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21 返回
字体: A- A A+

第21课

仁波切 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圣大解脱经》的功德非常大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圣大解脱经》,这部经的功德确实非常大。之前讲过,以前我小的时候,去炉霍县城一个熟悉的人家里,他们家的老人叫桑登嘎洛,他天天拿一个《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好多年中每天都念,长年如一日。我们几个小孩子去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们讲《圣大解脱经》的功德、诸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信解菩萨求法的功德等等。所以,我从小就对《圣大解脱经》有很大的信心。

而且在藏地,对这部经特别特别重视。有一位老师父,年龄接近一百岁左右,每天早上四点起来,天亮之前念一遍《圣大解脱经》,从小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藏地念《圣大解脱经》的修行人很多,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

这次讲的过程中,我对比了藏文版和敦煌版进行校对,最后讲完的时候,根据这次重新校对的汉文本,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版本,这样以后念诵、学习都比较方便。以后也会跟大家提供转经轮,现在暂时不着急,先学习《圣大解脱经》。

我昨天看了一下,按这次新印的书来算,今天能讲到一半,还有一半的内容,大家应该有信心。我希望,如果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听了,一定要坚持听完,如果中间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没办法当场听,现在也虽然没有直播,也要通过其它方式把后面的部分接上。现在很多人跟以往一样特别认真地在学,这很重要。

今天紧接着讲。

虚空藏菩萨问了佛陀二十个问题,其中前面的七个大问题已经讲完了,佛陀对每一个问题用四个法来做解说,前面已经讲了二十八个法。下面还有十三个问题,今天不一定讲得完所有的大问题。不管怎么样,大家一定要记住。现在要求大家写日记,一天如果学到了这四法,记下来,也许对你的修行有非常大的帮助。

言行恒时随顺友

前面讲到的课当中,尤其是昨天讲的随顺他众和对别人的功德产生随喜心,这两点真的很重要。

大家以后在发心、弘扬佛法,或者平时修行和生活当中,一定要有随顺他众的心。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也讲过随顺他众。随顺他众,不是说“别人做什么,我就跟着他”,不是这个意思,否则跟着有嗔恨心的人,随顺嗔恨心,随顺贪心、随顺嫉妒心……也不是这样的。在不舍弃自己根本修行的情况下,尽量与人和睦相处,作为修行人真的很重要。否则,佛教徒比不学佛的人还要难以和解,烦恼也特别重,人际关系也特别不好,自己的内心也经常因为小小的事情痛苦,确实学佛不一定是很成功的。

所以,一定要知道昨天前面讲到的第七个问题中的四法。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化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常求利安众生。二者自舍己乐。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除髙慢。是名为四。

第八个问题,作为菩萨具足四种法,则能善于教化众生。何为四等法呢?

善于教化众生的四个窍诀

第一,常求利安众生。我们很多人学了大乘佛法以后,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想教化众生,这种心态很好,尤其是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善说海》以后,可能是无著菩萨的加持,确实很多人只要自己有能力,还是乐意帮助别人、教化众生,有这颗心。但是光有一颗好心能不能教化众生呢?还是很难的。如果具足这四种窍诀,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度化众生很容易。

一般来讲,凡夫人不一定以利益众生为主,给众生带来利益和快乐不一定是你的首要任务。但是作为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善于教化众生的人,要想尽一切办法利乐有情,为他暂时提供包括吃的、穿的,或者精神上、物质上很多方面的“利乐”。利益和让众生安乐,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自舍己乐。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舍弃自己的快乐。如果一直想着自利,那众生也不傻,刚开始可能有暂时的迷惑,以为“他是为我们”,后来慢慢直接、间接看出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原来他口头上说得非常漂亮,实际上就是做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没办法调化众生。真正想调化众生的人,实际行动中尽心尽力地饶益有情,哪怕一起坐车、一起吃饭,一起在任何地方。自私自利特别严重的人先考虑自己,好吃的、我来,好穿的、我来,好坐的地方、我来坐,在别人面前耍聪明。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过一段时间,也会发现“那个人是真正具有利他心的”“那个人口头上说得很好,但实际上就想着自己”。舍弃自己的安乐,是第二个利益众生的方法。

第三,和柔忍辱。说话、言行举止不是简单粗暴、特别冲,动辄开始威胁,动辄给别人带来痛苦,不是这样的。作为大乘菩萨,他的微笑、他的表情特别和蔼、善良、温柔,而且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有非常坚韧的毅力,有安忍的心。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忍耐心很弱,稍微有一点挫折,“那我不干了,走了,钥匙交给你,我不想待了……”这种人能不能利益众生呢?肯定没办法。你要想到一个地方弘法,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肯定会遇到各种特别麻烦的事情,遇到各种弟子的邪行,很多野蛮人对你各种不公平的攻击,这些肯定会有,如果这些忍不下来,那你度众生就“没得说的了”。确实,心的坚定很重要,如果心没有非常坚忍,谈不上利益众生,而且自己生活也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第四,能除髙慢。在跟众生交往时,应该跟众生打成一片,完全没有架子,不是高高在上,觉得“我是很了不起的”。现在有些领导,尤其世间稍微有一点财富、福报的商人,根本不把下面的人看成是人,觉得“我手下的人无所谓”。但是真正菩萨的行为,虽然他的功德和智慧,很多人都没办法与之相比,但是他的姿态和行为,完全可以跟人公平共住,用现在的话来讲,说话、做事非常接地气,世间人完全能接受,这很重要。

其实傲慢真的是很愚痴的行为,《入行论》中讲:“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痴我何故,骄慢不侍众?”愚痴的我为什么这么骄慢?为什么不恭敬众生?《思益菩萨请问经》里是“骄慢”,藏文是“懈怠懒惰”。其实懈怠也是傲慢的一种表现。如果在众生当中特别傲慢的话,度众生不一定很成功。前辈的高僧大德、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处在众生当中,他们内心没有特别高傲、自认为了不起,他的功德完全超过很多人,但是他的姿态、行为,完全跟众生平起平坐,甚至亲自给众生做牛做马,一直服务众生。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也想帮助别人,非常坚强,而且没有傲慢,大家应该都很认可,都觉得“这个人太好了”,这时候你说什么,也能逐渐逐渐利益众生。

菩萨度化众生事业广大的原因

为什么确实有些菩萨度化众生的事业非常广大?背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前世的发愿、福报、福德;还有一方面,他随顺众生,能知道众生的心。有些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完成任务,在众生面前故意作秀,不是这样的,菩萨完全没有傲慢,内心想帮助别人,不是一直想着自己的安乐。这种人有教化众生的能力和因缘。

在座的各位,以后到各个地方去,可能刚开始想要建一个道场,修一个寺院,要灌顶、传法,但如果建完道场以后,首先看看“我的法座怎么样”“我的床弄得怎么样”,把自己弄得特别高。下面的人很聪明,也会知道这个人不值得依止,慢慢就会全部离开。如果你真正内在的功德很不错,外在特别随顺人……有些人的行为真的很吸引人,包括有些世间领导,我都很佩服,一点怨言也没有,心特别宽广、大方,跟谁都关系特别好。世间人都能做到,那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品质的话,应该非常遗憾。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四。一者常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于一切众生。常为菩提。三者亲近善知识。四者称扬大乘。是名为四。

第九个问题,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还有四个法,能使我们生生世世不失去菩提心。这个很重要。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这辈子好不容易遇到大乘佛法,如果想要生生世世不舍弃菩提心,有什么办法呢?有四个窍诀。你们要将这些法看成窍诀,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个世间的老师告诉我们的。

生生世世不失菩提心的四个窍诀

第一,常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作为一个佛教徒,经常祈祷、忆念,常常想着十方佛陀,像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生佛、西方的阿弥陀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中方的毗卢遮那佛,常常想着四方四隅,或者所有十方三世诸佛的总集是自己的根本上师。经常想着佛陀,经常想着菩萨。我也要求大家出门带着释迦牟尼佛,就像《白莲花传》后面讲的,释迦牟尼佛是所有浩瀚寂猛本尊的总集,也就是说,所有十方三世寂静和忿怒的总集是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佛教徒,要想不舍弃菩提心,经常想:菩提心是释迦牟尼佛或者是三世诸佛赐予我的,对我来讲特别珍贵。经常想着佛陀,经常祈祷佛陀,这是第一个。

第二,所作功德等。以施之于一切众生。常为菩提。转绕、念经、闻思、磕头等,每天所作的所有功德施予一切众生。藏文中“施”的意思是回向,当然回向的意思也是布施、给予。自己所做的所有功德,哪怕念经、放生、持戒等等,应该想到天下无边的所有众生,愿他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普贤行愿品》,或者《生生世世发愿文》,或者用一些简单的偈颂回向。

出家人一直在持戒,包括有些居士,在每个月的三十、十五等重要的日子守八关斋戒,非常好。希望做完善根的时候,一定要回向。今天圆满持了一天斋戒,一定要回向功德,不是回向“让我健康、让我减肥、让我长得好看”,不能这样,应该将今天所有的善根回向众生,令天下无边的众生获得佛果,这样来回向。所做的大大小小的所有善根,这样回向,不会失去菩提心。

第三,亲近善知识。不失去菩提心,要依靠善友和善知识的力量。依靠自力的话,凡夫人的心很容易变化多端,今天很好,但是依靠恶友瞬息万变,很快堕落万丈,有这个可能性,所以,要经常亲近善知识。《法华经》中也讲:“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如果我们亲近了很好的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能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菩萨的道,而且随顺这样的上师而学,很容易得见恒河沙数的佛。我们将来见到佛陀,将来得到真正的开悟,不失去菩提心,也特别容易。《大悲经》中云:“诸善知识,及善等侣,能生善心,相续流注。”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亲近善知识和善道友,相续当中能生起善心,而且这样的善心会于千百年中传下去。所以,依止善知识真的很重要。凡夫人特别容易被恶友所转,要依止善知识,这是不失毁菩提心的根本,否则初学者很容易毁坏自己的善心。

第四,称扬大乘。自己应该先懂得大乘的功德,跟别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自己也尽量宣说大乘的功德。我看到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称扬大乘功德经》,里面有好多比喻,比如:此乘如地,普能生长,世出世善,故曰大乘。大乘相当于大地一样,能生长万物,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善也都能生长,以此原因叫做“大乘”。这是地的比喻,还有水火风等等很多比喻。

我在藏文中没找到《称赞大乘功德经》。这部经的内容不太多,前面有一个长行文的缘起,后面以大段的偈颂赞叹大乘的功德。应该是玄奘翻译的,建议道友们最近要看一遍。如果藏文中找到这部经了,给我说一下;如果找不到,我有可能翻译。不过,我翻译不翻译你们也无所谓,我在的时候不一定有人看。人一般都是这样,人在的时候都无所谓,有嫉妒心等,包括我现在翻译的汉文不一定很重视,如果不在,也许可能会有一些重视。

汉文的《大藏经》中有特别珍贵的经,比如前面翻译的《遗教经》,以及《四十二章经》等等。《四十二章经》前面有个很好的缘起,方便的时候可以讲一讲。藏文当中也有一些经典是汉文当中没有的。

其实如果能翻译很重要,我们这里有一些精通藏语和汉语的人,希望你们先慢慢学、慢慢练,暂时不要立成文字。我从1987年到1997年之间,除了《萨迦格言》是1995年翻译的之外,其它基本上没有立成文字,包括《大圆满前行》,后来也修正了很多次。很多知识没有成熟就立成文字不行。但到一定的时候,不翻译的话,人生也短暂。所以没有离开人间之前,我争取每年翻译一两本书。原来我想过把《大智度论》翻译成藏文。还有《大涅槃经》,藏文中有一部分没有,以前有一个色德班智达,他很想翻译,后来各方面的缘起没有成熟。《大涅槃经》也很重要。但寿命很短暂,再过五年可能眼睛也不行,人生还是很短暂的。

你们个人也要想一想,过了五十、六十,好像确实很多五根都不行了,心力不足,五根无力……人的寿命真的很短暂,短暂的时间当中应该把肉体运用起来,该做的事情赶快做,因为后面会有许多四大不调的病。

人到了五六十岁以后,就会经常谈论健康问题。以前上师如意宝早上起来和他妹妹互相问候:昨晚上睡着了没有?睡得怎么样?当时我想,为什么这样问呢?如果睡不着、多看书的话,多好呀。当时年轻、没什么病,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上师的教言还是很有甚深的意义。到一定时候,虽然想弘扬佛法、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但好多都不行了,大量时间用在吃药、按摩这些方面。人生还是比较短暂。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具一心。而无杂行。何等为四。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三者求法无厌。四者如所闻法。广为人说。是名为四。

第十个问题,还有四法,可以一心一意地修行、求法,不会学得很杂、很乱。我们经常说“一心念佛”,不要杂修,不要杂行,不要修得太乱了。人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还是专注、专一好一点;如果修得太杂,依止的上师太杂,或者做的事情太多,到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楚,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这是很可怕的。想要成功地、专心致志地修一个法门,有四个窍诀。

一心专注的四个窍诀

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第一是远离声闻的心,第二是远离辟支佛的心。大家都知道,声闻、缘觉的心,虽然他们求解脱,求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一半,修四谛、修十二缘起,但最主要的,自己希求快乐和寂灭、解脱。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想一心一意修成功的法,先要远离像声闻缘觉一样自私自利的心。

第三,求法无厌。求佛法没有厌倦心。好多人听一节课、两节课,最后坚持不下去。前几年在网络上讲课的时候,每一次的第一堂课,人多得不得了,用曲线表示……慢慢到后面很少,是因为中间有厌倦心。其实听课求法是比较难的,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有厌倦心,不会成功。想一心一意专注一个法,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了求得四句偈颂,怎么样舍弃头目脑髓求得正法。我们应该有无厌倦的心,很重要。

世间人讲一节课、补一节课、花四百块钱,培训一节课、要多少钱……当然世间知识应该有价值,但可能出世间法的价值更多。一个堪布说,某一个人在外面授课,开课时,每个人一个月交一百块钱,有五百个人,他赚钱很多。我说,这不算什么。如果佛教徒要赚钱,也容易,但这不是佛教的原则。

自己没有付出、没有交钱的话,不知道佛法的难得,好像无所谓。但世间人,尤其在西方求法,必须交钱,交完钱以后,一分钱也不浪费,中间不打瞌睡,一直很认真。原来法王去西方时,法王提前五分钟讲完了,下面有人说:你可不可以继续讲,还有五分钟,我们钱都已经给完了……如果佛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有提醒的作用,但这样不太好,我们不太赞叹通过收费来收弟子。西方当时是实在没办法。释迦牟尼佛没有收费,前辈高僧大德也没有收费,法王如意宝传法和灌顶的时候也不收哈达,这是很好的一个传统。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佛法的珍贵性,不然中间生起厌烦心,不重视。

第四,如所闻法。广为人说。自己听到的法一定要广为别人宣说。当然你听的时候要认真,没有学好、粗心大意、夸夸其谈没有什么用。法师一定要细心地讲,自己不要一直说大话,夸夸其谈不是很好,一定要先充实自己。《大宝积经》中讲:寡闻菩萨无法雨相。比如说晴天不可能降下雨水,同样的道理,寡闻菩萨不可能给大家讲出法语。辅导员、法师、堪布,如果肚子里真的有丰富的世间和出世间的知识,那他讲的时候很有意义;如果没有学问知识的积累,讲出来的东西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有了善心,最好讲;但是没有的话,不讲好一点。《大法炬陀罗尼经》中云:“慈心说法,成大功德。能令佛法,久住于世。”作为法师,用慈悲心悲悯众生,讲经说法,成就大的功德,依靠这种行为,能让佛法久住于世。《增一阿含经》中提到,佛陀在世时,比丘当中有最广闻博学的比丘第一、比丘尼第一、优婆塞和优婆尼第一,也就是说,最广闻博学的四众弟子,在如来的教法当中是很了不起的。如果广闻博学,而且真正讲述佛法,在浊世时,不管出家人、在家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讲不出什么,还是少说为佳。“愚者少说为佳”,愚笨的人少说一点好,不然造恶业。自己应该要认识自己。

如果具足这四法,应该是一心一意,不会杂修杂行。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一者于大法中。生宝想。以难得故。二者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三者于大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四者于大法中。生灭苦想。至涅槃故。是名为四。

第十一个问题,佛告诉善男子,还有四种窍诀能善于求到特别珍贵的像宝珠一样的法宝。

善于求珍贵法宝的四个窍诀

第一于大法中。生宝想。以难得故。藏文中叫大乘法,《思益菩萨请问经》和敦煌本里没有说,都是“大法中”。“大法”即大乘佛法,非常珍贵。讲菩提心、讲空性的法,确实非常难得,我们应该有一种难得之心。这一点,好多人真的还可以,我们这边的道友们对法很重视。越有难得想,你自己得到的越多;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得到的肯定不会很多,应该要像珍宝一样珍惜。金子、银子、如意宝、宝珠还是很难得,比如某人有一个钻石戒指,或者有一串天珠项链,晚上睡觉时都要贴在胸口,或者平时放在保险柜里,如果保险柜弄错了,可能放在冰箱里了。

对大乘法宝、大圆满的法本,平时出门也要带着。我有时候看到有些道友出门经常会带一些法本,如果这个法本比较旧,说明他还是比较重视。平时不管到哪里去,如果佛像也不带,法本也不带,反而带一大堆化妆品,说明这个人对自己的肉身比较重视,但是对佛法僧三宝的重视程度不知道怎么样。

第二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把大乘佛法当成能救护我们的妙药。确实大乘佛法能救护众生相续中三毒的病,这一点大家也应该知道,以前心理不健康的、得抑郁症的,或者精神特别不正常的人,后来学得特别好,依靠利他心和空性智慧,将自相续各种各样的病都消除了。所以,佛法不是物质上的药,是精神上的妙药。这一点很多人亲身体会得到,“没有遇到佛法,我可能现在一切都完了”。这是妙药想,为什么呢?疗众生病的缘故。

第三于大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因为不失的缘故,依靠大乘法可以得到财富、利益。以后不论转到六道当中任何一道,得了大乘佛法,对你的相续是有利的。虽然有些人得人身,遇到了佛法,但是心不堪能,为什么呢?这是以前大乘佛法得的少,今生很痛苦。如果今生得法多一点,哪怕变成旁生,也还是很快乐的一个旁生。

以前放牦牛的时候,我经常给牦牛取名字,有的叫痛苦,有的叫快乐……因为有些牦牛特别开心,虽然我听不懂它说的话,但是从表情上可以看出,它好像经常在玩,牦牛在开心的时候尾巴一直摇,很开心的;有些愁眉苦脸,甚至经常流眼泪……我是牦牛专家,可以给大家讲牦牛的精神和心态问题。(众笑)所以我想,如果今生学习大乘佛法,以后甚至当牦牛的时候也是比较开心的。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闻法之财富,世间最第一。”听闻佛法的财富,在世间当中是最珍贵、最第一的。就像《萨迦格言》中讲到的,哪怕即生当中没有用得上,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来世可以用得上,它的利益始终不会失坏的缘故。大乘佛法也是一种投资,听一堂课你们觉得“这没有什么,浪费时间,如果我去赚钱,网上炒股票,也许赚了几十万都有可能”。表面上看,听课不一定有人民币,但是在你的阿赖耶上赚了很多精神的金钱,下一世你就可以不断地在阿赖耶上面“炒股票”。

第四于大法中。生灭苦想。至涅槃故。大乘佛法是完全泯灭苦恼的源泉和根本,而且可以让我们获得涅槃寂静。

所以,在求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有这四法,求法也会成功。每个人如果真的来藏地、汉地,去哪里要求法,有非常难得的心,把它当作药想,把它当成是一种精神的财富,这样一方面能灭苦,另一方面能求到正法。前辈的高僧大德们求法很不容易,他们可以说是舍弃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现在求法怎么样?特别舒舒服服,稍微有一点不顺就不行,没有吃到早饭、中午饭就很痛苦,“我没有吃到早饭,我饭做得不好……”好像来到这里是为了吃饭而来的。求法方面没有任何谈论,经常讲好吃不好吃,好睡不好睡……如果这样,虽然待在求学的圣地,但是你回去的时候得到多少法?求法者的生活简简单单就可以了,不要特别奢侈,天天想着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对自己的求法没有什么计划,一直在自己日记本上写的大多数都是吃的。现在网上经常晒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偶尔晒一晒也可以,但一般来讲没有求法、只求吃的,也许从外面的某个行为也能看出来内心的价值观。有时候可以跟别人分享一下内心的精神的追求。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等为四。一者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二者得无灭忍。以诸法无去故。三者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四者得住忍。无异心相续故。是名为四。

第十二个问题,有四种法能够让我们善于出离毁坏戒律和烦恼的罪,何等为四法呢?

善除罪业的四个窍诀

第一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一切诸法没有任何产生,原因是什么呢?诸法无来的缘故。如果有产生,我前一生是人,来到这里也是某个人;或者前一世是天人,这辈子来到这里是人。但是因为诸法刚开始没有产生,再怎么观察也无法产生,诸法没有来的缘故,不可能生。这是灭罪当中比较高的一种忏悔方法。

第二得无灭忍。以诸法无去故。得到了无生法忍、无灭法忍,一切诸法没有灭,为什么呢?因为诸法无去故。如果有灭的话,“我在这里死了,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有灭的现象。但是没有去的地方,怎么灭呢?比如火要灭的话,要有去处可以灭,如果没有就没办法。所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里是以因缘的方式来讲。

第三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一切诸法依靠因缘而产生,不可能有实有的产生,只要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一个真实的产生,因缘生故必不生,因为是缘起的缘故。

第四得无住忍。无异心相续故。得住忍,藏文版本中有“无”,敦煌版中没有,但这里一定要加一个“无”,得无住忍,生和灭没有,中间的住也不可能。刚才无生法忍、无灭法忍,这里是无住法忍,为什么呢?无异心相续故。如果有安住,当然有不同的相续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不同的相续。这是天赐、这是慈氏,如果存在这样不同的相续,可能有安住的机会,但始终得不到的缘故,不可能有安住,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法没有真正不同的相续。没有不同的相续,那他怎么住呢?住的话,相续要存留。如果得到这样的境界,所有烦恼和戒律的毁坏都可以忏悔。

当然,现在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无生、无灭、无住的境界,如果有是很好,没有的话,如同刚才要求大家的,一个月当中一定要念完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如果一个月还没有念完,说明这个人依靠这种无生无灭无住的境界在忏悔,我们让他来给我们讲一下胜义忏悔的方法。

当然,一方面是开玩笑,一方面确实很好,这个月非常特殊,在自相续当中积累的罪业,每年就像打扫房子、清理垃圾一样,自己的屋子干干净净。按照法王如意宝的传统,每年要在本月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如此,这一年相续当中积累的罪业一定会全部得以清净的;年底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都有希望往生,积资净障非常重要。我并不是非要要求这样,但没有这样的压力的话,有些人很精进,没问题,五十万遍都会念的,但有些人始终以发心为借口,一会以讲课为借口……包括我自己也是。今年还是好好把心咒念完,所以,中间也没有安排什么课。一定要念完,在这里特别说一下。

还有一点,以前我一般讲一个小时,现在每次讲的内容要多一点,可能会讲一个多小时。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障烦恼。何等为四。一者四忆念。二者障诸根。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独处远离故。是名为四。

第十三个问题,还有四法能善于断除烦恼。

善于断除烦恼的四个窍诀

一者正忆念。正确地忆念,断除烦恼要依靠正知正念的意思。

二者障诸根。摄受诸根,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不外散,守护自己的根门;障——把根遮障,不要往外跑,守护根门。要断除烦恼,眼耳鼻舌身经常外散是不行的。

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得”,藏文当中是“生”的意思,要断除烦恼,善法的力量要强大起来,一定要修善法,很重要。有些人恶法方面的力量很强,善法的力量很弱。比如你念咒语、闻思,善的力量要强大起来,恶的力量尽量减弱,贪嗔痴等烦恼尽量让它放下。有些人真的善的力量很强。藏族居士林有一个老堪布很精进,现在七八十岁,八九十岁了,但是在行善方面一点不放逸,要求上午念咒语、下午磕头,善法方面特别精进。有些人善力很弱,恶力很强,以后善的力量要强大起来。

四者独处远离故。独自安住在寂静的地方,远离散乱。远离,藏文当中有远离散乱的意思。这是我们断除烦恼最好的方法。《涅槃经》中云:“众生生烦恼因凡有三种。一者未断烦恼。二者不断因缘。三者不善思惟。”《俱舍论》中也说,对境现前、非理作意、种子没有断,就会产生烦恼,意思跟《涅槃经》里是一样的。未断烦恼,是因为自己相续的种子没有断;不断因缘的话,外境的因缘在现前;不善思惟,是非理作意——这些因缘具足的时候,你的烦恼会出现,造恶业会出现,不会断除。所以首先应该在断烦恼方面努力,产生不善思惟的时候也要断除。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故。二者常生恭敬。心无骄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为四。

第十四个问题,佛告诉善男子,还有四个窍诀能让我们随顺众生、入大众、合群。有些人一直不合群,有些人也情有可原,因为得了抑郁症、自闭症,没办法合群。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旨,一定要学会跟人交往,否则确实没办法度众生。所以我们有四种窍诀,以后可以随顺世间、能入于群体,这个很重要。何等为四法呢?

随顺众生的四个窍诀

第一求法不求胜故。自己平平淡淡的,该求的法要求,不要求超过所有人。当然法当中,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些人做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当第一”,如果当不了第一,就跟大家竞争、吵架、打架……很多人赚钱也是这样,本来合理赚钱是可以的,但他拼命要超过所有人,要竞争,这样往往有很多烦恼,出现不入群的现象。很多人因为自己比较刚强,自己比较强势,“一定要做到这样,谁对我不恭敬、谁对我不好不行,我是很了不起的,我是什么星球来的人”。大家一起来吃饭的时候,连一个位置也要抢,“你出去出去,这里不要坐!这是我的位置。”有些人很恭敬,内心功德很大。但有些人,大家一起来吃工作餐,如果那个人来了,大家肯定要跑,不然……以前学生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我也当过这样的学生。现在想起来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气。

第二常生恭敬。心无骄慢。对谁都要恭敬,不会很傲慢,不会很骄慢。《月灯三昧经》中有一个很好的教证:“若于老少所,语言常含笑,发言先慰问,灭除己慠慢。”对老人也好,对少年人也好,说话非常带有文明的、含笑的,说话跟别人特别相合,常常慰问别人。这个差别很大,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真的很重要。

第三唯求法利。不自显现。求法很认真,但是不需要天天宣传自己、夸耀自己。有些人有一点点功德、有一点点特殊,每天都炫耀自己:自己如何被领导重视,自己在团体当中如何了不起——经常凸显自己。大乘佛教中,越来越放下自己时,各方面都很有意义。如果越来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说明这种人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如果人心很空虚,自己非要吹捧,非要炫耀,最后没办法入群,很多人都看不惯,也没办法随顺众生。所以我们要合群,一定要求得正法,尽量自己韬光养晦,这样修行容易成功。

第四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教别人求善法,自己不求名利,这是很重要的。自己要么求名、要么求利、要么求恭敬、要么求安乐,这是世间八法当中最不好的事情。现在有些人经常要求捐款,同时自己得一些利益。有些人表面上说“你要好好学法”,同时带有自己的名声和利养,这是真的很不好的。求法和度众生要非常纯洁,这很重要。不然,说起来很好,但像世间人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要么求自己的利益,要么求自己的名声,要么自己希求获得快乐,这些一直包装在里面的话,人们也不是那么傻,就像我刚才说的,最后也会逃出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他当时通过网络进行宣传,结果不是这样的”,大家都能看出来。

作为佛教徒,这些窍诀很重要。我们要随顺众生,心很清净,行为很清净,跟大家合群。

我以前读过《圣大解脱经》,但没有想到其中有那么好的窍诀。那天有人说,你不要天天骂我。不是我骂你,如果骂的话,是释迦牟尼佛骂你,这是经文的内容,我只是按照藏文在字面上给你们做一个比较简单的介绍,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加很多。但是有些现象,我知道的话,也没必要隐藏,直言不讳给大家讲的话,大家的相续会稍微有点改变。我讲法的目的是这样的,你们听法的目的也是这样的,如果大家有受益,真的非常有意义,行为肯定会潜移默化逐渐改变。不一定听了一节课马上就立竿见影,但是自己慢慢会改变的。

为什么很多人没办法随顺世间人,不合群?为什么呢?可能是这里讲的四个问题存在问题,如果这些能解决,以后跟谁交往都特别好。

学了这部经以后,不但功德非常大,而且对以后的为人处事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格言,在做人做事方面很有帮助。

好吧,今天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