穿着出家的衣服、没有头发,引业相同,只不过满业有很大差别,心情和身体状态都不相同——有些觉姆对位置特别执著,“这是我的垫子”、“这是你的垫子”,买菜的时候也是这样……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要抢了你的解脱,众生的满业不同,可能贪心也不同,虽然情有可原,但尽量不要这样。

同样的道理,名称相同,所去的地方相同,但有些众生以善满业而感相貌端正,诸根具全,受用丰富,健康无病,有权有势等;有些以不善满业而感相貌丑陋等。所以,从引业方面,大家都是相同的,或者同一个单位或者团体当中,有些受用圆满,各方面都很好,有些人没有势力、心情不好等等,这就是满业不相同导致的。

由此出现了满业和引业之间的四种类别,即引业为善、满业不善;引业不善、满业为善;引业满业均善;引业满业均不善。其中引业为善、满业不善:诸如欲界中具有痛苦的人天,引业肯定是善的,因为人间和天界都属于善趣,没有福报不可能转生,但是,天人也有很痛苦的,人间也有身心很痛苦的,这说明满业是不善的。学院当中也是这样,很多人有出家的缘分,而且即生能够在这里听闻大乘法,引业是善的,但是个别人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可能是以前同时造了一些恶业,以善业作为引业到这里感受恶的痛苦果报。

因此,大家一定要对业因果生起信心,也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否则全部用“前世业障”来解释,这是愚者的一种说法。

引业不善、满业为善:诸如阎罗法王以及财丰龙王之子等。按照小乘的观点,所谓的中阴法王实际是饿鬼,阎罗界属于饿鬼界当中,因为造了不善引业才转生到饿鬼当中去了,还有财丰龙王的儿子也属于旁生,但是它们的满业是善的,为什么呢?中阴法王根本不会有任何痛苦,虽然大乘不承认中阴法王是饿鬼的说法,但小乘就是这样认为的,中阴法王应该是饿鬼,只是不会感受恶趣的痛苦,而且具足权势,受用圆满;财丰龙王的儿子,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如意宝等等,因此,它们的满业是善。

世间上的个别人犯了罪,就属于不善的引业,被引到监狱里面去了,但后来监狱里面条件比较好,还是很快乐的,这也算是满业善。我们有些人引业是善的,已经出家了,但是满业应该是不善的,因为他们比在家人还痛苦。

引业满业均为善:如帝释天王等;引业满业均不善:如地狱众生。

经部等其他宗派的论师认为:一业能引许多世。也有承认一业可以引多世、多业可以引一世的。诸如此类的有很多说法。所以,因果有各种各样的差别,这一点从释迦牟尼佛的《本生传》中也看得出来,佛在因地时,某一世做某某善事,后来在五百世中如何如何,这些都是一个引业引发出来的。所以,按照有部宗的观点来解释的话,不是很容易理解,我们应该随顺大乘所讲的那样,引业有各种各样的,相当严重的引业可以引五百世等,大家对这些业因果的道理应该清楚。

若有人问:是不是所有的业都是引业呢?无心的状态,即灭尽定与无想定,虽有异熟但不是引业,因为它无有心而且与心不俱生的业力微弱之故。造引业需要有很强烈的发心,而灭尽定和无想定的心很微弱,不能成为引业,虽然会有下世的异熟,但只是成熟满业。《俱舍论大疏》里也明确讲到,以无想定产生的长寿天,还有以灭尽定产生的有顶,都可以是满业,但长寿天与有顶并不是没有引业,此二者的引业分别是四禅与有顶定。

善不善业的得绳虽然也与业共存,却不是引业,原因是得绳由无心状态中顺便产生而力量微弱,并且得绳如同树与树皮一样,与业是分开异体共存的。

这些都是有部宗的观点,了解也可以,不了解也可以,只不过应该了解这种说法。有时候藏传佛教的分析方法还是比较全面的,他会分别站在大乘、小乘、经部、有部等不同的角度分别去分析。我们在闻思的时候,对于每一个宗派的观点一定要清楚,自宗应该如何承许要清楚,否则个别大乘修行人也是持有部宗的观点,一定要把得绳研究得明明白白,这样的话可能会很麻烦。所以,我们该承认的地方一定要承认,不应该承认的观点,简单了解一下他们的观点就可以了,尤其在闻思《俱舍论》时,一定要有这种态度。

有漏善法与不善业的得绳均是满业,没有引业。此外,圣者的相续中具有的有漏业与加行道四顺抉择分也只是满业。

麦彭仁波切的科判当中,以上是总说业力,下面是别说经中所说个别业障。

丙十、宣说三障:

无间罪之诸业障,强烈烦恼与恶趣,

无想天众北俱洲,承许此等为三障。

下面讲三种障碍——业障、烦恼障、异熟障,一般所造下的无间罪业,叫做业障;强烈的烦恼叫做烦恼障;恶趣、无想天、北俱卢洲众生的障碍叫做异熟障。

若问:经中所说的业障、烦恼障、异熟障究竟是指的什么呢?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和合、以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无间罪业是业障。有些人经常说“我业障深重、业障深重”,可能他们已经造五无间罪了……实际上,可以说烦恼深重,但不一定业障深重,除非你杀过父亲、母亲,以恶心出佛身血,这些才叫业障深重。其他有些贪心、嗔恨心或者心不稳定的人,可以叫烦恼深重,不能说业障深重,业障深重的人是很可怕的,只有造过五无间罪的人才具有这种障碍。

由于猛烈的烦恼由小到中、由中到大,连续不断产生而得不到依对治法断除的机会,因此称为烦恼障。有些人的烦恼一直不断地出现,今天想要做一个好人,但是烦恼来了实在没办法,一点自由自主都没有,这可以称为烦恼深重。猛然涌现的烦恼容易断除,因而不是烦恼障。比如有些人,突然间嗔恨心特别大、愚痴心也很强,但不是经常性的,这种烦恼可以有一种对治方法,因为在相续中没有长期串习,很容易对治,因此不叫烦恼障。真正的烦恼障,不是一开始就很强烈,只是一直持续不断产生,而且越来越强烈,比如有些贪心,多年以来根本无法对治,或者嗔心一直藏在心里,实在没办法对治,一直接连不断出现,这种叫做烦恼障。为什么呢?因为经过很长时间串习的烦恼,很难断除,由此会成为一种障碍。

三恶趣众生、无想天众生,以及转生北俱卢洲的众生具有的障碍,称为异熟障,因为是依靠宿业牵引而成为恶相续者之故。三恶趣众生是依靠以前所造的恶业感受的异熟果报,非常可怕。比如旁生,它们一般不会有听法的机会,也没有做善事的机会,这种障碍非常可怕。还有转生于北俱卢洲和无想天的众生,他们的异熟性特别强,果报正在成熟,因此叫做异熟障。

一般来讲,烦恼障碍可以通过智慧来对治,五无间罪则按照大乘的说法,通过忏悔可以清净,而异熟障没办法转变,即使释迦牟尼佛来到饿鬼界、旁生界,想让牦牛马上转变成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造的恶业现在正在感受异熟果,佛陀也不可以改变。有时候有些烦恼长期在相续中存在,佛陀现前也比较难改变。《父子相遇经》中也讲过: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回到迦毗罗卫国,为众亲族们传法。当时净饭王有一种傲慢心,认为“释迦牟尼是我的儿子,没什么了不起”,“我是国王种姓的人,其他人都是平民”,依靠这种想法,后来得果比较慢,是释迦族中最后才得果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相续中的烦恼比较深重,他相续中的傲慢心非常难以断除。后来释迦牟尼佛宣说各种法门,驳斥他的这种邪念,最后才证得圣果。

为什么叫做障呢?这是由于它们对圣道与暖相等圣道加行善起到遮障与阻碍的缘故。

如果有人说:这样一来,兰禅巴(即能乐)、指鬘、难陀等因为具有深重的烦恼,不应当生起圣道。

在佛陀的教法当中,指鬘是嗔恨心最大的,他依靠恶友的邪说邪见,杀过九百九十九个人;难陀则是贪心特别重的人,他十分贪著自己的妻子;能乐属于嗔心和贪心都比较重,他既作了邪淫又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这些在麦彭仁波切的《亲友书释》里面有。这三个人,虽然造了非常严重的恶业,但是后来通过精进忏悔、修持,已经获得了圣者阿罗汉果位。这几个公案,在龙猛菩萨《亲友书》的颂词里面也比较明显,这个教证在《大圆满前行》里面也引用过。

对这个问题回答说:无有此种过失。乃至未断除那些障碍之前,不会生起圣道,而在得道时也就不会存在深重的烦恼了。

下面宣讲这三障是什么样的众生具有。

无间罪业三洲有,不许黄门等具有,

缺少恩德少惭故,余障五趣中皆有。

三障中的五无间罪在三洲中有,而在北俱卢洲与其他趣中是不存在的。在恶趣中虽有杀父母等的现象,但不会成为五无间罪。此处所谓的“杀”也是假立的,文字上稍微有点不同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特别纠结,不然前面说地狱众生不会杀生,这里又说杀生,蒋扬洛德旺波尊者和世亲论师到底谁对呢?这两位尊者对五部大论等显宗、密宗的很多经论,都是非常非常精通的。不像我们,看也看不懂,啃也啃不动……实际文字上稍有不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解释佛经。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也说,佛经有直接、间接、言外之意等很多意义。因此,大家在平时闻思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恶趣中虽然有杀父母等现象,但不会成为无间罪,原因是罪恶的意乐不稳固,并且已经现前业果。一般人类在造杀父亲、杀母亲等恶业时,发心比较长久、稳固,具有邪见的所依。但是恶趣众生由于痛苦十分强烈,导致发心不稳固,时有时无。我们有时候生病也会这样,一会一个想法,因为心一直专注在病痛上,其他想法就会时有时无,甚至观想佛陀也是一会儿能想起来、一会儿想不起来。恶趣尤其是地狱众生更是如此。

天人无有杀害父母等情况,因为他们不具恶劣意乐而且也已现前业果。天人和地狱对因果比较相信,为什么呢?因为自己以前造过的业,现在已经现量感受了,而且这类众生大多具有宿命通,很清楚自己以前造了什么业才变成现在这样。以前经常有些还魂师,以及到地狱中去过的高僧大德,那些众生会托他们给自己的家里人捎口信:“我以前造了什么什么罪业,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你回去告诉我的家里人,千万不要造罪,不然我会非常痛苦。”因为这时业力已经现前了,就像有些恶人关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业力真实现前了,才知道以后再不能做这些事,不然会非常痛苦,他在监狱里也会给自己的家里人捎口信。当然天人依靠天眼就可以知道。

北俱卢洲也没有无间罪,这是由于他们自然具戒或者性情善良。自然具戒实际就是指性格很善良,不会杀害父母等,因为在北俱卢洲是不具足别解脱戒的,只有其他三洲才具足别解脱戒,而且无有佛教,也就不会有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的现象。三洲中的随欲黄门、两性黄门等,也不会造无间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他们的父母方面而言,没有生出身根俱全的他们并且缺少对他们的慈恩;从晚辈的角度来说,也缺乏对父母的知惭有愧心。

前面讲的全部是业障——五无间罪。除业障以外,剩余的烦恼障与异熟障二者,无想天众生与北俱卢洲、所有恶趣,具有的是异熟障,而烦恼障是一切众生具有的,五趣中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