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2 探寻藏地瑰宝 >> 当代藏医药学者的历史使命-问答-成都中医药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成都中医药大学问答

(一)问:我是2010级藏医班学生,来自阿坝州马尔康县。请问,佛教与科学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答:十年前,我写了一本《佛教科学论》,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后,为它题写了论名。这本书对你的问题有详细说明。

总的来讲,科学是后出现的,是大概几百年前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理论思想。佛教要早得多,按普巴派算法是两千九百多年,按斯里兰卡的算法,也是两千五百多年。科学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的确给世人带来了崭新视角,然而和佛教的无边世界及业因果等认识相比,却又有所不及。

所以,有相当多的智者认为:用佛法可以很好地解释科学,而用科学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佛法。

(二)问:我是来自四川甘孜巴塘县的一名学生。我们藏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有名扬中外的藏医学,还有丰富的文学及佛教思想,对此我深感自豪。但在语言方面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我们的方言很多,在实现藏语言的统一方面,您是怎么看的?

答:在藏地形成统一的普通话,是有必要,不过许多有志于此的人经过长期思考后都认为,这在目前看来是非常困难的。

不说别的,就是词典方面,因为是个别地方自己编写的,所以文字上都无法统一,更不用说语言的使用了。你们也知道,自后弘期以来,卫藏、安多等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零散的区域,现在要把他们的语言统一起来,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有政府参与,或由威望极高的人召集并且施行,或许有可能。否则,即使我们都觉得有必要,要实现这么庞大的工程,暂时来讲,也不太现实。

(三)问:我是来自甘孜州理塘县2010级的学生。我想问的是: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

答:是为做医生而来的。(众笑)

医生有两种:一是给人治疗身体疾病的;一是给人治疗心理疾病的,我们为此而来。

(四)问:我是2011级藏医班的学生,来自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传承藏族的学术思想和高尚人格?

答:作为藏族学生,既然来了医学院,就应该努力求学,在学习藏医学的同时,也要学习中医和西医,甚至了解一些现代知识。

为了培养医德,你们可以学习《萨迦格言》、《水木格言》、《君规教言论》等人规教言,以及《前行引导文》、《入菩萨行论》等修行论典,这些对你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利益。

放假后,你们可以回藏地寺院或佛学院呆一两个月。那里有许多格西、堪布以及品行正直的僧人,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人做事的,跟着学一学。学了以后,我想脾气不好的人会变调柔,自私的人会懂得利他,乃至每个人都会变得虔诚、精进和有清净心。

不要以为出家人什么都不懂。出家人里是有不如法的,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出家人都在进行系统的闻思修行。你们能背《四部医典》已经算智者了,有些大学还奖励五六千块,但在我们佛学院,能背五部大论和各种续部的人,比比皆是。

在现代的知识领域里,我相信你们的老师肯定有渊博的学问,你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在传统的医术实践方面,还是要亲近一些老藏医。他们可能住的很偏远,也可能衣衫褴褛,看上去没什么学问,但是当你亲近他们,听他们讲讲生活的故事,说说行医过程中的体会,可以得到很多领悟。

我不算是个现代的人,也不算是很传统的人,但我很愿意向一些老喇嘛请教人生的经验和做人的智慧。我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你们年轻,对前面的路可能也比较迷茫,所以不妨到寺院或各处走走,寻访一些长者或智者。我相信会有收获的。

(五)问:我是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学生。作为藏族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要学习并回归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困难,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答: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里,不被环境影响的人,的确非常罕见,但此时我们内心应该抱定一些原则。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临圆寂前曾说:“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以此作为你人生的准则。

“莫舍己道”,就是不舍弃自己的道。这对我们而言,就是不论在哪里,都不要舍弃自己的语言和服饰;不要舍弃佛教所赋予的信心和慈悲,要跟人合得拢,不仅是藏族人,跟任何人都要和睦相处;在学习当今先进知识的同时,也不要舍弃自己的思想和传统文化。总之,我们的语言、风俗、文化等优良传统,就是我们的道,不要舍弃。

所谓“勿扰他心”,就是不扰乱他人的心。佛教教导我们以慈悲为怀,以菩提心维护和救度一切众生,即使你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也不要伤害别人,不要扰乱他人的心。

这是上师留下的教言。希望你们常常思维这个道理,能做到的话,不论将来如何变化,都可以把自己神秘而独具特色的教义和文化,展现给世人。

(六)问:我是四川阿坝州若尔盖的学生。就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而言,从古至今,在拜见智者和具德上师的时候,一定要穿戴特殊的民族服饰,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恭敬行为。但今天我们受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都没有穿,对此请您原谅。

答:今天大家是来听我演讲的,不穿藏装没关系,你们平时把藏装放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平时不把藏装当回事,为了听我的演讲才穿一穿,等我走了脱下来一扔,这样藏装不就成了“戏服”,为见上师才穿的?再说,就穿一两个小时,能不能体现你们对本民族的热爱,也很难说。

所以,只要你们不忘记自己的着装习惯,在今天大家都跟着西方走的情形下,随着环境进行穿戴也是有必要的。

问:因为语言不统一,所以来自康藏、青藏、西藏三藏的同学,平时交谈时不能用自己的母语,只能用汉语,对此您怎么看?

答:不光是你们,今天我的演讲也是用的汉语,主办方要求这样。也许是因缘吧,到了汉地城市,我这个“汉喇嘛”也不得不讲汉语。

(七)问:我是来自甘孜州炉霍县的学生。现在我常听到一些大学、中学和小学生在说“大话”,自己根本做不到,但说得挺大,对此您怎么看?

答:你所谓的“大话”,如果是指大愿,就像在承办一些大事时,为了表明决心和毅力发起大愿,眼前看起来似乎有点困难,但以后会慢慢实现,这样的大愿是可以发的。

如果你小时候说“我要做博士”,别人听了,肯定会觉得你的话有点大,但只要你有毅力就做得到。同样的,当佛教徒发起菩提心,“我要将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这个心再大不过了,但你发心后也进行佛教的修持,就一定做得到。

愿力不可思议。你们在读书阶段如果能为藏医学和藏文化发起大愿,同时也努力实践,我想很多事也并不是做不到的。

不过如果你指的是空话——只说不做的那种,说了也没什么意义。

(八)问:我是来自藏药学的学生。您在《苦才是人生》里讲的无常和违缘的道理,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请问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答:《苦才是人生》的销量不错,听说很多人比较喜欢。在这本书里,一方面我讲了一些佛教道理,一方面也介绍了一些藏民族的生活习俗,寓言、故事都有。因为语言很适合现代人,也通俗易懂,所以谁看了都会明白一些人生真相。

问:就如何面对痛苦的问题,请您再开示一下。

答:最近我常说一句话:“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什么意思呢?当你想要得到某个对境而没有得到的时候,如果懂得“这与我无缘”,从而随缘放下,也就没什么执著了;当你生病失去健康的时候,如果想到“我的病是有因缘的”,也就可以释然了。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痛苦”,会为你带来从未有过的感悟和平静。

(九)问:我是西南民族大学藏文系学生,我的家乡在甘孜州。从整个世界来看,我们藏地的环境是非常圆满的,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呢?

答:那天我下来的时候,见有很多汉地的车子正往上面去,说是“去马尔康,那儿环境好,度个周末”。

我们藏地的环境是很有魅力,但要保护它,一定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现在整个世界被称作“地球村”,借鉴一些成熟的东西,应该是不难的。

问:有些藏族老师和学生排斥佛教,您怎么看?

答:这我也听说过,有人甚至说佛教是绊脚石,我听了非常难过。

我们整个民族哪一样不是来自佛教?不说佛经论典,你们学医的人,若否定佛教,不就等于否定《四部医典》?否定佛教,不就等于否定藏文的《诗词》乃至最初级的《三十颂》、《音势论》?

老师们不懂,学生们也跟着不懂,好像佛教真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么颠倒。如果有人真的认为佛教不对,你到寺院和出家人辩论一下,我想用不了很长时间,一天下来你就清楚了。

现在全世界都认为藏传佛教和藏文化是稀世珍宝,你们年轻人正应该好好保护它,不要老想着往城里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所谓“众人抬,柴则轻”,就能够继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给世界带来利益。

(十)问:我是来自甘孜州炉霍县2011级的藏医班学生。佛教中有个偈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个偈颂说明人有前世后世,而后世的心识是从前世的心识产生的,请问如何能证明这一点?

答:生命有前世后世,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用因明推理和科学实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藏地过去的传统里,没有人怀疑前世后世,现在有些年轻人受唯物论影响,开始否认它,而他们的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心识是从物质产生的。

怎么产生的?有人认为是从精血里产生的,有人认为是从大脑里产生的,也有人认为是从心脏里产生的……总之,是由地水火风等物质产生的。但这些不难破斥,法称论师《释量论•成量品》里就有分析,有三处详细建立了前世后世的存在。

如何建立?

我们简单地从身体上分析:这个身体,它是常有的,还是无常的?如果是常有的,那从它上面产生心识,就有恒有恒无的过失。如果是无常的,那是从它的部分中产生的,还是从总体中产生的?如果是从总体中产生,那当身体有残缺时,心识也应该跟着残缺,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是从部分中产生,那因为身体是由无数微尘组成的,所以心识也应该有无数个,但也并非如此。

所以,用智慧一抉择就能发现:心识不是从身体产生的。对心识而言,身体只是俱有缘,而不是亲因或说近取因。

它的近取因是什么?是前面的心识。因为心识是明清的,这跟无情法的身体等任何物质都不一样,而这个心识要产生,它只能依靠前前心识的相续流动来生起,而绝不是物质。如果单单依靠物质就可以,那现在最顶级的科学家,用最尖端的技术,为什么连一只蚂蚁的生命都创造不出来?

当你了解到这一点,再去追溯今世最初那个心识的时候,就会知道,它绝对是来自于前世的生命。

对于前世后世这个问题,其实科学界也是承认的,慈诚罗珠堪布的《前世今生论》里就引用了史蒂文森教授和塔克尔博士的许多案例,他们都是结合了科学思想,对这一命题作详细说明的。

塔克尔博士是史蒂文森教授的学生,他合集的许多有关前世后世的书,在当今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讲述的都是真实案例,其中有很多人能回忆前世,对他们回忆起的那些人物或场景,科学家们用种种方式作了严谨证实,证实后他们认为:的确有前世后世。否则,就解释不通了。

在科学案例和因明推理面前,如果有谁还要怀疑,那你最好到寺院找人辩论,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去辩论一下。辩论完了,我想你会承认的。

(十一)问:我是来自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学生。因明学里讲到法相、名相和事相,在法相的安立上我有一点疑惑:比如说火,火的法相是“暖热”,但这样热水等事物就不相应了;推理中说“有烟必有火”,但火星有火却没有烟……诸如此类。当用一些新的事物或名词作比喻时,这种安立是否还成立?

答:法相、名相、事相,这在《释量论•第一品》、《量理宝藏论•第八品》中都有细致阐述。

关于法相的安立,最主要的一点:它是在种类上安立的,不是在一些个别法上安立的。

比如,人的法相是“知言解义”,那意识不全的人或刚出生的婴儿,是不是就不是人了?没有这个过失。因为法相安立在种类上,种类上周遍,也就周遍于名相了。火的法相是“暖热”,热水也有暖热,那它是不是也是火?当然不是,因为这是非同类事物。

总之,法相如果是从个体上安立,就会有不遍的过失。比如说人,要是你分开安立,就有西方人的法相、南方人的法相……这样就有法相无量的过失。所以,一定要从种类上安立,这样不会有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