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实执,但空性最后也是需要放下的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夫”这个字也是跟前面讲得一样,这叫作发语词。“夫正见者”,什么叫作正见呢?“非直见于见”。“直”就是正确的。正见是不是正确地见到了什么可以见到的东西呢?不是。
这里面有两个否定。首先,“直”这个字就是正确的。空性的境界当中,正确和错误是不成立的。然后“见于见”中最后的“见”字在空性的境界当中也不成立。所以,所谓的正确和所谓的见,两个都不存在。所以正见不是正确地见到了什么可以见到的东西。
“亦乃见于不见”,那么,正见是什么呢?正见就是见于不见——他见到了一个没有任何见到的境界。刚才讲了,在世俗的语言当中,这些都是矛盾的。见到了一个不可能见到,或者是没有什么可以见到的东西。世俗的概念当中,见到了不就是可以见到的吗?如果完全是无所见,那怎么可能见到呢?
但是,这两个不矛盾。“亦乃见于不见”,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可以说:他见到了空性了,他证悟了空性。但实际上他见到的就是没有什么可见的。所以,无所不见、见于不见。
“真解者……始名正解”,这样才能够叫作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这个解也是跟刚才的一样。解跟不解,都是在我们凡夫意识分别念当中的,一个是肯定,一个是否定。但是我们所做的所有的肯定和否定,在法界或者是在我们心的本性当中,这些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说见就是错误的,说不见就是正确的——觉得见跟空性相违背,所以见就是有了执著,就是错误的,因此,不见才是正确的。实际上在真正的光明和大空性当中,这种见和不见两个都是一样的,两个都是不存在的。
见与不见都是不存在的,解与不解都是不存在的,这样才叫作大中观。龙树菩萨说,他不承许任何法,所以他没有逻辑上的任何过失。不承许就是不承认。不承认什么呢?不承认有、无、既有既无、非有非无,这四个边他都不承认。
他为什么都不承认呢?他认为法界和我们心的本性既不是无,也不是有,更不是亦有亦无和非有非无,这些都不是。凡是我们分别念所想到的这一切,跟法界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在法界当中,在空性当中,我们的这些思维都是不对的。
只不过,实有和空性,“空性”这个词稍微离法界近一点,实有、真实这些东西,离法界稍微远一点,仅此而已。实际上这两个都没有如实地形容法界,所以说“解与不解,俱非解也”,两个都不是。不要以为不解、不见、不成立等等,凡是这些否定的东西是正确的,这些都不正确。
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有七品,有一些讲的是宗派的观念,讲得有点多,但是有些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实修法。
《定解宝灯论》当中也说了,比如说一个初学者的话,先让我们放下对物质、对万事万物的实执,放下我执,这个时候需要空性。用空性来断除我们这种实有的执著,用无我的见解来推翻、断除、颠覆我执,这个是做得到的。所以初学的时候可以讲空性是正确的,实有是不正确的;无我是正确的,有我是错误的。
但是,最后的时候,这两个都是不对的,这两个都是让我们到达法界或者空性境界的一个过程而已,实际上这个有我、无我都是不存在的。佛经里面也讲,比如说我们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但是最后洗手液也要洗干净,不能留在手上。
同样的,空性是为了推翻我们的我执,让我们临时接受了空性的观念,但是最后的时候,空性也得要放下,两个都不成立,所以这得要一个过程。我们刚入门的时候,就不能讲像今天这么深奥的东西,那这个时候就是要说:实有、真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如幻如梦、空性这些就是对的,这些都是真理,这些是正确的。
实有的、不是如幻如梦的,这种是错误的观念,那个时候要这样讲。这样讲的话有什么用呢?无我和空性的见解,是可以让我们放下、断除我执,这个是有用的,所以就是一个临时用的方法。这个时候的空性,就像我们用来洗手的洗手液这样的东西。
但是最后的时候,洗手液也得要洗干净。空性、无我,这些最后也是不成立的。所以,达摩祖师讲的就是最后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这个都叫作大中观。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