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20121226 苏州科技学院 【禅宗与心灵救助 问答】 访问量: 939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过渡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苏州科技学院佛学问答

(一)问:请问怎么观心?

答:观心的方法很多,但一般可以归结为两种。

一种是无相的观法:让你的心对什么都不执著,当它外散时,用心把它收回来,安住在离执的状态中。用来维护的心叫正知正念,是它守护着你的观修。

还有一种是有相的观法:在你作无相观法时,如果心总是散乱、不停执著外境的话,我建议先观佛像,比如释迦牟尼佛或观音菩萨的像。观修时,先专注地盯着塑像或图片,之后闭上眼,让佛陀的相在心里呈现;反复观修、安住,直到清晰为止。这种修法简便易行,当佛的加持力与自己的专注力结合时,心很容易就平静下来,甚至认识心性。

事实上,初期的观心也是管心,训练心往正确的方向走。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心是指挥官,身体和语言是随从,所以,心管不好,就会无恶不作、口无遮拦;而一旦把心管好了,身体和语言会受到节制,行为也就规范了。

(二)问:我的一个好朋友做了些事,自认为是对的,但我觉得不对,对他说了我的想法,他不相信。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大师,大师对他说的和我一样,但他相信了。请问这该怎么理解?

答:是有这种现象。同样一句话,两个人说,起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或者说,是谁说的,这很重要。

比如,我和科学家说一样的道理,人们会认为科学家是对的,而我不一定对,“他知道什么?”但我若补充一句,“我引的是牛顿的话、爱因斯坦的话,”那对方就不说话了。

解释佛教观点也一样。他不承认的时候,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话,龙树菩萨的话,”他也不说话了。

所以,这是人的智慧、福报和名气的问题。不过也不用伤心,到一定的时候,他会知道你对他的付出。

(三)问:我是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请问佛性和人性有什么异同?

答:从实相角度讲,佛性和人性没有差别;但在现相层面有差别。

佛性不是一种简单的善,它是觉悟的基础。

问:佛教里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与儒家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什么异同?

答:“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在提倡“人性本善”以及鼓励人人向善方面,的确有着很大的价值和作用。但这种“善”跟“如来智慧德相”是有差别的,它不排斥杀生,还有用鱼类等孝敬父母的说法;并且,儒家认为只有人性是本来善良的,旁生或一切众生善不善呢?就不说了。

这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相比,显然是狭窄的。所以我认为,儒家思想好是好,但它是属于人的学问。

再加上,它根本不涉及来世。人死了以后怎么办?守孝三年,以表达哀伤,仅此而已。没有超度的说法。不仅是儒家,道教里也不讲轮回。基督教算是有所涉及,讲天堂、也讲地狱,但远远不及印度教和佛教描述得广泛。

因此,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和他人,乃至一切生命及宇宙的真相,我建议你多研究佛教。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道理,佛陀在第三转F轮里讲得很细致。

问: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对现实社会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现在大家都提倡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而众生平等观正可以帮助实现这些宏愿。有了这种观念,不仅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可以友好相待,人跟动物也可以和睦相处。

为什么说众生平等?因为我们的感受相同。说人和人平等,不是因为大家都长着一个头、两只手就平等,也不是因为都穿衣服就平等,而是因为我们都想求乐避苦:你希求快乐,我也希求;你不想痛苦,我也不想。人人如此,没有例外。说人和动物平等,也是基于这一点。

这是人人都需要的价值理念,很关键。

佛教在讲授菩提心时,有三大修法: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修习这些,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并实践这种平等理念,对世界上任何人、民族乃至任何众生都平等相待,进而让对方感受到其自身所具有的尊贵价值。

要知道,世间所有不平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国家对国家的侵略、人对人的欺凌,都是因为这个。而今天的人们想要实现大大小小的“和平”,最好修修自他平等。

什么时候人们一说“世界和平”,已不再是喊口号,而完全基于这种平等观念,我想,世界和平也就不困难了。

(四)问:我是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老师。我对佛学非常感兴趣,刚才从法师的开示中也获得了很多正见。但我一直有个疑问:依据中观学般若空性理论,为了了生死,我们必须认识人无我、法无我,不能执著;但在整个佛教中又有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就是我们死后会陷入六道轮回。所以我想请问,既然我是空的,究竟谁在轮回?如果连佛也是空的,修行不就没有目标了吗?

答:你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认识它的关键在于:要了解空性和轮回是不同层面的学说。

佛教承不承认轮回者——流转轮回的“我”?承认。佛教承不承认空性——“人无我”、“法无我”?也承认。那既有我,又无我,这矛盾吗?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还必须这么承认。否则,理论上就说不过去,修行也会出现偏差。

在没有证悟之前,包括在座的老师同学,我们是存在的,对我们而言,六道轮回也是存在的。而当认识到万法的真相或本源时,我们不存在,六道轮回也不存在。

你们看我手里的茶杯,就量子力学分析,它的显现存不存在?存在。那这个显现是不是分子或电子?在我们肉眼面前,不是,在物理学家的观察里,是。他们观察后发现,实有的茶杯是不存在的,它唯一是微粒或能量,别无其他。

这样科学家就会有两种承认:既可以承认杯子存在,也可以承认杯子不存在,只是能量。那能量能不能盛茶?能量是不能盛茶的。因为能量是体,不是单独的容器。

因此,在你认为轮回实有、同时也认为“我”是空的情况下,说有一个“空的我”在这里流转,确实是说不通的。也没有这种说法,就像说用能量盛茶一样。因为显现和本体是不同的概念。如果你一定要问是谁在流转,我们说,是缘起假立的“我”在流转。轮回如此,成佛也是如此。

释迦牟尼佛在第一转F轮时,说一切万法是存在的,到了第二转F轮,又把这一切抉择为空性,像《心经》、《般若经》等所讲的那样。在空的层面,的确是没有人、没有法,也没有六道轮回,甚至没有佛果可成,一切唯有空性。

这个空性不是一种教条说法,我说、你信,就行,它是可以用推理来成立的。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里用的就全都是推理,推理的结果是:现象界存在的万事万物,在真实义里,连芝麻那么一丁点大的实体都不存在。

不存在,为什么又说我们陷在轮回中?

这就回到显现上了。在显现层面,迷乱者面前有杯子,也有六道轮回。是探究本质时,才说不存在的:量子力学发现没有真实的杯子,杯子不过是微粒或能量;佛教发现没有六道轮回,一切是空的。能量也好、空也好,在本质层面是这么成立的。但这种成立,并不妨害显现中万法存在。

佛教通常把显现和本质称为世俗和胜义。世俗中有,胜义中空。虽然我们现在还处在世俗当中,但通过学习般若法门,并以禅修通达胜义谛时,世俗的幻象就会烟消云散。那时候,你就可以离开束缚,对一切运用自如了。

(五)问:请问,五圆满中的“时圆满”是什么意思?

答:当你学习参禅、有人为你宣说禅法的那个时间,就是传授佛法的圆满时刻。这种特殊时刻,如同释迦牟尼佛三次转F轮的时间一样,都可以称为时圆满。

问:我看过慈诚罗珠堪布的书,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里边讲,所谓如来藏就是两个妄念之间的那个真空或空白,他说这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如来藏”,请问是不是这样?我还看到一些说法,说这个并不究竟。那我该怎么理解?

答:这是慈诚罗珠堪布的问题,你应该问他。(众笑)

问:我也想听听您的高见。

答:对于如来藏,可以有两种层面的认识:

一种是一切万法的法性。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在断除所有妄念、分别后,确实认识到了不偏于任何执著相的本性,这就是法性,是真正的如来藏。

还有一种是单空。你说有人认为“这不究竟”,可能在他们的理解里这是单空。单空确实不是如来藏,如果单空是如来藏,那么“瓶子不存在”也成了如来藏。

所以,堪布的意思,所谓“粗略认为”,可能也是指在妄念之间的那个认识,作为了解法性的阶梯或部分,可以初步地理解为如来藏。

是不是这样?我问一下堪布再说。(众笑)

问:《西藏生死书》说,中阴阶段的49天里,每天有不同的佛像显现。请问,这种显现是不同的人有不同显现,还是所有人都这么显现,差别只是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

答:人死后的几天时间里,不是所有人面前都能显现寂猛坛城的如来本尊像。有些人虽然显现了,但这种显现如同流星般瞬间即逝,认识不了;还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个法门,以另外形象显现了;而业力深重的人,则看到自己从前所杀的生命或其他景象,见不到佛尊。

只有那些业力轻微,生前对中阴法门有信心,并通过良好串习结下善缘的人,才会依次显现一百位文武本尊。当某位本尊显现时,只要你认识他,并安住于自性中,就解脱了。

所以,这种显现是观待因缘的。

前不久我研究十六罗汉像时,发现藏传佛教有藏传佛教的画法,汉传佛教有汉传佛教的画法,不一样。所以我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死时见到的本尊,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念佛的人,但临终时来接引自己的西方三圣,不论样貌、姿态还是装束,汉地人、藏地人所见的肯定不同。平常的梦境也是如此:如果我天天穿藏装,那梦里也穿藏装;天天穿汉装,梦里也穿汉装。这就是习气的力量。

中阴与梦境相似,会随着习气而有不同浮现。但不论是怎样的显现,你能认出并祈祷这些本尊,解脱是一样的。

(六)问:禅修过程中,有人会长时间听到“阿弥陀佛”的念诵声在脑海里回旋,有人会产生类似耳鸣的错觉,过段时间就消失了。请问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答:修行中,当听觉或视觉中出现一些相时,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真道相,哪些是假道相。怎么辨别呢?前辈大德们留下了一则很管用的教授:不论是什么相,当它显现过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增上,对众生的悲悯也增强了,说明这是真道相,是好境界,要尽量护持它;相反,如果你的信心和悲心不增反退,甚至有了想还俗的迹象,就不是什么道相了,是修行的障碍。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禅宗有这么一则故事:在道树禅师的寺院旁边,有一座道观。道士们因为看不惯这个寺院,于是施行法术扰乱寺里的修行人,今天呼风唤雨,明日幻变魔影,结果很多小和尚被吓跑了。但道树禅师不为所动,一住就是十多年。十多年过后,道士们法术用尽,便自行离开了。

有人问禅师:“他们法术高强,你是怎么胜伏的?”

禅师答道:“他们的法术是‘有’,但‘有’是有限、有穷、有尽、有量、有边的,而我安住在佛教的空也即‘无’当中,‘无’是无限、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所以,我的‘无’胜过了他们的‘有’。”

可见,修行中不论出现什么相,都不需要执著,安住空性的了解就能面对:好的相可以增上,不好的相自然化解。

我的上师曾经讲过:“你们有了感应,不要执著。在你的境界或梦境里显现佛菩萨的相,不要过于欢喜;显现邪魔的相,也不要害怕,‘是不是我修错了’、‘着魔了’……不需要的。我们要记住,佛教修行最关键的要点是,不论你遇着什么样的顺逆境界,都不要去执著它,顺其自然就好。否则,太欢喜了,是着魔;太失望了,也是着魔。”

了解所有显现如梦如幻,用“空”的理念观照一切,修行自然会入道。这是传承上师们开示的重要窍诀。

问:禅宗行者的开悟,比如您刚才讲的那个日本行者,她是修行30年后开悟的,虚云老和尚是开水溅到手上开悟的,六祖惠能大师因为一句话开悟了,我想请问的是,他们开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什么?

答:在这些开悟现象中,见到什么、碰到什么或者上师稍作点化,这只是触发的缘,或许偶然;而开悟者本身具有的特殊根性才是主因,是其开悟的必然性所在。

禅宗有顿门修行和渐门修行。渐门是一步步次第来的,有些要修很长时间才开悟,有些修一辈子也不一定,而顿门是当下开悟。但这种开悟者,其根性之利,也是以前世的因缘和今生的信心为前提的。密宗有一位大成就者,一次,上师突然抓住他的衣服,问:“你是谁?”他一观心,当下开悟了。之后无所不通、智慧如海。这就是全知麦彭仁波切。

仔细想想,他的开悟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在累积了无数资粮之后,今生因缘一成熟,瓜熟蒂落,证悟了。

如果我们追求证悟,修禅修密都一样,我认为有两个条件必须重视:一是你自己的信心;一是具有殊胜证量的上师的特殊加持。这两个因缘要具足。

这样的上师有,但够量的信心不是每个人都有,要长时间训练才行。

(七)问:我知道吃素可以防三高等,对身体很好,但它对心性的提升是否也有好处?

答:吃素对身体健康确实有利。不了解的人以为,吃素是佛教或某种宗教的特殊行为,其实不是。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素食主义者,他们不基于任何信仰,而纯粹是从营养学、健康学角度吃素并倡导吃素的。

当然,佛教提倡吃素,主要还是出于慈悲。

据《楞伽经》记载,吃肉的人不生长慈悲心,即使原来比较善良温顺的,性格也会变得暴烈,让众生见了害怕。这在生活中也看得到,喜欢喝酒吃肉的人,很容易发脾气,不喝酒不吃肉的人,相对比较随和。这就是素食对心性的调整作用。而且,喜欢吃肉的人即使变成动物,也是食肉动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下更多的罪业。

以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悲惨世界》,里面引述了许多残杀动物的场景,比如吃猴脑、从活动物身上抽血饮用等,非常残忍。在书的最后我也发愿:愿我在生生世世当中,即使成为乞丐,也绝不做屠夫之类的人,伤害有情生命。

我对因果有着深深的畏惧。做人的时候,即使利益不到谁,也愿意成为性格柔和的人,对众生对社会无害;而如果后世得不到人身,变成了动物,也希望成为吃草的那种,吃一辈子草,不伤害任何有情。

问:能不能这样理解,学佛修道要从吃素做起?

答:是要从吃素做起。

这一点,汉传佛教做得很好。近1600年了,从梁武帝开始,这么长时间里不论寺院还是居士团体,能一直吃素,就是利益众生,而且是直接利益。想想看,假如今天我们几百人一起吃肉,一顿饭下来,一头猪肯定不够;而且吃肉的人欲望越来越大,一顿顿、一天天地吃,要伤害多少生命?

所以,吃素就是利益众生,就是修行。

而吃肉的话,《梵网经》里说“断大慈悲性种子”。大乘佛教徒断了慈悲心,就没有菩提心了,没有菩提心,还怎么修行、怎么成佛?不可能的事。所以,学佛就应该吃素,这样生活简单,有规律。如果能推广素食文化,那对保护自然、生命及健康都有好处,有很多功德。

现在藏地也都提倡吃素,我在《藏密素食观》里,就引用了很多前辈大德们赞叹素食的教言。有人以为藏传佛教就是吃肉的,其实不是。以前是因为资源不丰富,没办法,但现在很多已经开始吃素了,寺院及不同的群体都在弘扬。

昨天我们去一家素食馆,他们的素食文化做得很好。不过有一点我不太认同:把素食做成鱼虾等动物形象,这是没有必要的,既然是素食,形状不必是荤的,纯粹一点好。否则,明明是吃素,却因为它的形象起了恶念,也有过失。

但不管怎样,弘扬素食,对世界和平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