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37:正论之三十三 返回

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37:正论之三十三

HDZGGW 正觉海 2024-04-27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心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呢?

证悟的具体顺序。



既然如此,那么心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呢?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大圆满所讲的自然本智,显宗所讲的如来藏、光明、空性,都是一回事,就是远离一切语言思维范畴的空性。


有人会问道:刚才你还说连空性都不存在,为什么此处又说是“空性”了呢?


因为我们给这个不存在任何空和不空的境界,起了一个叫做“空性”的名字,前面我也讲过,空性可分为一般的空性和大空性,这个境界,属于大空性、大光明。


那还不是有分别了吗?既然有大,就应当有小,这难道不是一个观待、相对的东西吗?


非常准确!这些名字是相对的东西,但只有这样形容,别无选择。不仅仅是我如今这样说,释迦牟尼佛当初也是这样说的。释迦牟尼佛证悟以后,也只能用人的语言来将自己证悟的境界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大空性的境界纳入语言的框架之内以后,因为语言的框架本身,就是一个颠倒的东西,所以,在此框架内的“空性”“光明”,也不可能如实地表达该境界。真正能够如实感觉这一境界的,是既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思维,而是我们自己通过修行去证悟。前面讲过,这种境界,就像高原秋天的天空,说它有,却没有任何东西;说没有,却连没有都不存在。


大乘佛法当中讲了二十种空性,其中有一个空性,叫做空空。空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包括以前我们所讲的“空”也不存在的境界。


如果不空不存在,空也不存在,那还有什么存在呢?


这里面没有什么存在的,这里面没有什么人类,或者天人之类的凡夫语言、思维所能表达、想象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大空。这就是中观应成派、他空中观、大圆满的境界,也是禅宗所证悟的境界。虽然这些修法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但通过修行,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当走到终点的时候,它们就在同一个地方汇合了。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但通过大圆满、禅宗等的修行,在粗大念头稍稍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办法看到这个东西的。这就像太阳即将升起之前的曙光一样,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空性曙光”。


虽然能看见曙光,但真正的“空性太阳”,却是一地菩萨以后才能看到的。


怎样才能证悟这样的境界呢?


具体的顺序就是:首先通过修持外加行来培养出离心,再依靠内加行来培植菩提心,同时适当地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因为此时想完全清净罪业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后,便去寻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并安排好适当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能对上师三宝、对大圆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就有机会通过上面的修法看到这一切。


综上所述,经文当中所说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果展开来讲,就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找不到”和“找到空性”是不一样的。

何为现空双运?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36:正论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