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觉悟之道,不是轮回中的幸福之道——【ZCKB】《释量论·成量品》39(上) 返回

觉悟之道,不是轮回中的幸福之道——【ZCKB】《释量论·成量品》39(上)

文殊密语 2021-12-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释量论·成量品


-ZCKB辅导-

39

(上)



上集回顾

【ZCKB】《释量论·成量品》38(下)

本集讲记

仅仅了知痛苦是不够的——《释量论·成量品》广释 39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法称论师所造的《释量论·成量品》。《成量品》主要是宣讲佛陀为量士夫,在这个过程中也成立了佛法是清净的正道。

 

这是如何成立的?前面通过“欲等顺式”来安立修道,现在我们是从反方面,首先安立佛陀为救护者,然后依靠这个根据安立佛陀为善逝,以善逝的根据安立佛陀是导师,再通过导师安立佛陀是大悲究竟者和究竟利生者,像这样通过逆式来成立佛陀为真实的量士夫。我们要安立佛陀为救护者,主要是佛陀到底宣说了什么救护的法。如果什么救护的法都没有说,或者他所说的法没办法成立为救护的法,即便安立了一个救护者的名称,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其实从无始以来,在世间当中有很多像佛陀一样真实的救护者,也有很多冒牌货。有些明明知道自己不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自己是导师、救护者;还有一些以为自己是救护者,觉得自己的功德已经够了,但是其实还没有够,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分析观察,这么多声称自己是救护者的导师,哪个是可靠的?这么多救护的法,哪个是真实有用的?必须要通过方方面面的途径来证明。

 

现在我们学习的,就是证明佛陀为真实救护者的推理,即这个救护者经得起观察的根据。此处就把佛陀所宣讲的救护之道,也四谛的法要放在里面作为核心的观察。如果对于四谛的法要方方面面都了知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四谛法的确是救护之道。我们按照四谛法来安立,也会如理如实地了知了轮回的果和生成轮回的因(集谛)。了知了苦谛和集谛,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流转,什么是轮回,最根本的因缘是什么,然后对于轮回生成的因和真实的状态,就会有所了知。再通过学习灭谛和道谛,就会知道如何远离轮回。

 

在轮回当中就是痛苦,流转的诸蕴也是痛苦的蕴。如果要救度,当然是从整个轮回当中救度,而不是从轮回的部分救度。什么叫做从轮回的部分救度?比如说从恶趣到善趣,或者现在很穷,下一世很富裕,虽然好像从贫穷的状态中出来了,但也只是部分的救度,还在轮回当中折腾,只是从轮回的此处到彼处,高了一点点而已,并没有离开轮回,这个就不是真实究竟的救护了。

 

这种能够帮我们达成暂时利益的救护者,也不是真实的皈依处。比如世间的天神,还有世间的老师、老板、领导等等,虽然可以作为一种依怙,但不是究竟的。只是从轮回的此处到彼处的救护而已,仍然还在轮回当中。佛法是从整个轮回当中救护的,怎么样出离?必须要通过修道灭掉整个轮回,整个轮回灭掉了,就获得了救护。我们从这方面了知了之后,也就知道了真正的修行佛法,并不是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通过佛法的威德力、理论、实践,让我们的心情更舒畅,或者在轮回当中过得更好、顺缘更多,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救护之道。救护之道是必须要从整个轮回当中予以救拔,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真实的救护法,宣讲救护法的就是救护者。我们之所以安立佛陀是货真价实的救护者,不是随随便便讲一下,也不是佛弟子内部商量之后,大家认同的。

 

佛陀把他的法要完完全全的讲了出来,同时鼓励后面的人去观察,然后法称论师也是专门把所有成立佛陀为量士夫的根据、推理集中在一处,让我们来学习、观察。虽然佛陀所讲的经典当中,完全找得到这些根据,但是三藏浩如烟海,通过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智慧要在其中找到佛陀成为量士夫的根据,也是非常的困难。因此这些证悟的祖师们,或者佛陀授记的圣者,通过他们的智慧帮助我们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把后面的修行者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可以通过学习生起信心之处,专门造论来弘扬。弘扬传到了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祖师们的智慧来安立,或者诚信佛陀的确是救护者。

 

这样我们对佛陀的皈依,方向就会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我们皈依佛陀,是通过彻底从轮回当中予以救护的救护者的身份去皈依的,而不是说以前我们认为自己皈依的佛陀是一个神仙,或者一个慈祥、正直的人,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佛不是我们的财神,也不是其他世间的神明,就是真实的令我们从轮回当中获得救护的救护者。







如果我们了知了这些见解之后,那时候生起的皈依就不同了,再看到佛陀的时候,我们相续当中马上就会跳出来佛陀就是救护者,他是帮助我们解脱轮回的,而不是做其他事情的,方向一下子就明确了。以前我们以为佛陀是这样那样的邪见,或者不圆满的认知就会被移除。我们就会真实地了知佛陀所做的事业,就是帮助众生彻底离开痛苦,而不是说在轮回当中暂时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难。

 

这也是我们生起信心的一个方面,对佛陀具有如是的信心符合于佛陀导师的身份。皈依佛是把佛陀作为导师来皈依,法是我们的正道,僧众就是修行的助伴。所谓的僧众就是圣僧,他们相续当中现前的道谛是法宝的一部分。法宝有两部分,一个是道谛,一个是灭谛。《宝性论》当中讲所谓的法宝就是以道谛和灭谛作为本性的。道谛是在圣僧相续当中现前的,就是我们要皈依的僧宝。灭谛是在佛宝相续当中现前的,这是皈依了佛宝。了解完之后,我们就知道皈依佛法僧三宝,都是和觉悟完全相应的。我们皈依的三宝是觉悟的自性,修学的道是觉悟之道,绝不是迷信之道,也不是轮回中的幸福之道。如果在轮回当中过得幸福,这不是佛道。因为佛是觉悟,所以佛道就是觉悟之道。修学佛法一定是觉悟,我们现在是从共同的角度来讲,修学佛法应该是以觉悟为核心的,而不是在轮回当中通过佛法找一点幸福,找一点安慰,希望自己不要遇到麻烦、障碍等等,并不是这样的。

 

了解完之后,我们相续当中对于修道和真正的佛法就会非常清晰,所以我们就要觉悟。修道的核心是所谓的觉悟,也就是了知实相和我们本来的状态,这个本来状态、佛法的核心就是无我、空性。我们在做任何修行的时候,相应于空性就是相应于觉悟。因为诸法的实相就是无我空性,所以我们行持善法,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相续当中没有以无我空性引导,因为并不直接和觉悟之道相应,所以所有的目标都是迷惑的。所觉悟的是什么?觉悟的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实相就是无我或者光明。

 

从共同的侧面来讲,讲无我或者空性很标准。有时我们会想,为什么佛陀讲到比较靠近证悟、了义的法,或者在真正的解脱道当中,都说所修学的应该以空正见、三轮体空来摄持?以空性摄持善法的时候,一方面在做善法,一方面你的见解相应于它的本性,因为这个本性就是觉悟,所以这就是觉悟之道。如果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没有和空性、无我沾边,你所修的顶礼、放生、布施、持戒等善法当中,怎么也找不到觉悟的影子。为什么?因为里面没有真正和觉悟之道相应的缘故,虽然会成为一种善根,但是会不会成为觉悟的因素?直接是找不到的。

 

这样的道就是缓慢之道。如果我在行持善法的时候,具有有空性的见解,知道没有二取、三轮,以如梦如幻摄持,或者我在修法的时候,知道能作所作是空性,或者是三轮体空,如果所做的善法里面有这个因素,比如我磕一个头,这个头磕下去的时候,里面包含了很多解脱的要素,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等等都在这个头里,那磕这个头所积累的善根就会直接间接地和觉悟相应了。

 

如果你就这样磕下去,你脑袋里面说为了发财,为了怎么样,这个里面就全都是,这个头磕下去所产生的善根里面全都是这个信息,这个善根里面没有别的信息就只有升官发财。它只有轮回的东西,那怎么可能变成觉悟,怎么可能相应于解脱?所以说我们在做善法的时候,应该把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加进去融进去,融进去之后这个善根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和解脱有关的东西,和觉悟有关的东西,所以说不管我们对如梦如幻也好,对空正见也好,我们熟悉不熟悉,反正要刻意去融进去,我就要去想,磕头我就要去想这个是空性的。







因为这个磕头相应于觉悟之道啊,如果你这个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就想你可能慢慢成熟,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成熟,但是肯定快不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加进去,信心也好,或者说这些菩提心也好,还有这些空性也好,这些东西该加的都要加,这个就是我们缘法作意,把这些因素和解脱有关的必须要相应,相应于空性,如果你能相应于等净见,如果能相应于如来藏更好了,如果你有密宗见那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我们所修的善根到底是什么样的善根,对不对,它就是一个无记的,什么都没有想,反正我今天在这儿磕头,脑海里面、脑袋里面一片空白,反正磕也磕完了,啥都没有。你说有没有耽著轮回的思想?没有。有没有解脱的思想?没有。有没有空性?没有。反正就磕了,这个有没有利益?也有,但是这里面缺少的东西有点多。

 

所以说我们要让这个善根本身要相应于觉悟之道的话,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逐渐要用在我们所做的事情里面,我走路我也安住在菩提心,我吃饭也安住在空性,如果能够这样训练,全都和觉悟相关联了,都成为觉悟之道了。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说到底怎么用?就把这些我们所闻思得到的见解,用在我们平常的日常的生活工作或者说所修的善法当中去,这个道就叫觉悟之道。

 

现在我们学的是道谛,四谛当中我们前面苦谛学完了,集谛也学完了,灭谛也学完了,现在我们学道谛。道谛的核心就是无我,因为只有这个无我空性它才能够灭掉烦恼才能够从根本上断除轮回的痛苦的根本,就是这个我,这个我执。只有它才能断的缘故,所以说所有的道谛的核心是以无我为中心。

 

我们在现在所学的这个内容,前后这几堂课的内容,我们一定要重视,为什么要重视?因为这几堂课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了我们平时所修道的核心了,很多观念在这些颂词当中都会有所体现,有可能我们在修道过程当中歧途也在这会体现,真实应该做的这些道的核心也在这里面体现。这里面所观察来观察去的取其实无外乎,如果没有以这个无我来修行的话,所有以我为核心的修行都是错误的,都是外道的观点,也许我们现在从行为上面我们是内道,但是从见解上面也许我们还是外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还认为有我在,我要解脱,我要修行。

 

这几个颂词或者说这几课当中,给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如果是一个相似的修行,就是我要解脱、我要修行,以我为核心来修行其他的法,所有的法都是为了最后我要享受,就现在我们要破的这些,就以我为核心来修的道,所有的功德为了庄严这个我,“我要去得到这些功德”,所以这个方面就是相似的道,相似的解脱道,这个就是以我为中心,“我要修行,我要解脱”。真实的道是什么,以无我为中心,所以他的修道就是以破我、以无我为中心来修的,这个就是一个真实的道。

 

当然我们说这里面是道的核心了,主要的道就是要修无我之道,所以说就真实来讲般若波罗蜜多或者说般若波罗蜜多的部分,圆满的般若就是二转法轮,菩萨所修习的圆满的空性,部分的般若波罗蜜多那就是小乘的人无我空性,不管是部分的也好,还是圆满的也好,反正应该以无我,在无我的基础上去修行,而不是说我来修无我。如果是我来修无我,然后我来修这些啊,如果还是内心当中认为这个我不能动,这个我不能破,还是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来修行,如果我们认为我不能破,前面我们讲了甚至于都安住在我的状态当中去修一个无我,这个所修的无我其实对对治我执来讲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无我都变成了我的庄严了。这个方面就是我们要在这几堂课的内容当中必须要认知到的,也许我们学完之后,在正见上面,在修道这个的问题上面,就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完全颠覆以前我们自己的一种修道。

 






以前的修道,我们不知道、不学习的话,我们还认为“对了,我要解脱嘛、我要成佛嘛”,就是不管怎么样他内心当中都有一个我存在,“我是有的”这个观念,不敢接受“我不存在”这个观念。现在学完之后也许就会作一个很大的颠覆,但这个颠覆绝对是有必要性的,当然从根本上颠覆我们就解脱了,现在我们是从认知上面、从见解上面,首先要颠覆,必须要完完全全地接受真正的修道是无我,无我来修道,不是我来修法,不是我来修无我,而是我本来就不存在。所以说这个成就之道就是我的消失之道,是我的一种毁灭之道,不是说我通过这个修道我更加完善了,我更加圆满了,怎么怎么样。这个就是不对的。

 

所以这个问题,在第二个阶段要真实靠近解脱的时候,肯定会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我们修道的这个当中就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个标志,比如说这个指示牌在我们的一种路途当中出现了,我们就知道有一个重大的一种转折要到了。重大的转折就出现了这个无我,而且我们对于这个无我的信息就很强烈,就认知很强烈。

 

如果有些时候听完之后没啥感觉,听没听呢?《心经》天天念着,《金刚经》天天念着,无我也是在很多法本当中经常性地映入自己的眼睛,到了自己的眼睛又跑掉了,一翻书就过去了,没有把它怎么样,如果虽然我们眼睛看到了,身体也接触到了,但是如果没有震动,可能这个因素还没有真实成熟。如果我们对无我空性是我们修道的核心这一点,完完全全地产生了一个很深的认同,而且内心当中很震动,发现了的确就是这样的,以前我没有发现,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个所谓的一种觉悟之道就应该是无我之道,应该是灭我的。如果是灭我,我不存在,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觉悟。

 

如果了知完之后,这个就是一个分水岭,对我们修行来讲,以前是在入门,以前是入道的方便,让我们积累很多的善根,积累很多的善根也有必要,就为了让我们遇到这个无我之道,遇到空性,而且遇到空性之后,就看你的善根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遇到了空性了,很多人也遇到了空性,也在抄《金刚经》、抄《心经》也在念,遇没遇到?遇到了,但是感觉不强烈。

 

所以说我们首先要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要真实地去重视它,这方面也需要很深的善根。我们前期所作的准备,很多准备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遇到这样一种能够颠覆轮回的,这样最关键的一种信息,就是这个无我。然后遇到之后我们还要以更深的福报、更多的善根来对它来生起信心,来真实地去了悟而且愿意去修学,这个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现在即便我们在学,我们还要为了更加深入这个无我,更加深入实相还要做很多的一种因果取舍,还要做很多的一种善法的修行,资粮的积累啊,忏除罪业啊等等,或者说对上师的祈祷,全都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无我空性、对实相,还需要更深的福报、更深的因缘去悟入它。

 

否则这个福报也有很多,我们说已经遇到了,遇到这个福报有深有浅,你有遇到般若的福报,但是有没有深入的福报?有没有去修学的福报?有没有生起定解,有没有想要修学或者相应的这些,都是一善根、福报的深浅它所表现出来不同的体现。所以说我们的修学佛法的很多道路它的确就不一样,很多就不一样,有些时候大家可能都平等地在缘这样一种空性在了知,但是有些是看是看到了,听是听到了,一过就过去了,《智慧品》学了就过去了,《般若摄颂》学了就过去了;有些就学完之后这里面就一下子就吸引住,然后开始深入去分析空性,然后不断去观修,慢慢慢慢他就通过这样一种训练,就离这样一种觉悟、离真正的实相的一种现前就无限的接近,慢慢慢慢就接近了,逐渐逐渐就更加地接近。

 

因此说我们在修学的时候,这几堂课的内容都是在讲如果我们要修道必须要破我,必须要了悟无我,如果你说保留一个我,这些不是真实的灭苦之道,也断不了贪执。就是在学这个,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二个科判。







未二(纵然本是不成见)分二:断除贪因不合理;虽贪亦成无过失。

 

“纵然本是不成见”是什么意思,“纵然”即便我本来是这个痛苦的所依,但是就“不成见”,但是因为我们不破我的缘故,虽然我是痛苦的所依,但是因为不破我的缘故也见不到它是一种过患。一方面来讲,有贪执之后见不到,然后见到之后也断不了,就会变成这样的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破我的缘故,没有破我,纵然好像我是痛苦的所依,但是因为有贪执的缘故,也见不到它是痛苦的所依,或者根本也断没办法断除的意思。

 

分两个方面“断除贪因不合理”,“虽贪亦成无过失”。断除贪执的因是不合理的,“贪执”是什么?“贪执”就是我执。我所和我执,这个叫贪的因。贪执我的因断不了对我和我所的执着,因为原因就是我存在,我是存在的缘故,所以说没办法断除我和我所。或者说这个贪执的因是什么,这个我,我其实也断不了,如果断了之后按照对方的观点,有很多的过失。我们下面分析的时候从两个方面都可以理解。

 

“虽贪亦成无过失”,即便是贪执我也没有过失,它是合理的没有什么过失,但是对方的观点来讲,必须要断除这个贪执,如果不断就会引发轮回。它应该有过失,要断的。但是我们说断除贪因一个是不合理,第二个虽然你认为贪执是过失,但是分析下来就是虽然贪执也是不会有过失的。

 

申一(断除贪因不合理)分二:贪因之我无有断;是故知苦无实义。

酉一、贪因之我无有断:

 

“贪因之我无有断”这个贪因,贪执的因,这个我其实是不能断的,断不了的。对方来讲,这个我不能断,如果断了之后,对方不承认。或者换个方面来讲,“贪因之我无有断”,如果说贪因之我不断,那么我所也不能断,我执也不能断。这个颂词当中就是要传递这样一种信息。

 

其实对方的观点就很明确,我是存在的,这个我无论如何它是存在的,因为我是束缚的所依,也是解脱的所依,我在轮回当中漂流是因为我被束缚了,我被烦恼所束缚所以说我流转,因为我存在的缘故,如果我把束缚解开之后,我就解脱了。其实这个也是很多我们佛弟子的思想,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我在轮回当中流转,不自在,如果我通过修行空性,或者修行这些佛法,总有一天我就解脱了,我解脱之后,我就很自在了。

 

这种思想完全还是跟随我们在轮回当中漂流的这个固有的思想延续下来的,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都是以我为核心嘛,我要上学、我要工作、我要怎么怎么样啊,把这种思想顺延到了修行里面,带到了修行道了,这种思维方式还是没变的,我要修行、我要解脱如何如何,它还是这样的。

 

这个就是平常我们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如果不出现这样一种真实的解脱道的话,最后这种思想就会像外道一样,深入到他们的修行的核心里面去。你看这些外道只要承许前后世的,只要承许解脱的,不管胜论外道还是数论外道等等等等,都承许一个神我存在,他们把这个我更加地神话,把这个我更加的一种庄严,把这个我定义得非常的完美,变成了恒常、唯一等等,九种功德等等。

 

众生在这个阶段,包括现在的一般的世间人,还有现在的外道的修行者,还有有些刚刚进入佛门的佛法的修行者,为什么会出现以我为核心的这种观点?这个就是我们无始以来早就形成了。只不过以前没有修行,他在轮回当中想着我要挣钱,我要怎么怎么样,然后进入解脱道之后,又把这个我的思想带入到了解脱道里面,它仍然在发挥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觉悟者的教义了,就需要真实证悟无我的佛陀、菩萨的教义,告诉我们其实来讲这个我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是一种颠覆性的,颠覆性的一种智慧,并不是说为了颠覆而颠覆。

 

现在有些人是为了颠覆而颠覆,反正你说是什么我就反对,佛法不是这样。佛法它是一种颠覆我执,找到了真实的轮回、真正痛苦的根本的根源,就在这个我。如果你不颠覆这个我,没有办法获得解脱。虽然很想获得解脱,但是根本没有办法获得解脱。因此说,如果想要获得究竟解脱,必须要灭这个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观察的时候,这个也是内外道最不共的地方。

 






刚刚我们讲了,我们现在这些佛弟子,如果没有真实地学习无我空性的话,都还是被这种思想,还是在延用这种思想,这种思维的模式。这个入道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我来入道,通过这个我来积累一些资粮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相续当中没有生起这个无我空性,还没有办法真实地、最直接地和觉悟之道相应。前期我们以我为核心修无常也好,或者修了这些很多资粮,把这个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对治这个我了,就必须要认识我不存在的这个问题。

 

这个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熟悉这个我,就要被抛弃掉,这个熟悉的我要灭掉,就从认知上面有的时候也需要一段时间,认知到之后,去修持它的对治,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平时我们说,修空性就直接打坐,修无我,然后就发愿,或者修生圆次第,这里面其实都是有无我的思想。除了这个之外,其实有些时候,依止的佛和菩萨,他们调伏我们的时候,就是要针对我们保护的这个我执来调伏,所以有些时候就是很痛苦,很痛苦的原因就是触碰到了这个我执了。

 

有的时候我们不愿意,不管怎么说,虽然我们说我们在修行,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不愿意碰到这个最核心的这个东西,或者有些时候我们就想,能不能够再晚一晚,晚几年,这个我总有一天肯定是要破的,能不能够让我再享受几年这个我存在的一种状态?有的时候就觉得是不是我还没有准备好?现在佛菩萨,或者上师们有的直接针对我们的我执开刀的时候,有的时候接受不了,原因也是这样。这个就说明什么,这个就还是一个比较挣扎的过程,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熟悉的东西,就眼睁睁要看到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抓不住了。这个时候还是有一种恐慌,这个当然就是我执,还是这个我执。

 

即便是见道的圣者,小乘见道的圣者,他见了无我道了,还不要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见,我们现在还只是在一种理论上面,从理论上面,从知见上面了知了,就说小乘的见道的圣者,他已经见了无我了,已经证悟了无我了,但是内心当中这个我执,它还会起现,因为他见到无我,不等于完全断掉了。就像我们说,我看到了月亮,就是见到了。是不是看到了月亮,就已经在月亮上面了?这个当然不是了。

 

我只是见到了,这个是真的,不是说以前我只是在图片上看到月亮,不是说我只是在别人的嘴里面描绘了这个月亮,很大很圆。假如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也许从别人的嘴里面描绘的这个月亮是什么状态,后来看到这个图片,黑白的也好,彩色的也好,看到这个月亮。这个方面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是从上师、从佛的经里面,他们给我们描绘的无我是这样的,就相当于我们从别人的嘴里面得知月亮是那样的状态。以后我们慢慢修行的时候,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看到了纸上面画的,不是脑海里面那个我们想像的月亮。没见过图片,也没有见过这个真正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只有凭着别人的描绘,在我们脑海里面去构造这样一种样子,到底是还是不是?不知道,反正就大概是这样的。后来就看到了图片,就是这样的。图片和真正的月亮不一样,但是图片和我们脑海里面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也不一样。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无我之后,就听着上师描绘的、法本里面描绘的这个无我,如果我们修了之后,它会生起一种总相,大约有一种体会,就相当于看到了图片。

 

但是见道的圣者,他就真实地看到了天空当中的月亮,这个是见到,它不是脑海里面的,也不是图片上面的,而是看到了天空里面的真月,这个就叫做见。见道的圣者,他不是听到别人脑袋里面描绘的这个总相,也不是图片上面看到的这个,他真实地了知了、证悟了这样一种无我。但是证悟无我,这个还不是,这个证悟无我,证悟了是不是就圆满了?还不一定,他只是见到了。见到了和看到的图片那个假的,这个是真的见到了,但是离到月亮还有距离的。







假如说我们的目标是到月亮上去,现在我们是见到了真月了,那个这个中间的过程,不管从什么方式,你要必须要慢慢慢慢到那儿去,这个过程叫修道。沿着所见到的这个慢慢慢慢去靠近它,这个叫修道。到了月亮了,就是无学道。真实到了月亮上了,就是无学道了。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的时候,这个无我的道对我们来讲,首先是思想上,认知上的颠覆,然后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挣扎。这个我执,它也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你要去动它,就像现在我们遇到了危险,察觉到危险以后,我们马上就绕开,这个就是自我保护。当我们修行的时候,修无我之道的时候,如果这个我感觉到有危险了。你看这儿修涅槃道了,要开始灭我了,它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它也会自我防护。有的时候辩解一下,或者上师批评我了,辩解一下,不是这样的。其实来讲,他就保护自我,不要受伤害。这个方面是一种我们以前轮回当中养成的习气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个过程可能也会比较痛苦一点点。但是我们就说,如果我们不想修行,或者不想真修行,那就另当别论。如果要真修行,它必定要走这条路,无论如何要走下去。

 

前面我们讲这么多,我们要提醒我们这些修行者,至少我们从见解上要接受这个无我之道是真实的解脱之道。如果我们一方面修行,一方面保护我,那就是个矛盾。你既然要解脱,真实的解脱必须要灭我的,如果你保护这个我不被灭,你说要得解脱,那绝对不可能,这个不是解脱道。

 

真正求解脱道的人,他是一个真勇士,连我都要抛弃的真勇士。其实佛陀他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其实很多都在对治我执,比如说修布施,我心爱的东西我要布施出去。这个其实也是对我的一种打击。持戒也是一种打击。以前我喜欢做的事情不能做了,这个也是一种打击。安忍不是一个打击是什么?安忍也是打击我的。如果我不忍,我爆发了?这个感觉不到什么威胁。但是,安忍就是很不舒服,为什么要安忍?很不舒服。精进也是一样,对治我们的懈怠。禅定对治我们的散乱。你说这里面那一个不和我相应的,都和我相应的。所以这个不管是小乘、共同乘也好,还是大乘这些六度也好,全都是缘这个我在入手的。所以它都是在一步一步地灭。所以真正来讲,觉悟之道,成佛之道就是终极毁灭这个我之道。这个方面我们要从见解上面,从方向方面首先要确定。

 

如果了知完之后,我们看到佛像的时候,看到佛陀的时候,真的会非常非常感恩佛陀,因为只有佛陀证悟了,给我们宣讲了这样一种真实的一种解脱道,而不是说在以我为中心,庄严我的这样一种思想上面去修一个所谓的解脱道,这个根本不是解脱道。所以我们要感谢上师们,在那些我们修道的过程当中,告诉我们空性,告诉我们灭除我的这种真实的靠近解脱的修法。

 

这个颂词当中,“贪因之我无有断”,对方说,我应该存在,因为我是解脱和束缚的所依,所以这个我应该存在。如果我不存在,解脱也好,束缚也好,都安立不了。对我的执着和对我所的执着,这个方面是轮回的因。所以,这个我执和我所执,应该断,但是我不能断。所以应该通过修行,通过见苦的方式、通过修行的方式来断除这个我执,断除这个我所执,而我应该保留。束缚我的就是这个我执,所以应该在保留我的基础上,断掉我执,修断掉我执这样一种法,这个时候就是解脱的因。

 

但我们说,“贪因之我无有断”,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断不了的。因为第一个,你认为我是存在,而且没有过失的。我是没有过失,它必须要存在的。如果我存在,它没有过失,它就是实相,它就是真实存在的我,我就是这样不能断的,它就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是真实存在的,缘这个我的,执着我的一种有境,就是这个我执,那也是合理的。

 

我们上堂课也讲了,就好像我的眼睛没有毛病,这是一朵花,这个对境是一朵花,它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幻觉,它是真实存在的一朵花。我的眼识真真切切地看到这朵花了,我这个眼识就是正确的眼识,它就叫量,因明当中叫量,正确的现量,真现量。花是这样存在的。它就是没有过失,它就是存在的,而我的眼识就看到这朵花,你不能说我这个眼识是错的。它的的确确就是我真真切切看到这个真实的花了。花是真实的,我的眼睛看到了真实,那我的眼识就是正确的。

 






这个地方,同样的道理,这个我是存在的,就是缘这个我,我认为这个我存在的这个我执,怎么会变成错误的?怎么会变成有过失的?如果这个有过失,我们看花的眼识也应该变成有过失了。如果能见、所见,就说是相符的,就说有境和对境是相符合的,我的眼识和这个所看到的花完完全全是符合,就是对的,不能断的,是对的。这个我存在,我如理如实地缘这个我,这个我执怎么可能是有过失的?这个不可能有过失。

 

所以即便是说这个我是痛苦的所依,但是因为这个我存在的缘故,我也发现不了,没办法见到它是痛苦的所依,或即便发现了,也断不掉,你怎么断,断不掉。因为这个缘我存在的我执,它是正确,缘正确的对境产生的一个正确的有境,这个里面找不到问题,找不到你凭什么要断它?断不了的,没办法断的。所以第一个发现不了,没办法发现,“纵然本是不成见”,就说它发现不了。即便发现了也断不了,怎么断?它是如理如实地缘它的实相而存在的一种有境,你根本断不掉的。

 

承许有我者,如何许我灭?

 

如果你承许有我,我们自己也好,或者对方也好,(我们自己就是我们凡夫人,不是我们自宗的意思,自宗就是法称论师代表的无我宗,平时我们说的自己就是我们这些凡夫人),其实有些时候,这些观点不是说真正对某个外道讲的,就是对我们这些认为有我的修行者讲的。对方他认为有我,如果你承许有我的话,“如何许我灭”?怎么可能承许我毁灭?你既然承许我存在,当然不会承许我会毁灭。

 

为什么要这样讲?如果你承许我不毁灭,我在解脱的时候也存在,如果我不毁灭,那么缘这个我产生的我执又怎么可能会毁灭?如果有我执,又怎么可能没有我所?你认为我所和我执是痛苦的因,是束缚我的因,是流转的因,但其实这些都是合理的存在,它不可能有问题,不可能有过失。这样的话,即便我是一切痛苦的所依,也根本断不了,也根本“不成见”,见了也断不了,就这个意思。

 


领受及名言,功德所依灭,

何许是耽著?著性非如是。



下面我们就假如说,这个所谓的“领受”,这个我是领受快乐者,领受快乐这个感觉,这个领受就是不管领受快乐还是领受痛苦,还有“及名言”,还有它是一个常有的和无常的这个名言,这个所依,其实就是这个我,我是能够领受痛苦和领受快乐,我也是无常和常有等等这个名言的所依。还有是“功德所依”,还有所有的修道之后的智慧、解脱、大悲等等这方面功德的所依。

 

这个“功德所依”是什么?就是我。要是假如说这个我灭了,讲了这么多“领受”、“名言”、“功德所依”,其实就是讲这个我。我就是一切的“领受”、“名言”、“功德所依”的缘故,我领受苦乐,我是常的或无常的名言,然后我也是所有功德的所依。假如说你认为这个所依的我最后灭了,我们说假如,对方他是不承认的,这里面要分析下去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样讲,假如说这个我灭了,“何许是耽著”?假如你们承认这个我灭了,又怎么承认这个是所耽著的我?是你们所耽著的我?“著性非如是”,其实我们所执著的我的本性“非如是”,不是能灭的,它是不灭的,这个我是不能灭的。

 

这个我不能舍弃,这个我不能灭。“贪因之我不能断”,从这个方面也可以说。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讲?这个不是对方承认的吗?我们说是对方承认的,关键对方不承认什么?对方不承认我执合理,对方不承认我所合理,其实按照我们的观点,如果我存在,我执就是合理的,我所就是合理的, 但对方恰恰认为说我是存在的,我执不合理,我所不合理,他说我所和我执是痛苦的因,它是束缚的因,我本来是这样没有过失的,但是我执有过失,我所有过失。

 

现在我们讲了这么多之后,假如说你认为这个我灭了,这不可能是你耽著的我而已,这个我是不能灭的。假如说这个我不能灭,我执肯定就合理的存在,如果有我执,我所就合理的存在,是这样的。假如说这个我所不存在,那么这个我也没办法存在了。







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儿?其实我们要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来论证对方这个观点有矛盾。如果你要承许有我,一定有我执和我所,这个也是我们轮回的因,首先有我,然后产生我所,然后就开始轮回了。如果你说要解脱,保留我,灭我所,灭也灭不掉,根本没办法灭掉,如果说你认为我不破,我执和我所执也破不了;如果你认为我执和我所灭,我也没办法安立了,为什么我没办法安立了?因为你这个我是什么?我们说,你所谓安立我的终极的必要性是什么,对方想要保留这个我,或者我们平时自己凡夫人想要保留一个我,为什么要保留一个我?无外乎就是说,这个我是最终的解脱安乐的享受者。这个就是安立的终极必要。

 

虽然他前面也说了这个我是束缚的基础,是束缚的所依,也是解脱的所依,但是单单从他是束缚的所依和解脱的所依这个方面来讲,并不是他安立这个我存在的终极必要性,为什么?因为他是束缚的所依又怎么样?这个我是束缚的所依,但是对这个束缚你并不愿意接受,谁都不愿意受痛苦,所以他也承认说,这个束缚哪一天灭掉之后,这个束缚没有了,烦恼灭了、业灭了、痛苦灭了,然后这个我会感受解脱的快乐,我会感受这个解脱的安乐,这个我是解脱安乐的享受者。什么是解脱的安乐?意味着没有丝毫的痛苦,只有快乐,最后我就只是享用这个快乐了,所以最终极的必要性还是因为我最后可以享受这个解脱安乐。

 

平时这个外道也好,或者说我们修行者也好,我们保留这个我,或者安立这个我,或者对方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要保留一个我的终极的必要性,就是因为最后我要感受,我要享受这个解脱的果,解脱的成果,这个解脱、这个涅槃,或者这个解脱的安乐,我要享受,我要一直享受,我要永远享受,这个才是安立一个我的必要性。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成佛了,我就脑袋里面幻想,哪天我成佛之后,什么痛苦都没有了,我走到众生面前给他们摸顶,享受他们的朝拜啊,我觉得很舒服,那我有动力,我要修行。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想,你看假如说哪一天修行成佛之后,那就意味着我要永远享受这些快乐了。所以我们是这样想的,外道也是这样想的。

 

这就出现矛盾了。我的解脱,这个解脱是我要享受的,这是我所,我所要感受的,其实里面已经出现我所了,这个是我的快乐,我的解脱的快乐,我是享受者,我要享受这个解脱的快乐。假如说你把这个我所灭掉了,就意味着你要把解脱的快乐也要去掉,没有了。因为我所有很多种,下面还要讲,还有坏的我所、好的我所。坏的我所就是痛苦、轮回当中这些烦恼,就是坏的我所。好的我所就是我的快乐,最后我要享受解脱的安乐。这个是我的终极必要,要安立我存在的最终极的必要,其实就是要感受、享受解脱的快乐。我是解脱快乐的享受者,这个是安立的终极必要。

 

假如说像你讲的一样,我所有过失,要断,我执要断,我所要断,如果把这个也断掉了,一切的感受没有了,那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了,因为所有的我所都没有了。如果所有的我所都没有了,就意味着你所追求的解脱的快乐这个我所也必须断掉。最后如果说所有的我所都没有了,痛苦固然没有了,但是这个解脱的安乐也没有了,那你说你安立一个我有什么必要?没有必要了。你安立这个我的终极必要,不就是为了感受解脱的快乐么?因为轮回当中这些肯定是无常的、痛苦的,是夹杂烦恼的,他可能是不愿意的。但是在他脑海当中有一个最终极的目标,就像我们成佛一样,世间当中的所有快乐都不究竟,只有成佛的快乐是究竟的。就像我们的思想里面也会这样想,外道的思想里面也会这样想,只有解脱的快乐是最终极的、最究竟的,这个就是他安立我的必要性。

 

但是如果说我所没有了,我想要感受的快乐其实就是个过失,要断掉的。假如说这个断掉了,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那你再安立一个我有什么必要性?就没有必要了。这个像光杆司令一样的,你说我是国王,你说我是司令,你的兵一个都没有,你是国王就一个眷属都没有,当这个国王有啥意思?你这个国王就安立不了了,你这个国王是观待你的眷属安立的,你成立小国你的眷属少,大国你的眷属多嘛。如果你要安立我的存在的必要性,最终极的我的快乐,而且是不变的快乐,你必须要安立。但是按照你的观点来讲,这个我所没有了,它是必须要断的,断了之后就只剩下一个我,安立这个我就没有必要了。







如果安立这个我没有必要,安立不安立都没什么差别,其实就和无我一样了。因为你安立这个我也没有什么大的必要,你安立有我和无我,其实没什么差别。如果你安立我,那必须有一个意义。对方的意义,享受解脱的快乐。这是必要啊,对不对?但是最后这个我所断掉了,所要感受的快乐没有了,你再安立一个我,那这个我什么都享受不到,也没有安立我的必要性。这个就和无我没有差别了安立我的必要性,这个就和无我没有差别了,虽然你名义上说有我,但是实际意义上和无我没有什么差别。你费心费力的,用这么多的理论,转这么多弯,安立一个我存在,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我们的意思就是讲了,单单说我是无过失的,我执我所执是有过失的,这方面观察下来,不对。所以说这个我,到底断还是不断?如果这个我断,那就是我所也断;如果那个我不断,那我所就肯定断不了。没法断啊,你怎么断?有我就会有我所,不可能只断我所、我执,然后保留一个我的存在。这就是众生的一种习性,所以我们不要妄想,我们不要妄想在修道的时候,保留一个我,成为一个成佛的见证者,如果没有我了,谁能见证我成佛?如果没有我,谁来享受我现在苦行的修道的结果?没有了。

 

所以有些人想还是以后再成就,如果现在成就了,所有的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无我了,还有什么乐趣,对不对,现在的这些都不存在了。所以说从这方面讲的时候,有些人就不想修了,或者不敢修了,或者他就觉得现在没活够,轮回当中的生活还没有享受够,他就觉得我如果是......当然这种心态证悟不了无我,如果你这么耽执还想证悟无我,那简直是笑话。他就认为如果我证悟无我了,我享受不了了,他就不愿意或者不敢下决心去修道,他有的时候就是还想保留这个我。

 

真实来讲,如果有我,一定有我所,这个毫无疑问的,他总是对这些东西抱有幻想,就觉得应该有个享受者,但是佛法当中讲,上师在讲记当中说,名言当中有一个假立的我修道啊,假立的,就是这个心识,把这个五蕴安立为假我,这个可以修道,暂时来讲也可以感受痛苦、快乐等等,但是他是个假立的。他就像梦中的我一样,梦中的我虽然是假的,但是还是可以在梦中感受痛苦,感受快乐啊,这一方面有,但是一醒来之后,这些都没有了。

 

我们就是不知道解脱的意义,彻底地断除痛苦对我们的意义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思维得不透,觉得解脱的安乐再大,好像也比不上轮回当中追求的安乐大一样。所以这个方面有些时候就不知道,不了解这样一种非常寂静的,寂灭无我的一种真实的一种快乐,他不知道这样一种,所以说还是对于轮回当中比较粗大的、低劣的一种快乐,还是念念不忘。

 

这些道理我们还是要慢慢去学习,慢慢去了悟啊!内心当中生起了悟。有些时候我们字句上知道了之后,但是没有往心里走,如果在心里面,内心当中对这个问题深深的认同,深深认同之后我们就会很愿意,把所有的善根、资粮,或者我们也能够很自然地就在善法当中,把这个无我的思想完完全全地带进去,就像我们刚刚上课之前讲的这个内容一样。

 

你这个善根里面带着什么样的信息?带没带觉悟的信息?带没带觉悟的因缘?是不是用无我空性摄持的?这个布施是不是三轮体空的?持戒是不是三轮体空的?说是说这个是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意味着实相,空性就意味着实相,无我就意味着实相,就和觉悟完全相应的。如果我们修道的时候,修善法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这个,那还是远道,远因,不是近因,不是根本因!

 

要成为根本因的话,我们就必须刻意地把这些正见融入到我们的善法当中去,这个善法才会真实的觉悟的一种因缘,否则它不会变为觉悟的因缘,至少不会变为很近的觉悟因缘,因为这个善根里面缺少了一些关键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是要把他它进去。我们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要把菩提心,所有有关觉悟的东西全部都要融入到善法中去,这个时候善根就变成了资粮,就变成了真实的觉悟的资粮。否则它可能是随福德分善根,随福德分的善根它只能随福德,就是因为它里面没有和觉悟有关的信息在里面,没有和觉悟有关的因素,这里面不存在的。一个不存在的因,要想成为觉悟的果,这个因和果就错乱了,不可能的!

 

如果要成为觉悟的因你必须在这个因当中,汇入这个觉悟的因缘才行,这个觉悟的因缘也不可能自动汇入,必须要你自己去学习完之后,然后通过你自己一种思想作意,把你自己的见解融入到修行当中去,这样才行的,这也是一种训练、磨合。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很生疏,有的时候会时时的忘记,但是如果你串习成熟之后你就会很自然的,很自然的就想到,它本来就是无自性,空性,本来就是空性的;本来就是无我的,很自然的就把这些加进去了,如果很自然的加进去了这个离觉悟就不远了。

 



未完待续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