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看透无常的人,在死前就会做好准备!
我们平时都不能离开无常的念头,比如,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出门时就会想“我这次出去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进门时就修“我已经回来了,再也不会出门”,他们都有这种感觉。其中有一位格西叫喀拉巴,是个修行人,他修行的山洞至今仍在。
在此山洞口有一丛荆棘,每次出去时,他的衣服就会被挂在荆棘上,进山洞时也是这样,进出都很不方便。
一次,他准备把荆棘砍掉,此念一出他转而又想:“我出去以后,到底还回不回得来?”
他没有把握,“如果再也回不来,砍掉荆棘有什么用?我最好利用这时间好好修行才对,为什么要去做这些无聊的事?”进山洞时他还是被荆棘挂到,又想把它砍掉。
此时另外一个念头出来了:“我进去打坐后,到底还会不会出门?如果不出门,砍它也是无聊,干脆不管它,多修点儿法才有意义。”
他就这样在此山洞修了九年,都已经成就了,洞口的荆棘还没有砍掉,这些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对待世间琐事的。
作为在家人,必须要照顾很多人,处理很多世间事务,很难完全效法前辈的行持,即使这样,也要适当地修无常,否则就无法进入正常修法。
比如,每次进出家门都这样思维——出门时要想“我这次出去了就不会回来”,进门时想“这次进来就不会再出去”,但实际上也许会回来,这并无大碍。
仅仅这样想对修行都很有帮助,若不这样思维,就会觉得“这次出去了肯定会回来”,回来后又想“这次进来了肯定还会出去”。
总是这样就没有无常的念头,就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可以永远在这门里进进出出。
但是总有一天,你出去后便不再回来,或者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去,这是一定的。那些已经看透无常的人,在死前就会做好准备。
米拉日巴也说:“我因为怕死到山洞里去修死亡无常,无常修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不怕死了。”他因非常害怕死亡而提早修行,最后就能无惧死亡。
而凡夫现在是一副无畏的样子,不做任何准备,临死时却没有不怕的,但到那时再怕也没有用。
凡夫智慧鲜少,而且难以控制或根本不愿控制异常强烈的贪欲之心,故对轮回的痛苦、下一世的投生之所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实际上,大难临头之时,他绝对不会无所谓的,但那时已是无计可施、悔之晚矣。
相比之下,那些修行人,无论是高僧大德或是一般行人,都非常在乎生死大事,因而精进修持。
当死亡来临时,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自在,死也可,不死也可,此时生死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就是凡夫和修行者的差别。
喜欢我吗?动动手把我【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