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苦乐道用讲解 >> 苦乐道用讲解10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第十课·苦乐皆转为道用,成为“如狮子般的行者”

【上师念苦乐道用藏文传承】

讲完了。讲了几堂课?十堂?好,那还可以。十堂是吧?不错。

今年有这个机缘,还算是值得开心。但是,要转为道用。呵呵~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苦乐道转为道用的最后一部分。因为前面,胜义当中苦转为道用、世俗当中苦转为道用、胜义当中乐转为道用、世俗当中乐转为道用的方法都已经讲了,接下来就讲到后面,也讲这两个继续分析。

【(二)、依胜义而使快乐道用也以前面痛苦道用的方式来了知。】

【如果痛苦时因为心受煎熬而无法来修行正法,快乐时因沉迷于快乐也无法修行正法,那么就没办法有一个行持正法的时候了。对修行人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

这个很重要。我们很多人,比如身体不好啊,最近有各种情况不好啊,产生恐怖啊,或者说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自己的心情不好啊,或者说外面的条件不好、气候不好……我们凡夫人经常产生各种痛苦。因为这些痛苦你就觉得,“啊,现在我特别苦,这一段时间根本没办法的。”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或者身体不健康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这样的话也没办法修行。痛苦的时候一直忍着,这个痛苦能不能过,过了以后我再听课、我再修行,一直这样。

然后快乐的时候,沉迷于快乐当中。这是我们凡夫人很容易这样。昨天也讲了。当你快乐的时候,“哇,最近特别开心!”比如有一些快乐的人不断地去旅游、游山玩水,或者整天看电视、看电影,然后去一些酒吧里面,然后去云游十方,或者每天都是吃啊、喝啊、听一些歌、看一些节目,反正每天都是沉迷于这种自认为是快乐当中,又不修法。“我最近跟朋友一起去玩,”“我最近因为事业比较成功,所以我最近特别开心没办法修行。”以前很多人听课,有些不精进的人是因为今天痛苦而不修行,明天是因为快乐而不修行,快乐和痛苦没有的话,处于一种无记的状态、一种懵然的状态当中,每天都是一直傻傻地等着,就一直没有什么,浑浑噩噩当中。有些人不痛苦也不快乐,但处于一种很无聊的状态当中,这样的话,没有一个真正修行正法的时候。

因为人世间当中要么苦、要么乐、要么处于一种无记的状态,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那么这样的话,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恐怕再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你的人生是那么短暂,一会儿因为这个事情不修,一会儿因为那个事情不修,这样的话,确实就没有一个很好的修行这种机会了,没有这个时间了。

所以前辈大德真的是不同的,他们每次遇到痛苦的时候,痛苦肯定是没有办法制止的,但是在痛苦当中就继续的。你看当时藏地发生了很多历史性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当中,他根本不放弃自己的这种修行、讲经说法、禅修,这些不放弃的。后来特别快乐,有些人有了名声、有了财富,钱财等等什么都有,但那个时候他也不会放弃,没有因为有了这些荣华富贵,一直沉迷于欲妙当中,没有这样。

所以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以后肯定会要面对这些,要么你特别痛苦,生活当中什么样的事情都会遭遇,要么你特别快乐,因为有漏的这种财富、名声,包括你年轻时自己的相貌啊,自己都特别满意,觉得“啊,我真的是像天人一样,世界上哪有我这么好看的人?”越照镜子越开心,开心得不得了,有时开心地大叫:“啊……”特别开心的话,又不修行,把法本扔到一百公尺以外的地方去。有些时候特别痛苦,“啊,在这个世界上哪有我这么痛苦的?比地狱的众生还苦,比饿鬼的众生还苦,比旁生的众生还苦……”等等,这样的话修法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苦乐轮番而起,此起彼伏,最后没有一个真正修行的时候了。作为修行人来讲,这应该是很可悲的。因此,我们要什么样呢?以后不知道发生什么,也许快乐,也许痛苦,每个众生的业力真的不同。有些人好像一生当中比较平稳健康,没有什么大起大落,还算是可以的,心情也可以的;有些只不过是悲观一点,每天板着脸,是这样的;有些人每天乐呵呵的,就是乐的成份多一点,有些人苦的成份多一点;有的人一会儿乐,一会儿苦,乐的时候就像是天人一样的,苦的时候夜叉一样的,变来变去,这种也有。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可能还要走这条路,这个时候,尽量自己的修行不会放弃。

有些人听说什么,“我现在没有时间吵架,我要念课诵,我念完再和你吵架。”这样也是可以吧,因为他对修行是很重视的,但是对吵架也不会放弃的(众笑)。这种事可能不是最可悲的,因为他苦的时候没有把修行放弃,边痛苦边修行,边快乐边修行,这样也有。其实真正来讲,从世间角度来讲,人的性格、行为比较稳定的,这样的话别人会觉得很有安全感,比较可靠;人的情绪、人的行为特别有这种变化,给周围带来不安全感。所以,我们尽量地,可能你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没有信仰的时候,或者修行不好的时候,自己可能对周围的人带来的印象,可能一会儿特别可爱,一会儿特别可恨,会这样的。但以后如果修行稍微好一点的话,即便自己内心有很大的痛苦和难受,但尽量在外面的表情上没有显露,那跟周围的人,除非与有他心通的人以外,不太明显。这样的话,可能人还是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和修行当中是很好的。

包括有些法师,有些老师,有些很有涵养的。虽然他内心不太高兴,但在表面上他也许旁敲侧击,稍微说一下而已,不是很明显;但有的比较激动,比较感性的人,包括在课堂上,一会儿显得是特别开心的样子,激动地在法座上开始跳金刚舞一样;有时候痛苦得不得了,在法座上泪水沾满了前面的经函,这样的话也不是很适合。有时候,一些大法师也有不同的性格,阿底峡尊者的传记里面看,确实是显现上有点苦乐不定。包括我们法王如意宝,在显现上,有时显现的忿怒相,非常可怕的,有时显现的非常欢喜,有时尤其看到众生的痛苦,经常流泪伤心,也有这样的。

所以法师也好,或者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话“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所以应该清楚,“这个人经常发脾气,但是虽然发脾气,但是这个人不会很坏的。”有些人可能会这么想。“这个人呢,不容易发脾气,一旦发脾气,那可能完蛋了,周围的人可能要全都爆炸了。”会有这样的,所以每个人的这种性格,确实是前世的业力不同吧,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不管怎么样,真正的修行人不放弃修行。

【如果苦乐能够道用,那么不管呆在寂静处还是城区任何地方,】

非常寂静的是阿兰若,有些毫无人烟的、特别寂静的地方,他也可以待得下来,不会说“这里太寂寞了,不行了,我这里住一晚上就走了。”我们有些法师接寺院去,寺院偏僻一点的话,一晚上都不待,说“这里太寂寞了,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又去另一个寺院,比较豪华,在城市里面比较近,“哇,太躁乱了,我一个晚上也不想待。”所以一个法师去接不同的寺院,都不想待。但这种人可能苦乐没办法转为道用吧?真的有差别的。真正能将苦乐转为道用的人,无论是特别寂静的地方可以修行,特别嘈杂、散乱的地方,我们住宾馆也是这样,有些人“不行,旁边有车的声音,有人的声音,火车的声音,哇,睡都睡不着……”特别麻烦。有的人,“这里太寂静了,太封闭了,太压抑了,不行。”所以,有些人真的显现成为怨敌,我们前面不是讲了吗,他的显现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苦乐转为道用的人,寂静的地方也可以待下去,多少天也没问题,城市里待也没问题的。

【不管交往善友恶友任何人,】

恶劣的友,贪嗔痴充满的这样的恶友,他也可以,跟他们还是能合得拢,他通过他的一些特殊方法度化他们。特别好的善知识、善友,他也是能合得拢。我们有些人可能对好人接受还可以,对坏人没办法接受。但有些善知识和有些菩萨,有些苦乐转为道用比较好的话,对好人也能接受,坏人也可以接受。

【不管遇到兴衰、苦乐任何事,】

他今天有无数的人赞叹他、供养他,他也看着如梦如幻;今天他衰败,可能会马上要被关到监狱里面,或者是生病,特别惨不忍睹,他也能接受。

不管是遇到痛苦和遇到快乐,任何事。

【不管听到赞叹、贬低、好的、坏的任何话,都不会有担心自己失去什么的畏惧。因此,这就是“如狮子般的行者”。】

因为他没有担心自己失去什么,一方面因为他证悟了无我的境界,另一方面知道轮回当中,确实是苦过了以后就是乐、乐过了以后是苦,苦乐都是不定的;还有知道在胜义当中一切都是空性的;还有痛苦出现时,他也觉得“哦,机会来了,我现在马上要好好修行。”快乐出现的时候,“哦,机会来了,我要马上修行。”

我们昨天讲了,真正的修行人是痛苦也不会浪费、快乐也不会浪费,他会抓住这个。当然这需要长期的修行,如果没有长期的修行,痛苦来的时候,想都不会想修行。比如说父母死了,或者别人开始诽谤你,“啊,为什么诽谤我啊?我这样那样,什么什么……”凡是自己身上出现的任何事情,可能因为赞叹而快乐、因为兴盛而快乐、因为遇到了好友而快乐、遇到自己特别向往的地方而快乐,然后不悦意的这些就痛苦、伤心、绝望、失望等等,但真正我们把这样的这种法修得好的话,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其实这是对现代人来讲真的很需要。

我们有时候看,好多人,本来是他有这种意乐,好不容易对三宝有信心,有发心意乐,但因为自己苦乐没办法转为道用,对人不和。我们很多发心人员,我出去的时候经常跟他们讲,“你们出去的时候都是手拉着手这样走的,回来的时候就分道扬镳,应该是分开而来的。”以前有一些,包括现在的有些堪姆,以前她们小和尚的时候,一起拿着帐篷耍坝子,呆在那里两三个人吵架,吵架以后把帐篷放在这里,三个人自己就走了,也有这样的。这个时候可能没有修好苦乐转为道用,现在肯定不会的,对吧?我也希望我们很多人,最关键的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话,确实是经常对修行过程造成违缘,对发心过程也造成违缘。

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让你满意的。每个众生习气不同,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有些是南瞻部洲来的,有些是西牛贺洲来的,有些是地狱里面来的,有些是天堂里面来的,不可能都随顺你。跟你一起过一段时间、说一些话的时候,完全不适合你的性格和你的心态,这个时候,我如果是苦乐能转为道用的人,应该是对谁都和睦相处的。但如果我的性格跟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行,我不是经常讲嘛,藏地有一种说法,把很多牛角放在一个袋子里面,不可能全部相合。牛角的形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怪怪的,全部放在袋子里,个个都不可能合的。一样的,我们在任何的时候,大家应该好好观察自己的心。

我在这方面应该可以说吧。我在喇荣也好,在其他地方,基本上跟人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也许我这是一种傲慢心,我不管是对有神论的、无神论的、出家人、在家人,对我上面的领导也好、上师也好,所谓下面的弟子也好、学生也好,我觉得跟谁都是——如果不合我的观点的话,当场会说的,但是我不会计较的,过了一会儿我也会理解别人的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些其实是跟修行和教言有密切的关系。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性格,经常打架,经常跟别人不合。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想不起来我在哪里读书背书,只记得在哪里跟人打过架,每次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想,这里跟某某人打架,那里跟某某人打架……藏地的孩子打架不会在学校里面打,我们说是可以待会儿下课的时候那棵树下面,我们约在那个下面,或者一个泉水那里,呆会儿到那里去……凡是有明显标志的地方,去约在那里去打,这是我们一贯的传统。我现在,至少和谁都没有约过打架。来了喇荣以后,跟谁也没有说“现在我们去坛城那里打架,去喇荣宾馆大门口去打架……”没有这样说过,对吧?所以,跟谁都相合,苦乐什么都能听得到,真的就像狮子般的,狮子在雪山遨游,它不畏惧的,它不害怕所有的这些下面的猛兽、野兽,都不害怕的。如果我们修行真的很好的话,无论是你到哪里自己都特别坚强。

很多人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呢?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害怕别人轻贱、看不起自己,或者说是“我自己的脾气很暴躁,和别人接触的时候可能暴露我的内在的丑恶”等等各种原因,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修行很好,真的跟大狮子没有什么差别。汉地有一个《成实论》,应该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吧,他这里面讲了很多大乘对小乘的驳斥。因为小乘当中承认很多法是成实的,在这里面列举了很多道理来讲。这里怎么讲呢?

“智者与愚者俱受苦乐。”智者和愚者都是感受痛苦和快乐的,“而智者于苦乐中不生贪(嗔)。”这是很不同的,因为智者也会有苦乐,愚者也会有苦乐,出家人也有,居士也有,谁都会有苦有乐,在这时,只要是人还没有得到一地菩萨、或者无欲阿罗汉之前,肯定都有苦受和乐受。但是为什么智者他能转为道用,而愚者不能转为道用呢?

因为智者感受痛苦时不会产生嗔恨心;他感受快乐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其他的贪心而造业。这是他们之间非常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们也要。这后面打上句号的话也可以吧,像狮子般的行者。

【无论如何做,内心都祥和安乐,】

苦乐转为道用的这种人,不管做什么,不管到哪里,不管接触什么人,不管吃得什么样、穿得什么样,他都可以的。

比如有些真的有智慧的人,今天让他穿特别高档的衣服,他也是可以的,明天穿得像乞丐一样的衣服,都可以的。天吃得美味佳肴,特别好也可以。明天什么也没有,吃得很差,他也能接受。

人生当中真的是需要这样,这就是一种修行的境界。

【逍遥自在,心态清净,圆满善妙,】

因为他心态很清净的话,他的善法、发心、自己内在的享乐,都是非常圆满的。

【虽然身体住在不清净的刹土,】

像我们的五浊恶世,人世间中、城市里、什么样的人当中,人的身体住在不清净的刹土当中。

【但心中却享受着清净刹土佛子一样不可思议的安乐,】

每一句真的特别有意思。希望很多人听我的这堂课也好,以后学习这部论的这些人,我们不可能像菩萨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但至少要懂这些道理,然后慢慢串习,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改变的,因为这些道理真的是真理。

如果是真理,我们只要是讲道理的人,我们刚开始有习气,就像慢性病一样,我们慢慢吃药、慢慢调理,最后自己的慢性病完全都会好的,有这个可能性。我们如果是真的苦乐转为道用,身体虽然在不清净当中,在人群当中、在浊世当中、在城市里面,在没有信仰的、有邪知邪见的人群体是很混浊的,这样的人当中,但我们的心,确实像清净刹土的极乐世界和现喜刹土的,像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还有虚空藏菩萨一样。这些菩萨无论到哪里去,他们应该不会被烦恼困扰着,不会被痛苦折磨着,不会这样的。

所以我们还是很希望,人虽然跟凡夫人一样,需要吃饭、需要睡觉,怎么样的生活都需要过的。但是他的心态确实是不跟我们世间人一样,不会这么敏感、痛苦,不会这样。

就像【与噶当大德所说的】,佛教的嘎当派和宁玛派的修行教言是非常多的,嘎当派的大德们经常说:

【“控制快乐,结束痛苦,独居时作为你的陪伴,生病时作为你的护士。”】

佛教的嘎当派和宁玛派的修行教言是非常多的。嘎当派前辈的大德说什么呢?如果苦乐转为道用的话,能控制快乐。因为过于快乐、过于执著,就产生傲慢心、骄傲的心、嫉妒心,还有自己懈怠、散乱。其实现在很多人真的是痛苦时候能坚强,但是一旦有了尤其是钱财呢,没有福报的人撑不起。我那天也说了,如果没有一个丰厚的载体,这个福德很难以撑得起。比如稍微有一点钱的时候,他马上买个车给别人看,我们藏地有些人,有些暴发户马上手上一个特别大的金戒指,这里一个金戒指,那里一个金戒指,这里金块一块一块的,然后什么都是金子,但金子实际上跟石头没有什么差别,真的这样,快乐没办法转为道用。自己有了一点钱就特别开心,就“恰、恰……”现在藏地一段时间专门有服饰表演,那个时候身上有好几十斤的珊瑚、玛瑙、琥珀,就“夏、夏……”(上师笑)。实际上有些人可能觉得,“哇,这个人很有福报。”其实不是福报,全部是借的,好多都是借的,他自己一颗天珠有没有都不知道。

汉地也有,有些稍微有一点,反正一看就……就不说了吧?不然说的话有点……这种控制快乐,一个修行人,你太快乐、太激动、太着急的话,在别人面前也显得不自在;痛苦的时候也不要一直在那里,当感受痛苦的时候,也转为道用,让它接受。这样的话,独居时不会孤独,这样的痛苦转为道用,对你而言,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陪伴。没有任何人,只要痛苦转为道用,你也是很开心的;生病的时候,相当于是护持你的人一样,这个护士不一定戴着白帽子的小护士,《旅途的脚印》里面写的这个打针“pia……”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护士,就像生病的时候苦转为道用的话,真的旁边专门有一个递茶打水的、专门对我们有护理的人一样,苦乐转为道用,不用靠其他的。

就像米拉日巴所说,“看到我尸没有人围绕,听到我死没有人哭泣,若能死于崖洞此地的话,我瑜伽行者感到心满意足。”所以我们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苦乐转为道用可能是最好的。

我想,我们今天听课的时候,大家会想我一定会苦乐转为道用,但过一段时间真的生病的时候,又开始怨天尤人了,会不会这样?这个是没有修行的原因,修行的话,我想,每个人一定能变成像狮子般的性质,肯定能做到的。苦乐转为道用,就像嘎当派的大德们说的一样,什么都不会无聊,不会痛苦,不会觉得自己非常悲观,被社会遗弃,被亲人抛弃,不会这样的。我们一方面想这是前世的业力,一方面痛苦来了,这个是对我最好的一个机会,快乐来了,是最好的一个修行机会。

最主要的,快乐和痛苦来的时候,不要放弃修行,一定要痛苦和快乐的同时,比如你念功课、禅修这个很重要的,还有快乐和痛苦自己转为道用——就是我快乐的时候把它看作是一种顺缘,痛苦时,我把它看作是一种顺缘,这就是真正的大德们修行的教言,也是我们心的秘密。这样的话,你的苦不会对你变成障碍,你的乐不会变成障碍。否则的话我们凡夫人有点极端。苦的时候,实在没办法道用,最后堕入极端,比如各种嗔恨心啊,做很多非法的事,最后今生和来世感受痛苦;快乐的时候也是有点极端,什么都不在乎,别人也不放在眼里,也有一些过激的行为,这样的话最终毁坏自他。所以,苦乐转为道用也很重要。

下面讲了一个比喻,其实这样的修行也是很好。

【如同金匠将金子放在火上烧来净化垢染,用水反复洗涤使它柔和一样,如果心也是以快乐道用调伏,以痛苦道用来清净,】

它毕竟是个矿物,里面的一些泥沙各种石料都可以净化,去除一些染污,还用水反反复复地洗涤。

铁匠是这样的,金匠银匠也是这样的。又要火,又要水,一方面变成有点柔和,不会那么钢、马上就要断了,不会这样的。通过不同的火水这些因缘,让它变得比较柔软、柔和。

同样的道理,心也是一样的。当你快乐的时候,快乐转为道用,快乐的心态不会过分傲慢,可以调柔;当你痛苦的时候,也可以痛苦转为道用,心变成清净,不会造业、嗔恨,不会这样的。

【那么身心都会轻而易举成就殊胜的轻安等持,】

菩萨的一些禅定中,有轻安等持。

轻安等持是什么样呢?什么都可以,你的心是容易堪能的,轻而易举。如果苦也可以转为道用,乐也可以转为道用的话,那他的修行,包括寂止里面的这种禅定——《俱舍论》中专门对轻安禅定、轻安等持有阐述——所以身心都非常堪能。心如果向外散乱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心专注到什么地方,它特别听话。

不像我们现在的心,我们现在的心是什么样的呢?让它安住的时候,就不安住,跑出去了,让它跑出去的时候,又回来了,像特别调皮的小孩子一样,让他做作业他不做,让他出去玩不行,我在这里要看ipad。如果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轻安等持,心随时都是堪能。安住时心像山王一样安住,放射时像放箭到达目的地,能轻而易举地成就这样的轻安等持。

还有,苦乐转为道用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能使善资根本的戒律得以圆满的窍诀也属这一点最深,】

也就是说,我们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戒律——别解脱戒律也好,菩萨戒律也好,这样的戒律要圆满,需要一个窍诀,就是苦乐转为道用。如果苦乐转为道用好的话,他肯定能变成一个清净戒律的修行人。

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

【不贪恋快乐而作为具足殊胜出家戒的所依根本,】

因为通过乐转为道用,所以对快乐不会贪,觉得太快乐没有什么用的,就把快乐看成痛苦、看成假相、看成无常、看成不常有、空性,能这样观的话,出家戒能守持得很好。所以,乐转为道用,实际上是出家戒律也好、居士戒律也好、别解脱戒的根本。

因为很多破戒的人,他可能乐没办法转为道用,他以为有实相的乐而破戒。

【不畏惧痛苦能圆满清净戒律,】

不畏惧痛苦是苦转为道用,戒律也得以清净。

其实乐转为道用,是戒律的根本;苦转为道用,他会圆满的。也就是,我们的出离心其实也是苦乐转为道最好的一种修行方法。

【以所说的“布施是持戒的所依,安忍能清净戒律”即可了知。】

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布施肯定是戒律的基础。布施是我们要没有贪心的、以乐转为道用的,你有财富的时候,要舍得,愿意抛出去、愿意舍给别人,是这样的;苦转为道用能安忍,安忍能清净戒律。

佛经中经常讲,布施是持戒的根本,它是乐转为道用的一种方法;持戒的果是安忍,圆满清净的话需要安忍,安忍是苦转为道用。苦很多人是没办法转为道用,产生嗔恨心,是这样的。所以佛经中的这个道理,也是即刻了知了。

【如果现在就依靠这样修炼而达到了较高的道行,那么他就是生起了“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的境界。】

《经庄严论》中讲,“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真正是获得空性的这些人,他用智慧证悟万法,就像胜义当中是空性的,世俗当中如梦如幻一样的;然后用大悲心转生到任何的地方,就像入花园一样,不会有畏惧心的。

这种人,具有大悲心,度化众生如入花园一样,到众生当中去。具有智慧的人,了悟一切万法如梦如幻,那么,无论兴盛还是衰败,人生当中出现什么,一切都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畏惧的。

(上师念藏文)这个偈颂是很重要的,你们应该能背吧?能背这个颂词的有多少?我在课堂上引用了无数次,如果还是不能背的话,说明是不好好闻思的人。能背的人多少?能背诵的人举手,我让你来背一背。你举手是吧?来,背。好,两个人,只有两个人。开玩笑,可以。

这个还是很重要,意思是什么呢?苦乐转为道用,虽然这个是境界比较高的,《经庄严论》注释当中讲,一般来说是一地菩萨的境界,但是得到一定的总相的证悟空性,基本是与他相似的境界。所以,真正苦转为道用的话,一切法证悟了如梦如幻,然后到轮回当中,不管到哪里去,“今天我去城市里,你给我加持一下,我害怕,有点担心,你给我加持,”不会这样的,就像入乐园一样,入花园的话,没有一点的担忧。

今天我会到城市里面去,有艾滋病的地方也好,有传染病的地方也好,有什么比较严重的重灾区,一点都不害怕,一点都不畏惧。那样的菩萨,自己兴盛还是衰败,不会特别担忧,菩萨的这种境界是非常羡慕的。我们现在的人是怎么样呢?每天都是担心,一直患得患失,有希望,有担忧……一辈子都是这样,最后离开人间的时候,你的担心和希望还没有了,最后一口气出来,还在担心当中。人世间,确实是如果证悟空性的话,多潇洒、多自在,对吧?

下面结合佛陀的传记来讲,转为道用。

【结合佛的传记来讲,佛陀在未证得菩提前,如草芥般舍弃转轮王的国政,】

佛陀在证得菩提之前,也会有苦乐转为道用。什么样呢?

转轮王有几种不同的,他是大势力转轮王。也就是说,其实当时净饭王也不是真正的转轮王,他可能是一种名称上的转轮王。本来没有做佛的话,会变成转轮王,相师也有这样的授记。

佛陀当时乐转为道用,就是把这个国家的王位像草芥一般舍弃,这是乐转为道用。

【于尼莲禅河苦行安住,】

苦转为道用的话,是在尼莲禅河畔,住了六年的苦行,一滴水,一粒米,这样住的。

【结果证悟自利甘露。】

结果证悟了自利的空性。

【这宣说苦乐必然平等一味。】

这是佛陀在没有成道之前,实际上我们也可以。

有些道友以前的名声、地位、财富很多都放弃了,学佛很不容易的,这是你的乐转为道用。

苦转为道用,在某个地方,闭关也好,修行也好,每天都是自己提水,自己炒菜,这也是苦转为道用。虽然没有像佛陀一样每天一粒米,有时可能还多一点,一大碗,三顿饭,但是也不像世间一样,每天浪费时间,这也是没有成道前的苦乐转为道用的方法。

得道、证得菩提以后,也有苦乐转为道用的情况。

【证得菩提后受到乃至色究竟天之间的天王、人君众顶戴,以一切安乐资具供养承侍;】

这是乐转为道用吧,佛陀受到了所有的人世间和天界的供养和恭敬顶礼。

这是乐转为道用。

【另一方面,佛陀也遭到婆罗门巴绕敦达百般辱骂以及婆罗门女栴沙(多舌)以染行加以诽谤,在火施国王境内三个月吃腐烂青稞马料等,】

我们说的马麦子等等,这应该是佛陀成就以后苦转为道用吧。后面的部分是苦转为道用。

【但佛陀的心没有变得高下起伏而是如须弥山不为风所动般安住,平等利益众生。】

就像须弥山不会被风吹动一样,佛陀也不会被赞毁动摇,平等利益众生。

前面比较好懂,这个不用讲。证悟之前,大家也知道,佛陀的传记中,确实也是苦转为道用和乐转为道用都有。证得菩提以后,从供养方面和恭敬顶戴方面,大家也很清楚。

从苦转为道用方面,佛陀遭到了婆罗门毕陵伽婆蹉——《大智度论》讲到这个婆罗门特别坏,刚开始他找五百个事,整天通过各种方式诋毁佛陀,佛陀也没有因此对他产生嗔恨心。后来他又转变一种方法,用五百个事继续赞叹,用各种各样的功德来赞叹,但佛陀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赞叹产生贪心、欢喜心。

其实我们虽然没有到达佛陀那样的境界,但是世间当中有人对你赞叹也会有的,你也不要特别去在意;有人可能谩骂你、诽谤你,尤其是现在网络时代,今天赞叹,明天诽谤,稍微有点名气能力的人,更是这样的。这个时候,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赞叹的话,“不一定是这样吧,他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功德”;别人诽谤的话,“也许可能有其他的目的,不一定的。”其他人也应该尽量这样想。

个人也是一样的,网络上,你的言辞稍微不当的话,有成千上万的人开始谩骂你;如果你的行为和言辞稍微适合别人的心意,又开始不断地吹捧赞叹,但这些并不是实有的东西,应该不被赞毁所动摇,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这个婆罗门女,以前我们好像也是讲过,当时有一个外道的婆罗门女,当时好像佛陀在一个地方讲经说法还是什么,她把个木盆贴在肚子上,在大庭当中说“佛陀对我有不清净的行为,我已经怀孕了。”帝释天特别受不了,变成一个老鼠悄悄入到她的身体里面,把贴木盆的绳索咬掉了,木盆当场掉在地上,大家一看,原来不是怀孕,是她自己把自己怀孕了。但这个时候,佛陀也并没有因此而怎么样。这也是诋毁的。

还有《广传》当中有好几个诽谤佛陀的一些事迹,还有《秘密大方便经》中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故事,你们方便的话,那个经不是很多,这里面也有。还有一个教火施国王,《毗奈耶经》中是火授,这个故事在《毗奈耶经要事》当中有。《广传》中有没有?应该是有吧。当时是怎怎么样呢?佛陀受到了很多邻居国王的邀请,火施国王觉得如果不邀请佛陀的话,好像别人在面前不是很好,当时都在请,所以他去请了。他去把佛陀和五百个眷属都邀请到他那里去,安居三个月供斋,佛陀当时答应了。火施国王回到自己的国家给所有的老百姓下命令,说这次我要邀请佛陀来我们国家应供三个月,但是在这个期间,我国王负责美味佳肴全部给他供养,但是老百姓任何都不可以供养,如果谁要供养的话我要砍头惩罚。老百姓肯定谁都不敢动了。他去请了以后,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整个过程有白色的帐子围绕着。他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这个梦预示着什么。第二天他问了看相的婆罗门,这个婆罗门知道这个梦是非常吉祥的,供养佛是非常吉祥的,但是因为宗派的原因,对佛教不满。他故意说,这个梦是非常不吉祥,你如果没有躲避三个月,国王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或者你的王位会失去的。这样说了以后国王比较担心,为了保命,开始闭关了。因为国王没有处理王宫的一些事情,释迦佛应供的事情没有处理,这个时候,佛陀带着五个百眷属来了这个国家,来了以后因为王宫里面谁都没有交待,谁也没有供养,到老百姓那里去乞食的时候,谁都不敢供养。在这个时候又到了安居的时候了不得不安居,这时确实是比较难。这时,有一个大臣是外国人,他有五百匹马,有很多马料粮食,他对佛陀有信仰,在三个月佛陀和僧众安居的时候,他就供养这些马没有吃的马料,最好的马料没有供养,供养了比较腐烂的。

我们藏文里面说是青稞马料,可能作者丹毕尼玛没有去过印度吧,印度几乎没有青稞,原来法王去的时候,很想吃糌粑,但是一直吃不到糌粑。我们从藏地带过去的糌粑全部到了南珠佛学院的时候都不行了,后来**喇嘛特别舍不得,有四层楼的南珠佛学院上面,他就扔到后面的田野里面去了,他说“我们藏地那么好的糌粑,现在变成就象泥土一样。”他自己吃一吃,“唉,这个像泥巴一样一点味道也没有。”我们从这里带的糌粑全部都是扔到佛学院后面的田野里,是老百姓的麦田。这个故事不讲了,刚才讲得太多了。

刚才讲到马料,当时有目犍连和舍利子,目犍连好象有风湿,不能吃马料,他去一个山顶上,舍利子陪他去,后来他们得到了帝释天的供养,佛陀都没有得到。其他的人不算佛陀有五百人,他们都是在三个月中过得很不好。后来,阿难觉得,佛陀已经成就了,为什么吃这么脏的东西?后来佛陀把钵盂里面的一个马料给阿难吃了,结果是特别的美味,“原来佛陀跟我们的境界还是不同的。”其实佛经中讲,以前也是佛陀的一个前世,当时五百弟子一起去,他看到一个佛陀,对佛陀不满、诽谤:“这个沙门应该吃马料”等等,以这样的业果,在成佛的时候显现上也是受报的,也有这样的说法。

佛陀不管是以染心诽谤也好,或者三个月当中吃马料也好,这些都是,佛陀的心一边没有因为天人、人间所有赞叹而高兴;一边三个月佛显现在身体上肉刺荆棘、头痛各种因果的一些显相,但这些,佛陀因为证悟的原因,或者自他平等、万法平等的等持的原因,没有动摇,象须弥山一样,同等地利益无量的众生,这个道理应该可以这么讲。

这以上应该是全文所有的内容——初善、中善和末善当中,初善和中善已经讲完了。最后的末善——也就是最后结尾的教言:

【这样的教言理当由具有“苦时不说恶语,乐时强烈厌离”境界的噶当派大德们来传讲。】

其实上面的这些苦乐转为道用这样修行的教言,很多嘎当派大德有这样的境界——苦的时候不会叫苦连天,“我好痛苦,我好伤心啊”,跟什么样的人都讲“我最近心情不好,我家里出事了,最近房子漏水了,我最近不敢出门啊,我最近消化不好啊,我最近天天做恶梦啊,我最近好象吃的太辣了、太咸了、太腻了,心情不舒服……”等等,反正苦的时候,我们凡夫人经常去说一些不好的事情,到处去说。

但一般嘎当派的修行人,苦的时候,这些恶语不会往外传出的。当他乐的时候,我们快乐的时候可能又受不了了,就傲慢、懒惰……但这些大德们乐的时候,他也觉得一切万法、一切轮回的法没有什么可乐的,更加生强烈的厌离心,对整个三界轮回犹如草芥般这种快乐都不存在,我们怎么还有贪执。所以大德们苦的时候不会那么脆弱,乐的时候不会那么乐滋滋。对吗?美滋滋,还有什么?美滋滋、乐呵呵、哈哈大笑,还有什么?笑哈哈,苦的时候笑哈哈,娃哈哈……乐的时候娃哈哈,苦的时候香飘飘……呵呵(众笑)

这里说,这样的教言,应该具有苦乐平等的这些嘎当派的修行人的境界,他们如果传的话,别人看来也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议,他们自己应该也是有把握的。

【如果像我这样的人来讲解,那恐怕连自己的舌头也会耻笑了。】

作者很谦虚的,他说像我这样的人来讲解,苦转为道用、乐转为道用,自己的舌头也会耻笑的。因为舌头是最了解自己的,他都不敢吐口,这个人一点境界没有,怎么会还敢说这么多的大话。

不用说别人,连自己最亲的舌头可能都会讥笑我,它都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这是一种修饰方法,藏传佛教当中经常有这样的,本来舌头它也没有嘴怎么能笑呢?没办法的。但是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就连自己的舌头都会笑我的,有时我们汉文中应该也会有的。

如果这些大德们讲的话,那自他都应该是可以的。

可能我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些修行人讲,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很好的;我这样讲的话,一点都不修,苦乐道用都没有的话,可能我自己的舌头,但是好像舌头,我没有听到它在笑,可能它还是接受吧。

为什么造这个论典呢?

【但想到为了自己平息世间八法,】

这是一个目的,尽量听,我们去学、阅读,这样的话,自己的世间八法可能能平息,这是一个方面。

【种植善根习气,老乞人丹毕尼玛写于百鸟林苑。】

还有一个,种植善根习气,因为这样的目的,我们汉地经常说是“贫僧”,藏地经常说“老乞人”,丹毕尼玛,写于百鸟林苑。百鸟林苑应该是法王降生的那个附近有一些圣地,现在那里也有一些修行闭关者,可能是在那个地方,丹毕尼玛在法王降生的青海的那个地方,他在那里的百鸟林苑,在那里造的。

那天也讲了,我是在疫情期间翻译的,这也是苦乐转为道用的一种精神吧。这个法就已经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