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科学的佛教的握手 访谈5 人工智能的不能 访问量: 650 切换至听传承页面 返回: 过渡课程内容
字体: A- A A+

科学与佛教的慧晤——第六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座谈

人工智能的不能

思考题:

⚠️:这些思考题不确定是否为官方渠道拿到的思考题安排,有可能是发心人员为小组学习准备的

1、佛教与科学是什么关系?佛教算是一种心灵科学吗?

2、佛教需要科学来证明其正确性吗?最真诚的信心与科学家发现真相时的震惊有哪些相似之处?

3、人工智能跟人脑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人脑?

 

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工智能的出现,包括谷歌的AlphaGo、北京龙泉寺的机器僧贤二。那么科学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才能让人类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堪布:所谓的人机大战、贤二这些人工智能,无论再怎么强调机器的智慧,但实际上还需要很多团队、专家,把他们的智慧全部集聚在数据中。比如把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汇集成一些规则;而没有想到的问题,就用另一种方式转弯,像贤二有时会回答“我要问师父”或者“我现在累了”,因为它在数据库里找不到答案。一部分就像硬盘存储,是当时数据库里已有的;还有一部分就像无线传播,把云端的知识吸收过来,然后进行回答。

有些人担心,科技太发达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包括今年4月5日,中国科技大学发明了一个美女机器人,它可以微笑,有简单的对话和动作。它们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智慧地给人类提供服务。但这些发明都只是将人的智慧集聚,通过数据进行的处理。

我自己可能更注重内心的发现。即不依靠任何外在的力量,就算所有条件都没有,也可以依靠内在的超越力量,认识自己的心。由此得到的幸福,也许更可靠、更完美、更永恒。

潘教授:我从另外的角度讲吧,看看电脑人工智能跟人脑的区别在哪里。

我觉得修佛,主要是希望提升内在的能量。透过深入地影响、提升自己的认知,自我改善,从而达到内心的安乐、自在、平静。所以佛教的智慧是人性的;相对来看,电脑的人工智能是人工的,不是人性的。科学家用他的智慧制造出电脑、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的智能,很难超越科学家的智能。同时,很多更重要的事是人工智能不能的,譬如完善自己。因为自我完善属于人性,而电脑不能自我完善。一部电脑可以设计出一部比自己更好的电脑吗?是不可以的,但人可以。

最近二十年有个新的理论叫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sm)。提出这个理论的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科学家,他是全球干细胞(stem cell)领域的权威,叫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美国人。他透过研究发现,人的意识形态是创造和影响整个世界最中心的地方,人的意识形态跟外界不能分开,强大的意识形态可以改变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所以,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不一样,你体会的世界也跟我不一样,我们很难互相明白,我的世界是我的世界,你的世界是你的世界,我的标准和你不同。所以人的进步,只有透过意识形态认知周边的环境,改善自己,才可能实现。

但你看这部电脑,它对环境的认知取决于设计它的人,它不能跳出自己的环境来运作,更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跟自然环境产生互动和回应。科学家说,没有互动的功能,没有对外面环境适应的能力,就没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电脑就缺乏这个功能。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相信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人脑。人才是世界的主人。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宗教,一个是科学。其实无论宗教还是科学,都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堪布仁波切有句话讲得很好:“向外走,你会做梦,向内走,你会觉悟。”

潘教授也有一句对人生的感悟:“一个人表面风光之下没有内在的安乐最是危险,安顿自己的心最为重要。”

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交流和探讨,大家都可以拥有觉悟和安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