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4 别让生命睡着 >> 信仰与时代-问答-泰国国立玛希隆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国立玛希隆大学问答

『2013年11月13日』

(一)问:我来自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是玛希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生。我认为快乐源于自己,而非宗教。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快乐和信仰的关系呢?

答:有些人认为,快乐来源于自身,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这种快乐无法与信仰所带来的快乐相比。前一段时间,我在哈佛大学交流,有一个人对我讲,他以前认为,快乐是依靠自己获得的,但后来却发现,信仰所带来的快乐,远远超出自己所获得的快乐。我觉得,你可能还要再观察一下信仰所带来的宁静喜悦,与其他快乐的不同。

(二)问:您如何看待极端的宗教信仰所引发的战争,比如中东地区的冲突等?

答:有些人认为,宗教信仰会引发战争,但我觉得这还需要深入分析。政治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而任何一个国家、集团都会利用各种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是利用宗教。一些中东地区的宗教领袖在接受采访时都说,他们的教义中没有战争、恐怖袭击等主张,只是有人利用了他们的宗教而已。

我想真正的宗教提倡的是善,它不会发动战争,或者去恐吓、杀害别人。

(三)问:从佛教观点来看,什么样的修行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答:佛教中有很多修行方法都可以带来快乐。比如说,南传佛教通过修白骨观,或者观十二缘起而获得快乐。我以前也去过泰国很多修白骨观的道场。此外,大乘佛教也有可以获得快乐的修法,如自他交换、发菩提心等。通过发菩提心,发愿度化天下一切众生,最后可以获得菩萨、佛的果位,那时我们应该是最快乐的。

总的来讲,佛教中有些修法可以令自己快乐,有些可以令自他都快乐,通过不同的修法,能获得各自不同的解脱和快乐。

(四)问:通常人们知道何时需要“物质食粮”,却不知道何时需要“精神食粮”,但后者往往对获得快乐更加重要。我们该如何为别人带去“精神食粮”呢?

答:从物质上讲,自己喜欢的衣服、车子,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推荐给别人,希望别人也能享受。精神上也是这样。当自己从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中体验到了快乐后,你就可以把这种精神的“美味佳肴”推荐给别人。

在城市里,很多人以前没有信仰,但有了信仰之后,人生中确实获得了很多快乐。很多人都将这样的快乐,不断地传播出去,让其他人也通过宗教而获得这份快乐。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像推荐“物质食粮”一样地推荐“精神食粮”,身边的人就会获得真实利益。

(五)问:我是一位钢琴老师,我“对牛弹琴”。但同时我也是一名教授,我的职责是要把“牛”变成人。我觉得它们虽然在看,却看不到;它们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它们虽然也在思考,却没条理。请问您是怎么看待“牛”的呢?

答:“对牛弹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牛”的角度来讲,它们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吃草”“喝水”。在这样的生活里,它们没有什么烦恼,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追求。但从人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

当然,当我们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发现原来都是人,没有“牛”,只不过在商业浪潮和金钱的影响下,人迷失了方向。所以,当“牛”转过身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人,老师也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在“对人弹琴”。

(六)问:您谈到宗教能带给人们幸福。我也相信,如果一个人能依照宗教去修持,就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但有些人只是了解宗教,并没有真正地去修持。那我们该如何通过佛教的修持来获得快乐呢?

答:佛教的教义非常深奥,修行有一定的次第。首先,我们要从理论上明白佛教的道理。其次,光是理解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怀疑,觉得这里不对,那里说不通。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辩论、探讨去通达。当所有的怀疑都被遣除之后,再开始进行修持。

我们常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来形容修行的感受。也就是说,通过修持,自己能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快乐。当然,这种快乐是内心的感受,很难给别人讲清楚。但如果自己内心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就会慢慢地影响身边的人。

(七)问:在这个强调物质享受的社会中,精神上的快乐和宗教已经退居其次。我认为只要努力做到最好,让自己有满足感,并且能帮助别人,就可以获得快乐。您是否认为,人必须信仰宗教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答:从我自身来讲,最大的快乐来自于佛教。如果有人觉得,没有宗教,自己依然可以很快乐,依然乐于助人的话,这也很好。两千多年前,佛陀在转F轮时,也没有强制人们皈依。我想其他宗教应该也是这样。我认为,宗教与非宗教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让人们做好人。因此,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信仰宗教。

(八)问:如果不需要宗教也能获得快乐,那您能告诉我们一些在宗教之外获得快乐的窍诀吗?

答: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自己的内心要平静,减少贪欲心、嗔恨心。这样内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快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经常用一种忘我的精神去帮助别人。有些人,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却经常帮助别人,所以自己生活得也非常快乐。因此,我觉得内心平静,不要有贪、嗔的烦恼,还有乐于助人的心态,都是非常好的窍诀。

(九)问:如何创造内心的快乐?

答:对于年轻人来讲,载歌载舞,或者穿衣打扮都会为他们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想要长久的快乐,最好在寺院里面安坐,然后观想佛陀,或者观察自心,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而且这种快乐不会消失。

(十)问:请问宗教领袖是否应该参与政治活动?

答:不论是宗教领袖,还是宗教徒,如果对这个世界有利益,就可以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但如果对这个世界没有利益,那就不一定需要了。

(十一)问: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强调身体的物质享受,导致消费主义日益增长,但同时,在精神层面却极为空白。您能提一些建议,改变这种“身心失衡”的状态吗?

答:我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发现很多人对奢侈品或者虚构的内容,比如电影、动漫等特别贪求。但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实在意义。

其实,心和身体是分开的。身体的享乐是暂时的,而内心的安乐才是长久的。当我们只重视身体享乐时,很难建立真正的快乐,而一旦开始重视内心的安乐,那快乐就唾手可得。但如果没有关注过内心安乐,一味追求身体享乐的话,恐怕会与安乐越来越远。

(十二)问:我是来自印度的在读博士生。您提到,内在的快乐比外在享受更加重要,那获得内在快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答:虽然喝美酒或者和朋友到酒吧里跳舞,很容易让人快乐起来,但这种快乐却很短暂,还可能对身体有负面影响。所以,我建议通过调心来获得快乐。

通过佛教的调心方法来获得快乐,这虽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会有效果。除此之外,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也有很多调心的方法。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到印度去学习佛教、学习瑜伽的知识,并借此获得了快乐。我相信,你们在印度也应该会获得快乐。

在藏地,虽然有很多年轻人也想获得快乐,但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而外面的人来到藏地之后却都很快乐。

提问者:那我一定要去西藏。

(十三)问:您可以介绍一下禅修的方法吗?

答:修行与读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大学里,学生需要经过长期学习才能获得大学文凭。同样,修行人也需要一步一步地修前行、正行、后行。对于禅修来讲,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好的方法是毗卢七法。

以毗卢七法禅修时,身体端直,眼睛直视前面的空间,颈部稍向前倾,两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放在脐下。],两胳膊稍向后展,双足金刚跏趺坐[即双盘。],整个身体有点像金字塔的形状。以这种身式禅修的话,心就会自然而然地调整。

想要心中获得快乐,一两天的禅修不一定起作用,但如果坚持长期修行,身体就会寂静下来,心也会随之安静,进而从中体会到很多胜妙的地方。所以,闭着眼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十四)问:您提到,现在有些藏族年轻人对佛教不太感兴趣,那佛教应该怎样吸引年轻人呢?

答: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整容、穿名牌衣服,喜欢看电影、打篮球,喜欢谈将来怎样赚钱,怎样买房、买车等等。但其实,他们老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年轻时所追求的大多是没有意义的事。

宗教并不是要控制大家,或者强迫大家必须要信仰它。但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讲,如果舍弃了自己的宗教传统,那一生的辛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一些善巧方便,让他们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当然,这需要时间和努力。我很想帮助他们,但是能力有限,所以我也很着急。我们现在会通过互联网,讲一些关于信仰的必要性、传统文化以及宗教知识等内容,尤其是佛教的一些理论。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讲,如果理论上明白了,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靠网络等手段,多宣传佛教的理论,比如智慧和慈悲。

(十五)问:我是一名来自马尔代夫的穆斯林。我读过一些探讨科学与宗教的文章,其中有谈到,禅修以及睡眠好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快乐。请问您一般睡几个小时?

答:依靠足够的食物、营养以及睡眠等,一般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我最近看到一份美国的医学资料中说,六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比较合适,如果睡眠超过八个小时,则容易患癌症。

我刚出家的时候非常精进,经常只睡两三个小时,现在经常要睡五六个小时,特别累的时候,甚至要睡七八个小时。我从小睡眠就比较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我是全班睡眠最少的,出家后,我睡的也比其他人稍微少一点,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睡眠。