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佛说善生经讲解 >> 佛说善生经讲解04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4课

上节课讲了断除杀、盗、淫、妄这四结行,以及不于贪、嗔、痴、怖这四处作恶。谁远离了四结行与四处,谁的名声、功德就会像上弦月一样,日日增上。

生活,需要佛法

这部经典看起来简单,不难懂,但其中的内容,尤其是对“生活佛教”来说,确实很有深意。

我最近也一直在提倡弘扬“生活佛教”。因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人人都离不开生活,都需要生活。生活不仅是生存,更要活着。如果生活中没有佛教的精神,当然也可以,毕竟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是多元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生存在这个世界。

但是对于信仰佛教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如何相应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这一问题就值得探讨。我们在学习或弘扬佛法时,要考虑到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佛法应该与生活相融合,而且也需要融合。

最近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提供了讲考“生活佛教”的平台,大家既可以讲考当天所学课程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佛教教义讲考“生活佛教”。这两天,我看到个别人抽到“生活佛教”时,讲得都还不错,特别是昨天那位道友,讲考很接地气,大家都挺喜欢。

学习过程中,我们确实有必要思考:如何将佛法的道理运用在世间的生活中。当然,佛法中高深莫测的内容,能够运用在修行中,却很难在生活中运用;但很多基础的内容,完全可以在世间的生活中运用,而这也会为自他带来非常多的方便和利益。

因此我也给大家提供了“生活佛教”和“禅修”等主题,希望各个地方的佛教徒要重视起来,不要当成耳边风。不然我在这里苦口婆心地强调,结果说完了就“吹”完了,大家什么印象都没有,连影子也没有留下,都不重视,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重视。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大家都重视的话,会起到作用的。

为什么要重视生活佛教呢?我认为生活佛教是相应于当今时代的。我虽然不是特别广闻博学,但这三四十年来,毕竟去过一些地方,也研究了不同的宗教和教派,尤其是很认真地研究过佛教的显宗和密宗。研究后给大家提供的,有些可能是胡言乱语,但有些,也许会有一些价值,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善生经》中的有些内容,可能让人感觉有一点陈旧、古老,好像跟现在的生活不能完全相应。实际上,如果认真去思考,会发现其中的内容确实非常有前瞻性和时效性。当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或是观察现在这个时代时,就会发现虽然不同的地方,法律不同,传统文化也不大一样,但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所描述的高尚之人,放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能被称为高尚的人;而行为不如法的人,放在现在的各个国家中,都不能被称为智者或是高尚的人。这一点,从前面讲的四结、四处能观察出来。

下面我们主要讲经济道德,或者说当前社会的个人行为规范以及财富管理。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怠,是为六损财业。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坏财物和事业的法,一是沉迷于饮酒,二是赌博,三是放逸,四是沉迷于娱乐歌舞,五是依止恶友,六是懈怠懒惰,这以上六种是损害财物和事业的法。”

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发财,都希望自己的财富有所增长,但如果做了这六种法,财富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损减。

实际上,这六种法也是损害名声的法。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讲过类似的内容:“赌博以及看聚会,懒惰依附恶劣友,饮酒夜晚入村落,断毁名誉之六法。”这些内容基本上能相互对应。“放逸”对应“看聚会”;“沉迷于歌舞”对应“夜晚入村落”——现在也是这样,夜晚入于城市中的酒吧,或是一些不清净的场所。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如法。

无论谁行持这六法,自己的名声都会受损,即使是国王也不例外。如果国王经常赌博、饮酒、去不清净的场所,或是依止恶友,那么人人都会指责他。

有些人可能在想:这些会不会只是佛教,或是古印度的说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难道也是这样吗?当我们放眼世界,用自己敏锐的智慧去观察、分析之后就会知道现在也是如此。不说大的国王,即使一个县里的领导,如果他经常喝酒、赌博、放逸、看歌舞,还依止不三不四的人,周围的人都会批评:“我们这个领导,整天赌博、看戏……”这些恶习,世间稍微高尚点的人,像有的老师、科学家,或是比较正的领导,都从来不会沾染。这一点,各个国家都是如此。

不说佛教也不提宗教,仅仅从世间的规则来讲,如果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没日没夜地喝酒,大家都会说:“这个国家的总统,整天只知道喝酒、赌博,还依止恶友。不要说国家的事情,他连自己家庭也处理不好。”就像《善生经》讲的那样,这个人很放逸。

所以说,我们用现在的思想、智慧,再回过头去观察佛陀当时所宣讲的道理时,会发现佛教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鲜活性。

我之前遇到过一位领导,他算是当今时代的政治家。在我的印象中,这位领导是很爱学习的,在政治、宗教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他跟我聊天时常说:“我不会去喝酒的,我不会去……”凡是《亲友书》讲的内容,他都能做到。我当时心想:他虽然没有学过龙猛菩萨的《亲友书》,也许看都没看过,但一个自觉、自律的人,确实能做到里面所讲的内容。

印度有一部非常好的经典,叫《菩萨本行经》,其中讲了国王毁坏王国的五种法,分别是:“饮酒”“赌博”“贪女色”“打猎”以及“不用忠言”(不相信忠臣的谏言、劝告),具足以上五法的国王,会毁坏自己的王国,失去整个国政。

然而,世间有一部分人,对于娱乐和美酒的功德,可能赞叹得太过了。你看,现在股市涨得最好的就是酒业,茅台等很多酒的消费也比较高。但能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说明它一定正确呢?不一定。一些娱乐节目,看的人、享受的人也比较多,但只凭人数多,就能说它一定是合理的吗?也不一定。

事实上,不同的时代,社会的思想导向和人们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只要是对自己负责的人,当你探索自己的人生时,可以反复思考像《善生经》等佛经中所开示的道理。如果你觉得这些确实有道理,那你可以接受,否则也可以放弃,这也没什么;但也许,其中的道理在某种意义上,对你整个人生会非常有利。

接下来详细讲这六种法,其中每一种法都包含了另外六种法,因此共有三十六种法。

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

佛陀告诉善生:“如果长者和长者之子,了解四结行,不造四恶行,又能了知六种损财业的话,就能从四种恶处中获得出离和解脱,而且也供养了六方。”

善生对佛教中真正的六方顶礼很感兴趣。所以佛陀明确地告诉善生,断除了杀、盗、淫、妄这四恶法,并且远离了贪、嗔、痴、怖以及损害名誉的六种法,也就相当于礼拜了六方。

其实,我们只要做一个很好的人,就是在礼拜诸佛菩萨,就是在供养空行护法。如果人格贤善,诸佛菩萨、空行护法都会欢喜;可是如果为人恶劣,即使拼命地供佛、供僧、供天,他们也不会欢喜。就像在一间特别脏的屋子里,你再怎么邀请白法护法神来做客,他们也会因为屋子太脏而不愿意降临。《二规教言论》中也这样说。只要人做好了,即使你没有天天供佛、供养上师,白法护法神也会经常护佑你。

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这样行持的话,今生善妙,来世也善妙。今生根基很好,来世的根基同样会很好。而且在现世现法中,就会得到诸多智者们的称赞,“噢,这个人是非常好的。”

其实人的好坏活在别人的口中。藏族有一句俗话:“在群众的口碑中,能听得出人的好坏……”后面还有半句,但不太好翻译——有些俗语怪怪的,很难译。如果能得到多数人的称赞,表示这个人还不错。

有的人可能并不在意别人的称赞,但他人的称赞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说,如果大家都说这个茶杯的质量很好,说明它的质量是不错;如果都说它的质量很差,不保温,用它喝水对身体也不好,说明它的质量确实不怎么样。任何东西都有质量上的差别,人也是这样,每个人的人品都有不同。

“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远离恶法并了知六种损财业的人,能够获得世间最好的果位。身坏命终之后,也会转生于人天善趣感受善妙的果报。

这段内容,有的版本有,有的没有。安世高的译本,《中阿含经》中的译本以及《长阿含经》中的译本,它们在内容上有些许差别。当然,结集出来的佛经,有不同的版本,用任何版本都可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可以对比不同的版本,没有时间,那就按所讲译本的内容来理解。

我相信,当时有很多班智达参与了佛经的结集,他们所记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佛经在版本上会有一些出入。就像同一个上师讲的课,两个非常有智慧的弟子,通过录音整理出来的讲记不会完全相同,内容上会有稍许差别。

这以上是总的意义,接下来广说这三十六法。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

佛陀告诉善生:“你应当了知饮酒的六种过失。”

“一者失财”,饮酒之人,即使刚开始很有钱,逐渐也只能借钱买酒喝了。因为爱喝酒的人,稍微喝一点就变得特别大方。

我之前读的中学不太好嘛,有时候老师让学生学喝酒,学生学会之后就跟着一起喝。喝完酒有两个特点:一是大方——那时大家本来也没钱,有也只是五毛、一块,但喝酒之后特别大方,“没事!我借钱再去买一瓶,以后慢慢还。”还有一点就是特别大胆,想打架——当时快毕业了,我们在学校喝酒,迷迷糊糊地看见很远的地方来了一个老师,本来我们平时特别怕他,但我当时就想:他要是敢过来,我要狠狠地揍他,没啥!那时确实有很多恶心。

“二者生病”,饮酒的第二个过失是生病。

人们会因为饮酒而生各种病。特别是肝脏不好的人不能喝酒,因为肝脏是排毒的,而酒精里有很多毒素,饮酒会增大肝脏的压力。医生一般会问病人,尤其是有肝病的人:“你喝不喝酒?你不喝酒就会好一点。”酒精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整个五脏六腑都有损害。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如果经常喝酒,身体也会逐渐垮下去。

本来美国的医疗水平相当发达,但每年因为饮酒而死亡的人数却有八万八千左右,这还是好几年前的统计数据,现在估计更多了。而且各个国家、地区因为饮酒而死亡的人数都非常多。酒确实是一种危险的饮料。

也许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无酒不成席”,缺了酒根本没办法谈话,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很多敬酒的“格言”“金刚语”,以此更加激发自己喝酒的激情——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喝成什么样。

萨迦班智达认为:喝酒的乐趣,不过是将癫狂执为快乐而已。其实也确实如此。本来正常的时候,心一点都不快乐,但喝得醉醺醺了就觉得:“哇!真是快乐!整个世界都是恍恍惚惚的,像大圆满的境界那样!”这样真的很不好。

“三者斗诤”,前几天,一个领导到我这里来戒酒,他说:“我做了很多很多特别惭愧的事情。今天要是再不戒酒,我绝对完蛋了!昨天我跟几个领导一起吃饭,结果在饭桌上就跟别人打起来了。我喝太多,倒在地上,被别人狠狠地打了一顿。”喝酒之后,可能打架的心态是有,但能力不一定有。

“四者恶名流布”,喝酒也会导致恶名远扬,因为喝醉之后会现出种种丑态、过失。《大智度论》中讲了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像“耗尽财富”“经常生病”“好赌”“裸露无耻”,等等,讲了很多。大家方便的时候再去参考。

“五者恚怒暴生”,喝酒后,会自然而然产生嗔恨心、暴躁之心。

经常喝酒的人,嗔恨心的确很大,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也不需要什么理由,言辞稍微不当就大打出手。有些爱喝酒的父亲,晚上喝完酒,一到家就开始打自己的妻子、孩子。这其实也给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六者智慧日损”,饮酒还会导致智慧日益损减。由于酒精直接刺激大脑,经常喝酒,记性会越来越差,智商、情商都会受到影响。酒喝完了,智慧也消失殆尽了。

世界上很多人都对饮酒持歌颂、赞美的态度——“没事,喝点红酒,心情快乐,身体健康,疏通经络。”包括很多广告也说:饮酒有益健康。但真正去分析饮酒的利弊时,会发现,弊远远大于利。《大智度论》中说:“益身甚少,所损甚多。”酒对身体的利益很少很少,造成的损害却相当之多。喝酒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快乐的感受,或是变得更容易交谈,很多想说的话能表达出来——平时不敢说的话,那个时候能表达了是吧。

总之,相较于利益,过失更大。我觉得《妙法圣念处经》中的一句偈颂讲得很好,“饮酒之人,但贪美味,不虑苦果。”饮酒之人觉得喝酒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但他并没有考虑其中的苦果。很多人酒醉之后,既没有了惭愧心,也失去了控制语言的能力,本来需要保密的事情,结果全暴露了;有的甚至上吐下泻,现出种种丑态。

因此,佛教徒尽量不要喝酒。我听说,有的居士本身很虔诚,度化众生方面也觉得自己非常不错,但在应酬的时候还是会喝酒。其实,如果你连基本的不饮酒戒都没有守持,其他的四戒就更没办法。佛陀在《增壹阿含经》中说,有一种法一定要守持,若守持了这一法,则所有的佛法都能守持。这一法是什么呢?就是不饮酒。

一切有部的戒律中引用过一个教证,意思是说:无论是谁,即使只喝了草尖许的酒,他也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本师。这在藏传的教言中也有,《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译为:“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弟子连一根草头上沾的一滴酒都不能饮;滴酒不沾的,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对其他人,我们没有资格说能不能喝酒,但作为佛教徒,尤其是受了三皈五戒,学习佛法多年,以及正在修或已经修过加行的道友,最好断除饮酒,否则自身的健康、修行都会受到诸多不利的影响。

密宗中是有依靠饮酒食肉提升觉受的情况,但要求非常高,有一定证悟的人才可以将酒肉直接转为道用。这不容易做到,我们还是应该以清净的威仪行持佛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刚才佛陀讲的那样,即使草尖许的酒也不要沾染,这就是真正的佛教徒所应做到的。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密宗会供、供护法时,所用的也是酒肉呀。”实际上,按照荣森班智达的说法,这些只不过是缘起物,并不是非要供酒、喝酒不可。如果没有能力转为道用,还是谨慎为好。

到目前为止,有些佛教徒仍然不太理解供护法为什么要供酒。如果不理解,用茶或其他饮料来代替也可以。其实在密宗兴盛的地区,像藏地和不丹,他们从小就觉得用酒供护法是很清净的,也不会产生邪见;但在容易生邪见的群体中,我们供护法时就要注意。

妥善处理供品

还有一件事我要强调一下。这里的很多道友在供完护法之后,把饼干、糖果等这样那样的供品随便扔在别人的屋顶上,这不仅影响环境的美化,很多方面都会受影响。供护法当然很好,但供品要处理好。从现在开始,希望你们好好处理供品,不要随便乱扔。可以把供品倒在干净的桶中,盖上盖子,快满的时候再倒在清净的地方,这样鸟类吃了也就OK了。

城市里的佛教徒同样要注意。有些佛教徒在窗户边供,有些在楼顶供,供完之后,供品随便乱扔,这很不合理。毕竟现在不像以前,以前藏地到处是草原,但现在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要顾及到周围的情况。

喇荣的道友们好像供护法特别积极,可是如果供品没处理好,甚至集体的供护法,可能都会导致别人有不同的说法和评价。

有些道友出供时,将供品装在塑料袋里,连塑料袋一起扔了出去,被扔出去的供品又被牦牛一起吞进肚里——这样牦牛吃完了也往生了。供护法是有功德,但你这样杀牦牛也有间接的过失。包括在集体护法台周围,好多牦牛在那儿舔酒喝,醉醺醺的像酒鬼一样。你们路过的时候要注意,不然它们酒还是喝了很多的,不高兴的话,对你不客气!就像我昨天讲的那位比丘,最后被牦牛的牛角顶死了,这还是有点可惜。你们一定要注意。

酒是很好,它是供护法的供品,但如果不注意,让别人生了邪见,或是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这就不太好了。尤其是汉地的佛教徒,行为上一定要低调,不要特别明显。好像会供、供护法时,大家都特别热情,闻思并没有那么热情,但也可以吧,整体来讲各个地方闻思的意乐还算不错。

这以上是饮酒的过失,大家应该有同感。

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告诉善生:“如果长者和长者之子经常喝酒,他的家业将会日日损减。”

特别爱喝酒的人,最后可能因为酒而倾家荡产,这些嗜酒的人确实可怜。有些街头流浪汉,别人给他食物,他根本不接受,他只要钱,有了钱一定去酒吧买酒,然后把自己灌得迷迷糊糊,等钱喝完了又去街头乞讨。其实他们也很可怜。

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世间所有的生命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应该尊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楚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活着。在了解了他人的生活方式后,我们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佛教徒?我在世间是不是有身份和名望的人?虽然社会的整体趋势是如此,但从自身的健康和利益的角度考虑,到底哪些是好哪些是歹,我自己又应该如何取舍?这些方面大家要思考。

下面讲六法中的第二个,博戏。

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

佛陀告诉善生:“博戏也有六种过失。哪六种呢?”

“一者财产日耗”,爱赌博的人,即使以前很有钱,但也会因为赌博导致财产日渐损耗,最终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很多赌徒的下场就是这样。

“二者虽胜生怨”,在赌博的过程中,你赢了,也就意味着别人输了,输的一方会怀恨在心,你们以后的关系,也会像怨恨的敌人一样,冤冤相报,始终没有完结的时候。

“三者智者所责”,好赌之人,经常被智者呵斥,不说护法等圣者,即使是世间的智者也会批评爱赌博的人:“他们家那个谁,天天去赌博。”大家都将他看作特别低劣的人,这在世间也看得出来。

“四者人不敬信”,嗜赌成性之人,不被人们信任,更不会被恭敬。

比如,当爱赌博的人去借钱时,人们都会说:“千万不要借钱给他,不然他拿着钱一定去赌博。”之前有一个学校的老师找我们学校的老师借钱,她一直哭,哭得特别厉害,最后我不忍心,觉得她一个人也不容易,而且又快被学校开除了,就给她借了一点。不过后来发现情况并不是她说的那样,借钱时的她跟借到钱之后的她,完全判若两人。我们学校的老师找她还钱时,她就一直说:“啊,我过两天还,过两天再还。”实际上全是妄语,好像到现在还没还。所以爱赌博的人,确实不值得信任。

虽说有些地方赌博是合法的,像澳门和世界上最大的赌场拉斯维加斯。这些地方把赌博当作一种产业,每年的收入相当惊人,多少多少万亿美金。即便如此,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吗?也不一定。

所以说,人们的一些行为,有时候看来确实可笑。

“五者为人疏外”,好赌博的人,会被自己的亲朋好友疏远,任何认识他的人,都会逐渐远离他,不再理他。

“六者生盗窃心”,经常赌博的人,很容易产生抢劫、盗窃等恶心。

《经律异相》中讲过一个公案: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很听话,自己做生意赚钱。另一个呢,父亲前后三次,总共给了他六百万金子,结果他赌博全输光了。父亲没办法,就没再给他金子。然后这个儿子就跑去别的地方,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他在恶心的驱使下,对他的朋友说:“我家里有金银财宝,你到我家去把我父亲杀掉,然后把金银财宝拿过来。”最后他就派了一个人,把自己的父亲杀掉了。从古至今,因为赌博而导致的悲剧相当多。

不知道你们所在地的情况怎么样,我家乡这边可以说是“闻赌色变”。现在的藏地,到处都有赌博的地方,每个乡村都有,虽说不是大的赌场,但数量很多。那些人很聪明,刚开始让你不断地赚,今天赌,轻而易举赢两三万,明天赌,又赢四五万。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能赚很大一笔钱,这吸引了不少人参与进来,他们甚至借钱去赌,可是一段时间之后,都输得倾家荡产。

我有一个老乡,也是我的亲戚,他刚开始赚了一些,特别开心,整天喝酒,然后借钱又继续赌,赌到最后,一下输了二十多万。他的家庭根本没办法支撑,结果他就疯了,不管到哪里,口里面都一直重复着“赌博、赢钱、输钱……”

这个世间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取舍。

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告诉善生:“这六法是博戏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长者之子经常赌博,他的家业将日渐损减。”

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不要陷入赌博的泥沼。一般来讲,真正喜欢赌博的佛教徒应该没有,但如今这个时代不好说,很多人有侥幸心理,而一念之差踏进去就很难自拔,所以一定要小心。不过有些游戏也不算赌博吧,我今天都跟别人打赌——一件事情,我说是对的,他们说不对,然后我们开始打赌,结果我输了十六块。真正的赌博,还是有很强的胜负之心,“我一定要胜利,然后享用胜利的果实。”

炒股也是这样,会有很强的胜负之心。自己赚,别人就亏,赚时快乐,亏时伤心。当然,不是说炒股就是赌博,但世间有很多类似赌博的行为,其中掺杂的胜负之心相当严重,而我们作为佛教徒,要平息胜负之心。《撰集百缘经》中讲:“负则生忧惧,胜则怀欣庆……若能息胜负,最妙第一乐。”失败了,心生忧惧,胜利时,心怀欣庆,如果能寂灭胜负之心,这是世间最大的快乐。

下面讲“放荡”的六种过失。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护自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

佛陀告诉善生:“放荡有六种过失。”

“放荡”,有的译本将其译为邪淫,但这里的“放荡”应该是放逸的意思,也就是没有约束,缺乏自律,毫无正知正念,以致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控制力,甚至无恶不作。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讲了很多放逸的过失。

“一者不护自身”,放荡之人不会保护自己的身体,甚至连防护意识都没有。放荡或邪淫之人,不仅不会保护自己,还可能染上艾滋病等传染疾病。

“二者不护财货”,放荡的人,不会爱护财物,只会浪费,自己的钱财败光后再去借别人的钱,甚至有些“啃老族”连父母的钱也全“吃光了”,但他无所谓的,丝毫不在乎。这就是放荡的人。

“三者不护子孙”,放荡的人,根本不会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不会孝顺父母,更不在乎自己的亲朋好友,谁都不在乎。放荡的人真是这样,他连自己的生活都没办法维持,更何况照顾子女和家庭呢?

“四者常自惊惧”,放荡的人,老是患得患失、忐忑不安,心总是被忧郁、恐惧的阴影所笼罩,没有丝毫安全感,时常陷入恐慌症的状态。

“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放荡的人,无恶不作,被种种恶法所缠。

有些特别放荡的人,经常去不清净的场所,甚至还偷盗、抢劫,做各种各样不如法的事情,干的坏事多如牛毛,以致降临自身的厄运也多如牛毛——有的被关进监狱,失去了自由;有的虽然没被关进监狱,但一直厄运缠身,难以摆脱。

我都有时候想,出家、在家的道友们,能够在这里清净地闻思修行,真的很快乐。包括我们很多佛教徒也是,身心比较清净,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世间事,心里应该是很轻松、很快乐的。

其实世间有很多复杂的事情,表面上看不出来,但那样的生活很乱,很多都特别乱。如果你每天参与这个,参与那个,最后只会积累一身的压力和痛苦,而且还没办法,很多事情不解决不行,要解决又有很大困难。而我们清净的佛教徒,依靠自己的能力过清净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的确充满喜悦,很轻松的。

“六者喜生虚妄”,放荡的人,欢喜做虚伪的事情,经常欺骗别人,或是爱说夸张的语言,为人既不真实也不踏实,所作所为充满虚妄。特别放荡的人随便说一句话,我们就能听出来这个人是很虚伪、很放荡的,属于社会上没有正知正见的那种人。

这以上就是放荡所导致的六种过失。

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佛陀告诉善生:“如果长者和长者之子,行为放荡而不加以约束,他的家产将会不断地损减。”

由猪处不知其臭

《经律异相》中讲过一个公案: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刚开始,这三个儿子很不争气,他们好色、嗜酒、喜欢打猎,几乎无恶不作。

父亲耐心地劝告过,但不起任何作用,根本没办法制止他们的恶行。后来父亲想出一个办法:不再给他们钱,控制他们的经济来源。后来这三个儿子的行为也不得不改变过来。

父亲问他们:“你们之前为什么要那样呢?”

“我们之前因为依止恶友,实在没办法行持善法,”他们回答,“就像在猪圈里品尝不到美味一样,所以之前也不得不做那些恶事。”

父亲接着说:“如果你们诚心悔改,那之前的过错我不再追究。如果你们以后愿意过清净生活,愿意皈依三宝,我给你们每人三千万金子;要是愿意受五戒,再给你们每人五千万。这样你们愿意吗?愿意的话我就带你们去见佛陀。”

听了父亲的话,他们立马就答应了。

最后,他们不仅变得特别有钱,还受了三皈五戒,也改邪归正,成了很好的人。

其实,有的人之前行为特别糟糕,确实是因为恶友和环境的影响。我前几年在英国遇见过一位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他说,上世纪70年代时,他是个嬉皮士,每天做各种各样特别不好的事情,当时什么坏事都干完了,但那时也没办法。

幸好,他后来遇到了一些具德上师,这才让心回归到自己真正的家园。当他反思过去的生活时,觉得以前跟疯子没什么两样,生活毫无质量,但当时竟认为那些行为很有意思,实际上白天晚上都在狂吠,一直处于癫狂的状态,做着各种疯狂的事情。直到遇见上师,心才得以平息,然后开始很好地修行,而且修行的效果也特别好。

有些人可能之前坏事干得比较多,该尝的都尝完了,最后学佛修行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就像刚才的那三个儿子,品尝完世间的酸甜苦辣后,再回过头来看,觉得那些也没什么意义,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还是内心的快乐。

还有些青少年,他们刚开始只是跟父母有一些冲突,然后就发展到离家出走,甚至在街头流浪,整天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最后什么恶习都染上了,饮酒、吸毒、吸“笑气”。现在国外有一种看起来像气球的毒品,吸着吸着就会上瘾,身心也会失控。还有些留学生经常开party,他们吃一些看起来像是糖果、巧克力之类的东西,然后逐渐进入一种迷幻状态,最后很多行为都没办法控制。

如今世界上,确实有很多让人散乱、放荡的因缘,像恶友、让人上瘾的药物、不清净的场所,等等,它们会耗尽你的财产,耗尽你的精力,耗尽你的青春,耗尽你所有的智慧,最后,你的人生将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西方有些流浪汉,看上去真的很可怜——一个人推着三轮车,里面堆满了空空的酒瓶,上面铺着要盖的被子。有的还是以前很出名的人物,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许是精神受到刺激,也许是对社会或是自己的家庭充满怨恨,最后就只能流浪街头。

怨恨父母,最让人心寒

我们有些人特别怨恨自己的父母。不过这也许是电影、电视造成的,这个一定要注意!汉地会有这样的情况——父母或是最亲的人,一句话说重了,当时对他的刺激很大,然后从今以后,他跟自己的父母,跟自己最亲的人,完全成了怨敌……比如说,可能父母对他说了“我不信任你”“你滚出去”之类的特别刺激他的话,然后他就永远记住了这句话,心中的怨恨也一直不放下,最后导致整个家庭关系都没办法维持。其实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弊病之一。

但藏地不会有这种情况。即使父母对我说了最难听、最可怕的话,我也会理解,他们在气头上是会这样,但过了之后我不会记仇,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这其实是一些媒体导致的,电影、电视为了吸引人,他们在演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戏剧性的效果,所以才会出现因为之前的一句话导致整个角色关系发生永远转变的情景,可这只是戏剧性的需要!

关键是,我们的人生并不是演电影,自己还是要有控制力。否则,如果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完全效仿电影、电视所演的那样来处理,这是非常愚痴的。本来很亲密的关系,就因为一句话,然后永远记着,心里的怨结老是不解开,以致亲人彻底变成怨敌……

比如母亲和女儿之间,女儿被母亲的一句气话刺伤了心,然后心中的怨恨一直放不下,结果母女之间的隔阂永远无法弥补,哪怕到了最后,女儿给母亲送葬的时候,依然怨恨、冷漠……这真的是生活中特别冷酷、特别让人心寒的事情。这方面,佛教徒更要注意。

本来想把这六法都讲完,但今天讲这么广,好像后面的讲不完了。那就先讲这三个法吧,也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