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为什么佛光唯摄念佛者? 返回

为什么佛光唯摄念佛者?

  


观经四帖疏 30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九、真身观

【九、就真身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十二。】

(一)结前生后

【一、从“佛告阿难”下,至“身相光明”已来,正明告命,结成前像观,生后真身之观也。】

(二)显真佛身相,逾天金之色

【二、从“阿难当知”下,至“金色”已来,正明显真佛之身相,逾天金之色也。】

(三)身量大小

【三、从“佛身高六十”下,至“由旬”已来,正明身量大小。】

(四)总观身相

【四、从“眉间”下,至“菩萨为侍者”已来,正明总观身相。 

即有其六:

一、明毫相大小;

二、明眼相大小;

三、明毛孔光大小;

四、明圆光大小;

五、明化佛多少;

六、明侍者多少。】

(五)观身别相,光益有缘

【五、从“无量寿佛”下,至“摄取不舍”已来,正明观身别相,光益有缘。

即有其五:

一、明相多少;

二、明好多少;

三、明光多少;

四、明光照远近;

五、明光所及处遍蒙摄益。】

 1.佛光唯摄念佛问答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缘起最关键,包括:①亲缘 ②近缘 ③增上缘,说明佛光偏照有缘人。

 2.念佛绝比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此外其他的众行虽然也称为善行,但与念佛相比,是根本比不上的。

【广显念佛三昧竟。】

(六)结少显多

【六、从“其光相好”已下,结少显多。辄欲观者,难为周悉。】

(七)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七、从“但当忆想”已下,正明庄严微妙,出过凡境。虽未证目前,但当忆想令心眼见也。】

作为行者,虽然目前没有亲自证到,只要专一地忆想,得到佛加被,最终会让心眼见到。

(八)功程不失,观益得成

【八、从“见此事者”下,至“摄诸众生”已来,正明功程不失,观益得成。

即有其五:

一、明因观得见十方诸佛;

二、明以见诸佛故,结成念佛三昧;

三、明但观一佛,即观一切佛身也;

四、明由见佛身故,即见佛心也;

五、明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也。】

(九)舍身他世,得生彼益

【九、从“作此观者”下,至“得无生忍”已来,正明舍身他世,得生彼益也。】

行者一旦这一世的身寿穷尽,他就会舍开这个身体到他世去,当即就会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利益。

(十)重明结劝修观利益

【十、从“是故智者”下,至“现前授记”已来,重明结劝修观利益。

即有其五:

一、明简出能修观人;

二、明专心谛观无量寿佛;

三、明相好众多,不得总杂而观,唯观白毫一相。但得见白毫者,一切众相自然而现也;

四、明既见弥陀,即见十方佛也;

五、明既见诸佛,即于定中得蒙授记也。】

(十一)总结

【十一、从“是为遍观”已下,总结。】

(十二)辨观邪正之相

【十二、从“作是观”已下,正明辨观邪正之相。】

【斯乃真形量远,毫若五山。

震响随机,光沾有识。

欲使含灵归命,注想无遗。

乘佛本弘,齐临彼国。】

这是最后的赞颂偈

【上来虽有十二句不同,广明真身观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修持各种行门,只要回向净土都能得以往生,为什么阿弥陀佛光明普照唯一摄受念佛者呢?

2、念佛三昧的含义是什么?

3、修真身观的诀窍是什么?修成有何利益?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8
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10
观经四帖疏 11
观经四帖疏 12
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4
观经四帖疏 15
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7
观经四帖疏 18
观经四帖疏 19
观经四帖疏 20
观经四帖疏 21
观经四帖疏 22
观经四帖疏 23
观经四帖疏 24
观经四帖疏 25
观经四帖疏 26
观经四帖疏 27
观经四帖疏 28
观经四帖疏 29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