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说善生经 第01课 访问量: 1428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过渡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第1课

今天开始讲《善生经》。

这部经典很重要,不仅对佛教徒很重要,对佛教有兴趣或信心的人,以及愿意了解佛教思想的非佛教徒来说,也很重要。

贤善人格,修行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现在这个时代比较特殊,讲基础的人文道德时,人人都觉得没什么好学的,就算学,也可以自学,不必要听课。可是,如果讲的是甚深密法、禅修窍诀,以及超越常人境界的道理时,大家都来了兴趣,都想了解,甚至是去修行。

一方面,这很好。有的人确实修养很高,对他来说,世间基本的为人处世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也就不需要那么重视基础性的道理,而应该追求更深奥、更玄妙的意义。然而,有的人连人文修养都不太具足,佛教的基本教理也不太了解,却好高骛远,整天追求高深的法门,这样下去,也许最终一无所获。

基本道理不明白,基础也没打牢,再怎么努力,不过是冰上建筑,一定会垮塌。人格教育,是佛教的基础教育。我们的传承上师,尤其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他老人家非常非常重视人格的教育。他要求弟子们,一定要将基础打牢,要稳固,要扎扎实实。

一个修行人,如果连基本的人格都不具足,那么再高再妙的法,对他来说意义也不大。因为一旦违缘、道障现前,他将措手不及,一败涂地。因此,我这次决定为大家宣讲《善生经》。

《善生经》,大家自己看也许是没问题,但就像华智仁波切说的:“共修犹如熊熊烈火,个人修持则如渺渺火星。”共同学习,大家的善根会像熊熊烈火般猛烈增长,也能让每个人心相续中的智慧、慈悲都得以开发并增上。另一方面,在普贤行愿的摄持下,我们课前课后念诵的功德也不可估量。所以,我们这次共同学习《善生经》。

生活佛教,从关爱身边人开始

当前的社会,需要《善生经》。我们也在提倡“生活佛教”。

那么,“生活佛教”到底是什么?有人也许会想:我已经学佛很多年了,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威仪、念诵等行持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熟稔于心。现在重新再学,不太值得吧。

也许,很多人是以佛教徒的身份生活了很久,但并不真正懂得“生活佛教”。当我们用佛教的教义衡量自己、反观自心时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可能连刚入佛门的初学者都比不上,甚至还有意无意地造了很多罪业。更遗憾的是,我们在利益众生方面,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说利益众生,就连自己的家庭、身边需要关心的人,都没有去关爱。这样看来,我们可能算不上大乘佛教徒,连共同乘的佛教徒都算不上。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是那么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观察、反思要更加细致。同时,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像《善生经》这样具有加持力的经典,这会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

他早已宣说了真理

《善生经》文字不多,意义却很深,尤其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时,确实觉得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所宣说的妙法意义非凡。两千五百多年前,人类社会还处于未开化的状态,非常幼稚——特别是在人文教育与道德修养方面,很多地区和民族都处于野蛮、黑暗的状态之中。而佛陀,有如暗夜中的明月,他以敏锐的智慧,全面且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家庭以及人际关系。

人们自认为当今的21世纪是先进又高度文明的时代,可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两千五百多年前人类的智慧和现在的相比,是否真的差距悬殊?对此,我们有必要去分析。

当然,分析是公开、公正的。并非因为我们是佛教徒,就一定要高度赞叹佛陀,就一定要引起人们对于佛陀智慧更多的重视。我们只是在陈述真理,纯金般的真理何时何地都不会贬值。无论真理存在于哪一种情况、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区,只要是真理,就不得不被认可。如果探求真理是你的目的,那么佛经的意义与价值,就更加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关于译本

《善生经》有很多不同语种的译本,其中汉译本就有四个。

第一个是公元2世纪时,安世高翻译的《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这算是比较早期的译本。安世高非常了不起,他来汉地的因缘,我在2018年介绍过。他译的《六方礼经》相较于其他译本来说,内容简洁,有些偈颂并不是很明显。

第二个是公元4世纪时,支法度翻译的《佛说善生子经》。“善生”是人名;父亲叫“善生”,儿子被称为“善生子”,以此原因取名为《善生子经》。这个译本也很好。

第三个是公元4世纪末,东晋的僧伽提婆翻译的,现收录于《中阿含经》中。上世纪30年代,太虚大师做过这个译本的简释。他后来弘扬人生佛教时,也讲过《善生经》,用的就是此译本。

第四个是公元5世纪的后秦时代,佛陀耶舍和竺佛念共同翻译的,现收录于《长阿含经》中。我们这次用的就是此译本。为什么选择它呢?一是因为,这个译本的很多偈颂都与巴利文版本相同,而巴利文典籍的地位在原始佛教中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二是因为,译师佛陀耶舍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同时也是鸠摩罗什的上师——我们在宣讲、学习鸠摩罗什所译的经典时,如《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以及《金刚经》等,都能感觉到译师十分强大的加持力——弟子的加持力都如此强大,那他的上师佛陀耶舍的加持力更不可思议。因此,我们这次选择了《长阿含经》中的译本。

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照其他译本。现在上网查资料很方便,不像以前,找资料特别困难。我刚来喇荣时,书是稀缺品,极为珍贵——假使明天上师要讲中观,我们今天就要挨家挨户地去找、去借所有中观的资料,但也很难找到。

记得跟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当时还没有网络,这确实让我十分苦恼——关于印度的资料、介绍只能到处去问。问印度人,他们又好像对新来的有点排斥,有点看不起,也不怎么回答。最后回程时,我背着相当分量的书,临上飞机,又超重……当时还是很不容易的。

有时候想想,这个时代确实是最好的时代。不管去哪,带上手机就行,连《大藏经》都能随身携带。只要有信号,什么资料都可以查到,确实方便。可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危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有的道友甚至边上课边看手机。或许是在看手机上的资料,但表情又不太像。

刚刚讲了,《善生经》有四个汉译本。除了汉译本,这部经典还有其他很多语种的译本——英译本有三个,日译本有两个。而且,这几年仍有很多新译本流通于世。一个介绍《善生经》的巴利文网站上说:《善生经》还有西语、希伯来语、捷克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荷兰语、葡萄牙语、越南语、挪威语等二十一种不同语种的译本。由此可见,全世界都非常重视《善生经》。

唯一可惜的是,《善生经》没有藏译本。虽然四部阿含中的很多短小经典都被翻译成了藏文,但《善生经》没有。

我前几年一直在找,因为这部经典中很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关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应于在家群体的观念,非常有学习的价值和必要。假使在家人完全按照出家人那样以最高的标准来修行,这也许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从现在的大环境来看,在家群体是社会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就会有家庭观念。关键在于,家庭观念要如何相应于佛教的理念?也就是说,应该如何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与思想内化到家庭观念中,过一种如理如法的生活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通过学习《善生经》等经论懂得佛教的理念。

如果你是在家居士,也就意味着你将以在家的身份完成自己一生伟大的事业。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要如何修行,又如何利他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善生经》中找到答案。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常以《善生经》中人天乘、声闻乘的理念来衡量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他人的心。

如果你是出家沙门,那么你一生的伟大事业,毫无疑问将以出家人的身份来完成。在此过程中,你同样会需要《善生经》所阐述的道理作为指导。虽然其中的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等理念,对于出家人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但另外的,像如何对待长辈、眷属,如何处理师生等横向纵向的人际关系,包括财富观等生活的道理,即使是出家人,也需要明白。

因此,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都有必要学习《善生经》。这部经典中的道理,对你今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来世的漫长生涯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经概述

下面讲本经的内容。

从灵鹫山去往罗阅祇城乞食的途中,佛陀遇见了一位名叫善生的童子。这位童子依照婆罗门的习俗,正在礼拜六方的神明。佛陀过去问他为何这样顶礼。善生回答说,他渴望获得生命的意义,也想得到财富,满足世间的需求,还希望天神能护佑他,满他的愿。

佛陀告诉他,如果你没有很好地行持善法,反而做了很多杀、盗、淫、妄、饮酒、赌博等世间低劣的行为,那么无论你怎么礼拜天神,他们也不会给与帮助。佛陀接着开示道,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依止四种类型的善友、善知识,远离四种类型的恶友。同时,佛陀还讲了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丈夫与妻子以及亲友之间人际关系的道理。最后,佛陀对所宣说的内容做了简单的总结。

内容看上去很简单,若能真正按照那样去行持,我们的人生将会充满意义。

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烦恼都源于周围的人际关系。我看很多人每天都特别烦躁,好像种种的压力堵在心口,喘不过气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要么师生关系不好,要么同事之间相处不融洽,要么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又或是父母跟子女之间,互相都不随顺。人际关系的冲突,让我们心力憔悴,我们的生活,也充满痛苦。不过,《善生经》也许提供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达其意,并在生活中反复串习。

人类的未来,不乐观

当然,我有一种想法。一方面,大家很喜欢《善生经》这样的佛陀教言;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洋溢着温馨与和睦的氛围,那么社会自然会稳定,而社会的稳定又会进一步带来整个世界的和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不仅承担着责任,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要传递一种爱。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真正的关心与饶益,而非利用。这样的爱,不仅存在于宗教中,也存在于古人的传统中。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表达,也就是说要营造充满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需要传递一种正向的价值观。

从我来讲,虽然我的家庭在物质文明方面不是那么发达,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不错。我从小就是在父母慈悲与爱的教育下长大。但有的人可能不是这样,尤其是如今这个社会,原生家庭的情况很不乐观。

我有时候在想:《善生经》中讲的“子女如何孝顺父母”“夫妻之间如何相处”等内容,老一辈人也许能接受,他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这样的道理。但是对于80、90后,以及0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就没办法接受,不仅是无法接受,甚至会觉得其中所讲的道理与现代人的心态、价值观或思维方式完全相反。

人类走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一下,跟我十几、二十岁的生活方式相比,现在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且很多变化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

不仅是过去在变,现在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尤其是我们的家庭结构,未来也许还会有新的改变。再过十几、二十年,甚至是一两百年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还会是现在这样吗?很难说,确实难以预测。

可能年龄稍长的人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是那样过来的,为什么现在的生活却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被极少数人掌握着。大家也清楚,如今是极少数人掌控绝大多数资源与信息的时代。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轻而易举就可以改变个体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结构。与此同时,他们还源源不断地输出着各种不同的文化。

实际上,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改变,而且变化之快,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当你上网浏览时会发现,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现在看来却不足为奇。

你们知道我在强调什么吗?也许你们在听这部经典之前抱着很大的期望:“这次我听《善生经》,一定要懂得一些道理!”但现在已经完全懵了吧,不知道我在强调什么。

其实,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呢?本来,作为一个在山沟里修行或者说生活的人,我不一定需要思考这些。但在接触了世界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看到了种种社会现象后,就不得不担忧人类未来的命运以及未来人们的家庭状况。

担忧的原因是,人类很有可能进入了功利主义时代——我们不仅对他人、企业或社会有一种合作性的要求,甚至家庭关系也完全变成了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关系,家人与家人之间只是共同的合作、投资,互相之间都是自私的,都在谋取最大的利益与权力——已经变成这样了。这跟以前的生活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在这种趋势下,人们传统的家庭结构也许会在未来发生根本改变。

如今,信息不发达的地区,人们还维持着传统的婚姻关系与家庭状况;而在信息畅通的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不管是婚姻关系还是家庭结构,都有了许多改变。尤其是现在很多国家的生育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成家,不愿意承担婚姻的责任,只想自己过独立的生活,包括很多佛教徒也希望当自由主义者。虽然有的大德拼命劝大家“培养人才”,但“培养人才”需要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大量的付出,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再怎么劝,可能也没办法。

近几年,欧洲因为大量难民的涌入,整体生育率增长不少,但欧洲各国本身的生育率却越来越低。法国为了提高生育率,出现了一种“合作性父母”——父母双方并非家庭关系,但父母的身份是合法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签订完合法手续后,只是暂时合作生孩子。而生下来的孩子,有些是由父母抚养,有些则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抚养。这个政策,好几年前就已经在实行了。而且这个政策还帮助法国获得了2018年欧洲的生育冠军,但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孩子都是合作性父母所生。

我去过一些欧洲国家,他们提到这件事情时,我一开始很难接受,但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也完全合法化了。而且,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在尝试,因为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各国政府都不愿意面对“老龄化社会”——对他们来说,“老龄化社会”是一场灾难!而较高的生育率能放松他们的神经,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未来是有希望的,还是有前途的。所以“合作性父母”这样的政策,也许会应用在各个国家。毕竟,这能让人口增长,也能让生育率达标,而这是人们所关注的。

一方面,生育率的提高也许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不断出生的孩子,却没有培养孩子的传统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的前途会怎么样?一般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或是父母感情从来都不好,甚至有暴力倾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可能会有一些阴影,长大之后,也许特别容易抑郁,也许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以前有个别的发心人员,脾气相当差,稍微碰他一下就“爆炸”了,爆炸性特别强,但也不是恐怖分子。我当时很难理解,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才了解到:噢,原来他的家庭教育不是那么健康,并不是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长大,而这导致他的人生也并不是那么完美。

所以说,当一般的规律被打破之后,结果也许是好的,但很有可能,更加糟糕。

像法国,他们的生育率确实达标了,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但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他们长大之后会有足够的智慧与慈悲吗?他们的内心,是否充满着爱与温暖呢?

本来,“人类”这个词在拉丁语里面是“智人”的意思。也就是说,相较于一般的动物,人类更有智慧。然而,如果我们人类被自私自利的心所牵引,越来越功利化,那我们的家庭,会不会也越来越不像一个家?如果家庭没有爱,没有温暖,养孩子也只是为了养老,就像养宠物一般——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就是这样:“我不要家庭,也不需要爱情,有个孩子就够了,因为我养老需要他,老了得依靠他。”可是当你真的有了孩子,你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从小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那他以后会用爱来呵护你、照顾你?

有些人辛辛苦苦地将孩子养大,之后又送去国外留学,可是孩子读完书回来,不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熏习了很强的自私主义——不爱护父母,反倒把父母扔在养老院的垃圾桶里,再也不闻不问。这真的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看到这些社会现象,我们要知道,人类现在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我们作为佛教徒,并不是不需要关心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佛教徒整天只是嘴上念一念,或是拿个转经轮一直转转转,最后转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更不知道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这样的佛教徒还是很可怜。

一方面,学佛当然很重要,佛法是精神上的甘露妙药;但另一方面,我们在学习佛法的同时,要关心社会——我们的社会在变成什么样?现在的人们是否真的像大乘佛教中所讲的那样,越来越有利他心,人人都是利他主义者?还是恰好相反?传统的人文道德被抛之脑后,智慧也日渐被削弱?甚至我们之前根本没办法想象的很多道理,在他们看来却稀松平常——那个时候我们要如何面对?

《使女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你们可能看过,改编自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发表的小说。这位女作家获得过很多世界级的奖项。

在我们看来,剧中描写的故事十分荒谬:在伊朗、阿富汗,有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不管她们是否情愿,一生的使命就是为政界、宗教界以及知识界的人生孩子,就像在工厂做事一样,持续不断地生孩子。

听上去如此荒谬的事情,在大多数的国家或人群中根本不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如果家庭、社会的某些规律被打破之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部电视剧所传递的理念和信息是什么呢?如今社会的很多规律都在被打破,速度也是相当之快,而且这样的情况将会经常发生。那时,作为佛教徒的我们又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应对呢?

我相信,大多数的佛教徒都会关注包括自己的子女在内的亲人,但在关注的同时,你对他们有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假使没有,那确实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那样——家庭仅仅是一种合作性关系而已,家人与家人之间,没有关爱,只有利用。甚至上师和弟子也变成了那样——上师有利用价值时,弟子就拜他;没有利用价值时,马上舍弃,躲得远远的。

可是我们人类跟动物不一样。人与人的沟通,依靠的是语言,语言能让人们有深度的交流。比如说,师生之间有一种沟通规则,父母和子女之间会有另外一种交流方式,而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又不相同。但是,如果人人都成了功利主义者,相互之间除了利用价值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人类,确实失去了灵性。

不仅是语言层面,身体与心态也是同样。从心态方面来说:师生之间,或是上师与弟子之间,应该有很多很美好的心态,像恭敬心、欢喜心以及清净心;父母与子女之间会有孝心、爱心、慈心与悲心;夫妻之间同样有很多美妙的心态。而且我们阿赖耶上,本来就有很多这样以爱和智慧为基础,充满价值与意义的心态——正是这些善妙的心态,让人们在身语意之间,有一种深层次的连结。

如果彻底漠视这些深层次的联系,然后全盘接受现在消费主义的主张——任何事情都要利益最大化——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结婚是终生的投资。选择对象时,首先要观察他(她)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无利。总之,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危害最小化。”结婚是这样,依止善知识,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成了这样功利化的心态……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人类并没将财富观与宗教观、道德观区分开来。人们一味关注财富的增长以及物质文明的进步,却完全忽视了内在的精神需求。当内在的精神与情感越来越淡化时,整个人类群体被边缘化的危险都有可能出现。

这部分内容我不多说。

译师:佛陀耶舍与竺佛念

下面介绍此译本的两位译师:一位是印度的佛陀耶舍,另一位是凉州的竺佛念。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佛陀耶舍。

前面讲过,他是鸠摩罗什的上师,非常了不起。但他出生在婆罗门家庭,13岁之前,一直是婆罗门教徒,他的父亲也对佛教存有偏见。有一次,他们家里来了一位乞食的出家人。佛陀耶舍的父亲不仅没有给出家人食物,反而痛打了他。

那位出家人离去之后,父亲就病倒了,浑身抽筋,病情严重。于是,他们按照当地的习俗请巫师来占卜。巫师告诉佛陀耶舍的父亲,你得罪僧人而激怒了鬼神,要好好忏悔。

父亲就找到那位出家人,在他面前再三地忏悔。

当时才13岁的佛陀耶舍经历这整件事情之后,对佛法产生了无法抑制的信心,然后在那位出家人面前受了皈依戒与沙弥戒。

出家后的佛陀耶舍,特别特别爱学习,手不释卷,而且记性超好——不像我们有的道友,背书从早背到晚,可是背完了就忘完了,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特别失望……其实没事的,不要伤心,背书肯定是要花时间的,每个人记性都不一样——不过佛陀耶舍15岁时,好像每天能背两三万字。

我在上小学和中学时,背书也很厉害。但后来因为生病,心口用艾烧过,烧得还蛮厉害,之后记性就特别差了。不然……我小时候背诵还是很不错的,但可惜,可能是自己没福报吧。

后来沙勒国的太子邀请佛陀耶舍去沙勒国讲经——他们俩关系很要好。佛陀耶舍就去了沙勒国。当时,鸠摩罗什被母亲带着云游四方,正好到了沙勒国。鸠摩罗什看到法座上的佛陀耶舍,当下就对他生起了强烈的信心,并在上师佛陀耶舍面前听闻了大小乘的诸多法要。

过了一段时间,鸠摩罗什准备去别的地方——虽然佛陀耶舍想让他留下,但可能有其他原因,鸠摩罗什最后还是离开了。

离开沙勒国的鸠摩罗什,到了龟兹国。当时苻坚为了争夺鸠摩罗什,向龟兹国发动战争。龟兹国战败,鸠摩罗什被带回凉州。佛陀耶舍想让之前沙勒国的太子,也就是当时的国王去支援龟兹国,然后趁机将鸠摩罗什救出来。但没办法,救兵还在路上时,龟兹国已经战败了。

十多年后,佛陀耶舍依靠某种类似神足通的神通去寻找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当时在长安,国王姚兴对他礼遇有加,并希望他能翻译佛经。

鸠摩罗什故意对姚兴说:“我译经的水平其实不怎么样,但我的上师佛陀耶舍,他的文笔非常棒。你可以请他来翻译吗?”国王也同意了。

后来,他们师徒二人在长安弘扬了一段时间佛法,译出了《长阿含经》《十住经》《四分律》等经典。

鸠摩罗什圆寂之后,佛陀耶舍仍然在长安弘扬佛法。几年后才离开,去了别的国家。在罽宾,他将译好的《虚空藏经》寄回长安。再之后就不知道佛陀耶舍去了什么地方。(以前有的大德也是这样,晚年时就不见了,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包括我所在寺院的有些大德就是这样。当时那个年代也比较特殊吧。)

这以上是佛陀耶舍的故事。我是结合《高僧传》和一些可靠的资料给大家介绍的,其他的资料也许有不同的说法。

经典的译者很重要。如果译者是位大成就者,具有谛实语,那么他肯定能开显出佛的密意,译出的经文,也会对我们的心相续产生非比寻常的利益。这次为什么选择这个译本呢?就是因为译者了不起。我本人对佛陀耶舍的译本很有信心。第二位译师竺佛念,虽然《高僧传》对他的介绍并不多,但评价很高——从安世高、支谦以后,译僧中没人能超过他。而且其他大德在讲经说法时,他能够同传翻译。其实他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具体的介绍并不多。

关于译者,就介绍到这里。

学一点,就改一点

佛经的学习与修行,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用心学习《善生经》,学完之后,家庭关系要有改善。

我讲的法,针对性都不同。比如说《二规教言论》,主要是讲如何变得稳重、有信心、有智慧,而《善生经》讲人际关系的内容比较多。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佛教徒,他说:“别的群体人际关系非常复杂,我待在里面一点都不开心。可是加入学佛团体后,我的心态好了很多。因为他们特别照顾我,帮了我很多很多。佛教徒确实能够利益到别人。”我听了之后,真的很开心。的确,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团体中,家庭也好,寝室也好,我们佛教徒都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人际关系不要有矛盾。佛教徒之间就算有矛盾,也应该是很小很小的矛盾,最多是思想不同,沟通不顺畅,或是一点小小的误会,绝不会像世间人的仇恨那样,动不动就想毁灭对方。

希望学完这部经典,每个人的家庭观念都能有所改变。有的道友已经出家了,但出家之后在这寂静山中,也有一个小家庭。这个小家庭就是你所在的班级、发心部门和寝室。

我发现,每个人的素质、道德观念真的差别很大。人的修养、道德等方面,有些是俱生的、前世业力造就的,这种可能很难改变;但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变,而且大多数人,都可以改变。

作为佛教徒,我们在自己的家人中应该算是非常有智慧的,在社会的群体中也应该是勤劳又有素质的。但有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一回家,整个家庭都不安宁,每个人都特别伤心;他出现在某个社会团体时,好像整个团体的氛围瞬间就凝固了……甚至他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昨天很晚我们还在讨论喇荣的卫生、美化,等等。很多人认为喇荣是一片红色的清净刹土。但在这红色的净土中,不管是藏族人还是汉族人,每个人的素质、业力、家庭教育都不一样。有的人智慧、悲心、能力等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如果他前世的发愿力能有所帮助,确实能利益很多很多的众生。但也有些人,虽然已经出了家,也学了千经万论,但是性格和行为一直改不了!不仅改不过来,反而越来越有点……我不明说。我有时候可能负面的讲得太多,正面的讲得太少,这对别人不太好。但人确实有好人,也有坏人,坏人对自他都有危害。

这次讲《善生经》,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一些进步。并不是说你之前特别坏,课一听完就变得特别好,这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比如说,你是一位运动员,之前你只能跳一米,学了某种技巧之后,跳九米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要跳一米一,或是一米多一点儿。至少要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我的要求。

这次共同学习《善生经》,大家都要有进步,如果一点进步都没有,那好好休息就可以了,何必在这里这么辛苦呢?没有进步,我何必讲,你们又何必听呢?我们在听这部经典时,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要求、期望——做人方面应当有进步,家庭关系也要处理好。

你看,译者佛陀耶舍是那么了不起的大德,那依靠他的发愿力、佛陀的发愿力,再加上《善生经》的加持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改变自己,尤其是在与人合作、人际关系方面要有改善和进步。这是你们学习这部经典的唯一目的,也是我讲这部经典的唯一目的。

希望大家学完之后,家庭关系真的和谐了。希望凡是听过这部经典的人,内在的智慧与悲心能够闪闪发光,为周围的众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温暖,带来爱。

这样就真的非常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