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4 只为一颗“心” >> 大圆满前行的重要性-问答-中国文化书院1 🎬 🎬 返回
字体: A- A A+

中国文化书院现场问答(一)

(一)问:堪布您好。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我觉得有点矛盾,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答:《金刚经》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百业经》说有,“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对此我们佛教徒要明白,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

空所表述的是本质或胜义,在这一层面,轮回中的一切都是空的:吃饭走路是空的,你是空的,我是空的,问是空的,答是空的,身是空的,心是空的,北京是空的,人间是空的,地狱是空的……

如今这已不仅是佛教理论,在分析物质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从分子、电子、夸克抉择到场或能量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种不存在实质的了解——类似于空的认识。他们感到惊讶,玻尔说:“谁如果在量子面前不感到震惊,他就不懂得现代物理学;同样,如果谁不为此理论感到困惑,他也不是一个好的物理学家。”

在这样的物理学家面前,这个茶杯存在吗?他们认为,其实它没有实质的体性。崇尚并理解现代科学的人,当看到佛陀的般若思想时一定很惊讶:为什么两千五百年前,就有人说出了这个道理?

如果一切万法是空的,为什么又有天界、人间和地狱,以及因果轮回?

这是显现层面。在显现层面,六道轮回并不虚妄,直到你证悟真理或实相之前,它在我们面前都会存在。也就是说,轮回的本质虽然是空的,显现上却有。

既是空又是有,难道不矛盾?

《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个法的显现和它的空性是不相异的。现实中的杯子,是一种显现,它存在;但物理的观察认为,它的本质是众多的微粒,或者无实质状态。

“既然是微粒,怎么能装水呢?”如果你问物理学家,那他也会回答:“‘装水’不是在微粒层面上讲的,是微粒聚合的显现的作用。”

因此,两种层面不能混淆。

佛陀初转F轮时,讲述了业因果和轮回,二转F轮抉择万法空性,三转F轮阐释光明。在本体上,空性和光明是不二的,科学家最多了解了单空,对光明没什么认识。然而实相并不是一个单空,如果是,“什么都没有”不就是真理了?所以,密法的教言强调:一定有光明的法性存在。

和学者们的部分了解相比,佛陀的认识不仅完整,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解脱。一个众生能否解脱,就在于他对“我”和“无我”的认识。

不观察时,我们都认为有“我”,你也有“我”,我也有“我”。但一经观察,身体不是“我”,思想不是“我”,里面没有“我”,外面也没有“我”……其实是“无我”的。

虽然“我”和“无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但实际却并不矛盾。迷的时候,我们认为整个身心上有“我”,佛教称之为世俗状态,是一种假象存在;而悟的时候,你就明白“无我”了——是对同一个身心。

你们看这个杯子,我前面说它“难看”,后面说它“好看”,是同一个杯子。相违吗?这就是中观。

问:藏传佛教里有一种修法叫男女双修,这个问题我一直比较迷惑,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

答:双修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佛学会会长甘耀权教授,在“第二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上回答说:双修是藏传佛教很高的修行方法。他的上师是刘锐之大德,刘锐之的上师第二世敦珠法王是在家身份,修的就是双修法,但考虑到弟子的根基不够,法王没有将这个修法传下来。

后来我补充说,这个修法即使在藏地,也绝对不流行,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在我们学院求学二十多年的人,他们几乎走遍了藏地的所有寺院,但从未发现有人在修双修法。相反,有些正规道场在守护戒律方面,比汉地的律宗道场还要严格。

双修的修法是有的,不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里也有。我在不同场合开示这个道理的时候,引用过《华严经》等经典的教证和公案。

这一修法立基于很高的见解。《坛经》里说“烦恼即菩提”。什么是烦恼?贪、嗔、痴、傲慢、嫉妒是烦恼。既然是烦恼,也就是菩提。

小乘认为,智慧、悲心、信心是好的,清净,是菩提之因;贪、嗔、痴不好,不清净,你看男女执著的心态,怎么会是菩提?无法理解。然而在本质层面,贪心不存在,断贪的智慧也不存在,全是执著而已。

也因为这种见解,有相当境界的密宗瑜伽士,甚至被要求将人肉、大小便等一般人认为不清净的东西当作供品供养三宝,以此断除执著。当然,得有这个境界才行,否则是不允许的。

同样,双运相代表的,不是贪心,佛菩萨如此示现,是为了断除那些具有相应见解的修行人的男女执著。没有这种境界的人,借“双修”名义行贪心之事,会修偏。藏地过去有过这么一段历史,但自阿底峡尊者来藏以后,作了禁止。此后就鲜有人修了。

任何一种修法都是为了悟道——了悟现空不二的真相。空是心的本体空性,也即智慧;现是心性的本具光明,也叫方便或大悲。现空不二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而以形象呈现时,就是佛父佛母双运:佛母代表空性智慧,佛父代表显现光明。

在一般人看来,佛父佛母无非世间男女,是平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像长短、高低等对立元素一样,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但在对实相有所领悟的人看来,这种双运相直接提醒他的,是现空不二,没有庸俗的执著。

(二)问:大圆满注重哪个传承?

答:大圆满传承有三种: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都很重要。

《前行》讲“上师瑜伽”时,有专门介绍,我还做了一个图。

问:宁玛派的五加行,要求一定要大礼拜,但萨迦派的修法中,似乎不是特别强调大礼拜,请问在修行上,大礼拜这个修法是不是可以忽略?还是必须的?

答:如果你修的是宁玛派,就不能忽略,一定要修;如果是萨迦派,他们不要求的话,不修也行。

每个医生的方子,可以不同。如果你看这个医生,他的方子要加这味药,那你就照方抓药,不能省略。同样,选择宁玛派也好、萨迦派也好,即使你不是这一宗派的,当你选择了以后,就应该原原本本按着这一宗派的仪轨和窍诀来修。

各宗派有差别是正常的。比如风脉明点,有些修法说精脉在右边,有些说在左边,你修哪一个,按它的要求来修就可以,并不矛盾。加行也一样,不能因为这个宗派没强调,你修别的宗派时,它要求了你也不修;或者这个宗派强调了,你修别的宗派时,它不要求你也加一个,这些都不合理。

修什么法就依着它的传承来,这是要点。

不过磕头的功德很大,我们宁玛巴要求磕头,是因为它能够对治傲慢。没磕过头的人总是有点傲慢,当你在佛菩萨和传承上师面前,放下世间的价值观,五体投地磕过十万个大头以后,人也就谦虚、调柔多了,这时候修行起来也就便利了。

问:大圆满里有心部、法界部和窍诀部,按说是不公开的,需要灌顶,随意看会犯盗法罪,但现在市面上流传了很多这种教材,是不是心部和界部以下,不修五加行、不经上师开许也可以看,窍诀部要由上师决定?

答:我在学院传大圆满时,要求他们一定要先得灌顶、修完五加行才可以听。我译的法本也不公开。

有趣的是,一说“公开”,反而没人听,《前行》是完全公开的,但听的人不多;一说“保密”,像《上师心滴》、《大幻化网》、《六中阴》,本来是为方便学院具有资格的道友印的,外面却卖得很多。

不过你们要知道,没有得过灌顶、修过加行,也没有传承的人,即使你翻了法本,法义也不会入心。因为一方面有空行护法的守护;另一方面,密法的道理很深,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会懂,不经过一层一层的“手续”,看了也不会了解。

那这种人是不是犯了盗法罪?可能也没有那么严重。看后生了邪见,才是犯盗法罪的界限。

当然,大圆满密法要求严格保密。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保密很难,但如果你能尽量保持一种保密的态度,得到的加持也就殊胜。

(三)问:念诵百字明时,咒轮该怎么观想?

答:百字明咒轮要观想为立体的。中间是吽字,其他的咒字围绕在外面。咒轮一般都要求这么观想:中间是一个,其他的环绕着它。

问:咒轮往哪个方向走呢?

答:右旋。

问:在供曼茶罗时,一个是三十七堆,还有一个是七堆,具体怎么修?

答:曼茶罗有两种,一个是所修曼茶罗,摆放在佛堂里作为修行的对境;还有一个是所供曼茶罗,自己实际修持用的。修的时候,先供一遍三十七堆曼茶罗,再供一个三身曼茶罗,之后开始供七堆曼茶罗。七堆曼茶罗供十万遍,要计数。一边念修一边计。

具体修法,可以看《前行》和《前行广释》。

问:念百字明用汉语行不行?您能不能为我们念诵一遍?

答:汉语是音译,藏语、汉语一样。

下面我念一遍:“嗡班匝尔萨多萨玛雅 玛呢巴拉雅 班匝尔萨多迪诺巴 迪叉哲卓美巴瓦 色多喀友美巴瓦 色波喀友美巴瓦 阿呢Ra多美巴瓦 萨尔瓦色德玛美抓雅匝 萨尔瓦嘎玛色匝美 则当希央格热吽 哈哈哈哈伙 巴嘎万 萨尔瓦达塔嘎达 班匝尔玛美门匝 班则尔巴瓦玛哈 萨玛雅萨多阿。”

(四)问:网上有一套3D的金刚萨埵观想视频,看着这个观想可以吗?

答:可以。以前益西彭措堪布制作了一个,里面百字明和金刚萨埵心咒的观想都有。

问:这个修法是从法王如意宝开始,只有几十年的传承吗?

答:其实汉文《大藏经》的唐密部分就有。以前我翻阅过,里面讲了许多金刚萨埵修法及百字明的功德,不过不叫金刚萨埵,叫普贤王佛。

这个修法历来在汉地没有广弘过,而藏地早就有了,几百上千年来人人在修。所以,它不是从法王如意宝开始的,传承也不只这几十年。

不过,也的确是从十几年前,法王如意宝针对汉地众生安排了金刚萨埵法会起,汉地的各个道场才开始大力提倡的。可以说,它在汉地的广泛弘扬,与法王如意宝确实有着特殊的因缘。

问:一念咒就犯困,是业障吗?

答:没事。昨天我也特别困,后来一想:“是不是‘世界末日’的原因?”(众笑)

(五)问:故意作的业和不是故意作的业,在果报上有区别吗?

答:有区别。详细的道理,你可以从《业报差别经》、《阿含经》及《俱舍论》等经论中了解。

简单讲,故意作的业,不论是善是恶,它的果报成熟得快,力量也强大。而无意中造的业,比如走路时踩死小虫,发愿吃素的人无意中吃了肉,这些业轻微。

问:在我帮助这个人的过程中,他伤害了别的人,我有过失吗?

答:你一心一意帮助这个人,没有害其他人的心,就没有过失。

以前我帮助过一个贫困学生,当时是出于同情,希望他有前途。但没想到,后来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伤害了很多人。我帮他有过失吗?肯定没有,因为我是利益他的心。他做坏事只会害自己,对我不构成损害。

问:那个业由他自己承担?

答:对。我帮他是一颗好心,好心不会有恶报。业依赖于心和行为,我的心和行为清净,没想过让他造恶,他要造恶,就自己承担。

问:也就是说,是从自己发心的那个点来判断。

答:对。随着心的差别建立善恶。

问:有些人长得不帅,但是你就是很想亲近他,请问这是因为他的魅力,还是什么?

答:可能是因缘吧。

佛教认为,初次见面时,如果你对某个人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好像以前认识他”,“怎么这么亲切”……那很可能有些因缘在里面。

这种因缘有两种: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高僧大德,真正的善知识,你对他有欢喜心、清净心,这种善缘会给你带来解脱和快乐。

但如果是个一般的世间人,你对他的执著,也许源自前世你们在佛菩萨面前的共同发愿,“愿我们生生世世在一起”。也许没有这么幸运,即生一见面就很亲切的人,说不定前世是很敌对的,彼此负有债务,“你欠了我、我欠了你”,是亲是怨,难以确定。

因缘很复杂,有时要牵扯很多生世。

最近我在翻译明珠多杰的传记。他是宁玛白玉派中天法派的创始人,能回忆两百多世。在这两百多世中,他回忆自己有时变成动物,有时变成人,什么样的情形都有。其中,他跟这一世的上师乔美仁波切,有好多生世的关系,比如,有一世乔美仁波切转生为马,他就转生为一匹小马……诸如此类。

现在我只译了一百多世,还有一百多。每一世的故事都很短,不像《百业经》,文字很略,例如“当时他变成什么,我变成什么”,“当时他是怎么死的,我是怎么死的”……一段一段的,很简单。

看了以后,你会感受到业的力量。再看今生自己与他人的相遇时,不管是和你的上师还是其他人,你会相信,这背后一定有很多生世的因缘在。

(六)问:汉地弟子选择上师很难。戒律严格的,形象比较保守,不好接触;有才华的,涉猎广泛,又特别开放,请问该怎么选择才恰当?

答:保守的也好,开放的也好,先观察很重要。

不观察就依止,只是凭着一时冲动,往往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弟子的信心变了,上师的加持没了,弟子诽谤上师,上师辱骂弟子……这都是依止前没有观察的结果。观察后再依止,人不容易退,如果是具相的上师,不论上师怎么显现,我们都可以随学《华严经》里依止善知识的公案,以信心依止。

戒律清净的上师,可能会有点保守,藏地寺院里有很多。他们来汉地的机缘不多,即使来了,因为语言不通或者性格太严肃,显得不太好接触。不过,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上师,时时敲打你、监督你,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好处。

开放的上师比较随和,如果他有些善巧方便,也精通佛法,那么你在依止过程中,一方面比较轻松,一方面也能够学到佛法,这也是很好的。

总之,上师的行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依止他的过程中能不能得到佛法。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不了解这点。他们依止上师,完全是依止他的微笑或行为,有点像感情依赖。但感情会变。如果你依止一段时间,始终没学到佛法,感情一变,信心也就没了,那时候很可能依止不下去了。即使不是这样,一旦无常显现,既见不到上师,又没有得到佛法,就悲惨了。

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上结缘,这才是依止的真正意义。

(七)问:禅宗是从佛陀一代代传下来的,有个传承图,《大圆满前行》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答:都是一样的。

《前行》里有显宗教言,也有密宗教言。显宗教言传自释迦牟尼佛,而密宗教言自普贤王如来开始,此后的十二位大圆满本师中,释迦牟尼佛也是其中之一。

佛陀所传授的密法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佛陀在世时传授的,像《时轮金刚》、《文殊真实名经》等;一部分是在佛陀涅槃二十八年后,由胜心天子、国王匝以及莲花生大士和布玛莫扎等传下来的,这些都有授记。

最近我刚刚译完第二世敦珠法王的《藏密佛教史》,里面讲述了释迦牟尼佛、二胜六庄严以及后代藏传密法的所有传承故事。

问:他们有种说法,佛陀初转F轮讲的是小乘佛法,二转F轮讲大乘般若,三转F轮讲了金刚密乘法,可以这么说吗?

答:从间接的角度,可以这么说。

一般的说法是,三转F轮着重讲如来藏光明和清净刹土,有些道理虽然不像密宗讲得那么明显直接,但以隐藏的方式也宣讲了。包括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龙猛菩萨的《赞法界论》等,也是围绕这点阐释的。

因此,即使没有“三转F轮是密宗F轮”的说法,理解上也应该知道,它所讲的和密法是很接近的。尤其是像“一尘中有尘数刹”等这样的道理,一转、二转F轮中是根本找不到的。

问:这三转F轮有没有次第?

答:有次第。第一转F轮针对一般根基的人,讲因果、讲四谛、讲万法的存在,还不能讲真正的空性,不然他们接受不了;第二转F轮才讲空性,说万事万物是没有实质的;第三转F轮宣说了光明,因为实相不是单空,否则会堕入断边,还有光明部分。

这是总的根据众生的根基这么宣说的。如果就一个人修行大乘的次第来说,可以归结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次第中,也即中观的四步境界:空性、双运、离戏、等性。

(八)问: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了很多情诗,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对他的这些诗,我们应该怎么看?

答:仓央嘉措是著名的诗学家。在他的诗歌里,既反映了普通人对情感和社会的理解,也反映了修行人对佛法和人生的感悟。

可能是他比较特殊的历史身份——一方面是活佛,要面对修行,一方面又是政治人物,要处理政事和世间俗务,让他的诗歌充满了复杂意象。不过,也许正因为这些,他的诗歌广为流传了。

一般我们认为,他的诗有外、内、密三层意思。表面上讲的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很迎合世人口味,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授记或预言,甚至涉及到甚深修法。比如:

“夜里去会情人,早晨落了雪了,脚印留在雪上了,保密又有何用”,“守门的老黄狗,心比人还灵,别说我夜里出去,今日清晨才回宫”……

这些一般人看就是情诗,但实际有很多意义。

(九)问:放生过程中,放鱼的时候,有的鱼死了,有的被人捞去了;放鸟的时候,有些不走,有人就往空中抛,这样会不会惊扰它?这是积福还是造业?

答:我发愿放生、劝人放生,已经二十多年了。我特别欢喜这件善事。

你说的这些情况是有,社会上也有人不提倡放生,认为放生有弊端,但我们不能因此说“放生没有意义”,“放生不是修福”,不能这么说。我认为放生是百分之百的善法,功德非常大。只不过,方式方法上确实要注意,否则就是对生命和钱财不负责任。

放生的人要会观察:能不能存活?地点对不对?这些要事先考虑好。有一次他们放鸟,不是在公园或者山上,就在大路上放,结果车一来,好多被压死了。这是不负责任的。

慈诚罗珠堪布放生的时候,他们有经验的一帮居士会提前两三天开车去找好地方,有时候是三四小时车程以外的地方,这就比较安全了。

问:我们那个放生群都发愿吃素,但“佛法不离世间觉”,有时我们也会坐到荤桌上,请问该怎么解决类似的冲突和矛盾?

答:平时能吃素最好,实在不行,放生的时候一定要吃素。否则,一边放生一边吃肉,善法就不清净了。

“佛法不离世间觉”,是让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懂得随顺世间,并学会从世间觉悟真理。但这并不是说,世间人吃肉,我也吃肉,世间人偷东西,我也偷东西,世间人干坏事,我也干坏事……不是这个意思。

有些事可以随顺,有些事不能随顺。

(十)问:现在市面上有堪布的书,我在读,也推荐给朋友,不知道仅仅读这样的书,可不可以修行究竟?

答:《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是把我平常讲课时说的道理、讲的故事集合起来,用适合世间人的语言写成的书。每一篇都不长,很快就能看完。

看这些内容,改变一些观念是可以的。知道我们以前哪些行为不好,知道将来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变得善良,甚至可以学着积福累德。书中也提到了死亡问题,这没什么不好,对现代人有警醒作用。

至于能不能让一个人的修行究竟,这得看根基。禅宗的某些根基,听一个简单教言可以开悟,如果是这种根基的人,也不是不能开悟。

问:我一直跟我的师父日常法师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您对这部论典怎么看?

答:1997年的时候,我得到日常法师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一些磁带,当时有点空,就天天拿着一个黑色的小录音机听他的课,听了一大半吧。我很喜欢日常法师的讲课。

后来益西堪布也讲了一遍,讲得非常好。

《广论》后面部分,可能很多人不懂,其实当时宗喀巴大师撰著那一段内容时,也觉得太深,怕没人懂就准备放弃了。但此时文殊菩萨现前,鼓励他写完,他这才把整部论典著作圆满。这部论典非常殊胜。

我常说,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宁玛派的《大圆满前行》,是当今最圆满的修行百科书。

问:我们的人生有限,可不可以在梦里也修行?

答:要在梦里也修行,有一定的难度。宁玛巴密法里有这种窍诀,只是要求的层次比较高。不过,喜欢这样修的话,也可以常常祈祷发愿。

问:一阐提或精神有残缺的人,能修行吗?

答:“一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人,一般来说,这种人是无法修行的。不过大乘的观点有所不同,《坛经》和《经庄严论》都认为,没有绝对的一阐提,有邪知邪见或者业力深重是暂时的,将来有了因缘,一旦对佛法生起信心,也可以解脱。

因此,对那些不信因果、有邪见的人,或者精神有点障碍的人,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要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让他们和佛法结个善缘。马鸣菩萨本来是外道,排斥佛法,有大邪见,无疑是“一阐提”了,但后经佛教上师的度化,他成了杰出的弘扬佛法者。

佛教的精神是度人,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尽量启发他的善根。

问:如果是精神病患者,他自己没办法学佛,但我们可以为他祈祷,帮他积福消业,对吗?

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