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衣得离垢 亦如金出矿
衣金俱不坏 心离过亦然
8月22日(今晚),北京时间19:30-21:30,上师仁波切将传授佛学经典《宝性论》,道友们可以通过试用平台以及新浪、YY等平台闻法(详情请关注《今日课程》)。
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访问以下链接
http://zblive.ml
闻法二维码
温故知新
有我,还是无我?
不管你去非洲也好、去东南亚也好,无论在哪里,虚空不但不会给我们添麻烦,反而无滞碍地给我们创造很多方便。所以,虚空是没有分别、没有阻碍的,周遍于所有的色法。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性光明本来也无有垢染,能周遍于所有的众生,包括所有的人类和动物。实际上,哪怕是蚂蚁、蚯蚓、还有麻雀等等看起来特别愚笨的众生,也有如来藏。就像虚空遍及所有的色法一样,如来藏周遍所有的众生。
《大乘经庄严论》中云:“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意思是,就像虚空遍于所有的色法一样,佛性遍于所有的众生。尽管如此,由于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如来藏并不是很了解的,难以通达这个道理。所以,佛陀在佛经当中有时候讲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有时候讲有些法是不空的,或者说是众生具有佛性。
《涅槃经》里面讲:有一次,佛陀和阿难一起去尼连禅河边。到了河边的时候,佛陀对阿难说:“我要沐浴,你回去给我拿沐浴的衣服和一些其它的资具来。”
当佛陀在河里面进行沐浴的时候,因为佛陀的威德力,河里的鱼类、以及河边的一些飞禽都开始围绕着他,并且还吸引了五百婆罗门。这些婆罗门看到佛陀庄严的金刚身相,特别欢喜,告诉佛陀说:“如果你不是断见派,我们都想依止你,因为你长得特别好看,身相特别庄严。”
佛陀说:“我怎么会是断见派呢?”
这些外道说:“你不是讲一切都是‘无我’吗?如果是‘无我’的话,我们怎么破戒、怎么持戒、怎么行持善法呢?根本没有办法的。如果连‘我’都没有的话,那怎么会获得解脱呢?也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不敢依止你。”
佛陀说:“虽然我的教法当中说过‘无我’,但是也说过‘有我’。什么是‘有我’呢?如来藏就是真正的‘我’。所以,在这个境界当中,我也是承许有‘我’的。”
于是那些外道想:原来佛陀并不是提倡‘无我’的,还是有‘我’的。他们开始依止佛陀,最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出家、修道,很多人因此得果。包括当时河边的那些旁生也都发了菩提心。
后来,佛陀在佛经当中也讲:虽然我说有佛性,有“我”,但这是暂时为了引导一些众生趋入佛道而讲的,并不是最了义的。
佛陀在《入楞伽经》当中也讲:“无垢如来藏,远离边无边,本识在蕴中,如金银在矿。”意思是说:无垢的如来藏实际已经远离了边与无边,不过它可以隐藏在凡夫或菩萨的蕴当中,就像隐藏在矿石当中的金子和银子,只有通过锤炼才能显现自己的本色。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修行,就能现前如来藏的本来面目。龙猛菩萨也说过:如果没有佛性,众生就没有办法成就,就像是一般的铁里面不可能出现金子。但是如果是矿石,通过提炼以后金子自然就会现前。
所以说,我们众生的佛性是很重要的。大家应该好好思维,并且不得不重视,它其中有着非常甚深的意义。
如是光明心 为贪等垢染 智火烧其垢 非彼光明性
——《赞法界颂》
2
本课相关经文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觉囊全知朵洛瓦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第一 如来藏品
(续前)
辛二(广说彼理)分三:一、因障碍不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二、不清净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三、极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
壬一(因障碍不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分二:一、如虚空无变之理;二、解说彼等差别。
癸一(如虚空无变之理)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如虚空普行,细微故无染,
如是于众生,安住此无染。
犹如无为法虚空周遍普行于一切有为色法,也是细微,因为不是粗大色法的缘故,永远不会被色法无常等过失染污,同样,心的自性周遍安住于一切有情的光明法界如来藏也是自性清净的缘故,永远也不被众生的过失烦恼等染污。
子二(广说)分五:一、有法现生灭之理;二、法界无灭之理;三、宣说彼等之实相;四、骤然成轮回之理;五、自性无变之理。
丑一、有法现生灭之理:
世间诸一切,空中生与灭,
如是无为界,根等生与灭。
犹如这个外器世界一切行相依于通彻无阻的虚空中最初产生形成,最终毁坏、泯灭,但虚空无有生灭,同样,依于不是以因缘集聚造作无有变化的法界如来藏,内有情的根等,最初产生、增长与最终毁坏、灭亡,但法性无有生灭。
丑二、法界无灭之理:
虚空未曾为,诸火所焚毁,
如是此不为,死病老火焚。
一切有为法会被劫末火、地狱火与自性火焚烧, 但无为法的虚空何时也从来没有被三火焚毁。同样, 众生会被死等三火焚毁,但法界藏,永远也不被死亡的劫末火、病的地狱火、老的自性火焚毁。
丑三(宣说彼等之实相)分三:一、比喻;二、意义;三、彼等对应。
寅一、比喻:
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
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
世界形成、安住时,广大的地轮依于水轮,水轮也依于风轮,风依于安住于虚空,然而,虚空不依靠因缘,为此也不是依于风轮、水蕴、地界等有为法而住。
寅二、意义:
如是蕴界根,依于业烦恼,
业惑恒常依,非理之作意。
非理作意者,依存清净心,
心之自性法,不住于一切。
如比喻一样,五蕴、十八界、根境十二处有漏所摄而产生的染污法,依存于产生它们的因业与烦恼,业与烦恼恒常依于无常执为常有等非理作意的一切分别念,非理作意依于自性光明自性清净之心的法界而住,然而心的自性光明胜义真如是无为法的缘故永远也不依不住于非理作意、烦恼、业及生的一切染污客尘法。
寅三、彼等对应:
当知犹如地,一切蕴处界,
当知如水界,有情业烦恼。
非理作意者,观如风之界,
自性如虚空,不依亦不住。
应当了知如同地轮依于水而形成一样,近取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依于业与烦恼而形成。应当了知如同水界作为形成地轮之缘一样,一切有情的有漏业及烦恼作为形成蕴、处、界之缘。应当观知非理作意是由业与烦恼引发的缘故,如同风轮作为水轮的所依一样。如同虚空界虽然作为一切的所依但它不住于任何法一样,心的自性如来藏虽然作为客性法的所依,但它的本体也不依于任何法,也不住于任何法。
丑四、骤然成轮回之理:
非理作意者,住于心自性,
非理作意者,促成业烦恼。
业与烦恼水,生诸蕴处界,
如彼坏与成,形成生与灭。
就像风轮住于虚空中一样,执著法的实相与违品非理作意的分别念,以遮障心自性光明法界的方式而住,如同风作为水的所依一样,非理作意为产生轮回之因的有漏业及贪等烦恼提供机会并使之增长,就像水搅拌形成大地一样,业与烦恼之水形成一切有漏的蕴处界及痛苦所摄的生。总之,虚空无为法界中,以时间所牵,器世界先前有重新毁灭、先前无有重新形成。同样,无漏法界也是以有情分别念及染污三轮而形成最初产生与最终毁灭。
丑五、自性无变之理:
心性如虚空,无因亦无缘,
无聚无有生,无灭亦无住。
心的自性光明法界如无为法虚空般不观待近取因,也不观待俱生缘,由此也不观待它们聚合,所以, 无有最初产生及最终毁灭,也无有中间安住,因此永远不以有为三法改变。
子三、摄义:
心自性光明,无变如虚空,
邪念生贪等,客尘不染彼。
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如虚空自性不被云烟等改变一样,永远无有以清净不清净障碍等改变的情况,执著非真实的非理作意分别念所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染污及业染污、生染污所摄可断的客尘根本不会染污法性,因为自性清净的缘故。
(待续)
3
一起来上课吧
时间安排 :
19:30-20:00 课前念诵
20:00-20:20 念诵传承
20:20-21:10 讲解经文
21:10-21:25 善根回向
小编为您详细解读同步课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我们追随上师仁波切的脚步,一起开始上课吧——
1
19:30-20:00 课前念诵
如果大家时间允许,每次上课,最好从七点半开始,并以藏音善始善终地念完课前念诵的内容,这些仪轨每一个都非常有加持。
念诵藏音的必要,是因为念诵仪轨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藏地著名的成就者造的,如果按藏音念诵,一方面会得到一种声音的传承加持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翻译不准确而与原文之间的差异。
如果有些人实在没时间,中间只是听一堂课也可以,但我希望诸位最好能圆满课前课后的念诵。即便不谈念诵的功德,就拿课前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用半个小时转经轮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
2
20:00-20:20 念诵传承
课前念诵结束后,一般情况下上师仁波切会用15到20分钟给我们念传承。如果因为听不懂藏文,就错过了这个环节,那你可就亏大了!
上师仁波切说:“传讲任何一部法,传承都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我们的闻法规律,最好不要断传承。不管你亲自在上师面前听受,还是通过光盘来听受,传法者的声音一个字也不能漏,听受的时候不能打瞌睡,也不能发出大的声音。
传承有特殊的加持,我们经常修的法、念的经,最好是得过传承的。有了传承而念修,加持、感应都是不同的。”
3
20:20-21:10 讲解经文
《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么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
如果心能专注于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同时,要想到,我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这就是显宗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然后断除各种过失,如理如法专注听闻。
4
21:10-21:25 善根回向
现在我们到了共同回向的时间。既然闻法的功德那么大,那么我们一定要如理如法做回向,否则善根功德很容易失毁。
法王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上师仁波切说:“在所有善法当中,听法是非常大的善根。听法时,前后有念诵,中间是专注听闻,最后是回向,所以一堂课下来,当天就有意义了。就我个人而言,没课那天是轻松一点,但总有“空过”的感觉。有课就很充实,讲一堂课,再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觉着今天是有意义的,活着也是有意义的。”
4
下期课程预告
北京时间
8月23日 周五
19:30-21:30
内容
《宝性论》
了解课程最新信息和指南敬请关注
公众号:zhibeitb
【智悲同步教学】
公众号:zhibei_jt
【智悲讲堂】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