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35 返回
字体: A- A A+

第35课

仁波切 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圣大解脱经》。

《圣大解脱经》很殊胜,就像那天有些人说的那样,“《入大乘论》会不会像《圣大解脱经》那么殊胜?”以前不知道,但是这次学了《圣大解脱经》以后感觉很殊胜。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以前我也读过《圣大解脱经》,但是没有想到这么深奥,这么有意义。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在早期的时候,包括在王宫里面都很重视。藏地确实特别重视《大解脱经》,比如说人死了以后专门念这个经,为了帮助一些罪业深重的人,会为他将此经专门刻在石头上,或者单独为亲人念诵,或者请这本书放在家里作为三宝所依等等,这样的传统一直没有间断。

汉地因为历史不断地在变化,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来,很多历史资料当中非常重视,但是在一段时间当中基本上隐没在灰尘当中,没有这么重视,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部殊胜的《大解脱经》。在汉地人人皆知的有《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等这些经典,其他个别经典虽然非常殊胜,但是可能因为时代的不同,人们重视的视线也有所转移,在一段时间当中这部经典很可惜地一直放在藏经楼当中,基本上无人了知。

这次我们通过弘扬,相信以后不仅仅是印几本书流通一下,给大家结个缘,我想很多人应该有讲经说法的机会。希望这次听《大解脱经》的这些人应该要有弘扬此法的发心,以后不管是其他的多种文字、语言也好,或是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一定要在寺院、在道场、在居士的团体当中,甚至在有些学校里面,对里面完整的或者片断的内容要弘扬、流通、广弘。

前面讲到报佛恩的八种方法,在这里善见王子等他们赞颂了如来的十种名号,前面讲到这些,而且说依靠这种大乘经典能入菩提的门,以上是这样讲的。

今天开始讲:

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一一心礼。亦如遭我想。值我想。见我想。见一佛想。二佛想。十佛想。见百佛想。千佛想。万佛想。亦如见无量佛想。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安住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定得灭重罪。

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释迦牟尼佛告诉现场的弟子,如果你们愿意忏悔罪业,应该像善见王子等三千人那样。其实也间接告诉我们,要想忏悔罪障,应该向善见王子他们学习,他们就是我们忏悔的榜样。

他们是怎么样呢?

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顶礼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佛,顶礼十二部经典,顶礼诸大菩萨僧众,也就是顶礼三宝。他们忏悔的时候先一一顶礼三宝,顶礼三宝的同时,一一心礼,心也在礼,身体如果能顶礼的话身体也要顶礼。

心里面怎么想呢?亦如遭我想。值我想。就像遇到我一样,藏文当中“遭”和“值”只有一个,没有两个,有的话也许是因为印度版本当中有吧。意思就是遭到我、遇到我、碰到我。还有见我想,见到我想,这是佛陀说的,我们顶礼三宝以后忏悔的时候,虽然佛陀当时在,但是现在已经涅槃了,我们心里面这样想:我真正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真正见到了释迦牟尼佛,忏悔的时候这样想。

见一佛想。二佛想。十佛想。见百佛想。千佛想。万佛想。亦如见无量佛想:观想见到了一位佛,像释迦牟尼佛;或者两位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然后见到十方佛,见到一百尊佛、一千尊佛、一万尊佛……乃至如见到无量佛想。我们顶礼、忏悔的时候,有时候用《三十五佛忏悔文》《八十八佛忏悔文》《千佛名号》等,有各种佛名来进行忏悔,如果能观想,一一地想:我遇到了三十三位佛,我见到了八十八位佛,用心来观想。

传承弟子的特点——福慧双修

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如是一一以心进行顶礼)这个人已经得到了无量的福德,福德无量。礼佛、忏悔,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我们千万不要学了一点中观,懂了一点禅宗,世俗当中什么福德都不承认的话,那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行为。所以,上师如意宝的传承弟子,既不诽谤福德资粮,也不诽谤智慧资粮,智慧与福德双修,这是我们传承弟子的一种特点。有些只重视世俗的福德资粮,根本不会修空性;有些只是说一些比较高大的空性的词,除此之外不注重世俗的福德资粮,这是肯定不合理的。

忏悔的重要性

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如果我们这样观想佛陀、忏悔,则有无量的福德,而且可灭除严重的生死非常重罪,无量劫当中不堕三恶道。

我们今生当中真的要好好忏悔,遇到这样的佛法,眼耳鼻舌身诸根具足,念诵也会念诵。虽然不是特别聪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有点懵懵的,平时觉得自己还可以,考试的时候连平时熟悉的字都不会写。尤其是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话越来越模糊,好像在眼前出现一种迷迷糊糊的,盖住了自己的智慧,对自己有点抱怨心,最后交白卷。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叫张铁山交白卷的事例,知道吧?年龄比较大一点的都知道。但是如果好好忏悔的话,虽然可能智慧不是特别好,但是有些人信心很不错,所以今生当中,有这个机会。自己无始以来,尤其是从小到大的这些罪业在诸佛面前有忏悔的机会,如果能够这样做,在无量劫当中不堕三恶道。

安住于佛道。决定无有疑:而且可以安住于佛道当中,时时不离开佛的光明和智慧,决定无有任何怀疑,这是佛的金刚语,没有任何怀疑。

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要忏悔这些罪,必须要有“至心”和“谛信”,这样的话定得灭重罪。民间有种说法:“信则有,不信则无。”只要你有信心,天神会出现,没有信心不会出现。民间也许是反方面的一种说法,但实际上确实有了信心诸佛菩萨也会加持;如果没有信心,怎么样也得不到任何感应。只要有“至心”和“谛信”,要有虔诚的心,要有恭敬心、欢喜心,这样的话,罪业一定会得到灭尽。

《万善同归集》有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获大善故。所有的福德当中,真诚地忏悔是最重要的,以这样的忏悔,相续当中大的障碍也可以除掉,该得到的大的善根、智慧和力量也能得到。所以,忏悔的作用非常大。上师如意宝也特别重视忏悔,一般我们每年念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来忏悔,以后不管你能不能开这个法会,自己尽量每年做一些忏悔。如果有信心,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忏悔,能得到特别多的智慧、灭除特别多的罪障。在这里佛陀讲了忏悔的重要性。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等。俱发声言。以偈赞佛

这个时候,善见王子等三千人异口同声以偈颂赞叹佛陀。他们很了不起,就像《七句祈祷文》和《文殊赞》是五百位班智达异口同声发出来的一样,下面赞叹佛陀的偈颂,也是三千个人同时发出来的赞佛偈。以后你们方便的时候把它作赞佛的歌,歌词是谁作的呢?可以说是善见王子;曲由谁来作呢?到时候看看;唱的话我来唱。(众笑)可能没有人听,听了一句以后就不行。这是金刚句,将佛陀的功德讲得很好。

世尊大慈悲 释种大法王 处众师子吼

普摄诸众生 视众如一子 无彼亦无此

以见无上尊 是故今敬礼

世尊具有大慈大悲,他的种姓是释迦族的大法王,他在所有的众生当中像狮子王一样,意思是他以证悟空性的智慧来发出无我的声音,普摄所有的众生。摄受众生的时候,将所有的众生视为跟自己的亲子罗睺罗一样,没有这是他、这是我——此和彼的分别,见到这样无上的尊者即是佛陀,我们今天应该值得顶礼。

佛陀的慈悲心在我们人世间当中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一般世间人当中再有伟大的心、悲心、爱心、好心,但是真正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有亲怨和辨别。包括佛陀的教言,也是直接无有任何保留地与众生分享。《大庄严论经》中云:外道秘法,不示弟子。如来不尔,大悲平等。而无偏党,等同说法。外道的秘诀和密法一般不会给弟子分享,现在有些科学家也不愿意把秘密告诉别人;有些医学、文学很多自己内部的秘方不会给别人传的。如来则完全不相同,以大慈大悲心、以平等心、无有任何偏袒的心平等地给众生说法。包括佛教当中最殊胜的大手印、大圆满,只要对方的法器是合理的,他能接受,那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分享。佛弟子应该是这样的,不能偏向自我,也不能偏向其他的,在某种意义上只要条件具足,应该尽量分享给大家。我们如果通达了自他平等,或者亲怨平等,那就没有这些执著。

《毗婆沙论》当中说过,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住在灵鹫山的一边,提婆达多住在山的另一边。提婆达多经常头痛,实在没办法的时候阿难告诉佛陀,这个时候佛陀在山的另一边,把他的手以神通的方式伸出来给提婆达多加持,加持以后说谛实语:“提婆达多虽然经常害我,但是他跟罗睺罗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我说的话是真实的,希望提婆达多的病马上好。”这样一说谛实语的时候,提婆达多的头马上好了。

佛陀确实把所有众生看成自己的亲生之子一样,用慈心和悲心来维护。虽然我们每个人可能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但至少自己作为佛教徒,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不害任何众生,尽心尽力地饶益所有的有情,这就是佛教徒的原则。原则上不管当面也好,背后也好,不害任何众生,这确实很重要。佛陀这么伟大,他传承下来的教法也是同样的,传承上师们都给我们毫无保留地已经传下来了,可是得到的时候,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要看每个人修行的不同程度,应该要观察自己。

这是一个赞佛文,有两个颂词。《圣大解脱经》的这个赞佛文还是很好的,不像有些人是以自己的分别念写的,分别念写的不一定有加持,这个应该有加持。如果你们作成歌词的话到时候给我,我可以发到微博上给你“宣传宣传”。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汝于来世。必得作佛。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与菩萨果。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首愣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忍。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在这个时候,佛告诉善见王子以及三千人,如果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不藏,你们就是真正的菩萨。如果我们毫无任何隐藏地忏悔,《三十五佛忏悔文》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不覆不藏是很重要的。汝于来世,必得作佛,你们这样忏悔,未来必定会成佛。

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这个时候佛还继续告诉这些众生,诸善男子,于我灭度后,如果有真正的心,这里有些改为“直心”,但藏文当中是真诚的心,不改也可以吧。如果有真心礼十方的佛,还有十二部经,以及所有的菩萨,也就是说以真诚的心来顶礼三宝,这是真正报答佛的恩德。我们经常早上起来的时候礼佛,晚上睡觉之前也礼佛,如果身体没有生病,应该可以这么做。我以前也说过很多次,但是有时候可能自他因为烦恼、因为各种原因,到最后真正能实行的也不多。其实作为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应该整个一天的生活都不离佛的光明,这是很重要的,时时刻刻都处于修行的状态,处于念佛、念僧六随念的状态是最好的。

如果我们经常礼三宝,则能灭十恶、五逆以及诽谤大乘佛法的罪障。最好的方法就是顶礼三宝,依靠佛的加持和智慧,我们所做的十恶和五无间罪、诽谤大乘的罪业都能得以净除。净除罪障最好是用忏悔的方法、依靠佛的智慧来净除,并不是用水洗来净除罪障,这是不合理的。

《杂譬喻经》当中有一个婆罗门的家庭,父亲离世后,母亲和孩子独自生活。

孩子长大以后问母亲:“我父亲的种姓是什么?我的事业是什么?”

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父亲每天一日三次在恒河当中沐浴,这是你父亲的事业。”

孩子很聪明,也很有佛缘,他问:“天天在恒河里面洗浴,这是什么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呢?”

母亲说:“这是为了净除罪垢、罪障,获得大神通,是这样的目的。”

孩子说:“可能有点不对,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恒河北边的牧民经常把牛渡过恒河,赶到南边去,晚上又赶回来(这可能是恒河上游,不然下游特别大,牛一般没办法渡过),天天过来过去可能这些牛也已经清净罪障了,因为天天在洗浴;还有恒河里面的鱼鳖等,它们也天天处于水中,那它们会不会也已经清净罪障了呢?所以这种说法有点不对。”

母亲说:“那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回答:“我听说有个释迦牟尼佛,我们去见见他可能会更好一点,也许用八解脱的水来洗掉相续当中的垢染是合理的。”

后来他带着母亲去见释迦牟尼佛,见到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个儿子出家,出家以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回来给母亲说法,母亲证得须陀洹果位。

世界上各个宗教忏悔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印度教有印度教的忏悔方法,包括现在的基督教也好,罗马教也好,犹太教也好,每一个教派对于忏悔都是很重视的。我以前在一个学校里面讲过他们各种不同的忏悔方法,有些说人都是有原罪的,有些说没有原罪,但不管怎么样,忏悔确实很重要。

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与菩萨果: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忏悔,一个是可以报答三宝的恩德,同时自相续的罪障都能遣除。忏悔完了以后、灭了罪以后该怎么做呢?不能光得到享受、获得了快乐的果以后就再也不利益众生了,不应该这样,那个时候应该以自己成就的境界开始饶益有情。

怎么饶益众生呢?

以须陀洹得度的众生,赐予他须陀洹的果位,即预流果;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以斯陀含得度的人,对他授与斯陀含果,也就是一来果;应该以阿那含而得度者,即不来果,给他授予阿那含果;以阿罗汉得度的众生,应该给他授予阿罗汉果位;还有些是以辟支佛而得度者,应该授予辟支佛的果位;以菩萨得度的众生,给他应该施予菩萨的果位。

我们应该应基施教。忏悔了罪障、自相续当中有点清净,自己有智慧、有能力的时候,不要一刀切,“我就是学大乘佛法,以后只给你们讲大乘佛法,我从来不讲小乘法”,这样不行。有些确实是小乘根基,如此一来,小乘根基的众生就失坏了,无法得到教化。或者“我只是学小乘的,我对大乘根本没有兴趣”,如果你自己真的没有境界那没办法;但一般来讲,你得到果位的时候,应该对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法。

包括平时聊天的时候,随顺众生很重要。有些人自己喜欢净土宗,一讲起来其他的就根本不理他了;有些只喜欢密宗大圆满,其他人谁都看不上,你的境界可能真的是大圆满的境界,“大瑜伽士”,特别了不起,看你的眼神都很特别,但是其他众生都不一定有你这么高的境界,所以不同的众生你应该有不同的相应法。

甚至有些修行人我也理解,因为常年住在寂静的地方,只有佛法方面有一些兴趣;其他世间的这些,就连一句话沟通的能力都没有。当然如果自己住在山里面就无所谓了,但如果你去世间弘法,或者你在社会当中去“混”,光以自己相续当中的境界,不会随顺别人还是个很大的困难。有些人说自己脸色比较黑的时候是“入乡随俗”,以自己皮肤的颜色来随顺藏族,也有这样的。这也是比较特殊,但我们用佛法来随顺众生可能是更好的。开玩笑。

今天还有一个人说:“你可不可以点我的名字来批评一下我?我想观察一下我的安忍心。”要不要说呢?等会儿。(众笑)

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经中,当时可能还没有真正安立《圣大解脱经》这个经名。如今这部经典当中所提到的摩诃萨,很多都是依靠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而来的。刚才前面说了礼三宝是最好的方法。其他经典当中也提到得一生实相的菩萨摩诃萨。有一部隋朝慧远所作的《大般涅盘经义记》,其中讲到:一生实相实际上是指在一生当中获得了最究竟的实相开悟者,这样的菩萨叫一生实相者。一生实相者是礼十方三世诸佛而得到的。还有些得二生法界,刚才那个《大般涅盘经义记》中说,过了这一生,两世以后得法界,证悟法界的意思,都是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

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首愣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还有菩萨得毕竟智,毕竟智是最究竟智,像十地末尾的智慧一样的。这个又是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还有些菩萨证悟第一义,最高的胜义谛,这都是礼了三世诸佛而得到的。还有些菩萨得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楞严经》里面也会讲到,前几年讲的《维摩诘经》当中也提过,还有一部经典中也提过。反正得楞严三昧后即能通达万法的实相,所有的罪无有挂碍。《华手经》中有一句偈颂:“有三昧名首楞严。于一切中为最胜。因以净心故能得。通达十方无罣碍。”所有的禅定中,首楞严是最殊胜的。这种楞严三昧在三昧当中是最胜的,《首楞严经》最胜的原因也在这里。以清净的心能通达十方,没有任何挂碍,这称为楞严三昧。得楞严三昧的菩萨,也都是以前礼三世佛而得到的。

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还有菩萨得虚空三昧,应该是证悟空性吧,就像密法当中专门观虚空,最后通达万法如虚空一般的境界。

《般若摄颂》等很多经典中也有这个教证。作为菩萨,应该观万法如虚空一般无有滞碍、无有实体。《增一阿含经》当中讲到,有一次佛在给孤独园的时候见到舍利子,问:“你今天为什么诸根清净、气色很好?”舍利子说:“我最近修虚空三昧,万法如虚空一样。”这个时候佛陀赞叹:“善哉善哉,你这样的修行,其实是所有修行当中最殊胜的。”三世观为如虚空一样的,或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的话,所有苦乐的一切的一切通达为虚空。佛陀说,我以前在菩提树下修行的时候,刚开始发现为什么众生不得解脱,沉溺在轮回当中;后来发现这些众生没有通达虚空藏三摩地,正因为这样,他们没有得到解脱而流转于轮回中。

平时修行的时候,大家禅修的时候,要经常观空性。其实虚空是很好的一个比喻,我们学《法界宝藏论》的时候处处讲虚空,学习《法界宝藏论》的时候,虚空是大家最喜欢的,虚空是最好的朋友。有些修行人,以前禅宗的大德们也是这样的,大圆满的大德们也是这样的,包括我刚才引用的《增一阿含经》中,有些声闻乘的修行人也是依靠虚空而开悟的。所以,我们整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法,对有些修行好的人、有福报的人来讲,都是修行的一种助缘;对没有福报的人、业力深重的人来讲,不要说虚空,连善知识、《般若经》、大圆满的法本也可能成为产生嗔恨的因,“这个法本怎么会这样哪?这个人为什么经常对我这样啊?”整个显现都变成怨敌,甚至在一个特别殊胜的道场中,“这个人很复杂啊!这里很脏啊!周围的人特别特别讨厌!”整个状态其实归根结底真的还是跟福报有关系的。我总觉得每个人的修行好不好跟福报有一定的关系。有福报的话,好像修行也顺利,心态也很好,哪怕遇到再大的违缘,到最后一看,这个违缘真的成了顺缘、修行的助缘;如果没有福报,自己前世的业力比较重,哪怕是再好的善知识、最殊胜的三宝所依,对他来讲不一定真的有利。

像虚空三昧,也是一种禅定。虚空三昧,有部宗的经典或大乘经典中说,主要观自己的心,就像《金刚经》里所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也是一种虚空三摩定。

这个我想,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像西方人最喜欢禅坐,茶余饭后,哪里都可以。好像麻省理工大学的走廊上很多人在坐禅,他们还是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观虚空,还是其他的。反正走廊上很多人在打坐,有黑人、也有白人,什么样的都有。

意思就是说,虚空三摩定,还有智印三摩定,都是礼三世佛而来的,以前曾礼三世诸佛。

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还有菩萨得不退忍,不退转的忍的境界。还有如法忍、如法界,法界后面的忍字不用。意思就是说,得地以后这种法忍,还有法界,也是这个意思,这些像法界一样的境界,都是由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还有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有些菩萨得到陀罗尼,得到大正念的心,得到无碍的智慧,都是由礼三世诸佛而来的。还有些菩萨得师子吼三昧,空性的三昧;还有金刚三昧,不摧毁的三昧;还有五智,像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些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还有菩萨得到平等三昧,还有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佛的行为。这里前面平等是三摩地,后面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的行为,菩提可能是果位,佛陀的行为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而来。

你看,所有不同的境界都来源于顶礼十方三世诸佛。我们要学会经常礼佛。这一点,汉传佛教确实做得很好,早上大概四五点钟的时候,边唱边礼佛,非常重视。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狂惑心乱。造作恶逆。云何自知。而得灭罪。

很多众生烦恼很重,心很野蛮,心也特别乱,以这样的原因,造作了各种各样的十恶五逆。云何自知。而得灭罪,藏文当中是自作,但知也可以吧,不改。这些众生那么野蛮的心,造着各种各样的恶业,怎么造作才能得到这些灭罪呢?怎么知道自己从这些罪当中解脱、灭罪呢?

这是文殊师利代表众生问。因为这部分主要讲忏悔。

佛告文殊师利。如上所说。若人闻是方广经典。及闻十方三世诸佛名。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生欢喜。无量信敬。书写受持。读诵通利。空净之处。净治一室。香泥涂地。以好幡盖。庄严其内。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香水洗浴。着净衣服。一上厕一洗浴。安置宝座。久修是经。了知法相。无人我见。请命令上。分别称扬。烧好妙香。一心除乱。正忆正念。一心念佛。是诸行人。和合为上。若不和合。嗔恚诤讼。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想念大乘。思第一义。七日七夜。不得眠卧。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礼拜忏悔。

佛告文殊师利。如上所说。若人闻是方广经典。及闻十方三世诸佛名。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生欢喜。无量信敬。书写受持。读诵通利:这个时候,佛告诉文殊菩萨,如上所说,前面讲过,如果有人闻到《大解脱经》这样的经典,还有人闻到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还有其他的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听到这些后产生欢喜心,开始以无量的信心和无量的恭敬心书写、受持——受持,是自己接受,经常带在身上;还有手写、手抄。还有读诵,读,直接奉读、阅读,诵,背诵,古代一直是这样。藏文当中,洛是读的意思,阅读;诵,念诵,一般背诵、讽诵;通利,精通、通达。所以这部经典,又要念又要写,又要受持,又要修行,又要通达。这样的话,要做什么呢?

下面讲大乘经典的专修,做闭关七天的禅七。刚才文殊菩萨问怎么修,这里讲修法要专门修一个闭关法,修七日。

空净之处。净治一室。香泥涂地。以好幡盖。庄严其内。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在一个清净的地方先修一个小房子,如果自己有的话也可以;如果没有,或者一个玻璃房,或者弄一个佛堂,都可以。香泥涂地,有一些香。以前古代为皇宫专门在泥土里面弄一些香,包括藏地,当时也有一些君主,他把他的王宫全部用比较特殊的浆、花,来做香泥。香泥涂地,弄得香香的,用幡盖做庄严,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在佛堂当中迎请佛陀,一佛也可以、二佛也可以、十佛也可以、百佛也可以、千佛也可以。

要修这个法的话,可能先准备好闭关房,包括开法会的时候,很多人提前给经堂做庄严。世俗的一些善根,很多人比较感兴趣。发心人员中,有些考得比较好,有些考得不是很好,但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可以的。但开法会最好不要到处化缘,这样影响不好。我始终不赞叹,不管做任何善事,如果自己有福德,自己做一点可以,但是到处“我们现在开法会,买花的钱没有了,你可不可以做一点功德?如果可以的话,我要不要把我手机的二维码发给你?我到时候买花、买灯、买香、买这个那个,方便的时候我也喝一点咖啡、吃一点披萨……”(众笑)开玩笑!应该不会吧,不然这个过失很大,这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香水洗浴。着净衣服。一上厕一洗浴。安置宝座。久修是经。了知法相。无人我见。请命令上。分别称扬:然后请佛,用香水做沐浴,自己穿着清净的衣服,上厕所、沐浴,藏文中也是这样的。因为你要闭关的话,这些都要解决,开法会也是这样。然后安置一个宝座,久修是经,《大解脱经》也可以。修这个经要了知法相,法相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还要请命令上。分别称扬,分别宣说。

刚才讲到安置宝座。一般来讲,这样的实修大概二十个人左右,不能太多的人,这个时候要请命令上,藏文、汉文当中比较难懂一点,意思是说,当时请示一个人上法座,因为法座都准备好了。

要禅修七天,整个屋子全部已经弄好了,佛也已经迎请,供品已经陈设好了,所有的里里外外,包括自己身上——一般藏地是这样的,开法会的时候,包括出家人,也穿最庄严的。原来我家后面有一个拉加喇嘛,他现在已经圆寂了。每次开持明法会,他要拿出他的羔儿皮嘎让。藏地古代都是这样的,包括出家人,经常穿最好的、最干净的衣服,一方面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自己在信众面前也显现更加庄严。

这个时候,请求一个人上法座,请他分别称扬、宣讲,比如这次法会怎么样、修什么样的法、念什么样的经、如何如何的功德,在这些方面给大家讲清楚。

然后,烧好妙香。一心除乱。正忆正念。一心念佛。是诸行人。和合为上。若不和合。嗔恚诤讼。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真正法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心除乱,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将贪、嗔、痴、嫉妒、傲慢全部除掉,正忆正念,一心念佛念法念僧。这样的修行人,应该和合为上,尤其在开法会、修法的时候,一定要团结和合。若不和合。嗔恚诤讼。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如果在这样七天的禅修当中,跟这个不和、跟那个有嗔恨心,有各种不同的争执,那这个不叫忏悔,反而造罪,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道场当中,大家还是尽量不要有是是非非。

我经常这样想,出家人或者修行人之间的矛盾,没什么实际上的事,可能只是自己的分别念;世间人是真正事实上的,“你杀了我的父亲,我要杀你的儿子”“你抢了我的财产,没有任何理由把我的钱吞了,那我肯定不会服你的”,可能真正有一些事情。一般在道场当中,“你可能跟上师太近了,我都没有。法师对你太关心了……”,尤其是女众,其实好多事都不是什么事,“你当时吃饭的时候不理我,我觉得你对我有意见,要不要我们谈一下?你过来吧。”(众笑)有时候我看你们还是很重视的,似乎是很大的事,“那天我过去的时候,为什么你瞪我一眼?凭什么这样?我平时对你很好的,你刚来的时候我对你如何如何好,这次你为什么这样?”这样的话,嗔恨心还是很可怕的,不合理。

《中阿含经》云:“瞋者不知义。瞋者不晓法。无目盲闇塞。谓乐瞋恚人。”意思是,具有嗔恨心的人不知道法的意义,不晓法的词,就像没有眼睛,以盲导盲,所谓爱嗔恨的人跟这个没有什么差别。大乘佛教是特别包容的思想,一些小小的事情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如佛陀所说,哪怕是像提婆达多一样天天害我的人,我也当成修安忍的对境,又怎么会把其他的这个事情、那个事情当作一回事。修行人修行最不成功的事,最主要是嗔恨心,这个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道场之中,道友之间不要有诤论,如果真的有一些诤论,我想最好不要在清净的道场里面待下去。去年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讲到,有诤论的地方要离开一百由旬。当时我们算的一百由旬是多少?600公里。那这里到康定是444公里,这里到马尔康差不多600公里。这里到成都是600公里?那如果有诤论的话,至少要到成都好一点,不要在这里待着,是吧?

今天我稍微讲一下,这里有一个闭关七天的修法。

想念大乘。思第一义。七日七夜。不得眠卧:修行的时候,要思维大乘的教义,修菩提心,思维第一义空性。时间是七日七夜,现在学院的很多法会都是七日七夜,这个期间不得眠卧。刚开始有些修法真的是这样的,朵芒的修行人,去年、前年,这几年都是这样,每年修一个修法,七天不睡觉,不松腰带。那天遇到一个堪布说“哎哟,很难受,确实很难做到”。但是带他们的堪布,以前在学院待过,在山上住茅棚,要求比较严,自己也是跟大家一起修。所以,刚开始斩断我们的分别念,很猛厉、很勇猛地修,这样到后来,为法的苦行,或者一般的打坐,就不是很难。包括汉地,以前的高旻寺也是非常猛厉的,据说正在修的过程当中,如果有人死了也不理,就把尸体踢到座位下面,其他人继续修行,有这样的说法。一般来讲,这个时候,修行不精进的人、懒惰的人、贪恋世间比较重的人坚持不下去,就离开了;真正想出离轮回的人,刚开始以特别猛厉的修行方式,七日当中,不得睡眠。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诸经要集》里讲过,有一个叫做薄拘罗,他在80年当中从来没有睡过觉,也没有靠过什么东西,一直很精进。有些经典当中讲过,比如以前波罗奈国,可能是狮子国,有一个沙门,发愿没有得成就之前一直经行,后来他的脚都磨破了,有些吃血的飞禽一直跟着他。过了三年以后,他已经得到解脱。还有一个沙门,他发愿在一个草皮坐垫上,如果没有得到成就,就不起座,也不睡觉。最后特别瞌睡的时候,他就用一个长长的锥子插自己的身体,直至流血,一年多后成就了。从历史上看,为法确实要苦行,并不是“因为没有电,我早一点睡觉吧”“今天已经考完了,明天下午两点的时候,我还可以睡觉”,稍微松一下、稍微紧一下,这样的心态确实对成就有影响。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很努力,有非常强大的心,“不管怎么样,没有得到成就之前,我要做苦行”。我们刚来的时候,苦行的心还是很切的,但是慢慢我都倒下去了。后来我确实生病,身体不行,有一定的原因——没有成就也是怪各种疾病。

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礼拜忏悔:应该七日当中不睡眠,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白天三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晚上也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现在有些法师带修的时候,晚上大概睡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也不是完全睡,稍微坐一会,又开始念经、禅修。如果谁稍微有点打瞌睡,禅师就过来打他、呵斥他。有些邪见比较重的弟子、爱睡觉的人最后坚持不下来,离开了,也有这种情况。藏传也有,汉传也有,这还是很重要的。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忏悔、礼拜。

要么讲到这里吧,本来打算把这段讲完,但时间有点不够……

所以,真正的忏悔,其实我们有这个机会,比如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这七日中,不敢说一点都不睡觉,但是这七日的时间要全部用来好好忏悔,如果有这么一个方法,也算接近这里的打坐方式。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