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4课
智悲学子一、本课科判坐标
二、本课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将学习完“宣说增上生之因果”科判。
本节课将学习完“宣说增上生之因果”科判,本科判分别宣说了行持以及颠倒行持增上生十六法的因果,教导我们应该“断诸不善业,恒常奉行善”,从而获得增上生的安乐之果。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详见以上科判坐标)
A、接着上节课内容,继续学习行持善、不善业的果报,增加我们对断恶行善的信心
1、 总说十六法倒行的异熟果;(详见颂词1)
2、 总说善业之果与倒行之果相反的规律;(详见颂词2)
3、把不善业归摄为贪嗔痴及由其所生之业,分别分析善、不善业的果报。(详见颂词3)
B、奉行十六法的方式。(详见颂词4)
C、奉行十六法的果报。(详见颂词5)
D、摄义:总结本科判学习的内容。(详见颂词6)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人道即此果 ,诸初往恶趣。
1-1消文释义
不善业道所有果报中居于首位的异熟果,是要去往地狱、饿鬼、旁生所摄的恶趣中。(注:此颂词说是人道,而印度注释及本释中并未提及人道,只是说不善业。)(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
总说倒行十六法的异熟果:引生三恶趣之中。修持不善业的果报即是感受苦果,前面宣说了不善业的感受等流果。
难点
《十地经》中说:以上品不善业下堕地狱、中品转为旁生、下品投生饿鬼。《前行引导文》中说:“按照烦恼的程度以及动机的大小而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就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十地经》中说下品不善业投生饿鬼,而《前行引导文》中说积累中品恶业的人转为旁生,二者所说是否矛盾?实际并不矛盾。《十地经》的密意是说,相对而言,饿鬼比旁生心思敏锐,因而容易解脱。
1-3相关教证
教证
《菩提心释》中云:“地狱旁生饿鬼界,诸多真实之痛苦,一切众生遍感受,彼为有情害所生。”
1-4延伸思维
再再地思维三恶趣的痛苦。
提示:可参考《前行引导文》“轮回过患”部分。
颂词2
所谓不善业,异熟已宣说,
一切善业果,与彼相反现。
2-1消文释义
所谓这些不善业的异熟果,已经在前文宣说;除此之外的一切善业道的果报则与之恰恰相反而出现,善业的异熟果是投生善趣等。同样也需要明白,等流果、士用果也与之相反。(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2-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本颂和前面颂词内容,分别深深思维善业、不善业的等流果、异熟果、增上果、士用果。
难点:深信“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底层的一切有情各自感受不可思议、千差万别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各自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前行引导文》)
2-3相关教证
《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
2-4延伸思维
增上果和士用果。
增上果是指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比如,造杀业的人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者深谷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造不与取的恶业,转生在庄稼常遭受霜冻冰雹的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所谓的士用果,就是指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之中。(以上摘自《前行引导文》)
颂词3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
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
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3-1消文释义
贪心、嗔心、痴心三毒体性的不善业,以及由彼所生的身语业全包括在不善业的范畴内。相反,不仅无贪、无嗔、无痴三种根本体性是善业,而且由它们所生的一切身语业均是善业。
一切不善业导致善趣与恶趣的所有痛苦,异熟果招致所有恶趣。三门善业的异熟果,总体来说是一切善趣,分别而言,辗转投生在赡部洲等处,生生世世中享受安乐。(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了知贪嗔痴三毒是不善的体性,本身就是烦恼,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时刻要保持正知正念。
难点1:《中观宝鬘论广释》中说“轮回是胜义不善业”,如何理解此处的“胜义”?
此处的“胜义”不是指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是“究竟、本体”的意思,胜义不善业就是究竟不善业、本体不善业。后面的“涅槃是胜义善”也是相同的道理。
难点2:此处无贪、无嗔、无痴不包括无记状态,是指与贪、嗔、痴所对立的善法。
3-3相关教证
《华严经》:“若成无暇,则不可救药……”
经中说:“死后去往他世界,众生不得力所生,然凡造业不泯灭,黑白如实成熟果。”
3-4延伸讨论
分析《中观宝鬘论广释》中两个渔夫和水罗刹的比喻所代表的三毒之业:
提示:贪欲就像水罗刹一样贪得无厌地收摄多种多样的欲妙,积累恶业;嗔恨犹如烹调鱼一样,能被由它所引起的与他众争论不休、刺伤感情等所焚毁;痴心之业如同火借风势般,对贪嗔二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它能涣散一切取舍。(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上师开示
在念完颂词“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的传承后,上师开示:
贪心、嗔心、痴心,以及依靠贪嗔痴所引发的身口意所造的业,叫做不善业。无贪嗔痴,以及无贪嗔痴而产生的业,叫做善业。我们常常善恶不分,标榜“我天天行善!”实际上却时时生起嗔恨心、贪心和愚痴心,而自己却不自知。有些人自以为在做善事,其实却是在造恶业。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有些人自以为在造恶业,结果却很虔诚,并在行持各种善法。要观察自己并观察别人,看自己到底是在行善还是造恶。
颂词4
当以身语意,断诸不善业,
恒常奉行善,此说三种法。
4-1消文释义
从身、语、意着手制止一切不善业,甚至连梦中也不造罪,时时刻刻三门奉行善业道。明确了前文中所说的行止十六种法,乃至包括所舍诸法的动机也该严加制止,为此这里宣说了依于三门的三种法。(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业果道理之后,就要下定决心、立下坚定誓愿。
难点:“此说三种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身语意三门的角度:身善、语善、意善;2)十六种法归摄为三种法:布施、持戒、安忍。
4-3延伸讨论
如何理解“梦中也不造罪”?
提示:《入中论》中说,二地菩萨即使在睡梦中也不会犯戒。然而对于一般的凡夫,别说睡梦中,就是在白天,也难以真正清净戒律。
我们虽然不能如二地菩萨那样做得圆满,但是可以通过在白天再再地串习善法,把这种串习的力量带到梦中。
此外,如上师在《日修闭关要诀》中所开示的:“醒来之后,马上念“喇嘛钦、喇嘛钦”,祈祷上师垂念自己,或者念21遍百字明。然后在床上安住一下,观察昨晚做的是恶梦还是善梦,做恶梦则谴责自己,做善梦则随喜和回向。”连梦中造的罪也不轻易放过。
颂词5
依此法解脱,地狱饿鬼畜,
且得人天中,王位圆满乐,
禅无量无色,能享梵等乐。
5-1消文释义
消文释义:依靠刚刚所讲的引业之法这一善道,其异熟果能脱离地狱、饿鬼、旁生这难以忍受的恶趣,转生在善趣的六欲天及四洲的人类中,既拥有健康无病等美满的幸福,也获得转轮王等显赫国政的权势。不仅如此,而且由修行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感果报,还可以经劫享受梵天等上界的安乐。(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
重点:理解引业和满业的作用。
业有引业和满业两种。所谓的引业,就是牵引众生转生于某处的决定业,比如投生为饿鬼叫做引业。所谓的满业,指引生这一过程所感受的苦乐,即生为饿鬼后所遭受的剧烈痛苦。
在《俱舍论》中,引业、满业有四种不同情况:一、引业善,满业善:如转生到善趣中,感受人天快乐;二、引业恶、满业恶:转生到三恶趣中,感受恶趣的各种痛苦;三、引业善、满业恶:转生到人天善趣中,但感受疾病、贫穷、他人威胁等痛苦;四、引业恶、满业善:转生到三恶趣中,但在那里享受快乐。(摘自《入行论广释》)
5-3延伸讨论
如何从修行角度来理解此颂词?
提示:通过修持这些善法绝对可以获得增上生的果,在此基础上获得善趣身份,通过闻思佛法而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最后获得解脱果位。
不能止步于获得增上生的果报,要在此基础上去获取决定胜的果报。
颂词6
增上生此法,彼果已略摄。
6-1消文释义
断除上述的应止十三法,奉行应行三法的增上生之因这十六种法以及其果已简明扼要地宣说完毕。(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6-2本颂重点
对本科判所讲增上生之因、果以及奉行方式等要牢牢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