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具有什么样的信心才能必定往生? 返回

具有什么样的信心才能必定往生?

  


观经四帖疏 36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2/反面显示:佛心佛语是最高的量 

【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犹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总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

3/仰劝唯一要深信佛语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4>深信的相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1/不被解行不同人引经论妨难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噵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

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被机,大有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纵使汝等百千万亿噵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因为:佛一代圣教分通途和特别两种
 2/不为罗汉、辟支、地前菩萨等所破 

【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罗汉、辟支、地前菩萨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不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3/不为地上菩萨异见异解所破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呰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

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总不违佛教也。】

4/不因化佛报佛之言起疑退心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西方净土,指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

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

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

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止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故使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后定生彼国者,即时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成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

QUESTIONS

思考题

1、如果碰到了解行不同的人,引用很多经论证明说一切罪障凡夫不能往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这时候应当怎样对答他的妨难?

2、如果阿罗汉、辟支佛和地前菩萨等,一个、多个,乃至遍满十方无数个,他们都齐心协力引用各种经论证明不能往生,这时怎么才能对往生不生疑惑呢?

3、假设诸佛也证明说不能往生,又如何能做到心不动摇呢?

4、什么是“就人而立信”?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8
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10
观经四帖疏 11
观经四帖疏 12
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4
观经四帖疏 15
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7
观经四帖疏 18
观经四帖疏 19
观经四帖疏 20
观经四帖疏 21
观经四帖疏 22
观经四帖疏 23
观经四帖疏 24
观经四帖疏 25
观经四帖疏 26
观经四帖疏 27
观经四帖疏 28
观经四帖疏 29
观经四帖疏 30
观经四帖疏 31
观经四帖疏 32
观经四帖疏 33
观经四帖疏 34
观经四帖疏 35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