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しあわせ】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三) 返回

【しあわせ】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三)

しあわせ



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三)

*****     *****     *****



6、通过智悲的修法断除我执


关于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在佛教中有许多方法。假如有人觉得自己的利他心足够了,平时做人也特别慈悲,没有必要学这些,那不妨以此来衡量一下自己。


在修心的过程中,首先要修“上师瑜伽”——当然,这个名词你们也许不懂,但希求真理时不要怕这些,应该勇敢一点。就像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通过大胆尝试,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有毒。

同样,任何真理都有一些专用名词,依此可开启未知领域之门,假如对此一直避而不谈,这也不是智者的选择。


修完上师瑜伽后,我们开始通过呼吸修自他交换: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荣华富贵变成白气,从鼻孔呼出,融入一切众生;

吸气时,观想众生的痛苦、不幸、烦恼、疾病、魔障变成黑气,从鼻孔吸入自己的身体,融入心间的“我”。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害怕了:“这样修,别人的传染病、痛苦会不会传给我啊?”这个时候,所谓的“我”很明显就跳出来了。一直认为自己修行不错的人,通过这个实验,也可以看看你们的“我”到底断除了没有。


以前,藏传佛教的有些瑜伽士在修“断法”时,认为自己的“我”已经没有了,于是故意到尸陀林中搞破坏,挖掘一些神山,或在非常严厉的对境前作种种损害。这些过分的行为,引起了护法或非人的极度不悦,致使天空突然出现打雷、下冰雹等异常。见此情景,他们心惊肉跳:“哎呀,这次我肯定完蛋了!”这时候,他们的“我”就原形毕露了。


那么,这样观修会不会真给自己带来痛苦呢?不会的。

这一点,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再三地讲过,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也提到过。就像世间上的一位老师,天天帮助别人的话,他会不会很痛苦呢?绝对不会,反而他会有种说不出的快乐,社会也会对他非常认可。


如此修持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再三的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利他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这就是大乘佛教最精髓的东西。


——节选自:2011年6月8日浙江大学演讲



7、自他快乐秘诀


秘诀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部藏传佛教的论典——《修心八颂》。

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将已趋衰落的大乘佛法重新弘扬开来。阿底峡尊者有六大弟子,其中有一位叫博朵瓦,《修心八颂》就是博朵瓦的弟子朗日塘巴造的。


《修心八颂》问世以来,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藏地的寺院、学校,甚至普通人家里,随处可以看到这八个偈颂。表面上,这个似乎很简单,然而其中的甚深意义,我们可能终生都学不尽。

 

在藏地,高僧大德们极为重视《修心八颂》。我所在的喇荣五明佛学院,有近万僧人,出家人必须背诵的三部论典中,《修心八颂》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学院的创始人——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明确要求的。



秘诀详说


关于利他即利自,在大乘佛法中有透彻的宣说。


藏传佛教一部叫《入菩萨行论》的论典,其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这个教言讲得非常清楚:利益他人只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自私自利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2012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8、利他是窍诀


我们作为一个人,难免要面对烦恼、痛苦,倘若通过藏传佛教的菩提心等修法,在生活中切实起到作用,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它的。

就像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相信没人愿意将它拒之门外。


——节选自:陕西师范大学问答



高僧大德的利他心


【阿底峡尊者的开悟】


关于利他心,我特别喜欢一个故事,讲的是藏传佛教中噶当派的创始人阿底峡尊者。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在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阿底峡尊者,是公元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他原是东孟加拉国的王子,需要继承王位。


有一次,度母在梦中告诉他:“你已当过五百世的班智达,解救众生脱离轮回苦海是你的使命,不可以半途而废。”

他醒来之后,认清了自己过去的愿力,于是离开王宫,舍弃红尘出家为僧,依止当年印度著名的罗侯罗尊者为师。在上师的教导下,他很快就精通了三藏,并对诸多佛典过目不忘。


有一天,他在看书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怀疑:“直接通往开悟,哪一条路是最迅速的?如果遵循大乘菩萨道,必须在无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达到涅槃彼岸,那么,我有可能达到开悟吗?”


他为此去请教上师,上师告诉他:“你太关心自己的成就了。长养菩提心,忘却自己的利益,多关怀他人的福祉,才是解脱的唯一途径。执著自我是痛苦的根源。


此后不久的一天,他去转绕佛陀成道地——菩提迦耶,看到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在对话。

其中一个问:“什么是达到开悟的最好修行方法?”另一位回答:“无我的菩提心是成佛的大道。”


第二天,他又去佛塔及塔旁的菩提树绕行,听到一个老乞妇告诉一个麻风病人:“菩提心是超越苦海、获得开悟的最好方法。设身处地多为他人想想,放弃自私自利的想法。”


他听了以后,心想:“这里的每一个人,从最高雅到最卑贱,似乎都知道开悟的最好方法,和我上师说的一模一样,只有我一个人还迟疑不定。”


第三天,他手持念珠缓缓转绕圣殿,看见一只小鸟栖息在观世音菩萨像的膝上,佛像开口对小鸟说:“具备舍弃自己、爱护他人的菩提心,是圆满证悟的最好方法。”就在这一刻,他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


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后,他前往印度尼西亚,依止金洲大师2年,唯一修持菩提心,最终获得了开悟。


后来,藏地因朗达玛灭佛,佛教遭到了毁灭,为了重振佛教,国王智慧光多次派人迎请阿底峡尊者。


尊者祈祷度母,请求指引。

度母告诉他:“如果前往藏地,你可以利益无量众生,但寿命会缩减20年,原来能活到92岁,去了藏地的话,将于72岁圆寂。”

尊者为了众生,义无反顾地去藏地弘扬大乘佛法,并开创了噶当派,撰著了《菩提道灯论》——众所周知,《菩提道次第论》即由此而来。


阿底峡尊者所讲的菩提心修法,一直到现在,在藏地也保存得完好无损,所有传承教言、修行次第不但在寺院里随处可见,在世间上也广为流传。

我个人对汉地、藏地的很多文化比较了解,相比之下,藏地在菩提心方面的窍诀,确实有不共的优势。这方面,阿底峡尊者功不可没。


如今,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菩提心的教言十分感兴趣。可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单单从理论侧面来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像“万法无常”,这个道理谁都会讲,可你若没有真正修过,面对生死大事时,光会说也派不上用场。


所以,佛教中的很多道理,尤其是利他心,需要在实际中去运用,平时的所作所为,应该经常想着利益别人。


现在很多人,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目光总是盯着金钱,一天90%以上都想着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尽己所能地帮助社会,为天下苍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特别不好的。


当然,完全不管自己的衣食住行,作为世间人来讲,恐怕也做不到。但你越是想着自己,越得不到很多利益;越是心里装着别人,自己的利益反而会不期而至。

……


文字整理:一意

图片拍摄:一意



公众号

求学足迹

~ 一起温习上师的金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