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小小负能量,毁人没商量 返回

小小负能量,毁人没商量


小小负能量,毁人没商量


打开新闻,总是会有一些伤害事件令人震惊。加害者甚至只因自己的心情不愉快或愤怒,就对着毫不相干的人撒气、施暴,乃至伤害无辜的路人。暂不问前世业因果,仅仅就这样的事件,我们是不是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在如今压力甚大、欲望膨胀、人心冷漠的时代,我们的负能量到底有多可怕?!


藏 传佛教的四条心灵通则

——贤善人格、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


贤善人格


人格贤善很重要。法王晋美彭措——生死自在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将一生奉献给了一切生命,这位伟大卓越的人物,在总结一生修行经验时却说:“无论你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还是信仰其他宗教者,只要生存于世,就一定要有贤善的人格。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世间、出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成就都依赖于贤善人格


一个人之所以令大众景仰,因为他会默默秉持高尚的行为,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命。有了这种贤善人格,才有修行佛法的真实基础。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则佛成。


出离心


出离心,是想脱离轮回、获得解脱之心。低一点来说,就是对财物、亲人等不过分贪执。


要知道,无止境的贪婪只会带来痛苦,若以随缘心对待一切,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生非常自在。


佛教中的伟大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世人一样在物质上忙忙碌碌,但他们将弥足珍贵的佛教思想传播在人间,启发我们的善心,也驱除我们心灵上的痛苦。


所以,是真正的出离心,让出家人甘心于简单的衣食住行,在他们看来,名声、财富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实义;而唯一要做的,就是解脱轮回的束缚,利益一切众生


菩提心


所谓菩提心,就是为令天下一切有情获得究竟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愿修行、成佛之心。


菩提心表现出来是大慈心与大悲心,有了这种心的推动,你会自发地为一切生命去除痛苦、赐予安乐,而且是无条件的。用世间的话讲,也就是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很多人做得到。所以,不是大乘修行人才需要菩提心,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需要有,有了它,就能化解人群中强烈的自私理念。


在大乘修法中,利他心或菩提心对治嗔心。其中利他心也分层次。如果不能具有最高尚或中等的利他心,有颗相似的利他心也可以。比如,你实在拿不出真实灿烂的笑容,但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该笑的时候笑一笑,即使是表面上的,也应该是有益的。


无二慧


大家经常念《心经》,也常常引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面所表达的就是无二慧,或者叫无我智慧。


这个无我智慧,即使不从解脱上讲,生活中稍微懂一点也有相当大的利益。很多人被执著捆缚以后,不大的事情也总是感到忧虑、顾忌或不平,这样的人生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在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所有教法中,无二慧是最深的智慧,凭借它可以断除一切烦恼愚痴


获得无二慧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潜心闻思、研究之后,一心修行;二是在正确指导下参禅或修持窍诀。



无二慧对治痴心,也就是无明,能将最细微的所知障遣除。当然这需要长期修行。有了闻思修,最终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超越一切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洒脱与自在。

——《佛教与心灵教育 第二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主题演讲》



秉性正直心善良


在四条心灵通则中,贤善人格是第一要素,也是最最基础。


生而为人,理当贤善——这不仅是成为一名佛教徒的前提,更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尽管这个时代并没过多歌颂做个好人的功德,可我们要明白,为人善良并不是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二规教言论》中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不管你学显宗、密宗,具有贤善人格都非常重要。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法王老人家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


、“心善良”: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进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长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是很好的窍诀。作为一个凡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虽然为了自己而帮助别人是一种狡猾,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但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不能利他,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对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以上讲了人格要贤善,大家务必应牢记,倘若没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

——《胜利道歌释》第2课


智悲佛网




推荐阅读:
本文配图源自千库网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